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9月中旬——10月中旬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彭婷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7
威望: 17 点
金钱: 170 RMB
注册时间:2008-12-14
最后登录:2010-06-16

 9月中旬——10月中旬读书报告

书目: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洛克《政府论》 
霍布斯《论公民》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
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邓晓芒《人伦三题》第一部分

    这个月读的多是政治哲学方面的书。其实,我并非对政治有什么非常大的兴趣,只是很想体验一下一月内集中攻取一个领域的滋味,刚巧上个月读了卢梭《社会契约论》(删节版),索性就拿政治学这一块试验试验。试验的结果,觉得集中读一个系列的书有两点好处。一则可借助集中浮现的概念来大体建构理论框架,明了一些基本的论题。二则由于各种理论的相互批判、相互吸收的特点明显,因此大可采用比较阅读法,同时也可领略各大思想家笔头论辩的风采和深刻的思想力度。下面还是简单谈一点通过比较阅读获得的感想吧。有所偏颇,望请指正。


写作风格的比较  卢梭——富有激情和迸发力的分析论证中闪耀辩证法的光芒;霍布斯——明确的论点、清晰而冷静的论证让人读来头脑一片清凉;洛克——语言或许不及霍布斯洗练,气势或许不及卢梭浑圆,相对完备的理论系统或许显现折中倾向,不过真的很精彩。

内容上的比较    1) 社会契约  原因:霍布斯——霍布斯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一种人人为敌、人人为战的关系,这种互相恐惧的战争状态极不利于人类的保存(自然法的首要法则),因此为克服这一弊端人们立约缔结、建立一个政治社会;洛克——洛克并不反对霍布斯的恐惧理论,不过他更强调人们的相互需要,他认为人们建立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卢梭——就《不平等》而言,卢梭认为社会契约不过是富人的阴谋,是使其权利合法化所使用的一种诈术。而三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契约建立的基础是公意。
性质  霍布斯理论下的契约类似从属契约,具刚性。人民一旦将权利交给君主,就必须保持绝对服从,而霍布斯本人的政治主张也倾向于君主制。洛克、卢梭的契约则是一种联合契约,肯定人民握有主权,具弹性。一旦执政者做出任何破坏契约的行为,人民有权推翻其统治。
2) 对理性的态度 :霍、洛认为理性是天赋的,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注入人体的,他们二人的作品也因之与神学挂钩;反之,卢梭主张人的理性是后天发展起来的,他的作品也极少神学色彩。我个人以为,霍、洛对于人由自然状态,经立约进入社会状态这一中间过渡缺少充分的说明和叙述,而他们的天赋理性也是大可怀疑的,借卢梭的话说是“将文明人置于自然状态下”。而卢梭体现在《不平等》中对自然状态的推崇、对文明与科技的贬抑只能由《社会契约论》中的相关部分来补充理解了。
可比较的东西很多,就谈以上两点吧。

对自由的理解  我将我从以上书籍中所得的对自由的理解归为三点。1) 永恒的相对自由,绝对的自由意味着没有自由。从启蒙思想家的理论来讲,由于在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都拥有对所有事物的所有权,于是利益成为权力的尺度,意愿决定行为。显然,这样一种自由绝不可能是安定、符合大家意想的。从康德的理论来讲,真正的自由是从始至终的自由,绝对的自由意味着这一刻你可以为所欲为,下一刻你必为上一刻的行为牵累而至不自由。真正的的自由即是彻底的自律。2)自由的主观感受性。没有真正体验过自由好处的人无法评论自由,而喜欢在法律边缘行事的人总觉得自由太少。3) 一个人有权享受他的生命与自由,但无权放弃之。那么,杀人也是一种犯罪吧?当然苛责死人毫无用处,卢梭此言意在批判建立在征服权(转让自由)或父权(剥夺子女的自由)的权力的合法性。

其他  读了这些书,心里感触很多。最深切的是对“经典”的体会。所谓“经典”,就是历经时间的考验,留存下来的人类卓越的思维力,真正的经典体现的就是一种非凡的思维能力。

结语是:也许我们前进的步伐是如此缓慢,也许我们理想的目标依旧遥远,可是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坚定执着地走下去,珍贵的事物总是慢慢成长的,不是吗?

Posted: 2009-10-17 22:58 | [楼 主]
阳云云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95
威望: 195 点
金钱: 195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3
最后登录:2015-10-08

 

很不错,思维很清晰,体会很深刻。
有志登天天有路,无心为学学无门;志比金坚,心比天高!
Posted: 2009-10-18 21:45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160134(s) query 5, Time now is:05-05 18:20,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