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345» Pages: ( 1/17 total )
本页主题: 夏柱智(截止6月10日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夏柱智
阳光阳刚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97
威望: 497 点
金钱: 49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3
最后登录:2019-12-02

 夏柱智(截止6月10日读书报告)

管理提醒:
本帖被 郑静 从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复制到本区(2012-10-03)
截止6-10日阅读 

本月后十天在荆门调查旱情和撰写报告,汇报前3个星期读书情况;
  姚洋:《自由、正义与发展》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第二卷若干章节
  黄宗智《华北》、《长江》
  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
  贺雪峰:《地权的逻辑》
  郭亮:《地根政治》
  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

    感受谈三点:a,读经验著作一定要试着梳理其基本逻辑结构,这也是读了经典理论著作之后的可行的阅读经验的方式,如果还有余力,可写作读书报告;b,对一些最基本的经典经验著作,要仔细阅读,特别注意其提出的基本问题和回应的基本命题,特别注意其基本参考书目;c,在经验现场去时,要弄清经验本身的逻辑,弄清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如操作化为人们生产是任何进行的,人们是如何交往的,乡村治理是如何进行的等等,一定要有整体化的考虑。写作是逻辑的分析 的,而调查观察的整体的综合的。
    d,我是选择进入经验阅读的?——读新制度经济学,作为对经济学常识和分析工具的一种初步熟悉,然后选择国内以制度经济学研究土地制度或者治理制度的著作,如姚洋与温铁军、张静,找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制度例如土地制度,进入经验阅读,阅读贺、郭亮师兄的基本著作,土地与水利紧紧相关,二者同样是涉及到经济基础的层次,是人们的经济生活和乡村治理的核心内容,值得特别关注。再阅读较为综合的著作,认识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的小农,黄宗智两本著作无疑具备优先性,在黄宗智著作中,我会发现农民学的传统:马克思主义我已经知道,舒尔茨的理性小农理论稍微知道,不过经济人类学方式的研究,我还是比较选择恰亚诺夫的经典研究《农民经济组织》,此书对了解如何做精细的统计推论和研究,和如何发掘经验的深层有巨大的范式意义。

      只叹时间太紧张,阅读经验阅读中国,漫漫长路。。。

截至5与5日阅读书目
科斯:《企业、市场和法律》
布坎南:《成本和选择》
奥尔森:《权力与繁荣》
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管理行为》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
(此书非常适合指导初学者如何做研究)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制度绩效》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
卢献祥 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

斯科特:《社会结构》*
李普赛特:《政治人——政治社会学的基础》前六章
                《一致与冲突》理论部分
布哈林《食利者政治经济学——对奥地利学派的批判》*
(此书单独列出,粗略看完,认为是十分经典的齐美尔式的知识社会学分析,奥地利学派的最早的价值为主观、边际效用论点,都是食利者典型的社会心理所衍生的经济学理论,相对于马克思历史辩证+客观,奥地利是典型的极端个人主义尤其表现其主观价值、非历史的和不接触现实的经济学论点,此书是难得的看到的在马克思之后批判主流经济学之著作)



        这个月阅读制度经济学和组织社会学的几本书,也阅读了关于土地制度的一些经典的文献,当然也是最后一个月阅读稍微带有经典理论范式的书籍,下个月就要阅读经验研究了,初步计划是先阅读一下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解释对制度经济学的阅读,这本书很著名,理论解释力也是很强。在阅读此书之后,彻底转到阅读中国研究,从以前关注非常少的部分开始,首要是关于经济、人口和土地、水利制度方面的研究书籍。初步计划阅读:黄宗智、温铁军、李昌平等,其实我最想关心的是社会学范式的研究,结合 人类学的田野方法,慢慢寻找,慢慢融通:
      写感想,我很主张认真对待,不需要太精确,不过非常训练概括能力,这个月的感想今日未有时间,  明后日写在读书贴最末页,敬请关注(只有概括一点了,只有晚上回来没有时间好好再总结一下)

1.什么是“结构“,与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含义
        阅罢《社会结构》,感受很深刻,源于阅读了书中提及的大量书籍,但是自己并未对“社会结构”的质感。社会结构是社会学最关键的概念和视角,以下简要总结:
        a社会结构之结构源于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生物学、地质学隐喻,生物学隐喻就自然导向了结构系统、网络和整体-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到帕森斯那里社会结构成为了系统-子系统的分析框架,不过帕森斯在分析中移植了韦伯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虽然后期在系统功能主义中回到了宏大结构,几乎忽略了行动分析,只注意到结构、分化与角色;另一方面地质学隐喻导向了马克思式的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分析,社会结构意味着层次化,上层是一种表面现象,这种表面现象(表象)被基础的、内在的结构所决定。
   
          社会结构的分析方法在19时期末期20世纪初渐渐成熟,其中涂尔干在发展社会结构的方法居功至伟:《社会结构》作者把结构的分析角度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制度结构,其二是关系结构,其三是具象结构,这在涂尔干那里都有萌芽。涂尔干分析社会整合时就大量分析了社会制度之整合,比如道德制度、教育制度和惩罚制度,制度结构表现为一种规则结构,在当代的制度分析中,这一点也表现明显,比如诺斯就把制度定义为一束规则,一种结构,这种结构作为人类行动的框架,人类行动的抽象既是制度、制度结构,制度即是行动的类型表达,是集体行动的表达(康芒斯定义制度即为集体行动的表达);关系结构最明显在表现对人类互动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这张网络是一种结构状,涂尔干在分析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时表现很明显,关系结构在不同的社会分工条件下不同,其后分析社会分化时,比如齐美尔和帕森斯都是使用的关系结构的模型,而我们所使用的“结构”更多的是使用关系结构。其实关系结构与制度结构也是有关联,制度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人们行动的规范,制度规范和约束人类的行动,通过提供一选择集合的手段,当然也有激励的手段(待续);具象结构,特别体现在一个社会的集体精神方面,比如符号结构或者意义结构就算是一种具象结构,我们只有通过读解符号才能够,认识这种“结构”,更深层的结构
 

