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自己在勇敢尝试对三大家进行对比总结。虽然总结的力度还明显不够,但是起码自己停下来过了一遍脑子,还是有点成就感的。所以,下个月的计划就是,看完马克思的其他主要著作后,再看一下吉登斯的《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一书,对古典三大家有一个更清晰的梳理和把握,接着再开始看齐美尔的作品。
感想——读书方法的自我觉察: 对于读书这件事,现在“只道是寻常”,继续加油。
对于看书的速度把控,大胆地摸索,快慢都有收获、优缺点必有所舍弃。观其大意、整体把握、遗漏细节但是快VS细细推敲、抽丝剥茧、准确细致但是慢。
“我的问题是什么?”读书过程中要反复问自己,我有什么疑问,看到一些内容我自己的疑惑有哪些,如此才有主动性,才好总结。相反的……其实也还好,就是会多一个步骤,会看完后,再问自己同样的疑惑,再重新去找答案。
“为什么老记笔记?”——这只是一种打草稿和类似于在“演算”的方式,就像我以前看长篇小说都会画人物关系图,记笔记主要就是在帮助自己思考、而非真的为了记录。这么一想明白时,瞬间就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渐渐地找到了一种平衡:字迹潦草一点、笔记简化一点,这样在能保证思考和注意力集中的同时速度也快了一点。
“看经典著作对于提升思维作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经典著作的特殊性在于,思维的形式与内容是并存的和统一的,作者的思考过程和思想内容具有不同一般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古典三大家都有自己完整的方法论、也有研究和思想的具体内容,从中我们能发现他们在具体思考什么、又是如何进行思考的。时代在改变,部分具体内容可能会随之过时,但对社会的思维方式却不会过时。经典就是经典!(就像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到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措施会过时,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却始终有效。)
[ 此贴被毛丽丹在2018-08-30 12:3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