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刘秋文9月读书汇报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刘秋文9月读书汇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刘秋文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17-05-14
最后登录:2019-06-12
小
中
大
刘秋文9月读书汇报
书单:《罗雪尔与克尼斯》《韦伯政治著作选》《经济与社会》第二卷上下册《社会科学方法论》《君主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经济与社会》上下两册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法律社会学、政治结构(家长制、家产制、官僚制、封建制)、城市(韦伯自己命名为非正当性支配)。整个《经济与社会》这一套书结构上是非常宏大的,几乎包含了与社会实在有关的所有领域,但又绝不是大而空的,在内容上论述之充实让人难以整体把握,例如,韦伯的法律社会学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公法和私法、行政和统治、形式法和实体法、契约的发展、立法与司法、自然法和当代英美法。政治结构这一部分除了丰富了之前在“宗教”系列和《经济通史》中已经论述过的家长制、家产制、官僚制、封建制的概念、特征、内容之外,具有发展性的是还论述了家长制、家产制、官僚制、封建制在内在关系上是如何逐渐历史过渡的,城市主要论述了城市发展的由来,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城市与希腊古罗马的民主、城市与中世纪的贵族统治,最终城市走向市民自治。韦伯这里所说的城市是西方的城市,是法国意大利德国的城市,对其他文明的城市——比如中国、印度、阿拉伯地区的城市则没有涉及。
另外韦伯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关于支配的思想,在《经济与社会》中也做了很有分量的论述,但我认为韦伯关于支配的思想更像是一种政治常识普及,他说的大多数内容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储备大多是能够理解的知道的,他只是做了一个我们无法做到的系统详尽的陈述,但并不是说他的论述是没有用的,这是政治素养基础,政治毕竟是一个实操性的领域,要想更好的了解韦伯的关于支配的思想更好地方式是进一步阅读他的政治演讲稿、政治评论,如《韦伯政治著作选》《学术与政治》《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等,只有在这些政治稿件中才能体会到韦伯所说的“以政治为生的人”和“为政治而生的人”,才能体会到议会民主的运用。这就好像我们学习化学公式时是数字的字母的符号的,而真正当我们看见实验室里的化学反应时眼睛是放出异光的。韦伯认为行政官员和政治领袖是不同的,就像“以政治为生的人”和“为政治而生的人”政治领袖是靠民众选举出来的,只有依靠民众选举政治领袖才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力,才能在政治上代表民众、政党和国家,但政治领袖必须有一定的任职期限,因为民众是容易反悔的,否则政权就会频繁的更迭。而行政官员是政治领袖任命的,依据专业性选拨官员,官员只对领袖负责,民众选举行政官员是没有专业性的。民众也不能投票决定国家大事,而是依赖议会民主,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民众不会妥协,只会选“是”或“否”,政党在议会辩论中互相妥协从而达成最佳方案,即使不是合理的,也是近似合理的,单方面决策容易走向极端。
韦伯的许多论述都一语成谶,他说“大众总是容易受到纯粹情感的和无理性的直接影响”则直接反应在英国脱欧事件上,英国公投以51.9%的微弱差距退出欧盟,而三天之后大批民众后悔投了反对票,要求重新投票,但被英国政府拒绝。民众不仅无理性而且容易反悔。
另一本政治著作《君主论》被评为毁誉参半的奇书,其实《君主论》的荣誉主要来自于它特殊的历史背景,单从内容上说他主要是论述了君主应该暴力统治,建立自己的职业军队,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并无多少新奇之处,这在封建王朝的中国也早已有所体现,从结构上说,它也只是构建了一个并不太完整的大致轮廓,着重论述的只是君主的暴力统治,其他统治方向没有论述,提出的最多也就是原则性的条条框框,没有细节的充实。《君主论》的走红源自它当时所在的历史背景,马基雅维利所在的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城邦外患严重,面对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佛罗伦萨雇佣军收受了大量军饷却并不全力保护城邦,有时还临阵倒戈,求援外国城邦常常被收受巨额费用,这是当时中世纪的城邦普遍状况,马基雅维利针对这一状况写出了在当时惊世骇俗的《君主论》从而奠定了它的历史地位。
《罗雪尔与克尼斯》这本书说实话真的没有读懂,它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第二篇《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一样,都是对人物思想的评价,这种类型的文章需要对具体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文化科学逻辑领域内的批判性研究》这篇文章中,韦伯提出了他的历史的定义及历史因果关系,韦伯认为只有具有历史作用的事件才是历史,裁缝裁剪国王的一件衣服并没有什么历史性,但当国王拒绝教皇授予王冠却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历史具有偶然性、必然性和适当性,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武昌工兵营失误开枪了引起了辛亥革命,开枪是偶然性,但革命是必然性,没有这次失误开枪也一定还会有其他的事件引发辛亥革命,适当性是指历史本该如此,发生的合情合理。同时,不同的历史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相同的历史内容也会达到不同的认识,因为侧重方向不同。