    b,结构分析法:初步谈了结构在社会科学之中的规范理解,我们还可以在经验研究中发现到处的结构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法,按照我的不成熟概括是“为合而分”,假定一个结构存在,那么我们就要来寻找这个结构的要素、成分和这些要素成分指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帕森斯上的功能依存关系。采用结构分析法,我们得假定一种客观的实证的分析法,因为结构毕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FRAME,是一种包括多种元素的集合。谈到结构,我们就知道,分析一个事物的整体构成,它有那几部分结构,各部分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比如谈到社会结构,我们都知道是人们互动的结构,这个结构是在互动中显现出来的,我们能怎么做和会得到什么结果,都与这个结构有关系。按照结构解释,我们在一个场景内只是扮演一定的角色,而发生模式化的互动和社会关系。又比如,分析社会结构的纵向方面,我们通常会分析社会分层,和层级之间的流动,这是非常典型的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始终关心整体和在部分中发现整体,始终关心稳定型,在过程中发现稳定不变(例如制度经济学试图在经济史上发现不变的相对稳定的可以比较的制度结构)

      漫谈以下,则还可以继续延伸:结构分析法不是从主观的概念出发,不是从主观的意念出发,而是从客观的社会事物出发,研究事实,算得上是实证社会科学发明出来的方法。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分析历史时,比较注意长时段的结构,这与经济史家诺斯相似,也与韦伯探讨西方文明的制度结构相似,总是谈到结构分析似乎都是谈到实证主义科学。至于说有结构,还有结构主义(相对独立的一种思想,特别是哲学和人类学中,比如列维-斯特劳斯),和解构主义,后者以法国后现代思潮为代表。比如福柯,尽管有人认为其关于知识型的研究属于结构主义的一类,但是其知识考古学发现了大量了断裂知识,即偶然、不确定性等等突变性的东西(结构包括连续和断裂)。

    结构分析,特别适用于分析交织在一起的混沌的事物,是一种认识方法,经验上很可行的认识方法,我们不得知道其全部内涵,但是总能在社会学中发现其无处不在,结构分析方法还是主流。这或许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必然的倾向—我们总是希望在矛盾的双方中把握在静止的一方和稳定的东西,以便认识事物,为了简化事物的复杂性,我们不得不向环境屈服,选择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哈哈,肯定在具体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结构”的,至于回到教科书中和回到具体研究中,那时另外一回事了,希望多研究方法。

2,什么是“制度”,社会学和经济学在这里通了家
3,制度分析如何应用经济学工具——社会学中的制度分析如何可能?
4,阅读经验研究:合逻辑与合事实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保持高度的清醒?




2月末至3-30日读书汇报

密尔:《密尔论民主与社会主义
阿伦特:《马克思与西方政治传统》
《人的境况》
《文化与公共性》尤其是哈贝马斯和福柯、及其后殖民理论
查尔特•墨菲:《政治的回归》
谭安奎:《政治中立性及其限度》
陈伟:《阿伦特及其政治的复归》
萨托利:《民主新论》
王绍光:《民主四讲》(要对民主做澄清分析)

施密特:《政治的概念》

本月阅读的著作主要是当代的著作,其实很少有系统化的阅读,仅仅是略微涉及了一下,阅读当代政治哲学非常艰难,因为庞大的体系,和概念逻辑之间的错综关联,词语在这里真是五花八门,迷惑人们,但是要透过多种的著作的阅读,可以分辨出一些线索。不要再逻辑上相信有确定性的含义,而是要立足于具体的时空体系,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由历史性和地理性的(吉登斯语)。

首先回答一个问题政治:两种经典的观点,共和主义的政治,是一种纯粹政治,政治不是获取其他(权力、利益)的手段,而是作为人真正的生活方式(形态)。阿伦特从经典的希腊传统中发掘出了这一方式,这就是马克思在共产主义乌托邦中设想的希腊城邦模式。这种政治是一种世界的生活,不过“残酷的”的是这种政治的人与人的自由交往,和人的自由展现个性,是需要对奴隶的支配为前提。马克思发现了这一真理,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在劳动领域的支配关系达到了定点,整个社会表现了两大阶级的直接对立。

公民(也就是奴隶主)的政治,是值得过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过这种政治需要前政治的条件,满足人的直接需要和延续人的生命(包括人的再生产)的领域都是支配必不可少的领域,也只有在满足人的需要(动物也需要)之后人才有条件走入政治领域。这个领域是无权力关系的,也就无家政中(后来发展为庞大的经济学体系和国家财富学说)支配和奴役关系。在奴役关系支配了整个社会时,是马克思大声说道:要把人从奴役中解放出来,这是通过废除私有制来实现的。劳动创造了人,不过劳动因为私有制的手段的劳动而把人广泛地变成不自由的人,不管是工人还是资本家都受到这一结构奴役

另外一种政治概念:韦伯——马克思式的现实政治,当代的施密特作出了很大的发展,和毛泽东论断政治一样,施密特认为政治就是划分敌友关系,无所谓“中立”的政治,谈到政治,必须存在敌友划分。在当代体现得最明显的是民族-国家的单位,与之间的冲突、敌友划分,这是国家政治。而国内政治,在自由主义话语主导下,大多已经不承认有所谓政治的敌人,除非出现马克思主义意义的阶级整体出现,作为人民的阶级敌人,或者存在种族之间的敌对关系等等。

后现代倾向于从文化方面消极政治:认为一切不过是“政治”,把政治从狭义的广泛化,消解了经典的政治概念,也就去敌友划分。

建立一种新认识:政治从来不是请客吃饭,政治最讲战略和政治策略,政治的辩证法词汇中,关键词是斗争,但是政治又必须以秩序为目的,而不是尔虞我诈、人对人的无政府的、战争状态。建议阅读霍布斯这位政治学的鼻祖的著作。

