«1 2 3» Pages: ( 2/3 total )
本页主题: 袁明宝读书汇报(更新到6.15)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2009年4月份读书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 麦克莱伦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 苏联 尼.拉宾
《保卫马克思》法国  路易.阿尔都塞
《想象的马克思主义-从一个神圣家族到另一个神圣家族》法 雷蒙阿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四》
麦克莱伦和拉宾的两本书,本想作为阅读马克思的收尾,可读完后却又选择继续阅读了马克思。这两本书都对马克思的思想渊源和发展历程了做了很系统的梳理,特别是对青年马克思时期的主要思想和其后期的成熟思想进行了对比。这个时期的一些观点被20世纪69年代法国兴起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学派所重点利用,表面上是马克思思想,实质上是小资产阶级的变种,他们歪曲马克思的关于异化、人道主义的精神实质,颠倒马克思思想,批判革命形势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这样就形成了对立的两派:左派和右派,他们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上进行了大量的辩论,辩论的基础一部分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上边的。阿尔都塞的思想就是结构主义的,主要意思就是他提出了一些理想型概念,重新对马克思的观点进行解读,包括用多元论、整体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图式,总的来说是对马克思思想的一种辩护,但角度可能跟马克思本人当时的一些想法是有差距的。另一部分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对其两种主义的分类: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这两者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前者是建立在对大量的历史事件的解析上,历史的丰富性造就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的研究对象,这样对辩证唯物主义来说就是相对成熟的。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科学是相对落后的。所以当时法国一些左派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希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但是不管左派还是右派,他们的马克思立场都是对主义的争论,一定程度上脱离了马克思本人当时的初衷,所以感觉法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相对马克思恩格斯体系来说是向前跳跃了一步,但距离仿佛太大了,造成了太大的沟壑。
马选的三四卷主要是恩格斯的思想脉络,这当然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绝大部分思想的总结上,他的思想在这种根基上向前向后都做了一些推演。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本质及起源的分析就是对历史事件的唯物主义式的或者是运用人类发展历程的具体事件论证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这就是科学的历史观;还有自然观的部分,主要就是对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史发展历程的考量,在地质学、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科学中的偶然性之后的必然性的理解,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异曲同工的。都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在发挥作用,恩格斯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论证既落脚在具体层面上包括各个科学实体,而且还提升在哲学高度。
下个月打算读一下西马的一些作品。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05-11 11:15 | 10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2009年五月读书
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理性的毁灭》
      《历史与阶级意识》
葛兰西 《狱中札记》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爱欲与文明》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
          《保守主义》 
何新      《思考:我的心国家主义经济观》
奥尔森    《集体行动的逻辑》


