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张静的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张小静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26
威望: 26 点
金钱: 260 RMB
注册时间:2014-02-23
最后登录:2018-04-22

 张静的读书报告

张静的读书报告 
2013年11月
《理想国》柏拉图
《性格与人际关系》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没看完)
    读《理想国》花了不少时间,中间也经常断断续续。前后经历了有两个月。现在终于发上个月的读书报告了。先自我批评一下,这是我不对。
    《理想国》是我特别喜欢的。我觉得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像是中国的孔子,他们对正义和善的理论让我也倍增正性能量。这本书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阐述的,是苏格拉底和别人的辩论,但是基本上都是苏格拉底在说,另外的人只是辅助的作用。我一开始看的时候看得超级慢,想把每个论证过程搞清楚,结果问题很多,学姐给了我一些建议。后来我就顺着书的脉络理顺,从第四卷开始把很有感触的地方做了读书笔记。我觉得他提出的很多理论很有趣,和大家分享一点我整理的。
辩论首先由正义是什么开篇,然后色拉叙马霍斯向苏格拉底抛出了正义是有利的还是不正义是有利的这个问题,并且要求论证的时候要从正义本身来说,把由于正义的名誉带来的好处要排除掉。不过这个问题在最后才有了解答。因为他要解答这个问题先是从城邦入手,最后才类比到个人身上。
他分析了城邦的起源,并说老天在统治者身上加了黄金,在辅助者(军人)身上加了白银,在农民和技工身上加了铁和铜。我觉得这个说法看起来似乎有理,但是真实性却值得怀疑,感觉像是为维护统治的谎言。他认为有四种最珍贵的东西: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节制就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种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在这里他也给正义做了定义,他认为,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我觉得这个定义给我的启发很大。
    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理性、激情、欲望。按照柏拉图的意思,激情在本性上是理性的朋友,这三者的协调也就是节制。在理想国中,妇女和儿童是公有的,他不赞成一夫一妻,他赞成最好的下一代培养成长,最坏的则不予培养。一切公有,护卫者什么也没有,所以不会发生纠纷。同时他也提倡男女受同样的教育。在理想国中,最好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并且这种哲学家应该是从小就按照一种方法培养出来的真正的哲学家。他们能够把握永恒不变的真实的事物,而不会被千差万别的多样性搞得迷失了方向。除了理想国之外,还有四种政体,分别是斯巴达和克里特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他在辩论中描述了这几种政体的特点和相对与这几种政体的灵魂。
他借用洞穴的比喻来说明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哲学家是真正从囚徒中解脱出来看到了真实世界的人,而平常的人是困在洞穴中的囚徒,只看到了投到墙上的影像。由此他提出了善的理念。关于理念的含义,他认为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以及诸如此类的本身,假定它是一个统一者。给予知识的对象以真理给予知识的主体以认识能力的东西,就是善的理念。它乃是知识和认识中的真理的原因。真理和知识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这两者更美。他还提出了灵魂的四种状态:理性、理智、信念、想象,其中理性与理智有细微差别,在这里不详细说。在结尾他提出了灵魂不死的理论,我没看懂,就不说了。
    他运用了很多的类比,对于他的论证过程,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在这里举几个例子,盼望能有人答疑解惑。比如在论证正义的好坏时:
  苏:拿马来说吧!受过伤的马变得好了呢?还是变坏了?
  玻:变坏了。
  苏:这是马之所以为马变坏?还是狗之所以为狗变坏?
  玻:马之为马变坏了。(这个好与坏是指什么?受过伤就是坏了吗?这显然与人的正义与否或者好坏不能类比吧)
    对于他怎么把从城邦类比到个人的我有些不明白,还有就是对于正义是有利的还是不正义是有利的,他的理由是正义更有利于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吗,还是诉诸了神对正义者的保佑来说明?我不是很清楚。对于他推导出灵魂不死的论证过程,我也不是很认同。
    《性格与人际关系》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借书时偶然碰到的,纯粹是因为之前看过《人格心理学》,想要了解更多的有关人的知识才读的。书中把人分为九种类型,然后针对每一种类型分析了他们与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的联系,我发现,很多时候,性格往往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的因素。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性格也就比较容易了解在某些同样的情境下,为什么有的人会做出不一样的行为,虽然人是社会人,但是内在的行为习惯也是会有很大影响的。具体的每一种类型的分析我就不说了,这本书挺通俗易懂的,那些分析也不是特别专业化。
      总的来说,我觉得《理想国》对我的影响挺大的,老师上课讲到古希腊时我特别激动,苏格拉底智慧、坚定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我脑海中。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表象所惑,但是我们应该追求那些真正的永恒的东西。