     
另外见第五页

1月14日—2月14日阅读

        在学校仔细阅读完
        密尔:《论自由》
                          《代议制政府》
        在家里阅读
            黄宗智:《经验与理论》贺《乡村社会关键词》申师兄《治权与维权》杨华《绵延之维》陈柏峰《农民的价值与意义世界》
             
        曹雪芹:《 红楼梦》未完成


读书报告:至1月13日
马基雅维利:《论李维》
迈内克《马基雅维利主义》之导言
霍布斯:《利维坦》
《法律要义》
洛克《政府论》(上下)
拉斯莱特:洛克《政府论》导论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纠正种种对功利主义的误解及其该书的缜密的思考一定非常锻炼人)
普林茨:《汉娜阿伦特传:爱这个世界》
格林:《自由主义》(据说是一本介绍得非常好的书)

弗斯特:《浪漫主义》
海涅:《浪漫派》
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   
阿布罗约:《官僚制》(关于官僚制的研究非常重要!阅读政治学需要多加注意)

评论见帖子第4页


11-12-12-12读书汇报
*马克斯•韦伯:《以政治为志业》(重读)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纳什与斯科特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社会学指南》
拉斯维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列宁:*《国家与革命》单行本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单行本
*《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 1956
    《列宁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 2009
《列宁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 2009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 2003
*《土地问题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家》选自全集第五卷,亦有1946年的单行本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选自列宁全集第三卷
《共产主义的左派“幼稚病”》
高尔科夫等著:《列宁是怎样写作的》
卡尔•施密特:《政治的浪漫派》

该月评论修改时评论丢失,谁保存了先邮件给我,谢谢

10月—11-12日

马克斯•韦伯:
《法律社会学》
柏拉图:《法律篇》《政治家》
马克斯•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支配社会学》
《非正当的支配—城市类型学》
《宗教社会学》
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其中1—2卷)

        至今为止,已经基本完成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以前曾经涉猎其中宗教和支配社会学,但是对于其中包含的法律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城市类型学则未阅读,这次总算对该巨作有个了断。韦伯是仅次于马克思在近代社会科学界的地位的一位大师,这点在未完成的《经济与社会》已经体现,下面讲讲阅读韦伯的体会

      余下文字因已经不够空间,已经删除!


1

9.-10-11日读书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
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
参考阅读科学史: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之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参考阅读新制度主义代表人物之
C•诺斯《经济史的结构与过程》

        本月读书明显放慢速度,核心是3本书,一是帕森斯的著作,二是默顿的著作,三的开始阅读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与社会》,下面分别来讲述读书体会:
      帕森斯一开始就说现在谁还读斯宾塞,然后是当代是谁讲现代谁还阅读帕森斯,似乎我们已经超越帕森斯时代,足以可以丢弃帕森斯这位大师了。可是仔细读过帕森斯的大作,似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的社会学学习还是要从帕森斯那里汲取大量的营养,尽管米尔斯批判帕森斯是“宏大理论”的创造者,可是这是一个方面,帕森斯发展的一般的行动理论和系统分析理论及其在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研究,仍然是当代社会学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窃以为帕森斯的贡献在于,重整了社会学的学科体系,为社会学在社会和大学里谋取了低位,这可以与涂尔干的学科努力相比;综合古典社会学的理论与近代社会思想的思潮,提出唯意志的行动理论,且不说其行动理论是对人类行动的一般抽象分析,光是其在总结各大家—不光是马歇尔、帕累托、帕累托和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时,就给了初学者极大的启发。社会学之所以被人们诟病为“剩余学科”,就在于其研究领域的分撒和研究对象的不确定,帕森斯为社会学寻找到一个立足点,,那就是“行动”。帕森斯的行动图式包括了行动者、目的、手段与条件,规范性取向,超越了古典功利主义的手段-目的图式,而这是通过经济学家马歇尔和社会学家的理论的分析中提取的。判断一个理论体系的效力,就是能不能解释现实,古典的经济学体系在把人假定为“经济人”的过程虽然是抽象的,但是这一番抽象似乎抽离了现实的核心要素,社会学家帕累托、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就寻找到人类行动过程中非经济因素。他们用用不同 术语来表述他们发现决定人类行动取向和方式的因素:马歇尔认为关心财富的研究与人的研究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活动”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成分,一种直接体现在行动中共同终极价值—价值因素在古典经济学中是作为先在的既定的条件而存在的,而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分析中,已经进入了分析框架;帕累托找出了逻辑行动之余的“非逻辑行动”,一种剩余性范畴,这其中又包含剩余物和衍生物
      帕累托的叙述在帕森斯那里叙述得简洁,但是帕森斯解读得很到位。帕累托从经济学的行动取向也就是逻辑的手段-目的行动出发,从逻辑行动到非逻辑行动,重视了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的作用:剩余物在经验分析中的出现呈现了帕累托摆脱了实证主义分析。社会并不是由理性指导,这其中还是许多非逻辑的范畴例如信仰、价值的成分。涂尔干与韦伯的分析是帕森斯的重点,30年代帕森斯的著作是分析社会学古典理论的先锋之作,要知道当时并未出现系统地分析社会理论的著作,直到帕森斯时代即将远去时,现代社会思想家才纷纷回到古典曲寻找理论资源,因此帕森斯对古典大家的分析显得尤为原始和原典,后代的综合分析家在帕森斯那里不止汲取了多少。涂尔干的分析虽然是实证主义的,但是后期的著作尤其的从《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呈现出来的却是带有了靠向“精神”的趋向,集体情感和意识的提出不再是作为一个实体,而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成为一种制约和鼓动人行动的内在力量。
      涂尔干不是如帕累托从经济学理论方面批判功利主义,而是通过提出如果解释个人主义社会中的社会秩序问题开始批判功利主义。现代社会的秩序问题也就是在分化的结构和分工的社会里,人与人的联结如何是可能的?古典的共同体般的机械团结由于内在的结构崩塌而无法恢复,在现代的结合体社会中,个人又是如何寻找其社会性?分工因此在涂尔干那里并不是主要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效率解释,而是具备了一种道德功能。涂尔干视野的社会基本上村庄一个共同体中人们的行动的道德义务和共同规则的体系中。
      马克斯•韦伯的理论是从唯心论传统中生发的唯意志理论,对帕森斯影响最大,也因此分析得最为详尽。韦伯对马克思和尼采的推崇:马克思是迄今唯一一个对现代社会的结构做了精细和深入分析的思想家,尼采则颠覆了理所当然的西方古典及其近代价值观。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看到的是近代历史的无产阶级的长成,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韦伯则自诩为价值中立,“客观”分析了历史经验,特别是以西方近代理想的资本主义为参照,韦伯确实是百科全书的人物,其长处在于对事实的厘清,通过概念把握复杂的事实的突出方面,进而分析事实之间的关联。
    理性的历史:
a.    启蒙时代的理性乐观主义—理性的自然性:人天生具有理性,这是人所固有的属性,理性与自然同属于伟大的初始,理性被用来认识神所创造的伟大完美有序的作品
b.    理性的道德性:经过人的理性所建立的社会的完美有序的,建立社会科学目的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来指导建设社会
c.    人的有限理性与神的无限理性:或者堕落的人只配有知性,而只有神才拥有理性
d.    理性的二律背反:kant发现了的四个二律背反命题;卢梭启发人们理性和科学并非一定带来良好的民风,反而人一到社会就被堕落的败坏了;韦伯更是从近代西方理性的进程中发现其终点:人类终究不会逃脱理性的牢笼—资本主义精神已经不再,而由其推动的现代社会却如脱缰的黑马一样奔驰不止。历史就此会不会终结于资本主义?
e.    理性的一端:哈贝马斯重建理性,沟通理性,不过在福柯看来,这不过是个乌托邦。尼采和福柯对现代社会颠覆性的著述,引起了社会人文科学对自身所生活的秩序本身的反思?
f.    历史究竟有没有目的,也就是始终取向美好的一方发展,这是黑格尔和马克思要处理的问题,黑格尔认为历史具有内在的精神,绝对精神统治着一切,所有的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无非就是其外化,最终还是要归宿于其精神,而马克思从经验上实践上指出了一条道路,不过共产主义的梦想究竟还是梦想?