《社会科学方法论》另外两篇一是《社会科学认识和社会政策认识中的“客观性”》,韦伯认为社会科学认识的对象是社会实在,社会实在是无限的,无限中的有限部分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那么如何认识呢?韦伯提供的方法是理想类型,理想类型是我们自己构建的一种乌托邦式的范式、模型,作为一种手段、方式去认识认识对象的文化意义。那么理想类型又如何构建呢?理想类型是许多现象的种种特征结合而成的类概念通过脱离经验实在的抽象。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可能具有一定规律性,越具有规律性就越失去价值和意义,个别性才是社会科学认识的价值所在。 第三篇关于“价值无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我目前认为韦伯写的最好的一本书。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认为人有两种不平等:自然的不平等和政治的不平等。自然的不平等是生理上的,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是人类最初的不平等状态,这种不平等不是真正的不平等。他为了追寻人类现在不平等的状态而假设人类摆脱现在的一切回到原始状态,在原始状态下生理、智力、情欲、认知上的毫无差别分析出人类自然不平等的扩大归咎于制度的不平等。自然的不平等产生的优势产生富足、享受,然后把享受变为理所当然,为了占有享受就发展出了私有制,在穷人反抗私人占有时,富人联合穷人来反击穷人从而创造出了一系列“平等”制度,为了保卫自由创造了统治者,奴役被接受,统治比奴役来的更珍贵,人们接受镣铐是为了有一天把镣铐强加于别人身上。斗争、屠杀、冷漠代替了原始的怜悯心。
卢梭给出的对策是“野蛮人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而社会人则只生活在别人的意见中,因此,他也只有在别人的评价中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
Posted: 2017-10-15 18:56 |
[楼 主]
梁伟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201
威望:
201 点
金钱:
2010 RMB
注册时间:2016-12-08
最后登录:2023-10-23
小
中
大
看总结不像第一次发帖呀!总结简洁有力,要继续系统的阅读呀
读书,思考。
Posted: 2017-10-17 17:00 |
1 楼
严红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50
威望:
150 点
金钱:
1500 RMB
注册时间:2017-03-19
最后登录:2019-06-29
小
中
大
韦伯看的很快呀,加油一起读韦伯
浪费的不是时间,是自己
Posted: 2017-10-17 18:35 |
2 楼
刘秋文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17-05-14
最后登录:2019-06-12
小
中
大
2017年10月书单:《神秘者的观念》鲁道夫·奥托
《资本论》第一、二卷
鲁道夫奥托是德国宗教学家,他在《神秘者的观念》里主要论述了神秘的概念的前世今生,神秘作为抽象是如何具体化的。
他认为通过语言概念来阐述宗教观念就已经是理性的了,语言总是能穷尽的,但语言的穷尽宗教所要表现的东西并没有穷尽,那些不能用语言穷尽的东西就是“神圣”的范畴,也就是这本书要研究的对象。但我们现在使用的神圣仿佛包裹这一层道德的善额外的部分,剔除掉包含着伦理的因素,就是宗教的神秘,这部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够有所领悟。神秘之所以神秘,令人畏惧,是因为它是“完全的他者”,“完全的他者”不存在、不可想象。奥托对“完全的他者”的定义是超出日常的、可理解的熟悉的领域,使心灵充满了惊奇与错愕。正是这种既不存在、超出日常又可以理解熟悉造成的若即若离的距离感才使神秘成为神秘。比如中国人说的鬼就很符合这个标准(不存在、超出日常、可理解、熟悉)。那么神秘有时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奥托给出了三种方式:直接的、间接的、艺术的。 直接的方式:靠心中的灵性。这种灵性,这种天生的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是一种根本性的东西。如果有了这种能力,那么通常只需要非常微小的刺激物、非常微弱的刺激,就可以引发神秘的意识。 间接的方式:最原始的一种就是害怕和恐惧。很多神在正统的传统里就是以恶魔的形象被表现出来的。比畏惧高一个层次的是崇高。在这里神秘用奇迹表现出来,它是一种推动力,推动人们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期待奇迹创造奇迹, 在宗教改革之后,宗教仪式中的这种精神性的东西逐渐消退。 神秘表现在艺术中的方式:通过建筑物的庄严与宏大,哥特式风格在所有一书中变现出最多的神秘因素,巴黎圣母院就是哥特式建筑。奥托说“或许,没有任何艺术比得上中国唐宋时期的伟大山水画和宗教画将这一点更充分的表达出来”“在这些画作中隐现着许多神秘,它们包含着‘无’与‘空’的知识,包含着天地之道,也就是人心之‘道’的知识。因此,尽管它们具有永久的激发性,但它们却显得悠远恬静,就好像它们从海底深处汲取了隐秘的气息”。但他又认为表达神秘最多的不是这些崇高的宏大庄严,在西方艺术中是黑暗和静默,在东方艺术中是空与空阔。奥托这里说的黑暗不是黑夜的黑暗,而是光明正要熄灭的那种半暗,它总能雄辩的感染灵魂,所以西方的教堂总是半明半暗的。“唯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众生都应当在他面前保持静默”。通过沉浸入静默之中来表现弥撒中最神圣最神秘的瞬间。东方艺术的空阔是辽远的空白,比如帝王的陵墓,中国绘画中的留白,空无本身被当做一个对象来描绘。
宗教中的神圣感,一方面它是作为一种先验的范畴而存在,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为的外在的赋予某物的,是被直观感受到的,作者人为这种直观感受的能力是每个人都能够有的,但某个人是否有则取决于这种自然禀赋是否被“唤醒”,我们大多数人仅仅也只具有“先天倾向”,作者在这里给这种能力划分了一个层次,他说“‘圣灵’把它自身既展现为倾听‘内在声音’的力量,又展现为直观感受的力量”,“更高阶段宗教领域中表现为先知”,“超越先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人,在他身上人们可以发现完完全全的圣灵,而且与此同时,他本人以及他的行为都最完整的表现为直观感受的对象”“这样的人绝不仅仅是先知,他就是圣子”。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写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写的是流通过程,第三卷写的是总过程, 资本的生产就是G—W—G,资本家用货币资本G买来商品W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商品资本W'售卖得到增值货币G'。