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邱丽读书汇报(更新至2014年6月18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邱丽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62
威望: 62 点
金钱: 620 RMB
注册时间:2014-04-18
最后登录:2017-12-02

 邱丽读书汇报(更新至2014年6月18日)

2014年五月至六月读书汇报
一、书单
《社会动力论》(徐伟新 刘德福)
《人道主义与残疾人发展》
《社会分工论》(涂尔干)
《学术与政治》(马克斯韦伯)
二、读书报告
《社会动力论》
“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本书分析了不同民族、国家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自然动力论,即从自然界寻找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用自然现象说明预见社会现象,把社会发展动力归结于某种自然必然性、自然现象或自然物的观点。当人类刚刚诞生的时候,还没有从自然界完全分化出来,尚未具有独立的自觉意识时,局限于极端底下的生产力水平,局限于人们之间原始的自然关系或者说没有发展了的朦胧的社会关系,局限于思维能力,只能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出发用在自然现象去说明社会现象,把自然、人、社会看成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同一类事物,使自然拟人化,使人和社会自然化。例如我国古代的八卦、五行、以及关于自然的丰富的辩证思想和辨证方法,以及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社会观等,都是自然懂理论的体现。
(二)神学动力论——人类在认识自然试图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一些胜利,便造成了对超自然现象的依赖和膜拜,这种超自然从地上上升到天国,把神、上帝的意志作为决定一切事物包括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们认为天命不可知的力量决定着人们的命运,主宰、支配、控制着宇宙的一切,这种神学动力论在欧洲统治了千年之久。在古希腊罗马末期。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成为世界大三宗教,以至于中世纪的哲学、政治、法学都统一于神学之中,成为神学的科目。而在我国,自商代以来的神学动力论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得到补充。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命定论”,孟子继承发展了先秦的神学动力论,到汉朝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东汉产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明朝朱熹理学等,这些观念为巩固封建统治打下了坚固的民众基础。
(三)人性动力论,14世纪末,15世纪初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强调摆脱幻想,回归到人性,围绕人自身的发展来分析人类发展的历史和动力,即“人的发现”。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们开始重视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同时自然科学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萌芽打下技术和思想基础。
(四)理性动力论,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之后,人类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展开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图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从他的“绝对精神”出发,深刻冷静的反思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历史领域开创了一个独特的社会动力的理论体系——理性动力论。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基础,也构成历史发展的真实内容。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产物,是绝对精神演进和逐渐实现的过程。“理性”统治了世界,也统治了世界历史。
(五)竞争动力论,随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飘起时,法国、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都开始翻开新的篇章。当法国大革命遭到欧洲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之后,这个国家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大变革。人们通过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总结反思,提出了阶级斗争动力说。把不同阶级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的斗争作为理解中世纪以来欧洲发展的历史的关键。
(六)民本动力论,当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获得长足发展的时候,中国仍处于封建经济“天朝上国”的局面。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还有民众的特殊心理、农民战争、还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动力论具有特色,产生了既从属于神学动力论又与之相对抗的可贵的民本动力论。一方面,神学动力论占有统治的主导地位,成为我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另一方面,人的能动作用的思想、民本观念也被放大。例如,孟子继承发展了先秦的神学动力论,但是他同时也主张“民贵君轻”思想。