      默顿最值得读的就是其“中层理论”,中层理论介于宏大理论与平白的叙述之间,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是对现象的抽象归纳,然后再放到经验里修正,反驳—修正—证明。经验研究并非是不要理论,而是要求理论要立地,要有实际生活现实的参照,一个无法在经验中证伪的理论是无意义的。默顿较为突出的贡献还有:对功能主义理论的潜在前提的分析和对功能主义解释框架的修正,提出正功能与负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使其更加具有解释力;默顿的“有预期行动的非预期后果”的分析;对参考群体、越轨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经验分析。默顿提倡一种中层理论,亦能经验亦能理论。特别是“行动的非预期后果”与马克斯韦伯和后代的现代性的分析颇有关联,对现实的经验研究也有指导。
    经验研究的取向不是寻找一般理论,而是寻找对个体事件和过程的理论解释,经验事件之间的关系并不如逻辑性的必然或者无关,而是概率性的因果关系,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对理解“行动的非预期后果”有帮助。这也是反思帕森斯的宏大理论的关键,默顿也没有寻找对社会行动的一般解释,而是提出了非常有解释力的理论。默顿的著作是最好的社会学参考书,默顿就像是一个老师在对我们尊尊教导.
   
          对于经典著作:经典著作的第一手了解在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家的工作中发挥着很小的作用,而在人文科学学者的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经典著作的阅读是一个人文科学学者经历的必要一部分。每一个宣称社会学著述嫩绿个id当代社会学家都会直接地和反复地和学科创始人的著作打交道,这些创始人包括孔德马克思斯宾塞涂尔干韦伯齐美尔帕累托萨姆纳和库利、凡勃伦和那些已经在现今社会学留下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
      经典社会学著作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学术活动树立典范,了解像涂尔干和韦伯那么透彻的社会学思想有助于我们确认一个好的社会学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经典著作都要气独特的问题意识,我为什么要写这一部书,比如涂尔干之《社会分工论》就是为了发现在个人主义社会中秩序问题—现代社会分工制度之下的秩序是如何可能?比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目的为了解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除了社会结构方面的因素外,还是否有独特的新教伦理?如何去证明自己的假设?阅读经典著作是思想和方法两方面的训练。


6-18_7-9日读书书目

齐美尔:《货币哲学》
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精读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精读

列宁:《黑格尔逻辑学笔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

    货币哲学是齐美尔著作最耐读的一本著作,也是最为难懂的,不过了读了马克思与韦伯的著作之后,对于齐美尔较好理解,文字晦涩而已、。读经典社会学的两本著作,回顾传统的社会学经典,有许多以前不懂的地方重新研究了一下,我称之为研究性阅读,精读,因此撰写13000多字的论文《经典社会学传统的因果逻辑》,重点从因果关系的本体论前提、因果关系性质与解释准则入手,阐述两种不同的因果逻辑。算作对经典社会学的一个总结,下学期来之后需要重读经济与社会。列宁的哲学笔记,对于理解马克思,康德和黑格尔之间的思想关联十分重要,书不厚,但是十分经典,列宁娓娓道来,对于书中重点部分,化艰涩为简易,逻辑性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尤其要看前言和前面几章,马克思的批判当然是必读的了,极为重要,在理解黑格尔著作方面和理解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方面。

    最后重点推荐温铁军的该书,对于从整体的历史的角度理解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制度有极大的帮助。

5-13至6月17日

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册
卡西尔:《启蒙哲学》
        《人文科学的逻辑》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曹卫东:《曹卫东讲哈贝马斯》
埃德加:《哈贝马斯:关键概念》
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
福柯:《主体解释学》

