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李苗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19.8.6)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李苗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19-04-01
最后登录:2019-12-23

 李苗的读书报告(更新至2019.8.6)

书单:《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   
《宗教社会学》
《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古犹太教》
《经济与历史》(在读)

    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古犹太教》《古印度教》都是他在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主体下的著作,主要目的是在于探讨各个地区各异的文明特色以及为何只有在西方发展出了资本主义,也就是韦伯在导言中所说的为何“只有在西方才有理性化的发展”,正如杨庆堏老师提到的《中国的宗教》主要目的是在证明主要是因为中国缺乏一种特殊宗教伦理作为不可或缺的鼓舞力量,所以中国没能成功地发展出理性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本书的前五章主要是在描述中国社会各个不同层面的特性,并与西方以及其他社会相应的层面进行对比。在本书后面,分别用一章来介绍与分析儒教与道教的理念与价值。
      韦伯在《中国的宗教》中选择了六个与近代资本主义有关的层面来讨论:货币制度、城市与行会、家产制国家与行政制度、法律以及宗教。
    货币制度:一、中国行政中的租税政策极度有利于城市居民,所牺牲的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但中国是一个内地贸易的国家,农业生产高于一切,也可以部分解释货币制度的崩坏以及兑换率的不断波动;二、中国的采矿与铸币技术一直停留在相当原始的阶段,同时时局动荡,矿区经常受到敌人的入侵,使得铸币成本大幅变动与金属存量不稳定。其导致物价波动,造成通货危机,使得在货币租税基础上建立起统一预算的企图终归失败,必然一再回归到事物租税以及其经济上各种自然的定型现象;三、在纸币方面,在通货混乱时期,政府拒绝接受用以缴纳各种租税的旧钞等措施使得纸币的信用不断滑落。而纸币不断彻底回收导致通货不足与物价下跌。政府有计划地增加流通手段则又会导致急遽的全面性通货膨胀;四、明朝恢复常规性的金属货币铸造,货币走向银行本位,但官吏与商人的利得机会都依赖于商业,使得他们一致地反对中央政府在货币制度上的干涉,都同声一气地反对中央政府任何强化财证权,尤其是财政管制监督权的措施。
    城市与行会:与西方城市不同,中国的城市与所有东方城市形态都不具有城市的厄政治特性。一、中国城市里没有西方古代出现的市民阶层,即自己的武装军人阶层;二、帝国行政力微弱,城市的自治权甚至还不如在氏族管理下的乡村地区;三、中国的市镇与乡村“各治其事”,乡村地区的氏族与城市里的职业团体对成员的生活方式有绝对的控制权,个人毫无条件地依存与手工业与商业行会,行会对其成员有绝对的裁判管辖权,控制着所有与成员相关的经济事务;四、中国缺乏城市经济的政策,缺乏这样的法律保障,使得中国的职业团体只能走上自助的道路。同时缺乏像西方那样的法律基础,使得城市与行会并未拥有自己的政治---军事力量。
    家产制国家:大秦建立之前的中国社会为封建社会,而秦建立以后的则为家产官僚制。家产官僚制国家的特点是将中央王国作为支配者的家产,将其置于其官僚制行政的管理下。在行政上,家产制国家以官僚制取代封建世袭;在军事上,以亲卫军与庶民和强宗大族对立。在俸禄制度上,区域广阔使得中央集权非常有限,很难建立有效的财政统一。而中央任命官吏由于不熟悉当地情况、任期短等原因只能依赖于国库的实物俸禄,并且侵吞人民财产。任何对传统经济与行政的干涉都可能侵犯官吏的利益,这导致官吏大量敛财以及反抗改革的传统主义,从而更强化传统主义。
