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岑家峰:南潦河畔的回忆 ——江西安义对门村调研感想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文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04
威望: 304 点
金钱: 3040 RMB
注册时间:2010-02-28
最后登录:2016-03-26

 岑家峰:南潦河畔的回忆 ——江西安义对门村调研感想

调研回来已经有些日子了,我却时常想起在江西安义调研的美好时光。甚至平时在和其他组同学聊天的时候,总是喜欢谈谈自己调研村庄的感受,并对各自调研村庄做番比较。此次调研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心集体调查,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于我而言,留给我的不管是人生上还是学术训练上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记忆深刻。虽然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很多事情耳闻目染,但从来没有从学术层面上去思考农村社会里的诸方面问题,此次下去调研恰好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尝试扎根农村,学理层次上思考农村。二十天的调研,我和小组成员们真正融入村庄,思考村庄,在村庄里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使我对社会学调查方法和农村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首次下乡调研,我深知自己对农村的思考可能是幼稚的,但从中收获成长和友谊却是很宝贵的!
临近暑假的时候,听说中心在暑假要组织一次比较大型的集体调查,自己感到很激动,心想读了一年的书了,终于有机会到农村尝试调查一番。但是,一问其他有调查经验的同学一般要做哪些准备,得来的答复却是:“这种调查不用什么准备,只要跟着去,用心观察,用心学习,用心思考就行了,肯定会有收获的。”后来也就没怎么准备,按照自己的计划坚持读经典。炎炎夏日下,融入团队中,亲身经历过这场农村基层的“集体战役”后,果然收获不少,甚至欣慰。
一、初入江西
记得那天早上火车从武汉出发,驶向江西的时候,心理既紧张,又激动。紧张的是自己没农村调查经验,又没做调查前准备,所以心理特没底,怕去了以后会是“打酱油”。激动的是这是我来武汉求学后,第一次到另外一个省份调查,心里一直在想都是南方省区,江西农村到底和自己生活的广西农村有什么不同。火车在南下,车窗外飘过一道道美丽的山川、农田,让人沉醉在如诗如画的乡下田园风光里。和我坐在一起的有刘升、德丞和丁镇,大家很有精力,时不时谈起各自家乡的民情风貌,引来大伙热烈的讨论和阵阵欢笑。当火车进入江西境内的时候,每次经过一个村庄,我总能发现村庄里特别显眼的祠堂,这也验证了我平时看到有关研究资料上提到的江西农村宗族性比较浓,当时在我脑海里还留下小小的疑惑,我们即将到达的那个调研村庄是否也是宗族性村庄?当时很有期待,期望到目的地后经过调查梳理能够找到答案。经过近六个小时的颠簸,火车在下午三点半终于到达了南昌站,这是一个很普通、很朴素的车站,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大气和宏伟。南昌是一座英雄城,那里发生了很多传奇的故事,想当年“八一南昌起义”在那里打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篇章。走出火车后我们就直奔江西社会科院的杨秋林老师等我们的地方,踏上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安义县石鼻镇。当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南昌市的街道上时,透过窗外的景色我能感受到这座英雄城的氛围,充满朝气,很有活力。
二、与对门结缘
待我们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此时正是镇政府机关公务员下班的时候,政府里人已经差不多走空了,最后只看见一位镇政府领导走出来,带着个办公秘书接待我们。镇政府在我们到来之前,已经把我们每个小组的要调查的村安排好,我们小组一共五人,安排的村庄是离镇上约6公里的对门村。记得那天在镇政府安排的山庄吃过饭后,我们就拎着东西跟着我们村的党支部付书记”回家”了,书记的车子载着我们从镇上出发,花了十五分钟终于到“家”了,此时已经天黑,什么都看不见,只知道书记给我们安排住的地方是村治保主任家。不到一会,治保主任出来接我们了,一看原来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去年刚从省内一所职业学院毕业,现已结婚呆在家照顾已怀孕的妻子。我们到对门村的那天正不巧,遇上了停电,屋子里非常热,蚊子又多,我们只好搬竹床到楼顶上吹风,边聊天变观察村庄,估摸着这对门村周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可惜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直到晚上我们就要睡觉时才来电。