W一方面包括生产资料Pm,也包括可自由流通的劳动力A,货币G'增值部分是由可变资本劳动力A生产出来的,商品的生产过程一部分是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生产劳动的生活资料,剩下的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根据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方法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即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生产率。资本家为了生产更多了剩余价值,扩大资本主义积累,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可变资本即劳动力需求减少,产生相对过剩人口,过剩人口就业的需求一方面会催生新兴生产部门,一方面又会因为劳动力竞争促使现役工人处境更差了。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会产生、形成资本积累是因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商品化的劳动力。 资本主义国家给殖民地带去了资本和劳动力,却带不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殖民地沦为了掠夺原料。这里马克思有一点为殖民侵略辩护的嫌疑。
马克思在第一卷里大谈特谈了万恶的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工人无情残酷的剥削,使用妇女童工,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脏乱差。有人认为马克思描述的这种早期资本主义对劳动力残酷的剥削时代已经过去,资本主义走向越来越好,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国的社会生产主体其实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他们对劳动力的剥削是毋庸置疑的,在许多的乡镇工厂企业对劳动力的剥削就像早期资本主义一样只是不及那种巅峰的剥削,除了对人的剥削,还有对自然的剥削,虽然对象不同,形式有异,但实质都是无理性的发展。这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是普遍存在的。北欧高福利国家的发展比我们更接近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说明马克思的理论是对的,老牌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先有条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在描述早期无产阶级工人悲惨遭遇的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生产造成的毁灭和奴役,在适当条件下,必然会反过来转变成人道的发展源泉”比如西方早就制定了《卫生法》《反儿童虐待法》来反对亲权的滥用。这一点也说明马克思的《资本论》没有过时,例如我国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不就是这样来的吗。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洞见现在仍或行之有效或正在发生。
《资本论》第二卷主要写了两个问题,一是产业资本三种资本的循环过程及其流通时间流通费用和资 本周转的问题,二是简单再生产是如何运行的,即两个部类的交换问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概念,当我读第一卷的时候,觉得剩余价值是一个对资本生产很精辟的分析,但当读到第三卷的时候,我开始质疑剩余价值的意义,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劳动力生产出来的,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报酬而不是劳动的报酬,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在于分母不同,剩余价值是m/v,利润是m/C,实质上马克思默认了剩余价值和利润的量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如果工人生产的剩余出来的价值完全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并且马克思一再宣称利润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掩盖,那么剩余价值的概念其实也是马克思资本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的掩盖,资本家预付了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费用以及管理等无形的劳动。古典经济学家提出时利润是一个客观存在,就是商品的出售价格大于成本价格的部分,其实剩余价值也是这一部分,但马克思认为他是由工人生产出来的,是一个相对于v的概念。我觉得这是马克思对自己概念的神化,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不是生产出的多余的价值是谁生产的问题,当然两者都有生产,矛盾点其实是如何分配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少再提剩余价值了,并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不存在了,而是分配趋于可被接受的合理范围了。我认为剩余价值的意义不在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而是一个阶级概念,它是当时无产阶级运动应运而生的理论支撑,随着无产阶级运动进入衰退,剩余价值的概念也就尘封历史。
Posted: 2017-11-14 20:36 |
3 楼
splendour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89
威望:
89 点
金钱:
890 RMB
注册时间:2015-11-18
最后登录:2023-11-27
小
中
大
帖子不用重发啊
这样节奏挺好的,不用太着急,总结得下功夫,但终究还是落在平时读书上的。
规矩绳墨之间,一个人跃马扬鞭。
Posted: 2017-11-14 23:19 |
4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206691(s) query 4, Time now is:11-27 02:1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