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有一种感觉叫纠结:读书人的一点体会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拼命九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24
威望: 324 点
金钱: 32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5
最后登录:2015-07-05

 有一种感觉叫纠结:读书人的一点体会

有一种感觉叫纠结:读书人的一点体会
我们组建读书会的口号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由此可知,我们读书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树立起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关怀。说来也巧,经过两年多的浸泡,我现在感觉自己与以前是不大一样了,至少在上述方面是有了很大的改变的。这次寒假期间的调查以及最近的一些事情让我这个似乎有些社会责任感的人心里有些纠结,主要的担心的是农村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未来以及我们国家这一代的未来。
    我国农村人口8亿多,占总人口的比重60%以上,再加之农村人口出生比率较城市家庭稍高,所以我国这一代农村青年群体占全国同龄青年的比例就不会低于60%,也就是说大部分,如此看来,这代农村青年的未来对于国家的未来极端重要。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他们的处境和前途极端糟糕,这不得不引起我的纠结。对于他们,我大致分成两类来讨论:一是有辛挤过高考独木桥而进入大学的,另一类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对于前一类,前几天温总理已经说过,30年来农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的比例中已经下降了不止一半,据相关统计,占全国60%以上的农村青年在全国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0%以下(据说是17.7%),而对于像北大,清华这种相对更高端的学校而言,农村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更低。比如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的农村学生的比例为22.3%,比1990年减少了5.7个百分点。从这方面讲,农村大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应该是同龄城市大学生的机会的四分之一左右。这还是问题的一方面,就是他们上了大学以后,按照目前的形式,能否跳出农门也还是未知数。这有两点:一是农村大学生在高端高校中所占的比例更低,在一般高校中所占的比例要稍高,而高端高校的就业形式相对要好一点,农村大学生能占上光的人又只有少数;二是目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人际关系方面城乡大学生的巨大差距。目前而言,很多大学生要就业,其家庭本身的社会资本和社会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而城市家庭的社会资本和关系远远比农村家庭强,这方面也使在一般大学的农村大学生与自己差不多的城市大学生在就业时有了比较劣势。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考上了大学的农村大学生也处境维艰。最近一段时间以前高中很多同学毕业来汉找工作,在与他们的攀谈中深深的感受着这些,除了讲些安慰的话以外别无所能。而对于那些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农村青年呢?他们的处境又如何呢?在寒假的调查中,家里的人包括他们自己有时候都觉得自己是“两头不是人”。在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以后就走进了打工者的队伍。他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农民工群体,特殊之处至少有二:一是他们一从学校毕业就进入打工者的行业,从来没有在家乡的社会关系环境中生存过。他们还没有来打工的时候长期呆在学校(初中或高中),这是他们增长社会知识和人际知识的重要阶段,但是他们接触的更多的是与家乡社会和人际关系环境有较大不同和更加纯净的学校环境,在家里接触的父母和近亲,对农村的生活和关系逻辑的认识是较肤浅的,因为家里的事情都有父母操心,他们一般又是独生子女或者最多两个,连家里的主要农活和农事也有爸妈操心着,在走出学校以前,他们是“孩子”。二是他们出来打工以后的情况,他们出来打工以后大部分都不可能在城市中安家立业,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和收入可以明显推断的出来,因为那极少的剩余根本无力支付在城市完成人口再生产所需要的住房、教育等开支。所以他们的命运终究还是只能寄希望于在家乡成家立业,但这是名义上的在“家乡”,如果是他们真正的无法打工了要“返乡”,那麻烦就出来了。在我在家乡调查的时候,村民就用了一句“两头不是人”来形容他们这个群体的处境,村民们如是说“他们在外面哎,又赚不了不少钱,在城市买房安家是不行了;在家里哎,他连基本的农活都搞不来,家里的人情关系,社会生活也都不大懂,又很多长期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更是家乡的乡里乡亲认都不认识,更完蛋的是他们在外面养成了的生活方式在家里还不大行,消费习惯比较大手大脚,他们还看不惯家里的搞法”,“他们只有出去打工啊,在家里不行。”这一切就是村民们包括很多父母们分析自己的那些未婚孩子“两头不是人”的处境时所用的话语。所以他们中大部分都是在外面打工找个对象,然后在家里成家了继续出门打工,要么把孩子带在身边,只要父母身体还好就放在家里,所以父母抚养孙辈成了必然。而对于那些“大龄未婚青年”农民工而言,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严峻的“两头不是人”的命运,在我们村有5个27岁以上的未婚男性青年农民工,他们不愿意回家,因为回家将真正“打光棍”,他们在城市中也成不了家,因为既没有钱还年龄很大了,他们只能在城市“打一天工得一天”,如果哪一天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急剧下降,就像现在的金融危机一样,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什么命运。
    由上述分析可见,粗略的说,这一代农村青年的命运和将来是不明朗的,是非常的令人忧心的。而他们又是国家这一代青年中的主体,所以他们的这种命运又不免让人担心起国家的下一个阶段的接班人的问题。当我每次和很多农村同学谈及他们找工作的困难和回家与那些同龄的农村外出打工青年谈话时,他们对我都貌似充满着期待,想我帮忙出个注意。特别是农村同龄打工青年,他们很多也看到了自己“两头不是人”的命运,想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可是我是真的无能为力,因为我的处境也和他们“差不多”。读书人对社会的关切和责任感让我有兴趣去了解他们的处境和难处并期望能为他们出点“主意”,因为这个群体的未来关系实在重大,但是当了解到他们的现实时又感觉到是如此的无力。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每个读书人都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纠结,一种难言的痛楚。回到学校,最近白天有几波同学前来求职就和他们谈及找工作的难处,而晚上有时候做梦又梦到了和那些同村打工青年们谈话的情景,如此也让我这个读书人又读了一页“社会的大书”。
踏雪留痕!
Posted: 2009-03-02 12:46 | [楼 主]
陈锋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558
威望: 564 点
金钱: 56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21-10-16

 

读布迪厄的《国家精英》的时候也深刻体味了你说的这些问题,大学并不是对占中国大多数的农民的子弟敞开。文化资本资本的继承,使农民子弟要么难以搭上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之车,即便搭上了在就业的时候,由于社会资本的短缺,又一次进行了再分配,我们又处于弱势的地位。

有责任的读书人的痛苦也就是即便清楚了里头的症结,却总感觉无能为力。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Posted: 2009-03-02 21:49 | 1 楼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我想我们农村出身的学生能深切体会这些。。。。。。
阶级。。。。。。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03-03 11:57 | 2 楼
余彪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08
威望: 108 点
金钱: 108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9
最后登录:2015-03-19

 

在城市与农村学生的社会关系或资本方面,后者存在的劣势相当的明显,在这场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加凸显出来,市场经济虽然给了每个人自由竞争的机会,但是农村与城市大学生能够动用的“自由”却是不同的,不仅农村青年农民工觉得“两头不是人”,农村大学生甚至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而且他们更自觉得感觉到这种进退两难的情绪,前不久石家庄一位就读于一所三本学校的农村女大学生选择了跳楼自杀,原因就是焦虑工作前景觉得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不得不说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这种心理“纠结”可以说是弥漫于所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转型的痛苦写照。今年大学生史无前例的低就业率并不是统计数字上的简单变化而已,而是每个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实实在在的考验!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是无法避免的,姑且这么认为,但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如何将代价降到最低则是至关重要的!
水击三千
Posted: 2009-03-09 13:32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本科生读书报告

Total 0.140010(s) query 4, Time now is:11-23 15:11,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