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
|
无图版
|
风格切换
|
Home首页
»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返回主站
|
研究生读书
|
推荐
|
搜索
|
社区服务
|
帮助
|
订阅本帖更新
社区服务
风格切换
yellow
moon
wind5
gray
wind
blue
black
green
movie
pink
短消息
收件箱
发件箱
消息跟踪
写新消息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查看个人资料
好友列表
用户权限查看
交易币管理
积分转换
特殊组购买
收藏夹
我的主题
统计排行
基本统计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统计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王樱子的读书报告(2019.5.7)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交 易
投 票
本页主题:
王樱子的读书报告(2019.5.7)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樱子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19-04-01
最后登录:2019-05-08
小
中
大
王樱子的读书报告(2019.5.7)
本月主要因为论文需要,没有从古典入手,也没有按照单一作者深入了解的方式来选书,在5月一定正式进入古典阶段。但是在串读后现代的时候受到了很多启发,尤其是看到鲍德里亚和鲍曼,觉得仿佛灵魂通电,他们的文字让人非常感动。
本月的书单为: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象征交换与死亡,自反性现代化,世界风险社会
一、《流动的现代性》
《流动的现代性》分成了5个部分,分别是解放、个体化、空间和时间、劳动、还有共同体,鲍曼从这五个角度出发讨论“流动的现代性”(而非后现代性)是怎样作用于主体的。首先是解放的角度,鲍曼认为赫胥黎和乔治奥威尔等人所预见的工业社会中的后期形态——集权社会并没有出现,社会反而走向其对立面,生产场域逐渐被拆解到全球各地,福特流水线式的集中生产被瓦解,我们进入了无中心的统治之中。其次是个体化的角度,鲍曼论述了权威是怎样被瓦解的:娱乐社会中我们关注发言人的身份,而不是真正需要我们关心的问题。同时传统权威的瓦解并不紧紧围绕着微观权力展开,权威同时被转化成了榜样:榜样通过分享他们的生活方式,鼓励每个人通过消费或者用个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强化了个体的概念。这和贝克的个体化概念相联系着:贝克是从社会政策和结构的层面论述了个体化的进程。再次是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我最开始还不太明白为什么从大型购物商场入手,后来看了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才有所体悟:日常购物是如何被建构成节日狂欢的象征。空间的占有是一种固态的传统,但是科技逐渐压缩了时间,最后社会分层的体现变成:上层榨取下层的时间、空间,以解放自身。第四是劳动,劳动主要是和贝克的观点相似,认为在流动和弹性的工作制度下,企业可以任意雇员和解雇,这让传统的对于职业的身份认同弱化,对于社会的不安全感和担忧日益增加,这种对风险的担忧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最后的共同体一章中,鲍曼阐述了当今民族和国家概念的困境,并没有一劳永逸的共同体乌托邦,而能够相互让自由最大化的共同体才是最好的形式。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最后的补充,论写作社会学。鲍曼形容了一种孤独的流浪者的身份:永远处在文化的浪迹之中,永远没有所属于自己的故乡,永远在各种语言和文化之中流走,比如博尔赫斯,他们是文化的流浪者,因此也可以从最清醒、最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所身处的文化,但是作为流浪者也是有代价的,在踏上这条孤独的路的一刻开始,人便无法预知自己是否能寻找到一生的归宿,甚至可能一生在文化的夹缝中孤独地行走。“流亡者指一个在某地生活可是又不属于那个地方的人。每个诗人或者诗人化的小说家,不也勉强称得上是一种流亡者吗?与出版商和公众不和谐的写作,是孤寂的、没有被社会化的最后的创造性艺术”。鲍曼从波兰浪迹欧洲最后定居利兹,将他的经历同这篇文本结合,我感到非常强烈的共鸣。
最开始看鲍曼的时候是1月份,拿到书之后读起来觉得有点吃力,就是只能感觉得到鲍曼的逻辑是一段段断开的,觉得某一段很有感触,只能在字里行间断断续续地找到共鸣。但是在4月再作总结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理解变成了一种连续而流通的状态,能够感受到鲍曼在抽象层次的连续性,这种感觉有一点像鲍曼形容身份一样:总是用有形的东西去追寻无形的身份。语言文字就是无形的精神的有形的堆砌,单单拘泥在有形的文字之中,那种连续的灵动的无形的精神就流失了。