    前几天回家3天,在家里看了一本李泽厚的《批判哲学的批判》,这本书是李泽厚在70年代在很艰苦的情况下写成的,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国内对康德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角度的述评,语言很好,逻辑演进不错,我认为比邓晓芒的著作好些,关键是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去“理解”康德,仅仅从文本上理解康德哲学。迄今为止,李泽厚对康德哲学的解读仍然是国内的权威,而在当今研究资料丰富的今天,反而没有学者能够做出如此扎实的研究。李泽厚的书,都值得好好读读,他作为国内美学和哲学-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老一辈研究者,为当代中国思想界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罗素的西哲史是公认的经典,建议每一个初学哲学的中好好研读,特别是第一卷中队古希腊哲学中前苏格拉底哲学的论述,对社会学思想部分有很大启示,狄奥尼索斯或者巴库斯神部分对后面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有背景的作用,也是我们理解西方思想的关键处。如果我们没有机会阅读希腊哲学原著,那么此处是重点需要阅读的。而且罗素贯彻在书中的背景思想知识,多学科的综合对理解非常有益处。不过书中弥漫着的逻辑实证主义,企图把一切哲学还原成逻辑,是笔者所不同意的,他对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的评述是不中肯的。不过,这样写作哲学史也有好处。
    卡西尔是新康德主义派别的著名哲学史,他的著作文笔相当精美,中译本也非常多,其启蒙哲学也是非常经典,对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思想—包括文学、政治学与历史学都有众多涉猎,卡西尔旁征博引,逻辑论证缜密,值得好好阅读。此外,卡西尔著作中深深的人文关怀,也是延续了康德的思想传统。人文科学的逻辑,与狄尔泰等历史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批判盲目的片面的实证主义科学逻辑,不厚,但是很经典
    哈贝马斯是我一直想阅读而没有开始,而《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则是其非常重要的一本专著,这本专著对于哲学思想与社会思想的梳理经典的很,黑格尔、马克思与福柯,德里达,什么巴塔耶等法国德国近现代哲学家。哈贝马斯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大家,在论述各大家的思想时,游刃有余,似乎都综合百家之长,批判主体哲学在权力理论无法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格局。而哈提出的沟通行动理论在他的论述里,似乎也早已蕴含在各大家思想萌发之中,不过是哈彻底地重视沟通起来—这一点在阅读时其实并未体会到,沟通行动理论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主张主体间性的思维,用语言学来解构“主体思维”,沟通思维本质就不是在于任何思想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主体沉思的产物,任何思想都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没有纯粹抽象的思想。思想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地其自己的衍生、操练。
    福柯的《主体解释学》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同样也是“史论”的书,都是对思想的历史追溯,福柯的考古学,通过文本来研究人是如何塑造主体自身的,主体意识是如何产生,从关心自己就是认识自己—存在关联开始,主体经过四个阶段:古希腊-罗马-基督教-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主体是历史性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人是被发明的。
    下个月看韦伯的《经济与社会》,这是复习韦伯的主要思想,还有看齐美尔的《货币哲学》,准备花12天。留下几天看一下博士论文,学习一下如何思考与写作。

4-9至5月13日读书报告
罗曼罗兰:《卢梭的生平与著作》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上卷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霍克海默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纯粹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卡西尔:《卢梭•康德•歌德》,三联书店

    上个月读了黑格尔的几本著作,这个月马不停蹄地开始阅读康德——不阅读康德简直是未入哲学的门,相对来说文字略好懂一些,不过对于《纯粹理性批判》这本书我还是花了10天功夫,每天只能进展六七十页,康德是思想集中体现在该书中,虽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是先前阅读的,但是看过《纯粹理性批判》之后这部导论实在不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可以两天读完的一本书无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只能说在阅读康德的最艰著作时给自己准备一下一些基本词语和思想,但是繁琐而又严谨的逻辑推理只能留到在10月辛苦阅读中刚才能体会。以下仅就今天下午和晚上研究的几点做些说明
    所谓“未来形而上学”,即指的是康德在努力建立的形而上学体系——我们人类需要形而上学,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形而上学——这里的形而上学在18世纪靠旧的形而上学体系是不行的——旧形而上学已经被休谟的怀疑论批判的摇摇欲坠了,休谟的怀疑论惊醒了康德,是休谟把康德从独断论中唤醒过来。康德要建立的一种形而上学体系将是全新的,而“纯粹理性批判”将是一个开头,他称他的哲学体系是先验的唯心主义——不是休谟的主观的唯心主义,否认先验的必然性范畴存在。就在这一点上,康德全面汲取了唯理论——从柏拉图到笛卡尔的大陆唯理论,还有受到斯宾诺莎的影响与洛克的经验论和休谟的主观经验主义的的因素创建了先验哲学体系,而这个体系关键在于确立“形而上学是如何可能的?”。康德善于提出问题——转换问题,形而上学如何可能呢?在康德那里,形而上学只管先天综合命题,而且只有先天综合命题才是形而上学的命题,于是问题转换为“先天综合命题是如何可能的?”其实书名是纯粹理性批判,并未全部表明全书的内容:
    第一批判本身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解决先天综合命题如何可能,康德把要素论分为感性论与先验逻辑,也就是在确立“知识”(康德意义上的知识)的可能性。感性论中谈时间与空间——这是理解康德先验哲学的钥匙,其实当时我很难理解康德时空观,时空竟然被否认为是实在,而这是牛顿奠定的经典时空观?后来,慢慢理解到康德如此就是要奠定知识的感性基础,也就是经验的感性形式。时空本身还不是“知识”,时空这种感性形式——起本身如何起源就是上帝的事情了——为经验提供了被给予呈现的形式条件——在此要特别注意康德对形式与质料之区分,因为在以后谈到目的论时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时空在康德那里是纯粹的感性形式即纯粹直观,他容纳经验使得有被给予的条件。有了时空这种纯粹直观的准备,对象就能备纳入知性范畴被客体化——这种主客体的结合就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对象的结合,也就是知识——这里也就引出了康德哲学意义上的哥白尼革命,颠覆了传统的知识含义: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知识,是人为自然立法,不是自然为人立法。
      还要解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一个看似的自相矛盾,不过我认为康德在书中已经讲的很清楚,后人误解了而已。康德的特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始于经验而不限于经验的。知识是经验与范畴之结合
待续,在思考与研究康德和康德哲学