    行政制度:中国的财政制度缺乏一个可信赖的税务官僚体制,使得财政当局强迫人们划分为小农耕种来增加纳税的单位数,但这却妨碍大规模经营单位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氏族关系。王安石变法试图改革这种税务制度,但由于其威胁到了官吏的俸禄利益,最终失败。
  法律:在家产制国家里,家产制性格所造成的典型结果就是一个被根深蒂固且具有神圣性的传统所盘踞的王国,一个帝王具有绝对自由裁量权与恩宠的王国。一方面,作为政治单位的城市缺乏法人团体的自治;另一方面,依据特权所确立并受到保证而具有决定性的法律制度也不存在。“自由裁量高于一般法”,以伦理为取向的家产制,所寻求的总是实质的公道,而不是形式法律。因此,尽管是传统主义,却因为法律的形式主义总是被排斥而没有任何官方的判例集成。产业发展所必须的理性的、可计算的行政与法律机能并不存在,所以产业的资本主义受到阻碍。
    儒教:儒教始终保持着此生的心灵倾向,反对任何对于来世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中,都缺少促成西方文艺复兴的理性主义野心的诱因,也没有近代理性主义所具有的要素来支持官僚体系或者与之对抗。一、儒教徒相信道德是追求的最终目的,财富知识到达道德的手段;二、儒教徒从根本上是和平主义者,以内部的政治安宁为其取向。面对军事强权的时候,自然产生厌恶以及缺乏理解的态度,这也导致其臣服于已建立的政权,而不是想推翻他们。儒教的本质是要去适应这个世界及其秩序与习俗,世界的宇宙秩序被认为是固定而不可违反的。因为害怕违背宇宙秩序和打乱其均衡,其客观性与理性都极大地限制在传统主义;三、儒教虽然发展了一套宇宙创成的理论,但本身却无形而上学的兴趣;四、礼作为儒教的根本概念,体现了中国性德自制、内省与谨慎,恭顺、孝道与忠诚是本质的道德。
    道教:一、道教一般也认为存在着永恒不变的道,即宇宙间的秩序。但不用礼去修正,而应该却适应它,道教推崇无为的神秘主义,即一个人只有将自身脱离俗世的关注与欲望,实行无为才能达到道;二、巫术被容忍,加上道教的扶持,使得巫术影响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阻碍从本土发展出近代样式的交通事业与工程经营的可能性。
    结论:宗教的理性化水平要看这个宗教对巫术的排斥程度以及它将与世界与上帝的关系和它对应世界的伦理关系统一起来的程度。一、与新教摒弃巫术和追求此生相比,儒教完全依赖于此世,适应永恒的世界秩序;二、儒教对于未知事物的不信任甚至恐惧,彼此间的不信任也限制了市场的发展;三、强大的氏族力量将人束缚着,而新教打破了氏族的纽带,使人人都为荣耀上帝而工作;四、儒教强调传统的稳定,所有的生活样式都不可被改变,而新教鼓励人们努力靠着自身的成就来获得救赎;五、儒教徒取得的资本投资以土地投机的形式再次稳定传统主义,所有对财富的追求与近代资本主义没有关联,而清教徒追求有用的科学经验知识,资本又会投资与扩大再生产,这些都被认为是荣耀上帝。儒教的理性主义是理性地适应世界,清教的理性主义是指理性地支配世界。中国的宗教意识都没能为个人以宗教为引导的生活,创造出像清教徒的生活方法论所呈现的那样足够强烈的动机。理性地经营资本主义在中国不仅缺乏一种在形式上受到保证的法律,一种理性的行政与司法而受到阻碍,并且也受阻于俸禄的体系;基本上是缺乏一种特殊的心态,特别是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力,而为士人所特别抱持的态度,最是阻碍因素。
   《宗教与世界》书中,韦伯认为宗教社会学研究的重点并不是宗教现象的本质,而是因宗教而激发的行为,因此此种行为是以特殊的经验以及宗教特有的观念与目标为基础。因此,宗教社会学研究的是基于宗教意识的有意义的行为。韦伯的研究重点在于宗教行为对于伦理与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于政治与教育的影响。
    救赎宗教所信奉的不是“神圣的法律”,而是神圣的信念。因此,在伦理层次上,他们往往基于支撑他们的预言与卡里斯马要素而采取一种革命性的步调。生命态度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是完全基于宗教所赋予世界的意义。置身于此种宗教信仰类型的人通常享受不到内心的安宁,因为他们会一直受到内在紧张的侵扰。基于此种信仰而兴起的可以是朴素的救赎宗教(佛教),也可能是救世主宗教——当它们宣扬的是对一位救世主的仰望。救世主宣称自己是人与神之间的一名超俗世的中介者,并且与神合一的,救世主是恩宠的施予者。
