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研究生期间读书汇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l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0
威望: 10 点
金钱: 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08-08-20

 研究生期间读书汇报

2005年9月读书报告
                宋丽娜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贺雪峰
《受活》阎连科著
《平峰村的文化转型》胡燕鸣著
《漂泊的洞察》王铭铭著
《社会改造原理》伯特兰 罗素著
《自反性现代化》(德)乌尔里希 贝克(英)安东尼 吉登斯(英)斯科特 拉什
《金翼》林耀华著

本学期以来的第一次读书报告会感觉有几分惶恐,这种惶恐源自于对学术的敬畏,对知识的追寻,对各位老师的仰慕之情和对身处浓重学术氛围中自己的那种热血沸腾。这篇报告是学习、交流、探讨,也是检验的过程。希望不会让大家感到索然无味,也不会让我自己失望。
本月我所看的书单是杂乱的,有理论也有经验,有社会雪、人类学、还有政治学,我并没有很仔细的看完每一本书,有的根本看不懂象《自反性现代化》,有的也没有看完。这样看书也许尼会觉得杂乱无章,不成体系,可是我就是想把自己的学习置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来寻求自己能够进入学术状态的突破口,这是很现实的选择,因为我们都刚踏入这个学术领域,我不求这一月的读书能给我带来多少的学术思想和造诣,我只愿自己能够进入农村研究的学术视野和学术状态。不能说我的这种目标完全达成了,可我还是自有我的收获。
本月看的最仔细和思考的最多的两本书是贺老师的《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和一篇关于政治梦魇的小说阎连科的《受活》。以下分别述之: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
记得上次研二的同学开读书报告会时老师称赞一位同学真正掌握了华中乡土派的精髓,依我之见,这个精髓便是基于实践而深入生活的田野式研究。这种研究是经验性的,直面研究对象,真实而自然。贺老师的这本书是经验基础之上的理论思考,它为我们解构了乡村治理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基础。看它时我就会把它与我自己的乡村经验联系起来,我时常有这样的感叹:“原来是这样呀”的确,社会学本就是实证科学,它需要深入调查深入生活。可我也在想,我们进行的这种实证性研究的定位与意义在哪里?这种经验式的研究到底给了我们多少学术理念和学术精神?为什么我们中国还是一个没有自己的社会学理论的国家?为什么我们的学术研究不能深刻的影响社会建构和社会精神?看起来这些是过于抽象的问题,可是它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却真实的存在着。贺老师从个案调查到区域研究再到分类研究的提法很有意思,我想这种研究路径大概也是希望实证研究有所提升吧,可我不解,贺老师为什么谈到分类研究就终止了?分类研究之上就是建立严密的理论模型,就是形塑一种全新的学术理念。难道之上的工作过于庞大?冥冥之中我有一种体验,就是在一定的层次上,我们人类的一切都是相通的,包括科学、学术、社会、个人的生活,我们的时空中有着爱与和谐的召唤,所以科学会考虑价值,学术会强调人文关怀,社会会更加文明,个人的生活感怀真实与平和;我们的时空中有着严密的逻辑,所以科学严谨有序,学术有严密的思辩,社会系统完整流畅,个人的生活也有特定的准则。所以人类的一切似乎都是在依据“上帝”的意愿而运行的。不是在宣言唯心主义,而是希望偶尔能以这样的视角来观察思考社会和生活。
可话又说回来,作为初涉农村研究领域的我们还是缺乏基本的学术技能和知识积淀的,我们现在的任务依然是好好的读书。我坦言自己并没有真正进入华中乡土派的精髓,也许以后会,但也许再以后我会抽身而出。