一些书评认为《流动的现代性》是在以个体化为中心进行论述,其实不然,鲍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使用文化批评的方法描述一种“流动性”,而他所选择的表现手法也正如他的研究对象一样轻灵、飘逸,甚至反思的时候我觉得作为读者,思维太容易掉进“沉重的现代性”的陷阱中了”,阅读方式甚至都难逃“沉重的现代性”的束缚,更何况是在认识社会的时候呢。鲍曼就提供了轻灵的、同流动的现代性十分贴合的解读。
二、《消费社会》
鲍德里亚的书是一种魔法,能够从最迷幻的视角看到最清晰的成像。鲍德里亚首先引入了这个时代的购物狂欢盛景,功能式的、一体化的、诱惑的、节日狂欢式的购物引导,从杂货店中任意选择的自由,到超市中永无终止的物质狂欢,再到咖啡店、体育馆、家具店、服装首饰店等场域中推出的、一个系列的产品所构成的成套的诱惑,都构成了消费社会的代表性景致。
经济总量的增长是以数值为特征的,因此它没有区分我们是以怎样的动力在增长。绝对增长的数字被看做一种数字的幻象,即:处理已有的损失也是经济的增长点,浪费也是经济的增长点。这是一种以数值的增加代替描述社会经济状况的方式。鲍德里亚引用了曼德维尔的《蜜蜂寓言》,一个是社会的平衡靠的不是德而是恶,社会的昌盛靠的是掩盖着的瑕疵、危害、罪恶,正如只有打官司的人才需要律师,只有受伤的人才需要医疗,只有浪费才能体现物的价值,消费主人公已经替代了生产主人公的传奇。
鲍德里亚的分析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有两点,第一是他对于消费逻辑掩盖了民主平等逻辑的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在原则上是主张人人平等,但是民主原则并未能够实现,对于能力、责任、社会机遇和幸福的平等转化成了在物以及社会成就和幸福的其他明显标志面前的平等。鲍氏的逻辑深刻阐释了过剩时代的分配逻辑所掩盖的内核。物质簇拥的幸福被作为平等的替代品分配给个体,一切对社会结构性平等的向往被简化成了物的所有权的平等。
第二,鲍氏将消费看做一种体系,甚至是一种列维=施特劳斯式的“语言”,而人对于消费的欲念仅仅是这个体系中的“言语”,就正如部落联姻中女性也是一种“言语”一样,个体“孤立而自主地消费着”只是一种消费者的幻觉。鲍曼同加尔布雷恩的思想有很多对话,其共同点是两人都认为个人的需求是被生产体系渗透、建构的,消费者其实根本没有自己选择产品的自由,他的一切超越了对物的使用价值的需求都是来自符号和序列带给他的幻象,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是不成立的。但是鲍曼和加尔布雷斯的分歧点在于,加尔布雷斯认为消费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失调,即人们的注意力过度集中于消费,这会导致社会对于教育和公共领域建设的漠视;但是鲍德里亚认为(我认为这也是鲍德里亚的精明之处)所谓的教育和公共领域也是社会循环的一部分,即类似于先前鲍氏提到的“浪费和罪恶正是经济的增长点”,所谓的开支被分配在公共建设领域也并不能保证个人的受益,就像是平等的购买权不等于平等的所有权一样。我们的重点不是在于二人的分歧,而是在于鲍氏的观点的囊括性:消费已然不是简单的一个可以用失调来论证的“部分”,消费本身就是一个体系。消费的体系本身囊括了太多方面,包括了消费的培训:“与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以及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调整相适应的特定的社会化模式”、包括了对于需求和满足的驯化和捏造,包括了用消费作为替代一切的意识形态、仿佛消费是一种新的宗教,消费已经是一种生产功能。
个人认为鲍氏的两条论证的逻辑主线如上,但是他的很多细节的讨论入木三分(鲍曼也是如此),比如鲍氏认为所谓个性也是被生产捏造出来的,所谓的用消费来展示个性无非是将自己纳入一个类型的消费序列;所谓的中产阶级争取到的更多消费的平等,也不过是没有发现已经被转移了的上层的消费方式,这种“平等”只是上层流淌的结果,能够被复制的符号是已经被淘汰了的符号。比如论证贫穷在根本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始部落中的浪费是在削弱权力积累的可能性,让他们有信心的是“社会关系的透明度与互补性”,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拥有的不是实际的丰盛象征,而仅仅是丰盛的象征。在在区分性的社会中,与人的比较当中,每个社会关系都在增添个体的不足。
简言之,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梳理鲍德里亚更多细微的逻辑,他的框架可能与他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魅力相当(对于消费逻辑的阐述有很多学者都进行了,鲍氏也持续在作品中同大家对话),但是他的每一条论述都充满了讽刺的生命力,鲍德里亚的评述真正触碰了过剩时代的逻辑,他对于消费体系中符号、编码、交换的论述让人叹为观止,与其晚年的《象征、交换与死亡》相联系,在《消费社会》中为其拟像、仿真的概念做了充分的铺垫。