  佛教与基督教都宣扬不抵抗恶,依宗教立场看来,暴力只会引发暴力,随着暴力而来的只不过是改造和革命,因此奋力争取的正义最终不是建立起更大的正立,而是更大的权势追逐。
  神秘的宗教意识一般而言与审美活动,诸如舞蹈、歌咏、音乐等一切能够导致狂迷忘我、陶醉忘形的活动有着极其亲密的关系。一旦艺术成为自主且自觉的事物且企图创造出本身的价值,而此种价值可以以一种内在解放的方式给人们带来救赎的时候,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就进一步加剧。此时,艺术被视为一种“被造物的神性化”,一种欺人耳目、甚至是神圣的匹敌势力足以推翻宗教的特权地位。
    世界诸宗教的担纲者:1、儒教是俸禄阶层——具有文书教养且以现世的理性主义为其性格特色者——的身份伦理;2、古印度教的担纲者是一个具备文书教养的世袭性种性阶层,他们并不出任官职,而是担负起作为个人及群体之礼仪、灵魂私牧者的功能。他们形成一个阶层分化为取向的稳固中心,并形塑出社会秩序。;3、佛教的宣扬者是沉潜冥思、拒斥现世、离弃家园、流转四方的托钵僧。只有这些托钵僧才是成色十足的教团成员,其余皆为宗教价值较低的俗人:亦即宗教意识之客体而非主体。4、伊斯兰教在初期时,是个进行征服世界之战士——训练有素的圣战士骑士团——的宗教。与十字军时代的基督教翻版相较,他们只缺性的禁欲。到中世纪,冥思、神秘的苏菲派,在平民阶层的狂迷法师的领导下,至少取得与伊斯兰教主流分庭抗礼的角色。5、自从犹太人在巴比伦之囚后,犹太教就是个市民的“贱民民族”——其真确意义将随一下叙述的展开而清楚——的宗教。中世纪时,犹太教转而由一个受过犹太教特有典籍与礼仪之教育的知识阶层来领导。此阶层代表的是一个愈来愈无产化、理性主义的小市民知识阶层。6、基督教——无论是古代、中世纪还是新教,它始终不失其为独具一格的都市的、尤其是市民的宗教。
    宗教行为可能导致典型的达人现象:禁欲的与神秘论的。禁欲是与行为乃是受到上帝的引导的意识俱来的一种伦理的、宗教的行为,因此个人感觉自己乃是上帝意旨的工具。禁欲进一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方面,禁欲可采取逃离现世的形式,斩断一切家庭与社会的纽带,弃绝一切个人的拥有及一切政治、艺术与情爱的关怀,以此,个人或许才能够惟服侍上帝一事是顾。这就是韦伯所说的出世的禁欲,天主教的僧侣即是此一类型。另一种形式是入世的禁欲,以清教徒为例:此中人亦以为被造物乃是上帝的工具,并寻求通过个人的职业行为来荣耀上帝,例如过一种模范的家庭生活,在生活的任何领域里都行止严谨、将一切个人的职务都当成是上帝所命的职责而敬事履行。禁欲者自认是神的工具,而神秘论者自认是神的容器。(宗教的理想类型)
    不能单就道德伦理或宗教来解释经济,宗教伦理只不过是因素之一。韦伯的用意在于理解人类行为中各种不同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是将所有的因素都化约为单一的一个被视为决定性的那一个。
  韦伯的宗教一些系列著作,其目的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借基督新教之外的其他宗教来检视物质环境对于宗教信念与思想的影响,反之,检视后者对道德行为以及(间接地)对经济取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在于间接地肯定西方文明的独特性:惟有西方文明产生出合理的经济体系、合理的法律行为、合理的艺术等等。其他的文明里并不是没有理性化的文明现象,只不过彼等之理性化已证实不足以创造出科技性的工具,并且提供其本身再向前发展所必要的精神装备。
    《古犹太教》中韦伯认为古犹太教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宗教,《古犹太教》一书详尽地介绍了犹太人的历史,偏历史也更多涉及犹太教的伦理价值,读起来有点吃力也不太连贯。
  韦伯在第一章论述以色列誓约共同体,以色列打一开始就是以一个农民的誓约共同体站在历史舞台,然而环绕在周遭的世界确实有着高度发展的城市组织、海上贸易与商队交易、官僚国家、天体观察以及宇宙论的思索。