《受活》:
借用一个专业词语“场域”,文学是我熟悉的场域,因此我想通过文学来了解政治和农村,来学习分析我们的制度和我们的社会是适宜的,至少在我的体验上,这种方法使我进入了关于政治学和农村研究的学术状态。所以,我要把自己读阎连科《受活》的感受和体验告诉大家,也算是用文学的手笔对于政治和农村的解读。
《受活》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作者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写法描述了一个关于政治梦魇的故事。县长柳鹰雀为全县人民设立了一个伟大的计划:筹集资金到俄罗斯把列宁的遗体买回来安放在魂魄山上,其目的据说是为了让全县人民国上好日子。而受活庄位于三县交界的深山里,它是特殊的,因为它的村民几乎都是身体上有缺陷的。茅枝婆是受活庄村民的自然领导,她的前半生为了受活能够入社即加入合作社而奔波,后半生她为了受活能够退社而奔波。柳县长组织受活庄的残缺人成立了一个绝术表演团,到处出演,以筹集购买列宁遗体的资金,而他这样作对于茅枝婆的承诺是过后让受活庄退社。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购买遗体这条线索而展开的。
中国自古就有“天高皇帝远”的说法,这说明了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县级以下的政治权力运行逻辑完全不同于上层的政权运行逻辑。事实上,阎连科正是给我们刻画了底层的政权运行逻辑。柳鹰雀是个虚假的政治人物,他的养父为他指引了一条步步高升的道路,于是他每一次得到升迁都会在更高一级的职位的下面划上红线以激励自己向更高的职位看齐。柳鹰雀步步升迁的过程很荒诞可也是很真实的。他有着独特的思维,购买列宁遗体是这种思维最为典型的体现,这种思维总能得到上级的关注,于是他步步升迁。这是一种为政治而政治的思维,其实也就是当官的逻辑之一。还有,此书也影射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政治现象――群众动员。柳县长的伟大计划激发了全县人民的热情,人民视这个计划为最大的神圣事件,在这个计划败破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人对它有一丝的怀疑。所以我要问,群众是盲目的吗?群众被什么遮蔽了双眼?群众又为什么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所以这是为官的第二个逻辑――群众动员。(谈到此,我想起了波特兰 罗素在《社会改造原理》中表达的观点,罗素是个唯心主义者,他认为冲动比有意识的目标在形成人的生活方面有更大的影响。虽然这些体验和理由还没有颠覆唯物史观在我脑中的位置,可是我的确开始象吴老师那样思考了,是人民群众还是社会精英创造了历史?他们是如何创造的?)
对于柳鹰雀这个体制精英来说,茅枝婆是非体制精英,她是受活的天然领导,村民都愿意听她的调遣。因为感受到了加入合作社的好,她为处于三县交界无人管理的受活庄奔波入社,好不容易入社了,可是大饥荒马上来了。受活庄的残缺人勤奋劳作,平静而有序,互助而团结,所以他们依旧粮棉满仓。只是他们的粮食也绝对满足不了外界整个的饥荒,人的肚子饿了,人性也就丧失了,受活庄几乎是被洗劫一空的。为此,受活饿死了好多人,于是人们又开始怀念起以前没有入社的日子来了,他们抱怨茅枝婆,茅枝婆的下半生就为受活人寻求退社。茅枝婆在本书中是个有着理想却悲剧的人物,作者在描写她时又一种关于怜悯和希望的温情,只是就连这种温情也无法影响茅枝婆政治上的无为和生活上的悲苦,作者为茅枝婆安排了一个在我看来是最好的结局:茅枝婆穿着自己缝制的十几套寿衣死去了,在临死前她看到了自己一生为之奔波的关于退社的政府文件。
读茅枝婆的故事我深深的被触动了。她是受活的天然领导,她领着一群残缺人好好的劳作和生活,她为村民谋福利,她为了村民的事而殚精竭虑。可就是她无法影响柳县长组织成立绝术表演团,她甚至用生命的代价也无法阻止受活人的离开。茅枝婆这个民间精英被体制精英柳县长处处排挤,即使如此,茅枝婆也永远是和受活人连在一起的,她在每一次与外界的争执中都尽最大可能来保护受活人的利益。可似乎一切的努力都是无力的,甚至她的努力在外界看来又几分可笑。茅枝婆是个政治上的悲观角色。通过茅枝婆来看人民群众我在想,人民容易被什么样的政治说教激发,人们会为什么政治目标鼓舞,人们相信怎样的政治逻辑,人们对什么又政治体验,而人们的政治到底该如何来作?在政治事件中人民群众处于怎样的方位?人民群众内部有多少关于政治的张力?
茅枝婆似乎是传统社区中“家长式”的人物,她似乎有着传统的思想与行动,可是我却不愿这样来理解她。我更多的把她当成理想式的人物,她有着对于受活人纯粹的关爱之心,她没有进入政治(当然是指柳县长之流视野内的政治),但她却是个真正的政治人。她政治上的才能与号召力建立在自己原始而纯粹的政治理念上,可是在遭遇到任何外界的政治压力时这种理念是那样的无力。什么样的政治才是适合这世界的运转的?我们所遭遇到的政治难道只会是政治权术的堆砌吗?
以文学眼光来说政治问题似乎有些不合适宜,可我还要提出一个纯文学的问题。阎连科无疑是用颇为荒诞的想象力来构建《受活》的,可以我之见,作者的荒诞手法并不纯熟。这点可以从购买列宁遗体这个事件的结局看出。作者为此事件安排的结局是柳县长派去购买列宁遗体的团队被止于京城,省长斥责柳县长这帮人是政治疯。超现实的荒诞却止于这个现实主义的理由,看来不合时宜。也许是因为除此之外无法止笔,所以作者选择了这个现实主义的理由,而后作者又描述了一个同样荒诞的发展:柳县长身残后入住受活庄了。至此故事结束了,柳县长的归宿是受活庄,而茅枝婆的归宿却是由自己的精神建构起来的天堂。
不知道作者安排这样的结局是想给谁以讽刺?希望?而我看到茅枝婆的死却是异常的平静。她穿着寿衣生活,她是个时刻准备受死的人,所以她死的干净,死得其所。不过我依然惊诧于柳鹰雀最后入住受活。止是对柳鹰雀的希望还是对于受活的希望?这是对柳县长本身的讽刺还是对政治制度的讽刺?作者没有答案,我也没有答案,可但愿将来能有答案。
Posted: 2008-01-14 23:02 | [楼 主]
sl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0
威望: 10 点
金钱: 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08-08-20