三、对门村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在我们调查的对门村,有一条从发源于宜春市的南潦河从村庄旁边流过,农民们种植水稻就是考南潦河水站灌溉的,水利条件非常优越,种水稻只怕捞不怕旱。村庄地势以丘陵为主,耕地面积3340亩,人均1.2亩。下面有9个自然村,共2760人,村庄与村庄之间相对比较紧凑,现在村子里大约%70以上的年轻人和中年人在外打工,主要是在外地安装和销售塑钢和铝合金门窗,留在村子的人并不多,主要是老年人和小孩。我们在村子里做访谈的时候,村民们都很热情,在出去做访谈的路上偶尔会碰见跟我们打招呼的“老表”,虽然我们有时听不懂,但他们的乡音和憨厚的笑声令我们感动。二十多天的走访调查,与我们聊天的村民有村里的老村干,现任村干,抗美援朝的老退伍军人,种粮大户,普通村民……,乡亲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家庭生活的事,村庄发生的事等与我们分享,这其中有他们深切的体会感悟,也有对村庄各种事务的看法,更有对农村和整个国家的独到见解和期待。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现任村主任杨小林,他是一个特别爽朗的人,敢讲真话,做农村工作已经将近十年了,对农村日常工作非常娴熟,他知道我们是学生,是来搞学术调查的而不是新闻记者,所以在每次访谈的时候他都是非常热情回答,毫不回避农村工作的某些细节,给我们例举了很多生动的农村工作案例。特别是对现在我乡村关系中的压力型体制的看法一针见血,比如取消农业税后村干部的手中权力弱化背景下农村工作该如何下手,乡镇对农村干部施压下村干部的工作应付策略,维稳体制下农村该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等等,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并且,他以多年的工作经验给我们概括了不少经典的农村工作话语,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
在安义县,外出打工做塑钢和铝合金门窗已经形成产业链,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像这种打工经济给村庄带来巨大的变化,对村庄生活也产生影响,在对门村也是如此。我们通过二十多天的走访了解到,整个村庄因为外出做塑钢和铝合金门窗富裕起来的农户占绝大多数,他们一般是在外面开夫妻店,两人一年到头在外经营店面,只有过年的那几天才回家一趟。因打工富裕起来的农民有些已经在县城里买房,有些则会回来建起漂亮的楼房,装修好后又外出打工。所以,我们在调查过程中经常看见一栋栋漂亮的房子因常年无人住门前长满了杂草。一方面我对他们外出打工的那份执着和勤劳所感动,但另一方面,我又在想,像他们这样常年在外奔波劳累,他们对村庄预期是怎样的?他们会不会成为村庄里“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在外打工多年赚了不少钱以后,村庄对于他们还会有吸引力吗?所有的这些引发我的思考。
对门村的9个自然村前面都是一大片农田,由于有些农户插秧早晚不一样,于是放眼望去,既有绿油油的禾苗,又有金灿灿的稻谷,加上白天在稻田上空翱翔的白鹭,一幅幅美妙的田园风光画卷尽收眼底。特别是7月20号那些天,我们正赶上了当地的“双抢”季节,每天早上天刚刚亮,就听见外面田里收割机工作的声音了。早上我们出门走访农户时行走在田间的路上,看见很多农民犁田、耙田、收割的身影,晚上我们睡觉时,我仍然能听见收割机收稻子和拖拉机犁田的轰隆隆声音,那段时间我们房东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下田干活,当地人那种辛勤劳作、勤勤恳恳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四、晚饭后的小组讨论会
    在对门村调查的日子里,每天晚饭后都少不了的一个重要程序就是小组讨论。我们小组组员有汪永涛师姐,社科院工作三年后在人大读博,理论功底非常扎实,访谈技巧娴熟,我们访谈的每个对象她都能应对自如,不断的发问、追问,让我这新手感到很佩服。王君磊师兄问题意识强,调查笔记做的很细,责任心很强,每次访谈对象都是由他来联系的,他的敬业让我也很佩服。刘升师兄观察细心,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每次小组讨论很积极发言,且都有不少新的发现。小乔作为大一的小师妹,思维活跃,能够一直坚持下来,不怕苦不怕累,与我们相处的很愉快。