    作为犹太人发源地的巴勒斯坦,历史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得其成为一个“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也是周围地区内唯一适合耕种放牧的地区,因其又连接着亚欧非三块大陆,所以贸易发达。作为一块宝地,自然久经战乱。富饶、贸易和战乱,导致以色列有着高度的人员流动,使它不可避免的受到周遭文化的影响,如接受且采纳一些阿拉伯人的习俗。
  以色列的历史也是一段被君候制和城市君主制反复、王权和教权反复的历史,一直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这就使得当地人需要一种自助关系来维系稳定的地位,因此保有土地产权在乱世中至关重要,失去土地的人作为客族也要寻求保障体系。
    为保护土地,犹太人制定了长子继承制和女性嫁给氏族成员,甚至鼓励嫁给表兄弟的做法。然而在战争纷乱年代,地主不免会变成无产者。为了保护变成无产者的氏族成员,也制定了相关律法。律法中最有意义的是规定有农耕安息年,即放弃第七年的收入。具体的做法就是第七年是佃农的租税和徭役的减免年。这种减免对于氏族成员来说是完全免除所有债务,即一个犹太人不管欠什么债,最多只付出六年人身自由作为代价。
    在一代又一代的外族洗刷之下,原始住民越来越平民化,甚至反而成为寄居者。因为无力斗争,犹太人在他们的传说中完全没了个人英雄主义,全把一切交由神来庇护:他们被赋予的特色是对神完全信赖仰望的恭顺与善良,混合着神支撑他们的精明狡侩。
  因以色列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不断发展。商贸发达后所带动的两个特质,同时也是形成了犹太人的民族精神:契约与律法。甚至这两者的基本特性一致,契约本身就是法律的一部分。契约的缔结并不止是在神的保证之下,而是与神本身作为契约当事者而成立的,所以非常显然的真的是具体事件的产物,而整个以色列传说率皆一致地以此具体历史情境为出发点。
   《非正当性支配——城市的类型学》这本书原本是《支配社会学》中的一节,但是由于篇幅过长被单独列成一本书。我在读的时候总觉得论证例子太多,叙述得有点杂,也是摸不着头脑,基本总结一下我的读书笔记。
    城市共同体在西方社会发展史上至关重要,韦伯用“非正当性的支配”来形容西方的城市,正是为了凸现出这些城市共同体支配权力的自主性。韦伯认为中世纪城市的正当性支配是教皇权力与封建权力,在过渡到现代支配的过程中出现了非正当性支配,即城市共同体自主支配权力,这也是西方现代性的起源。
    城市最终还是转变成了一个具有自律性与自治性、机构化的团体,一个能动的地域团体;城市的官吏也转变为此一机构的官吏。市民以一种激进的团体(誓约共同体)行动,“原始性”地篡夺了正当权力,篡夺性地变革背后的驱动力来自富人阶级。
    城市共同体已经成为一种基本上只追求经济利益的团体,城市的建立主要是一种营利事业:为了创造货币收入的机会。自治、自律的城市共同体的是一种经济导向,唯有经济导向,才会发展成为现代城市。而与西方城市对比,中国由于官僚制的早产与早熟,其将士兵与武器分离,城市不具备自治的武力而服从于朝廷的控制,所以没有产生类似于西方的城市。

感想:自七月集体读书以后,状态一直不错。集体读书有小组成员的相互监督相互交流,读书氛围好,效率不错。基本上快结束韦伯的阅读了,其中几本有关世界宗教的书晦涩难懂、词句生涩,一度心态不好,但小组成员交流之后心态有所调整,希望八月保持状态、更有收获。

Posted: 2019-08-09 19:04 | [楼 主]
李佩娴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6
威望: 36 点
金钱: 360 RMB
注册时间:2019-04-01
最后登录:2023-10-30

 

苗老师总结全面很有概括性~一起加油!
Posted: 2019-08-11 09:46 | 1 楼
杨晓慧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21
威望: 21 点
金钱: 210 RMB
注册时间:2019-04-01
最后登录:2020-11-03

 

苗老师好棒,一起加油!
Posted: 2019-08-11 20:14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57067(s) query 4, Time now is:11-26 15:50,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