《人道主义与残疾人发展》
我们的社会都在强调“以人为本”,但是有不少残疾人流落街头,这显然是与人道主义是背道而驰的。书中提出“人道主义”是从拉丁文“人道精神”引申出来的,人道主义的根本理念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内容是:重视人的价值,视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幸福为最高价值。当然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变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愈加丰富。现代人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人类解放,呼吁维护和保障人权,尊老爱幼,扶弱济贫以及各种公益团体,慈善组织的出现都在丰富“人道主义”的内涵。人道主义的原则要求我们同情、关心、爱护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以及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少年儿童。很明显,残疾人是“人道主义”原则要求保护的弱势群体中的一类人,强调残疾人应该在社会进步中得到应享的平等机会和权益保障也是人道主义思想的亘古魅力所在。
其实,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古老问题,残疾人自古便存在,最早可延伸到原始社会。原始人为了生存与猛兽斗争容易致残,随后历史上周期性的战争以及刑罚等都可能使人致残。现代文明社会因工伤,意外等也有很多人残疾,造成残疾的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自然原因。当然那些很大程度上都是造成人类的肢体伤残,但是书中认为现代社会判定残疾要远远超过肢体伤残的范围。应该把人和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结合在一起。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残疾人,并不是从人的本身的全部情况来判断。而认为“当你的条件在这个环境下造成一种障碍,不能以正常的方式从事某种活动时,你就是残疾人。当你的这种缺陷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形成障碍的时候,不妨碍你以正常的方式从事某项活动,那你就不是残疾人。”现代社会赋予残疾的内涵除了肢体外,更涉及到精神表征和功能障碍,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实质核心。此外,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更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和实践。历史上许多统治者都针对残疾人及其特性制定了不同的措施,采取慈幼、养老、恤贫、宽疾、养恤对伤残者进行抚恤救助。从“保息六政”到“九惠之教”都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现代社会更是关注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开发,残疾人教育与培训,残疾人就业,残疾人预防与康复等。在政策上为残疾人发展提供了保障。
人道主义作为残疾人发展的基本思想,为残疾人发展提供领导向和良好氛围,残疾人发展又对人道主义内涵进行了阐述,使其不断丰富。但结合当今残疾人生活状况,仍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反思,我们是否以人道主义的观点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残疾人,又是否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去关怀残疾人,如何才能维护残疾人的切身利益等。我想那需要尊重、接纳、博爱、平等的社会氛围。
《社会分工论》
    涂尔干是法国社会学家,他一生主张将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奠定了现代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他主张在研究中从感性材料出发去开展研究,达到对社会事实的本质认识,排除所有成见,尊重事实,寻求价值中立。他的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从法律的角度考察社会分工,用完整思辨的形式研究分工,考察分工的原因、类型、和功能。
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的最根本因素是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生存危机,为此只有提高生产效率,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进行社会分工,把每个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第二是科学的普世化使得普通的群体都可以运用科学的技术成果为自己的生活所服务;第三是老年人的权威开始下降,掌握科学技术与现代生产知识并且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年轻人的权威不断提高。这些导致了社会发展与变迁。
此外他还认为社会分工的功能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相反“在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建立一种团结感,才是它的真正功能。”他将法律划分为压制性法律和恢复性法律,并指出与此相对应的社会转型类型:机械团结社会和有机团结社会。机械团结社会是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基础上,靠惩罚性法律得以维持的社会;有机团结社会是建立在个人异质性基础上,借助与社会分工及合法化的兴起而维持的社会。社会分工的主要作用是削弱集体意识(由集体成员如一群人、部落或社会所共有的观念)为个人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创造空间,职业专业化造成个人差异性的同时,使社会产生功能上的相互依赖。从而促使社会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转变。