 

2005年11月读书报告
              宋丽娜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  亨廷顿编
《文化的重要作用》 亨廷顿、哈里森编
《立法者与阐释者》 鲍曼著
《现代性与大屠杀》 鲍曼著
《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著
《现代性与大屠杀》关键词:
一、韦伯的关于文明化进程的含义:准确,快速,清楚,了解文件,持续,谨慎,一致,严格服从,减少摩擦,降低物质和人的消耗—这些在严格的官僚制度管理中都被提升到了最优状态……最重要的是,官僚制度化为贯彻实施根据纯客观考虑而制定的专业化管理职能原则提供了最佳的可能……事物的“客观”完结主要意味着事物根据计算法则并且“无视人的因素”所获得的完结。
二、  反对暴力的道德自抑在三种条件下受到损害,三者单独或者共同作用:  1、暴力被赋予了权威  2、行动被例行化了  3、暴力受害者被剥夺了人性
三、是什么导致了工具理性和道德评价,手段与目的脱节:
1、细致的劳动功能划分  2、以技术的责任代替道德的责任
四、大屠杀的过程解析:
定义(类别区分)-----开除雇员和没收商业公司(撕毁契约)-----集中(拉开距离)-----剥削劳动与饥饿措施(将野性乔装成人性)----灭绝(合乎逻辑)-----抹杀个人的影响
五、大屠杀的教训:
1、在一个理性与道德背道而驰的系统之内,人性就是最主要的失败者。
2、有多少人选择道德义务高于自我保全的理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实有人这样做了。
Posted: 2008-01-14 23:03 | 1 楼
sl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0
威望: 10 点
金钱: 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08-08-20

 