我们五个人每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先由我们低年级的发言,谈自己白天调查的感受,体会和发现,然后由师兄师姐们进行点评和补充,最后大家针对某个当天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而每次讨论中大家对经验事实进行提升,用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对初次参加调查的我触动很大。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谈,因为我白天看到的总是些零碎的表面材料,加上理论功底不深,不知道从何谈起,总感觉无力用某些理论知识拎起来。后来经过他们的引导,才慢慢去琢磨,学会分析某些想象,并从中提出问题,和大家探讨,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他们,一直坚持到最后,发现自己成长了许多,分析现象和提问题意识有了提高。
五、集体讨论会的感悟
    集体讨论是我们中心深入农村调查的优良传统,在石鼻镇调查,我们每隔三天到镇上开一次大组讨论会,一共有四个大组,而我们小组是距离镇上最远的组,每次我们都要提前半小时左右出发,从家里走到公路边,花二十分钟,然后搭班车到镇里,也要花十五分钟。大组讨论会上,大家各个胸有成竹,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访谈记录,迫不及待的想与大家分享调研体会和发现。杨华师兄作为我们的大组组长,非常强调中心的“传帮带”优势,很是善于引导我们这些新手参与讨论发言,经常鼓励我们学会从每天的调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逻辑链条。每次等我们发言后,杨华师兄要进行点评一番,然后会引导我们朝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往下深挖,直到能理出一条较清晰的线,那就离写一篇“出彩”的论文不远了。记得第一次开讨论会的时候,我对取消农业税前后农村基层干部权力变化对村庄治理的影响(积极治理面向和消极治理面向)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自己农村调查经验不丰富,对很多农村关系看的很肤浅,只停留在表面材料商,所以在师兄们的指点下回去后继续调查访问,后来回去继续调查时也刻意留意了那方面的问题,到结束时,总算对那个问题有些眉目了。总之,集体讨论会能起到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鼓励和相互交流的作用,思想的火花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不断碰撞,形成一个个不同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进入各自脑海后,又为接下来关注的调查点提供思路,所以我觉得集体讨论会是我们中心的一大“法宝”,是在我们中心能在中国激烈的学术“武林争霸”中胜出的秘决。
六、调查总结
    此次调查已经告一段落,对我来说,不足的地方有很多。我感觉自己理论概括能力还是很欠缺,学术理论不够硬,尤其是当我面对一个自己看到的村庄事件时,我不能很好的去解释它。甚至到最后我对那个我们调查的村庄的判断也是模糊的,是宗族村庄?抑或是宗族性村庄?我理得不是很清。再有,对于农村调研中的发问和追问的技巧,我还是没能把握好,其中有一次我尝试了单独访谈村党支部书记,结果发现效果并不好,得到的信息量不多。最后,就是自己的问题意识不够,缺乏从农村经验中发现问题的视野,这样就导致在整个调查中很被动。现在回想起来,很多问题没弄清楚,后悔当初为什么在农村调研的时候不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些是今后自己需要思考改进的。
    暑期集体调查已经过去好些天了,与大组成员合作很愉快,与我们小组员们二十天的朝夕相处,团队建设有声有色,大家相互帮助,团结一致,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起初我们从对门村的陌生人,变了了对门村的“熟悉人的陌生人”。大家冒着炎热酷暑,行走在乡间,一起倾听村里人诉说那些村里的故事,在乡间收获了成长和友谊。临走那天,我们特意请房东叔叔和阿姨和我们留影,留下美好的回忆。虽然对于南潦河,对门村,我们是过客,但二十多天的行行走走,我们的记忆已经深深刻在那片土地上。
    此次调研的完美谢幕,所有的回忆和遗憾只能化作自己继续前行努力的动力,真切的期待下一次有机会能再次和中心一起做集体调研,期待自己有机会再走进田园牧歌式的广大农村中遨游!
唯独敬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Posted: 2012-09-20 20:42 | [楼 主]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Total 0.328990(s) query 3, Time now is:01-16 00:00,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