3月5日到4月8日
雅克•敦德:《黑格尔与黑格尔主义》,商务1995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册,商务1979
《精神现象学》下册,商务1979
《小逻辑》商务2009
  《大逻辑》序言,导论部分
《法哲学原理》商务1979
包利民选编:《西方哲学基础文献选读》,浙大出版社2007
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广西师大2005
康德:《论优美感与崇高感》,商务2009
张汝伦:《莱茵哲影》,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马克思:《马恩选集》第一卷与第四卷若干篇章
贺麟:《五十年来中国哲学》,商务2002

          本月读书沿着德国古典哲学,先读黑格尔这位最艰深的哲学家,我的计划是把法哲学读完了之后,再去读康德三大批判,用一个月时间。当然,我缺乏西方哲学史阅读,这需要读一两册经典的哲学史著作,黑格尔的哲学史倒是不错,然后是罗素,不过罗素的哲学史是较为简易的。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家辈出,首先是康德,然后是黑格尔,再其后是马克思,他们是思想存在一个前赴后继的批判和继承的关系,马克思最终达到了德国古典哲学与其他欧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其后再无人超过。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到中间的谢林、费希特,到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如果套上一个标签,则康德的思想充满了浪漫主义,其理想主义浓厚,他的道德是绝对命令式的,形式主义成分很浓厚,而黑格尔现实主义,主要继承了康德的实践哲学,讲究现实主义。其后在哲学的作用的态度上,黑格尔以与康德类似的方式去解释世界,而不是试图超越世界改造世界,但是黑格尔与康德不同的在于,黑格尔绝对的唯心,认为我心包容一切,而这个心是客观精神,是绝对理念。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收了很多,尤其是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唯心的,不是彻底,而卡尔马克思那里辩证法是彻底的,是用来改造世界,是充满了实践性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精神,社会学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学更加注重是用社会理论即现实性较强的理论去解释世界,并且试图给出良方,是诊断-治疗学,充满了现实关怀的社会学。社会学最初来自实证哲学,孔德发明了这个社会学而后涂尔干发扬光大了社会学这个学科,那个时代的三大家或者说四大家都是有其哲学基础的社会学,其实社会学倒不如说是脱胎于哲学,是思想家们用哲学这一抽象精神的凝结来试图解释和改造当前社会。当19世纪中期,生物学进展了进化论的阶段,社会有机体轮也顺势发展出来。哲学对社会学的指导。
      。阅读哲学对思维训练的极大的作用,读了德国哲学,就再也不用怕任何声称是最艰深的思想和晦涩的文字,因为我已经读了和攻克了人类思想的最高峰,我害怕什么其他的经典著作呢。这些都不算什么了,勇气就这样提升,信心倍增!下月继续攻读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其后安排是重读马克斯韦伯和哈贝马斯,如果有时间,对美学可以做些阅读,时间很紧张。
      哲学家,大哲学家都是仰望星空的人,他们考虑的不是当下的某时某地,任何人,任何思想家,任何学科都有哲学预设和思想基础,我们平时不一定去发掘他,但是他一定的默默地存在的。他指导一套理论体系的进展,它是根本的指针,就如具体研究的理论预设,其罪根本的都要追溯到其哲学思想,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倒那么远。
      德国古典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有挑战性的思想,也是最富有智慧的思想,给予人类思想的贡献远不止今天。 我们迄今为止都受惠于他们,我们阅读的大多数经典著作无一不受惠于这些大哲们。在阅读他们学术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作为一个大哲学家应有的境界是什么,所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其一是艰苦的阅读,对知识和实现的如饥似渴的追求,对真理的执着,对理想的虔诚
    其二是宏大的关怀,超越个人,小团体的视野,进入到民族国家,进入到全部人类的未来,康德说,头顶是灿烂的星空,内心是道德律,这是学者的精神和使命,品格
    其三是所处的大时代,时代创造了大师,大师创造了伟大的时代!



1月25——3月4日
普理查德:《原始宗教理论》,商务印书馆
马凌若夫斯基:《巫术,科学,艺术与神话》
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
萨林斯:《「土著」如何思考》
《历史之岛》
《文化与实践理性》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
      下册读完“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阿部正雄《佛教》
梁漱溟《印度哲学概论》
《人生的艺术》上
贺雪峰:《村治逻辑——农民行动单位视角》