2006年寒假读书
读书报告
向老师和同学们说明和汇报如下:
    就在一个多小时以前我刚把手上的书的最后一章看完。但整本书我还没有看完,因为最后一本的后半本是附录,我还没来得及看。
一本书,汪晖的《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它包括四部:理与物,帝国与国家,公理与反公理,科学话语共同体
上次读书汇报时我刚看了两本半,我觉得自己只是肢解了别人的只言片语,就是如此大的一个宏篇巨著,我无法对它作出审慎的评价,因为我根本无法把握它。所以,我相信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因为我的审慎而原谅我。
我曾看到〈开放时代〉上有一期专门讨论这本书的,当然他们是有高度的,我还无法企及。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看这一本书我自然有我的收获,虽然我现在的评论依然可能是断章取义:
没有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明白原来在我的思维里存在着这么多想当然的预设。它们“天然”的存在于我的脑子中,就像是一切都应该有的样子,其实任何的事件和观念,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概念都有它产生的历史和渊源,我们对于太多的习以为常的东西还很不了解,我们的话语只是在做着一种简单的复制与移植,相对于一种真正的学问者和研究者也许我们都还只是一群带着稚气却爱评点是非的观望者,我们要做的是“进入”。上次我提过作者关于“帝国”“封建”概念的解读给我的冲击,这种冲击当然一直贯穿于看这本书的始末。又比如“市场”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我敢肯定它并不如现在你的脑子中对于它的一点认识,事物太复杂了,所以,我觉得作者虽然一本书写了145万字,但汪晖一定会觉得自己还是有太多的东西要研究要写,自己还没有写尽。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的这本书写了十年,多易其稿。就象是对于现代思想兴起的理解,作者可以追溯到孔子,这决不是思想的混沌,这才是一种做学问的姿态。这当然会产生疑惑,我就有这样的疑惑:学问这样没有边界,我不敢评论,总是学习,学习到什么状态才会感到自己能有所意见,学习到什么状态才会对自己的话语有充分的自信?
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大的手笔,融会贯通的思想,历史的追溯,全面的分析,这些是我对于汪晖这本书的总的印象。
Posted: 2008-01-14 23:04 | 2 楼
sl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0
威望: 10 点
金钱: 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08-08-20

 

2006年3月
书目: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3卷)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哈耶克  《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
上期我基本上一直在看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书,那时的想法是简单的,就是想要赶紧找到一个阅读主题,而我的思维习惯于抽象的归结,所以我看观念层面的书。后来老师给我建议说,不了解时代的历史背景怎么会理解得了时代的观念,读书要从大处着手从史实着手。所以我改变了自己的读书思维。
当我初步读了一些关于历史和全球文明的书时,我真的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就象是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解。资本主义的本性早已被马克思主义揭露,资本主义在根本上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资本主义具有扩张和开放的特性,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资本主义的行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科学技术革命也源于资本主义自身的运行逻辑,目前在第三世界的现代化浪潮我认为在根本上说是一个想要移植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由此引起的社会层面的科学话语共同体)的过程。对于现代化本身的褒贬是非,对于西方化和现代化的清晰区分,这些人们已经谈论了太多。然而现代化浪潮却似乎没有理会人们的任何话语席卷而来。我对于此似乎也提不出任何有见解的解释。可是我想要提示的是,以物质文明成果为基本内容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逻辑的产物,也即是说它有自己的产生背景和发展逻辑,而我们自己也有自己文明独特的发展逻辑和行为方式,所以我并不怀疑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区分,我怀疑的是“现代化”本身的问题。这又回到了我们经常谈论的那个老话题:本土化。至于现代性,其实也就是资本主义的性质吧。我认为资本主义的开放性决定了它有建立一个世界体系的动力,而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则是建立世界体系的物质基础。当今的世界是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的形成开始于延长的16世纪。至今,全世界其它的文明形态都是在不断地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球化也就是全球的资本主义化。普遍认为中国融入世界体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从那时之后中国即在时刻应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可是我认为中国的文明形态从来都不是脆弱不堪的,我们有绝对强劲的文明形态使中华民族存活了五千年,所以无论面对怎样的资本主义冲击,中国人都会有自己的方式去融合或者化解。所以,虽然资本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主体性的力量,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的主体性一定是我们自己。
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明被亨廷顿称为世界七大或八大文明之一(几乎是之首),而且是唯一一个对于其他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文明形态。亨廷顿的观点是作为一个西方文明成员者的观点,他在《文明的冲突》全书中浸透着自己对于西方文明形态和命运的担忧。可是文明并不是冲突的原因,有很多文明和谐共处的例子,文明只是冲突的载体。在我看来,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基本上只是在讲西方文明与其他各种文明的冲突。从西方文明的普世性可以看出它的扩张性,我认为这才是冲突的观念上的根源。虽然亨廷顿也提到了西方文明应从普世性转向独特性,但我认为这种转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扩张是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本性。
我们的读书会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起码它让我感觉到有所价值和依托,相信参加的各位同学都会受益非浅。我要感谢各位同学的启示和帮助,特别是申师兄谈的自己的读书体验对我启发很大,还有其他同学的意见都很有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很优秀,而我们的团体会更出色。
Posted: 2008-01-14 23:05 | 3 楼
sl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0
威望: 10 点
金钱: 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08-08-20