三、《象征交换与死亡》
再一次被鲍德里亚迷倒。
鲍氏从第一章一出现就开始肢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已经不能解释象征体系。
首先鲍德里亚从索绪尔开始做一个比喻,即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将货币的结构维度(各项之间的关系)与货币的功能维度(即用钱币交换到物品)相对应,但是鲍德里亚认为价值超越了它本身(参照价值被毁,与真实对应的等价关系全部完结),导致这种“对应”断裂了。仿真成为新的逻辑(这一点从后文对三级仿像的阐述可以理解的更清楚)。马克思的价值的商品规律是在商品的语境下,而新的“仿像”是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逻辑下展开的(这个同《消费社会》的构想对应)。
生产
生产最初是不存在的,一切恩惠是上帝或者自然的馈赠,劳动没有被赋予自身的价值,因此最初的对立是价值的自然规律与商品规律对立。但是劳动在政治经济学中被作为参照系,劳动是一种可以生产的价值,价值因此也是可以被生产、操控、测量,政治经济学也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
如今这种形式改变了,价值的商品规律过度到了价值的结构规律,劳动力从“力”变成了“符号”,劳动力被消费、被生产、同休闲和非劳动兑换,它已经被异化。劳动不再是受难,“一种目的性渗透了劳动——尽管劳动者消失在自身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中,但把生产过程当成一种荒谬的重复。”过去的劳动指称一种现实,即社会生产和财富积累的社会目标,但是现在劳动如同货币一样变成了一种浮动变量。
劳动
劳动的使用价值只不过是这个定义在代码中的重叠,生产从自然的不确定性中拉出来,使其服从于价值的确定性,在它成为交换价值或者使用价值之前,像任何商品一样,已经是价值中自然操作的符号了。“生产是为了标志,生产是为了再生产带标志的人”。劳动变成了一种根本的额压迫,把人固定在各处(甚至包括了休闲形式的劳动,围绕劳动展开的策略包括岗位责任、弹性工作、流动、进修、终身教育、自主管理等,都致使劳动异化。),“生产”已经是社会的想象。客体化劳动的积累取代了活的劳动,劳动仅仅是在生产生产。
作为仿真的政治经济学
劳动与死亡
鲍德里亚批判了当今资本对于劳动力的控制,他认为劳动力已经被融为资本的一部分,资本会用各种方式延长劳动力的生命,从而持续地输出,而这种延长的生命就是劳动对于资本的屈服,是在协助资本将劳动批量生产。因此劳动的对立面不是休闲(休闲和自由也是被资本控制的一部分),而是暴毙。只有死亡才能反抗这个体系的无穷繁衍。
在后文中鲍氏更将整个生产的体系载入了他的整个象征体系之中,生产体系其实只是象征体系的一个插曲,最开始的符号(可以是图腾,也可以是象征)是权力和地位以及自然的一级仿像,这种符号的流通是依靠复制的,这时被复制的符号就是二级仿像,被纳入了价值交换规则中,因此具有了流通的功能;接下来的复制工作,就是将复制的这个模式本身进行复制,这是第三级仿像,在这一过程中仿像已经脱离了其最开始的符号而独立。比如鲍氏在身体和性的一章来论述时尚和服装如何贴近身体,最后服装变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而身体本身则在观念中成为了纯粹的性的象征,这个过程我认为就和第三级仿像的过程很相似,身体的概念在服装复制的过程中已经“死亡”了,“身体”的概念已经在被复制的过程中被吸收进了服装本身。我甚至觉得《象征交换与死亡》的标题暗示的就是仿像的三级:象征是符号对自然的一级仿像,交换是指二级仿像进入价值交换规则后,死亡是指第三级仿像已经让符号最初所参照的“自然”或者“权力”死亡,只要符号在流通着,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意义胜过了其原代表物。
《象征交换与死亡》中的分析是《消费社会的进阶》,将消费社会中“消费作为一个索绪尔式的体系”之概念延伸成到了“拟像和仿真”,可以看到鲍德里亚的思想脉络的延续,他的基本核心也没有改变。鲍氏的理论的确也阐释了当今的劳动——被资本温情脉脉的面纱笼罩了的劳动,俨然已经失去了它最初的定义的色彩。鲍德里亚的思想是完全反量化的批判式,他的思想明明可以在过剩时代建立新的价值系统(以反对拟像为基础…这个其实是可行的,也就是将民主所承诺过的平等归还,打破消费的幻象,也可以是将真实重返给人们,而不是继续浸泡在拟像中),但是这又将变成一种新的“记账”,从而违背了鲍德里亚批判的初衷。拟像之中可不可以回归真实呢?我很好奇。
四、《自反性现代化》与《世界风险社会》
自反性现代化里收录了贝克、吉登斯、拉什从三个角度的思考。Reflexivity有三种释义,分别是反思性、自反性,以及意识和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贝克更多倾向于讨论自反性,即现代性的溢出性后果,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化、福利政策、以及全球资本等特点会让现代化的风险在运行的过程中被释放出来,而这种风险是无法计算、找不到明确的责任方、没有直接的指向性的,贝克的观点需要联系风险社会继续阅读。在这种全球资本让疆土和国家的界限不再明确的时代,在这种风险可以跨地区、跨责任不断弥漫的时代,需要一种替代明确民族国家政治的政治自治体,即“亚政治”。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很多跨国界的同质性正在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而展开,而贝克认为这正是对抗自反性现代性的有利基础。
