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读书报告(张琪)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莹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3
威望: 3 点
金钱: 30 RMB
注册时间:2017-10-12
最后登录:2019-01-08

 读书报告(张琪)

九月书单:《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古犹太教》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首先讲第一本书,《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线索1:正统的印度教、异端宗教(佛教)的发展、正统的复兴。
    线索2:通过印度的宗教、种姓制度的分析资本主义精神没有在印度得以发展的原因。
    首先讲线索1,印度的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以及种姓制度产生的缘由、内容以及对印度社会(特别是对王权统治的)具体影响。
    印度教(自婆罗门教发展而来)真正的吸引力在于:一旦成立,它的力量会强大到将甚至是宗教范围之外的一切社会力都整合到自己的形式里来,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使其迅速遍及,个人认为这点是印度的宗教得以发展的外观因素。印度教的前身(就是婆罗门教)作为一个产生自文化圈的宗教,特别是婆罗门作为一个知识阶层,长期研习吠陀经典,决定了印度官方宗教性格的一个事实就是:有教养的文人阶层,异端宗教中的一些狂迷、感情性的因素遭到婆罗门的拒斥。王权统治看重来自高贵的知识阶层这一点,特别是印度在异族的征服下,教权的力量对征服者而言是个现成的避难处,对异族支配而言是个使臣民驯服的好手段。而具备文化素养的婆罗门就是征服者选定驯服民众的好手段。因此,印度教得以发展的主要条件就是赋予支配阶层正当性关怀,这个是印度教产生的主要原因。
婆罗门和王权相结合,对王权的统治起到的有利作用如下:政治上,婆罗门一般是作为宫廷贵族的祭祀,具有高的社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婆罗门与王权相结合,特别是产生的种姓制度,为印度的政治统治增添了一定的力量。在经济上,以城市为例,城市中商人应该算是一个支柱性群体,随着由商人所组成的行会势力被王侯所打倒,王权将大量财富笼络在自己的统治之下,这样王权的统治就具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就是种姓制度,划分出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将人分为4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社会地位的高低、经济状况的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种姓之间拒绝通婚和同桌共食。这样严谨的种姓制度造成严格的社会分岑现象,种姓制度在人们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教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这体现了印度教宗教生活社会化的特征。最上等的种姓婆罗门和王权相结合,使得民众也臣服于王权的统治,这样统治者就在思想上控制了民众,类似于中国的儒教。第二点:婆罗门遵循因果报应的理念,相信轮回得以解脱。解脱的道路有三种:严格遵循戒律、祭祀;修行;靠信仰神而得到恩宠。印度教教义规定下一层的教徒上升到上一层只能通过赎罪,而不是财富的积累。这样民众的主线就是在于通过修行获得解脱,而婆罗门能够为民众提供方法,婆罗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民众的主心骨,民众依靠信赖婆罗门,婆罗门再与王权结合,使民众也自然而然的地,并且习惯地服从于王权的统治,没有任何的反抗,顺从于王权的统治。
        接下来是异端宗教的兴起,最典型的就是佛教。佛教是一种特殊的高贵知识分子的救世论,致力追求“生前解脱”这一目标,并且其救赎纯然是个人的事情,原始佛教与社会、政治无关系,无视身份差别。而孔雀王朝是下岑出身者所建立,给下岑者晋升的机会,与佛教无视身份制的理念相吻合,阿育王也加入了佛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会的保护者。但是佛教因为无力抵挡外来的势力,特别是伊斯兰教。佛教将救赎局限于僧侣,至于俗人,则基本上无所挂怀。这是导致佛教逐渐衰落的原因。随着佛教的衰落,婆罗门重新获得胜利。因为婆罗门可以满足俗人的要求,顾及到社会其他民众,因此获得新生。
        下面分析第二个线索,从印度教和种姓秩序来分析印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①种姓秩序就其整体而言是传统主义的,并且在效果上是反理性的,非理性因素阻碍了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由于种姓制度对于职业分工的限制,使得工场内“大型经营”无法产生,虽然种姓律法对作坊劳动统合与服务具有一定的宽容态度。即使如此,也还是不能认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近代组织形态,可以在种姓体制的基础上产生出来。不会因为职业的变更,变革,导致礼仪上的降格。种姓制度阻碍了社会流动,而不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自由流动的人口。