 

2006年4月读书报告
书目:沃特斯        《现代社会学理论》
雷蒙•阿隆    《社会学主要思潮》
迈斯纳        《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埃里亚斯      《文明的进程》
读书到如今也看明白了一些,懂得了一些。我在想,如果我们有时会把个人作为一个自闭的系统来理解的话,我们为什么没有勇气把我们眼界所及的宇宙也作为一个自闭的系统来分析。我又在想,人类岂不是一直在做着自闭的分析。我还想过,我们现在正做着的这些事读着的这些书和想着的这些思想谁能说不会是一个自我的游戏、封闭的循环和毫无理由的奇思妙想?也许人类只是一种只会自己跟自己“玩”的生物而已。
有着上面的想法不应该全是我的过错,请原谅我的思维,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地掌控它。可是我依然不明白,除了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努力我还能为自己做些什么,可是我又为什么要为自己做些什么呢?也许人生就要不经意地走过,偶尔留恋路边的花,总是向往前方的神秘,与各种矛与盾擦边而过,手握着今生的负担和来世的希望。人生不需要去寻找鸟飞过的痕迹,人类负担不起“外星人”的想象。所以,我对于自己所生存和经验的一切都充斥着无法饶开的恐惧。我很想放弃希望,可我又深深爱着今世。决没有理由,也许我需要的只是一个遭遇的过程吧。
像个“不倒翁”,人应该总能把自己重新整理。一切都只会是暂时的。
可是人的生命没有任何神圣和神秘,生命只是诞生和死亡。今天的我发自内心地希望你会认为我不知所云,可是明天我也会向上天激愤地诅咒这个世界的荒诞。拿什么来拯救我和我的灵魂?我和我的灵魂为什么需要拯救?
也许你会认为我是在谈人生,可是我却认为自己也是在谈读书和学问,我也认为自己是在谈人类。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个一体的混合物,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割裂是人为的。所以,也许我们可以在各样的理论与研究中窥见作者的人生、理想、希望与挣扎。马克思的激情感染了全世界的共产主义信仰者,这本身已遮蔽审视马克思理论的推演逻辑,对于马克思,也许我们应该像一个朋友一样倾听他的激情、他的言论、他的论证和预言,我们应该对他表示同情和关注。我总是认为,在人类生存所能及的限度内,情感是永远的主题。但愿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以上的表述不致被误解。
准备发上的时候我看了一遍据说全世界只十人能懂的“何新谈玄”,我没有他那样的大手笔,可是我还是笑了,不止是对于何新,也对于我和你以及其他。
Posted: 2008-01-14 23:06 | 4 楼
sl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0
威望: 10 点
金钱: 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08-08-20