这个月大部分是在读西马的东西,与上个月读马克思原著相比感觉不是很吃力,但是想很好的理解西马也有困难,虽然都是建立在跟马克思对话的基础上,到现在再回想一下还能一定程度上把这几个人的思想对照一下,在读的过程中只是很独立、个别的步骤,不能很好的连接起来,全部读完后才能统一的与马克思以及各个人的思想有一个总体认识。
麦克莱伦的书对新形势下马克思的新发展做了很好的梳理,比较清楚。
对卢卡奇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在《理性的毁灭》中的崭新视角,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中寻找非理性主义哲学兴起的原因,这是建立在马克思实践哲学即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他认为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的具体反映,知识分子在面对非理性主义法西斯化的过程中丧失了抵抗力,从而摧毁了理性主义,进而差点毁灭了欧洲和整个人类。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对古典哲学的背叛,主要思想在于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辩护,摧毁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社会学也大为批判,批判韦伯、齐美尔等是为资本主义统治所做的文化辩护,转移知识分子对社会根本冲突和矛盾的关注,不会对改变社会做出根本动摇。《历史与阶级意识》也是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思想的黑格尔式的解读,他强调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重要性,而且是“被赋予的”阶级意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条件下,在物化影响下形成自己的阶级意识。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他们三人的思想很多都时间里在马克思基础上的,但在具体中总是有一些关注点不同的地方,在读的过程中把握的不是很够,只是有点模糊的感觉。马尔库塞的视角很独特,但这两本书却是不一样的情怀,一个悲观一个乐观。但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从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出发,比对心理学上的对人的本能压抑而造成的本能异化,限制了爱欲的发挥;另一个是对发达资本主义对压制社会发生质的变革的担忧,主要是由于政治协调和经济技术的协调运用,压制了反对派和对抗思想的出现,表现在社会各个层面包括语言、观念等。
这个月的感想是读书过程中对以前看过的东西反思的很少,还是没有形成一种有意识的比较和对话,只是局限在手中所读的书,思维没有足够开阔。以后应该会有意识的寻找思索以前所读的思想。另一个是在一本书中对一个逻辑论证的思考,少了一点自己变通的理解。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06-16 13:17 | 11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好久没看自己的帖子了。
又一个读书阶段开始了,尽快投入状态,加油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09-04 22:13 | 12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2009年9—10月读书(更新到10.15)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默顿
《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第一卷:实证主义、预设与当代的争论》(重读)
《社会学理论的逻辑 第二卷:古典思想中的矛盾》
《新功能主义及其后》
《社会学二十讲》亚历山大
《社会的经济》卢曼
《社会冲突的功能》科塞
《现代社会冲突—自由政治随感》达伦多夫
《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
《权力精英》米尔斯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布劳
《不平等与异质性》布劳
《礼物》莫斯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里的互惠原则与交换网络》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阎云翔

    读到现在才发现之前将近一年的时间主要的重点是古典三大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样欧洲古典传统也可以看做结束了。而这段时间主要关注的是功能论、冲突论和交换论,虽然看上去是三个大的派别但其理论的内核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比如功能论主要的思想是在社会结构的背景下寻求社会的整合和良性的社会秩序,冲突论虽然貌似关心的是社会的矛盾和失衡,但社会冲突也是达致群体整合和规范的一种手段,达伦多夫就是一种辩证的冲突论;交换论算作是微观社会学领域,但基本的理路同样如上:社会整合,它只是在从微观角度如互惠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上具体分析社会秩序的平衡与失范。现在分别对这三个派别做一个简单的综述。

    亚历山大是在为帕森斯辩护 ,实质上是为自己辩护,因为新功能主义仍旧是在帕森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批判帕森斯的同时吸收了帕森斯思想中的行动与秩序二元分析方法。他只是在多位的角度上看这两者的关系:微观与宏观、自我与集体、唯物与唯心。而且是在亚历山大自己建构的一个科学连续体上进行分析,在这连续体的一极是普遍性话语,预设、假设、模式、意识形态等;另一极是研究项目中,就是经验、事实、命题、定义等。在这一基础上他为自己的理论建立了基石:他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在传统和竞争的过程中产生的。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另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更新竞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积累和创新。

    以上是关于科学的理论逻辑,上升到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依旧是围绕着行动与秩序问题的多维性分析,他认为这两者之间不是单纯的意志论与决定论、自由和决定论、唯物与唯心主义的简单的二分法。行动中不只是有个体主义的理性主义以及工具性的个体主义,还有超越个体的集体秩序和规范性的控制,这不是否定了个体自主性和意志论,而是强调在集体秩序下的个人主观意向性。他最后分析的框架是行动上有意志论和决定论、工具论和规范论,秩序上有个体主义的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集体主义规范并存。这是对古典理论的综述,然后分别对马克思和涂尔干的理论思想在行动与秩序二维层次上进行批判分析,他认为马克思和涂尔干都是在一维的角度上对行动与秩序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是这两者作品在前后时期的变化:马克思一直是在唯物主义的集体主义秩序的背景下反对个人意志主义的;涂尔干则是在集体主义秩序下坚持个人自主性和意志性的。

    冲突论是在社会整合和谐的话语下生发出的,主要是对冲突在当时社会被掩盖的事实进行辩护。社会中的冲突有其正功能和正当性,科塞对冲突在内群体和外群体中的功能做了区分:群体中的冲突可以整合凝聚群体规范和意识,形成群体边界和界限。达伦多夫则是在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前提下对冲突的理解,主要是在政治制度上存在的应得权力与供给、公共权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二难困境。西方政治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就在于很难平衡政治权力意识和经济生活上的共有性。