张静的读书报告    (2013-12)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社会学的意识》[英]Steve Bruce
《思维的乐趣》王小波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哈耶克(没读完)
      读《通往奴役之路》时一开始很好奇这本书为什么起名为“通往奴役之路”,是谁走上了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我读的比较仔细,虽然一开始没怎么看懂,不过后来稍微读懂了一些,纵观全书,我发现哈耶克的中心论点是:计划主义不是一条通往民主自由的道路,而是一条通往极权独裁的奴役之路。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哈耶克这本书的书名隐含的意义。而哈耶克在第一章“被离弃的道路”中提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自由放任原则在欧洲各国被逐渐抛弃,他认为西方世界的民主国家,有重蹈德国覆辙的危险。
      哈耶克的论证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生自发的秩序”。耶克用自生自发的秩序重新解释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自生自发的秩序这一概念也正是哈耶克分析自由主义和计划主义的不同之处的立足点。在一个集体主义盛行的国家,人们往往想要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但是人们多样的需求怎能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就免不了要实行集权主义,来强制性的制定一些规则。所以,我发现,集体主义也未必就是好的。
      读完后,我想到,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并非洪水猛兽,市场经济也并不是完全放任自流,一点也没有计划。哈耶克对于自由主义的论证,值得我们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反思。对于我们现在实行的经济制度,我也不做过多的评论,现在了解的经济学知识太少,但愿以后会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社会学的意识》是牛津的社会学入门读物,他解答了我的关于社会学的几个困惑,还有对于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一些疑问,书中提到的“价值中立”对我的启发很大。
《思维的乐趣》是王小波的文集中的一本,里面还收录了《沉默的大多数》等文章。读他的这些文章,感情很容易被调动起来。在《沉默的大多数》中,他说自己以前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幼年的经历和天性的谨慎,对于虚假的话不如不说,他提出了话语捐税,有很多人是因为上面让讲什么就讲什么,每个人在心中都有一个税吏,中国的读书人有很强的责任感,就是缴纳税金,说得好听点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静默了,想到有些时候我们或许真的太无知了。他赞成要解救天下人就等解救完了再说,给他们一个惊喜。他的语言挺幽默的,也挺直爽。《在思维的乐趣》中他提出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能思维,不能学习。他认为生活就应该是参差百态的,不应该强制人接受某一种思想,即使是非要给他灌输高尚的思想也不可以。我觉得这个观点也让我有了一个思考,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下面的几篇是关于知识分子的一些议论,我觉得挺有意思。他说知识分子最不幸的年代就是没有理智的年代,细想想,我们又何曾不是呢?我想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也就在于他的理智和思想吧。还有一些对于文化的观点,他提出的虽只是一家之言,但是思想挺犀利的,敢于说出真话,把他独立思考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11、12月读的书不多,也怕自己读快了会囫囵吞枣,读完就忘。把读书的内容和部分感悟写出来也是为了自己以后看到能够想起一点点来。自知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愿和大家一起加油,互相帮助,在读书的路上一起求索。摘一句我特别喜欢的《理想国》最后结尾的话,和大家共享: 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Posted: 2014-02-27 22:25 | [楼 主]
wonderful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42
威望: 442 点
金钱: 4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01-25

 

每本书读的都有收获,且都有比较自主性的思考,很好。
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这话说得好。梁漱溟先生也有类似的话,叫做向上之心强。这是种人生态度。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
Posted: 2014-03-02 11:27 | 1 楼
雷望红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11
威望: 111 点
金钱: 1110 RMB
注册时间:2010-11-11
最后登录:2015-02-09

 

之前读哲学读心理学都很有感觉,这学期要继续保持啊
Posted: 2014-10-31 23:07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219597(s) query 4, Time now is:11-26 04:04,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