    从1月25日至今,亦有40多天,在家休息15天,因此有近一个月来读书,也是读了好几本书的,比如冯友兰与梁漱溟的哲学书,中国哲学与印度哲学,我认为是很有必要读的,东西方学术有很大差异,是从根本上(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差异。阅读中哲学和印度哲学——其重点是佛教哲学梁漱溟称佛法,对祛除西方学术理路迷恋有巨大的好处。
    最开始的半个月是阅读人类学,普理查德是人类学著作是对众多人类学关于宗教信仰与仪式理论的批判,谓之为批判性的总结最好,从中可知基本的人类学派别,与其中优缺点。马岭若夫斯基的这本《巫术…》尽管翻译过来的语言不好,不过其思想非常经典,在那个时代这样一种思想打破了学院派的沉思,而达到了在实践中论述宗教巫术仪式的意义的效果,是思想之图片。V•特纳的《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之作,其辩证的色彩非常浓厚,也揭示了仪式过程的基本结构:恩布丹人的仪式是丰富的,特纳从中总结出仪式的三个过程分别是分离-边缘与聚合,从中特纳又提炼出阀限的概念——交融在这个阀限中实现,结构中存在反结构,这个反结构就是“交融”,总之,特纳把结构主义的分析贯穿其中,比列维斯特劳斯来的具体些,也非常具有解释力,特纳将这一理论扩展到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弱者的力量、亲属结构、低下的地位——主仆关系的辩证法、佛教的佛陀*(印度的各种思想传统中交融的重要性),还有比如对爱情之交融的分析——既神圣又有些违法的爱情与之对比的的婚姻中的爱情,这是爱情的象征。还比如对古希腊神话的重新阐释,思想的火花太多了太多了,只有身在其中阅读才能体会!    萨林斯的三本著作内容基本一致,因此经典思想并不是太多,实践理性受到文化理性的批判,对于当代的人类学思潮来说是传统的批判主义,不过在六七十年代未尝不是大胆的思想,否定了功利主义的实践目的论的解释,比如对马岭若夫斯基的否定,从库克之死中作者发掘出大量的命题来,还如从各国文化的差别来理解理性或最大化效益,总之萨林斯主张理性是文化的产物,不同的文化对何者为利何者为害处有不同判断,主张的是文化的相对论和理性的界限。似乎很普通的论点。
贺老师的村治逻辑,朴素的文笔之中展现了一种新颖的思考方式,扩展了费差序格局的思考,是对费老思想的继承,同时加入了区域比较的视角,这也是费老的意愿,加之作者从长期的调查研究中提炼出一套易于操作的概念体系,因此该书可谓是一个理论的总结,不过这一总结还是粗糙的,暂时的,实践在变动,概念作为实践的产物和理解实践的中介也必须子变化。
此外本次还阅读了部分的萨义德的东方学,这是后现代的文化批评,从文学作品,学术作品的文本批判的角度阐述了东方学的性质,东方学是西方的东方学,是西方对东方的表述,东方不能自己表述自己,那么就只有由西方来表述它,这种表述是权力,是不平等,是文化的侵入。此外还阅读了文学作品,史铁生的散文作品,史铁生的文学作品有深度,有哲学深度,故而阅读以下对自己的思维有所帮助,也可以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做学问关键是要一个好的人生态度的,钢铁般的意志,乐观自信开放的精神状态!

截止1-25号
巴特:《符号学美学》
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
      《野性的思维》
      《图腾制度》
      《结构人类学》(第一卷,第二卷)
      《人类学讲演录》
卢梭:《论语言的起源》
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思潮十讲》

      本月读了十几本书,其中列维斯特劳斯、毛斯和格尔茨的著作给我启发很大,《礼物的流动》是一本经验民族志,只用一天就阅读完了,觉得也非常深刻,至少是对中国礼物交换这一文化现象阐发了精辟,不过主要论点受到毛斯启发。巴特的《符号学美学》是一本介绍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著作,是非常流行的一本书,作者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习惯和意义系统,语言和言语的一半范畴,包括着整个符号系统,巴特倒转了符号学与语言学的命题,提出语言不是符号这种一般科学的一部分,甚至不是一个专有的部分,它是作为语言一部分的语义学。。吉登斯的《新规则》是一本批判性的综合著作,其实读起来并不难,逻辑也非常简单,主要为了反对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从而利用现象学和语言哲学,最重要的是舒茨道德社会世界现象学来构筑他的结构二重性理论,结构包括规则和资源,结构是行动的媒介,又是人类能动行为的建构,吉登斯当然在其中对人的行动的能动性加以分析。
      列维斯特劳斯非常难以理解,其结构主义的旗帜一度是存在主义的主要的挑战者,前不久列维氏逝世,许多人也在回顾结构主义的思想,国内研究符号主义的思想家如有四川大学李幼蒸教授,他就此做的解析比较好。以人类学为主题的阅读单元时而速度快,时而滞缓不前,对人类学思维和写作方式还需继续适应,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困难,特别是对于功能主义和文化分析派已经无碍。毛斯的著作对列维斯特劳斯影响很大,其总体性社会事实概念是列维结构概念的直接渊源 ,不过列氏走得更远,把结构阐发为人类思维一般范畴,而不是涂尔干和毛斯似的集体情感概念,而是严格的代数式的概念。列维氏把所有的神话宗教艺术艺术都归于他的结构主义信仰下,相信世界的基本元素如元素周期表那样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形式现象,世界的深层结构是无意识的,人的思考受此制约和启发而浑然不知,只有通过人类学的反思才得知。比较一下格尔茨文化分析理论和列维的典型的法国人类学很有趣,一个集中在文化,地方性知识和系统是文化解释的参照系,而法国列维氏则以文明为旗帜,努力去证明文明的同质性,文明并非只是西方发达社会的产品,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产品。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之别不在于其思维方式,而在于思维的对象不同。
      把握列维的结构主义人类学,我还未能够去涉猎其神话学,我准备再阅读两本和介绍列维氏的著作,如利奇的著作。结构主义主张整体性的分析,结构的约束性,其有社会结构层次上和思维层次上,前有代表是布朗,而后是列维氏。阅读结构主义人类学简直是折磨,而又像一种艺术展现,列维氏本身是一个艺术家,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令人叹为观止,本段文字限于介绍本月阅读之表层,无暇更是无能介绍结构主义人类学。

截止12.20日读书书目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
布迪厄:《言语意味着什么》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彼得•伯格:《社会实在的建构》
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
舒茨:《社会世界现象学》
马克斯•舍勒:《知识社会学问题》
福柯:《性经验史》
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
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
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
邓晓芒:《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
梁漱溟:《朝话》