    布劳的交换论是一种辩证的视角,其中力图达到冲突论和功能论的整合。他是对个体在社会位置上的差异和不平衡来论证权力的产生。权力是在交换双方的互动中进行,双方社会位置的差异导致权力位置的变化和转向。布劳在论述交换过程中如何产生权力是相当吸引人的,在从社会生活中的一般交换或交往到普遍性的交换分析中,交换双方在扮演角色时存在着二难困境:有权者和无权者会因为交换、交往的资源而发生权力转换。

    以上是读书体会,接下来的时间先把微观领域的几本书读完然后开始新三大家。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10-14 12:50 | 13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2009年10—11月读书(更新到11.15)

《心灵自我与社会》
《现在的哲学》米德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戈夫曼
《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社会实在问题》舒茨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人文科学的逻辑》
《人论》卡西尔
《否思社会科学》沃勒斯坦
《社会学的理论结构 下》特纳

    这段时间主要看了微观领域的研究,虽然没有宏观领域宏大抽象的理论,不是对像国家、民族、阶级等社会结构、社会秩序以及社会行动的分析,但却是在社会结构的背景下关注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即对个体的行为以及个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做出分析,以及个体在生活世界中的角色表演规则和技巧的探讨。宏观领域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是如何可能的”,即社会秩序如何维持和发展,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如何解决等;微观领域更多的是对“个体是如何可能的”进行研究的,个体在生活世界中如何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个人而存在,如何与社会群体或共同体中的其他个体进行互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意识,有对行为的认可和理解,获得个体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这是以上几本书所重点谈到的,也是符号互动论的主题。
    个体在社会经验过程和行为过程中对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不是低等动物本能、机械式地刺激-反应。个体作为可以反思的主体在接受刺激后不只是本能、无意识地反应,而是具有心灵意义的反应。实现这种反应的社会基础在于姿态会话在个体互动中发挥的作用。个体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借助于姿态会话进行的,首先是表意姿态进而到有声姿态,借助语言人类个体在自身引起了在他人身上的态度。另一方面,个体在社会群体和互动中不只是在自身采取他人的态度,还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采取共同体的组织态度,就是“泛化他人”的态度,实现扮演他人的角色和互动。