吉登斯的方向与贝克不同,(而且个人认为在写作方法上胜过贝克,他的逻辑比鲍德里亚和鲍曼更有引导性,但是叙述方式又不会像贝克一样直白)更多地强调传统是如何被现代化分解的,即强调现代化的反思性的方面,认为反思性是指现代性的实践总是可以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引导完成,就像是结构二重性,知识也重构着作为该过程整体的一个部分的社会社会生活领域。吉登斯认为“一个反思性强化的世界是一个聪明人的世界……普通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对它加以诠释,并作为行动的依据。”(这一点与鲍曼对社会学的认识非常相似,鲍曼也认为社会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带领人们了解自己所身处的机遇和风险、自己所处的结构和未来,从而避开那些因为社会因素而导致的自身的不自由。)
自反性和反思性是Reflexivity的展开两方面,可以猜想,现代性的展开是由于反思性推动了打破原有传统和禁锢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相辅相成,同时推动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现代社会的特点即全球化,正是全球化导致了众多不可预测和责任不明的风险,成为现代性的溢出性后果,即自反性现代性。
总的来说这个月读书速度不快,因为要写论文所以不得不分出去一些精力来构思、修改,同时对于自己没有从经典读起来觉得可惜,因为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开头批判马克思,如果我详细阅读过马克思就可以在大脑中开讨论小组的,希望5月和6月读过马克思之后能够再次重温鲍德里亚。
Posted: 2019-05-08 19:04 |
[楼 主]
董晓晓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6
威望:
6 点
金钱:
60 RMB
注册时间:2018-09-09
最后登录:2019-10-25
小
中
大
读书棒棒的
Posted: 2019-05-25 18:05 |
1 楼
陈璐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67
威望:
67 点
金钱:
670 RMB
注册时间:2018-08-29
最后登录:2020-01-06
小
中
大
有自己的思考,继续加油!能系统读是最好的啦!
Posted: 2019-05-25 23:49 |
2 楼
邹蓉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5
威望:
35 点
金钱:
350 RMB
注册时间:2018-09-01
最后登录:2020-03-24
小
中
大
真的是后浪哇!
Posted: 2019-05-28 16:02 |
3 楼
周晓蓉zxr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1
威望:
31 点
金钱:
310 RMB
注册时间:2018-11-29
最后登录:2019-12-15
小
中
大
师妹读的已经很棒啦!继续加油
Posted: 2019-05-28 23:54 |
4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快速跳至
>> 中心读书报告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 本科生读书报告
|- 华中大读书会观察
>> 经典阅读读书会
|- 西农四为读书会
|- 安大知行读书会
|- 北工大群学读书会
>> 华中趣事
|- 读书趣事
|- 生活趣事
|- 种种逸事
|- 2012年调查趣事
|- 2011年暑假调查
|- 2010年调查趣事
>> 友谊第一,读书报告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安徽师大公管管理读书会
|- 中南财经政法读书会
|- 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
|- 华东理工大学读书会
|- 武汉大学少年中国学会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
>> 三农研究读书会
|- 本会成员
|- 本会事务
|- 读书交流
>> 读书交流
|- 读书汇
|- 好书互借
|- 读书心得
|- 好书推荐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282118(s) query 4, Time now is:11-26 15:28,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