 

2006年5~6月读书报告
书目:科尔曼      《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中)
彼得•李伯庚  《欧洲文化史》
陈登原      《中国文化史》(上、下)
朱国宏      《经济社会学导论》
“读史使人明智”,可是历史也有历史的写法,带着不同的有色眼睛,历史可以有不同的画面,今天的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历史观,应该拿着怎样的态度来看这些依然教人智慧的“历史”呢?
我想大家可能都会记得《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的我看来,作者是在向我们表达一种历史观的。通读过了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可以很轻易地发现,人类的历史一直是在分分合合中延续至今的。然而,我们从小一直所受到的历史观的教育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历史的发展是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的,马克思就找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等。马克思所讲的是他的历史观念的抽象,可是事物本身都会有多种抽象的。
如果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单向线条来说,人类的历史的确是一个物质产品不断进步,文明形态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似乎一直是在朝着正向“发展”。如果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延续的画面来看的话就是另一种视角了,古老而先进的文明古国有着宽厚的积淀和松散的认同,可还是被“蛮族”所灭,这似乎是历史的常态,然而“蛮族”似乎又不具有整合的能力,所以原有的文明形态就分裂为满世界的“庄园主”“封建主”“领主”,这么多的“主”之间相互侵犯相互战争,不论哪个胜利哪个失败,总之是他们之间日益合并为较大的“王国”,这些“王国”中某一个英明君主力战群雄,把这些地区性的“王国”整合为一个帝国,于是就重建了一个新的“帝国认同”。可是“帝国”的发展往往是专制的,越来越滞后,中央和地方不断博弈,然后就会出现帝国的“认同危机”,帝国再一次分裂。
历史不会重复,可是历史有历史的逻辑,谁能说分与合之间不会是历史的一个无奈的循环呢?
影响历史发展因素有太多,然而在我看来历史发展依然是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的,这就是“合”。人类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人类的社会注定要围绕“合”来扩散。社会的整合是一个国家(帝国、王国和其它的一些统治单位)的形式合法性所在,而民族(国家)认同则是历史延续的基石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所在。虽然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和分裂,可是当这些矛盾和分裂“闹”到一定程度以后,人类一定会回归“合”的。所以,合、整合、认同这些是历史进程的基本关键词,它们也应该成为人们认识人类和人类历史的基本关键词。我们可以联想一下社会学的理论传统,我想应该是没有人反对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理论最为基础的理论流派的,而结构功能主义是脱胎于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的。虽然结构功能主义之后的各个社会学理论流派几乎都是为攻击它而创立的,可是结构功能主义并没有因为这诸多攻击而消解掉,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是结构功能主义背后的“整合”“认同”是人类和人类历史最为基本的存在核心。而以后的各种社会学理论在本质上都是有着“分”的取向的,想想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交换理论等等。这些理论自有它们自己的价值所在,“分”的价值在于对“合”的修正,“合”是永恒的主题,历史进程的本身就是“合”的精致化的过程。
Posted: 2008-01-14 23:07 | 5 楼
sln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0
威望: 10 点
金钱: 10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08-08-20

 

2006年暑假读书:
书目:
《制度经济学》 (德)史漫飞、柯武刚
《现代西方世界的兴起》 诺斯、托马斯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迁》 诺斯
《公共问题经济学》 米勒、本杰明、诺斯
《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黄国光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费孝通
Posted: 2008-01-14 23:07 | 6 楼
刘芝艳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6
威望: 36 点
金钱: 3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09-04-06

 

向宋师姐学习!!
Posted: 2008-01-14 23:34 | 7 楼
耿羽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14
威望: 314 点
金钱: 31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8-10-07

 

向师姐学习
Posted: 2008-01-15 10:36 | 8 楼
wonderful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42
威望: 442 点
金钱: 442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01-25

 

惭愧,向师姐学习!
抉心自食,拼死坚持 !
Posted: 2008-01-15 12:28 | 9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53241(s) query 4, Time now is:11-01 09:3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