    个体自我存在着结构上的二重性,即主我和客我。一方面个体自我意识的产生是个体采取他人态度对社会群体和共同体繁华态度的反应,这不是完整的自我,即不是主我,而是受限于社会情境、经验过程和行为过程中共同体的组织态度的客我。客我代表的正是共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普遍的、强制性的规范和限制,这反应的是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个体自我意识不是完全吸纳于社会结构和情景,而有其主动性和自主性,在这个层面上就是主我,主我首先产生于社会经验和行为过程中对个体的刺激,产生的反应促使个体的独创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进而改变共同体的反应和社会结构,这反应出社会变迁的因素。总之,个体自我意识的存在不仅仅是在微观层面的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社会结构因素,是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之间的双重互动。
    接下来的计划是开始后三大家的阅读,先从布迪厄开始。。。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11-15 23:12 | 14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1、    布迪厄的研究范围看起来很广泛,但关注的核心问题依旧是社会学的经典命题:社会行动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不过,他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的不平等秩序,这种等级秩序为什么没有遭到强有力的抵抗而是继续存在着。布迪厄的分析结果是:各种社会资源、文化资源、文化实践以及机构执行了众多策略以维持和保护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在布迪厄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出这一命题的存在:对阿尔及利亚的人类学研究中,殖民与被殖民的等级秩序;法国教育系统中在学校、、学科、专业选择过程中的限制;社会生活中电视传媒对日常生活实践的话语权灌输等。
2、    为了进行这一分析,布迪厄建构了自己的概念工具和方法论手段。主要就是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即生成的结构主义或者建构的结构主义,反对主客二元对立的社会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建构的结构主义”、“结构的建构主义”进行解构,主要针对的就是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知识模式的对立、机械论和目的论的对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对立以及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的脱离、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的脱节。而社会实践理论就是综合了这种二元对立,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模式和概念工具,就是场域和惯习。同时,在方法论上摒弃了实体论思维模式,建构了关系主义的思维模式,在实践理论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惯习和场域之间的制约关系和建构关系。场域制约着惯习的生成,惯习反过来形塑着场域;场域在一定的结构前提下存在但具有固化的结构所不具备的弹性变动能力,场域的变迁是一方面,但又有规律性和创新性,具有制度化和组织化的状态,这主要就是因为惯习这种历时和共时、静态和动态因素的形塑作用。
3、    在既有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论工具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社会等级结构的维持和再生产的动力机制。布迪厄是在文化领域分析这种等级结构(马克思更多的是在经济领域)。社会等级结构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各个场域中,对场域形成影响的主要有资本和惯习。处于社会等级两极的支配者与被支配者所掌握的资本数量和结构存在着差异性,必然导致社会等级的差异性;惯习是社会客观关系在行动者身体上的具体体现,是外在结构的内在化,是一系列性情倾向系统,不是理性行为理论所认为的理性算计和有意图的行为选择,而是一种前意识的模糊的实践感。这种实践感导致对社会差异和不平等的模糊感,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权力或符号暴力,隐藏的符号权力使社会行动者认可社会的不平等结构和资本的不均衡分布的现状,并使之合法化。最终造成被支配者和支配着构成共谋,形成了社会等级结构和差异性。
4、    布迪厄的批判理论: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反对主客二元对立的本体论,他强烈批判唯智主义和唯理论主义,反对正统的学术体制和既定的思维模式。他认为社会学的实践不是围绕宏大叙事进行的空谈,而是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这从而导出他的反思社会学,即研究者在建构研究对象时要把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客观化,即参与客观化(对象客观化)。另一方面,对知识分子的角色和立场进行批判,他认为现在的知识分子全部被统治集团和商业利益所垄断,失去了自主性和反思性,导致了集体无意识。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12-19 17:29 | 15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2010年3月读书(更新到4.6)
哈贝马斯专题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理论与实践》
《认识与兴趣》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合法化危机》
《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权力的他者》曹卫东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彼得.伯格
      哈贝马斯的理论旨趣与现实关怀
    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一方面继承延续了早期批判理论家的主题思想,如卢卡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等的思想,就是要将个体从社会统治下解放出来,还要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精神以寻求个体自我的解放;在继承的基础上,哈还对德国历史上的政治、哲学思想家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主要是对德国传统上的主体意识哲学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三条批判路线:针对马克思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合理化历史分析还有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观主义思想的分析,具体说来就是哈贝马斯由对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分析发展成为主体互动;由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目的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分析上升为交往理性;由对德国古典哲学上的主体哲学和意识哲学发展为主体间性。通过克服这种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哈贝马斯最后形成了交往理性理论。