    当前中国也正在经历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单位社会逐步解体,传统单位的社会整合功能下降。利益群体分化,社会伦理的道德约束力下降,社会失范现象大量存在,涂尔干主义在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特别是他关于反常分工的介绍:涂尔干认为,在任何时候,病理学是生理学的出色助手,因此除了分析正常的社会分工外,还应该分析反常分工。只要分工的发展超出了某个特定阶段,有时就必须会带来这些后果和严峻的事实。
首先,失范的分工往往导致社会对个人的行为缺乏法律道德约束,个人对分工新产生的角色和职能不适应,这样一种社会状态,涂尔干试图寻找社会混乱的状态。例如,我国自新中国建国以来几次“三反”和“五反”运动,要求“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同时它也要求消除封建迷信、“清除旧社会污毒”,起到了移风易俗的效果。这个使民众一直以来的信仰遭到破坏,道德约束下降,出现越轨行为。
其次,强制性分工,在社会分工中,即使有了社会规范还不够,因为规范有时候也会成为弊害的根源。任何外在竞争条件中的不平等(例如财产继承引起的不平等),威胁有机团体,正常地分配有才干的人的基础之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资产阶级剥夺着广大社会成员按照他们能力去争取机会的可能性,阻碍平等,因此,应该合理分工、和平解决、创造合理规范的条件。例如目前我国在转型期间出现的财产分配不均、贫富分化现象,以及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机会的不公平,例如:现在有很多的“富二代”、“官二代”,很多网友把现代社会戏称为“拼爹的时代”。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年轻人只要出身好,就不需要自己奋斗。此外,城市与城市之间也存在不平等现象,以高考为例,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自身的资源就比小城市多,城市之间的考生拥有的上好学校的机会不平等,前者明显比后者获得的机会更多。还有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通货膨胀,房价飙升,穷人买不起房,富人炒房,哄抬房价,贫者愈贫,富者愈富,两极分化严重。这些可以通过一些分配制度来调节,例如征收遗产税等等,促进社会公平。
最后,不协调分工,行动不够协调,而使工人缺乏职业积极性时产生的。一般而言有机,整个社会的竞争人数增加了,那么个别职业里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工作量大,甚至不足的情况,自然而得不到很完善的团结。有些企业的工作划分的过于仔细,致使每个工人的活力适应,相互协调,采取一致行动彼此分散状态突现出来。例如,在一些政府部门职能分配不明确,办事效率低,责任落实不到个人。出现事情的时候,各部门不能各司其职,而是相互推诿,“踢皮球”。这种情况使得社会各部门的管理没有活力,社会问题无法有效解决。甚至很多部门成为部分人员“养老”的地方,“喝茶看报”成为一些部门人员工作职能的形象描述。
《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的博士论文,属于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早期作品,通过对分工的研究,他初步形成了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的观点,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创立做出了贡献。当然涂尔干社会学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思考如何解释和应对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他思考如何建立新的集体意识促进社会整合。
《学术与政治》
    第二次世界大结束后,随着国际格局的日趋变化,学术思想的处境日趋复杂,各种既有的学术范式正遭到严重挑战,而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关性则日趋凸显。
    韦伯在1919年向慕尼黑一批青年学子发表两篇演讲——“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他的演讲除了让我们领悟到他的思想魅力之外,还能让我们对进入现代世界的历程,加深一份领域外思想背景的了解。韦伯生活的年代,经历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统治,奇迹般地完成了工业化过程。所以,他思考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国家的影响。
三、读书感想
    这个月处于毕业季,闲杂的事情很多,毕业论文答辩、拍毕业照、毕业酒会、送别、、、还有在此之前的专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前前后后的修改以及初级社工师的考试等,难免会干扰读书的心态,贺老师也知道这种情况,发短信鼓励大家,尽管毕业很忙,大家还是要沉下心来,以读书为重,尽量不要忙琐事。看韦伯的《学术与政治》很晦涩难懂。过不了多久就要到华科了,希望能有更好的读书状态。
Posted: 2014-06-18 21:05 | [楼 主]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写得很好。有现实关怀很好,但在看书时要适当抑制,先进入作者的逻辑中去。刚开始看书时要尝试着把一个一个知识点搞清楚,一句一句话说清楚,不要急。加油
Posted: 2014-06-24 19:06 | 1 楼
张欢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68
威望: 168 点
金钱: 1680 RMB
注册时间:2012-06-06
最后登录:2015-06-07

 

挺好的,好好加油,期待你来华科的暑假阅读。加油
顶天立地,长期坚持!
Posted: 2014-06-24 21:00 | 2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239102(s) query 4, Time now is:11-30 06:39,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