②商人组成的行会被王侯势力打倒,西方风格的城市发展就此凋零,资本主义当然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③印度教义规定下岑的教徒上升到上一层的阶层通过赎罪,而不是财富的积累,这样导致民众没有经济的概念,轻视利益,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印度教提倡禁欲,组织民众追求财富。以上是对印度为何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的分析。
        《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
对于本书主要从中国之所以没能成功地发展出理性的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原因在于第一:缺乏一种特殊宗教伦理,没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鼓舞力量;第二:也缺乏一种理性精神。
在这本书,韦伯着重分析中国的儒教,儒教主要包括的思想有如下:1、注重个人的自身修养(这里的个人不仅包括平民,还包括君主,君主要宽厚,实行仁政)就是为了达到一种君子理想,君子要避免美的诱惑(就像有一部电视剧叫《孔子》),回见完南子后,遇到徒弟后担心引起误会,孔子表示如果自己和南子有私情,那将“天厌之”,孔子也是一个凡人,他可能会对南子动心,但是为了遵循儒教避免美色诱惑的理念,他要极力保护自己的名声)。其次,对朋友关系的忠诚被高度赞扬,朋友之间要讲求诚信。这些高尚品质的养成需要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当然指的就是学习儒教经典。醉心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在思想上崇尚君子品质,轻视商人之间的利益纠葛。
2、其次强调,恭顺、孝,在家产制国家里,孝被贯穿于从属关系,知识分子与资本盈利相分离。
3、儒教崇尚官僚制,在官僚制下,自然法与形式的法律思想的缺乏,中国缺乏自由。
4、儒教极度强调“礼”,礼仪文化,其实强调的是一种秩序感,因此,儒教的“理性”是一种秩序的理性主义。
综上所述:从中国的儒教来看,注重个人修养,轻视利益;在官僚制下,没有充分的社会自由,也就无法发展出自由市场来,无法产生自由的资本主义经济。而且中国人尚官,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轻视商业,古代的士农工商,将商人放在末位。而且在中国不仅缺乏一种在形式上受到保证的法律,理性的行政与司法受到阻碍,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理性的产业资本主义在这种政体下无法立足。总而言之就是儒教影响下的中国欠缺一种理性精神,从而无法形成理性资本主义经济,从而表现出中国欠缺一种特殊的宗教伦理作为鼓舞力量。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宗教影响下的理性主义,资本主义思想观念更为重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本书韦伯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新教伦理发挥着道德规范的职能,即为资本的生产经营者想法意见、价值观、甚至心理程序编制道德程序。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孕育于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的支撑和依托,韦伯看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倾向,认为他抛弃超验性假设,将生产和宗教价值相剥离,是资本主义合理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分离过程中,却产生了科学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完全拒绝,从而使资本主义活动丧失了文化的根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和市场理性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构建充满人文道德关怀的综合理性社会。

本月读书感受及状态总结:从整体上读书有点慢,特别是遇到内容非常多的章节的时候,不太容易把握住线索主体。因此为了把握文章主体思想,对于不清楚的章节需要反复看,这样导致读书进度比较慢。
Posted: 2017-10-15 11:35 | [楼 主]
snzg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596
威望: 594 点
金钱: 5940 RMB
注册时间:2007-12-15
最后登录:2024-01-16

 

读书进度慢不要紧。坚持就是胜利。关键是需要自己注册,用自己的账号发读书帖!
Posted: 2017-10-16 07:42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68321(s) query 4, Time now is:11-23 08:17,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