    在哈贝马斯看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存在局限性,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革命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早期出现的一些危机和困境,但晚期资本主义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拯救危机已达到福利社会的状态,这样就不会存在马克思所说的暴力革命。而且,马克思的劳动和异化理论也会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消解掉,另外,单纯谈劳动观和异化理论是资产阶级积累剩余价值的手段和途径,这样就产生出劳动个体的对象化就是主体的丧失,也就是卢卡奇所说的物化,但他没有考虑到主体跟主体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哈贝马斯通过马克思的劳动和异化理论试图克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从而通过互动达到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调和。韦伯的理性化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国家和经济等宏观行为系统,也就是市场化以及行政管理机构的科层化。韦伯所分析的理性行为是以目的理性行为为出发点,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上的理性化,结果就是市场化和科层制的牢笼。在哈贝马斯看来,韦伯忽律了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理性分析,而这只有根据交往行为才能解释就是通过认知、规范和审美实践的途径得到解释。这样,对经济行为和行政管理行为的理性分析才能与交往理性行为相得益彰。至于德国古典哲学则是极力捍卫纯粹的意识领域,反对语言交流的中介,即坚持主体哲学,只是以主题为中心的理性行为对课题进行理解。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都通过审美批判和形而上学批判来捍卫以主体为中心的意识哲学,完全忽略掉主体间性。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行为则对以主体为中心的主体间性进行分析,弥补上述三种路线的不足,从而用交往行为理论捍卫了启蒙的现代性立场。
    哈贝马斯不只在理论研究上有很深的旨趣,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关怀。一方面 ,他利用交往行为理论来分析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现代性危机。除去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他主要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动机危机和合法化危机,即民众对政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信任度。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确实走入了合法化的危机,政府合法性开始凸显为主要的问题。哈贝马斯寻求的解决出路就是交往行为,即以沟通为取向的理性行为,而不只是政府权威的表达。具体来说,就是哈贝马斯一直追求的社会公共领域的复兴。公共领域的缩小是与现代性相同步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初期压制掉封建王权和神权的统治,将个体解放出来,便是公共领域的扩大,民众从而可以通过争论、议论等途径对政府行为实施干预。但随着市场化和政府行政管理科层化的提升,公共领域就陆续解体。哈贝马斯的现实旨趣就在与通过重新恢复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制度更好的维系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是幻想,就相当于哈贝马斯对德国古典哲学所进行的二元综合,他所寻求的出路是建立在一种乌托邦基础之上的。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10-04-07 17:07 | 16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成举说的是,其实每个大家的思想中都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要反思,。。。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10-04-08 12:49 | 17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有时间一起交流。。。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10-05-13 23:33 | 18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2010年4月读书(更新到5.12)
《后形而上学思想》哈贝马斯
《走出时代的困境—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反思》汪兴福
《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霍克海默 阿多诺
《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福柯
《临床医学的诞生》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性经验史》
《福柯思想肖像》刘北城
《莫伟民讲福柯》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尼采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权力谱系学
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福柯运用他所建构的知识考古学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来对启蒙时代以来现代性和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同时还对自笛卡尔、康德以来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先验主体哲学进行批判。
按照福柯划分的知识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到古典时代属于第一个时期,就是知识同一性的时代。这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神学、王权已被理性颠覆,人的主体地位得以建立起来,即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也就是说作为个体的人活了。而到了19世纪古典时代,理性和主体哲学进入了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存的时期,主要是社会对他者开始实施“监控”和“区隔”。这时,文艺复兴时期存在的不合理的理性与合理的非理性都不复存在,理性造成了对非理性的压抑和排斥。如疯癫以及精神病的历史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理性与疯癫是可以共存、对话的,而到了古典时代后,理性就成了孤独的自白。这实质上与韦伯的理性牢笼学说、卢卡奇的物化以及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学说都是相统一的。
伴随理性走向对非理性的压抑,理性社会建构起了一整套应对社会个体的规范化原则,即对个体的规范化标准的调控、对个体进行训练以及个体自我内化社会强加在自身的规范原则。这样被知识—权力建构起来的主体在社会无意识支配下成为了“无主体”的主体,也就是说,现代社会通过知识、权力、真理以及理性等手段来对个体进行监控,并且掩盖了个体被奴役的真相。这与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社会是相似的。在发达工业社会中,个体在物质、技术压制下成为了没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性的单向度的人,社会也成为没有反对派的单向度社会。福柯对理性、主体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大写的历史”批判基础上的,知识考古学认为历史并不是连续性的,也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和手段目的假设。福柯的话语历史观认为,主体并不是自明的、能动的为知识奠定基础,而是通过知识—权力具体地、不连续地和偶尔地建构起来的。
福柯的谱系学主要是对权力的分析,他着眼于疯癫、犯罪、性等社会边缘领域来对权力的诞生进行分析,这不同于经济主义的权力观以及法律权力观等宏观的权力分析,他是从权力的“微观物理学”入手的。这体现出福柯对宏大权力的排斥,即他所追求的权力的“去中心化”而寻求权力的“微观化”。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10-05-13 23:34 | 19 楼
«1 2 3» Pages: ( 2/3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201594(s) query 5, Time now is:05-14 22:31,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