现代哲学\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社会学的哲学取向,大社会学家无一不是哲学家。
语言学研究。语言就是存在之家,语言,语言的内在结构。语言的功能表达。语言的存在之家寂静之声,海德格尔的语言和诗学。
知识社会学。最根本地揭露知识的片面性,真理的局部性。现象学的初步,舒茨把现象学引入社会学分析,对行动和行为的出色和细微的分析让人叹服。
方法论根本上不仅仅是工具,而是社会学本身。认识论。认识如何可能?客体或者说对象如何向主体呈现自身,是一个大问题?想起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的一句话,这个年轻的老师是我唯一在该课程上见到的一个博学之士,“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解决认识是如何可能的胡塞尔的现象学就研究客体如何主体的思维的。”
特别是卡尔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和舒茨的《社会世界现象学》,对我启发极大,是经典的经典,我细致地阅读了,我推荐这两本书。意识形态分析即开创了知识社会学的分析传统,社会世界现象学补充了韦伯的行动理论,很细致,掺入了内在时间意识,理清了不同的世界,常人面对的常识世界和社会科学面对的建构的世界,联系到现象学以及伯格的社会实在的建构。再联系到涂尔干开创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和韦伯的解释社会学,极有趣。
读书感受第一点是读书到一定时候,主体性越来越明晰,我觉得我的读书计划非常清楚,路数也比较独特,也适合我的读书兴趣,明年是哲学和德国社会学的经典训练,这将是艰苦的磨练。明年下半年是欧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训练,我认为明年此时,按照目前的状态就可以通达的状态,即可以理解什么是理论,什么是社会科学。第二点是品读经典,对于经典的许多,不懂的懵懵懂懂,懂得一跃而过,很少品读的机会,现在读到中途,时时有品读的冲动,一句话一段话一遍一遍品读,读书内书外,对思维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和提升。
以菜根谭的一句话来说目前的状态:修行绝尘,悟道涉俗,这也是老焦及吾辈共勉的。

10月11-11月15日阅读:
米歇尔•福柯:
《疯癫与文明》
《规训与惩罚》
《必须保卫社会》
《不正常的人》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
《悲剧的诞生》
布迪厄:《关于电视》、《再生产》
《继承人》、《科学的社会用途》、《遏制野火》

    本月耽搁了几天,但是我以为我还是十分投入读书的,相对于上月更加进入状态,一方面是长时期打下的基本经典基础这时开始发生很大的影响,让我可以在阅读是可以举一反三,具备一些对经典思想的领悟,感觉到知识的秩序;一方面是研究生正规军的强度训练,确实能够让一个人抓紧实践,如饥似渴地读书。我将继续保持一种高昂的状态,坚持阅读经典著作,按照既定的计划,同时不断地总结、反思和超越,以在一年后达到一种通达的状态。
    这个月本是接着阅读布迪厄的书,之前阅读过两本理论著作《实践与反思》和《实践感》,这个月的下半月基本上扫掉了一半,正在阅读其语言学著作和相关的语言学著作。循着法国思想的脉络,我本月的上半个月(18天)阅读了福柯这位大思想家的六本著作,还有约几本书有待阅读。这是下个月阅读人物的一部分,我觉得理解福柯的思想有利于把握整个后现代社会思想,和理解整个当代社会思想思潮,他的著作的极富思想性和批判性的,尽管看起来充满了尼采和叔本华的影子,也是福柯实现了尼采谱系学的承诺,福柯在一系列著作中关注了社会的许多隐秘的不为人所知的现象,性、疯癫、监狱、惩罚,并赤裸裸地像尼采一样去揭示人类的伤疤。福柯的理论著作特别是知识方法论《词与物》和《知识考古学》读起来特别难懂,但是一口气读下来觉得收获颇多,福柯提出了认识型的概念,质疑人类知识的秩序,知识往往是断裂的、偶然的、突兀的,福柯毫不留情地批判大写的理性,大写的主体,因此在福柯著作里,你很难找到所谓的权力有谁在掌握,权力无处不在,暴力的、文化的、彰显的、隐秘的,总之,读福柯的著作,有一种酣畅淋漓感,令人怀想19世纪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不过读福柯也要警惕“虚无主义”,福柯的生存美学也好,生死爱欲也好,都是哲学知识的实践,都是知识分子的“尊严感”,读书就是读书,学术就是学术,哲学就是哲学,唯智是西哲一贯的传统,福柯个人及其身体虽然也在践行他的哲学,但是最后是令一个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在阅读西方后现代和那些生死美学的时候,千万莫陷入哲学的死亡陷阱,现实的人不是完美主义的,不是理想的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实践的人,我们有自己安身立命的价值,中国人有自己的儒释道哲学,因此读福柯等哲学,体验酣畅淋漓的同时也要适可而止,人总要回归故土,感受自己生活的意义。
    至于布迪厄就留待下次再集中说。提到布迪厄,我不得不说道他作为一名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所具有的意义,他大胆地提出知识分子应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权威去参与政治,而不是虚伪地地价值中立。他的一贯立场是反对新自由主义,这也是其社会学实践,他早期写教育社会学,写关于电视,处处闪烁着批判精神,对当代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市场与国家结盟破坏二个世纪以来社会运动和斗争成果的批判。他召唤着知识分子应该走出来,走到工人农民和大众中间去,揭穿各种谎言,例如自由民主的全球化、教育的平等公平。同样布迪厄研究语言也有其一套体系,读《言语意味着什么》就有一种社会学的感觉,这是一本社会学原汁原味的书籍,而不是其他,可是说布迪厄是一个真正的的保卫社会的社会学家,而福柯更多的在哲学层面批判,猛烈的批判而缺乏建设,不过知识分子似乎只要做到批判这一点也属不错。语言学也是需要阅读的,也要不少经典著作,下面两个月既然安排了阅读列维-斯特劳斯,那么就必须多看基本语言学著作了,待下次看,其实计划也是可以微调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投入读书,有收获,有感觉。



  9月份到10月10日阅读书目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摘要》
  涂尔干:《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的演进》
          《孟德斯鸠与卢梭》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实用主义与社会学》
  布迪厄:《实践感》
    孔飞力:《叫魂:1768年的妖术大恐慌》

      从9月到11月三个月读书,我的大计划是先读涂尔干及其相关著作,比如社会学先驱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著作,还有发现摩尔根《古代社会》属于同一类型,可以说我是循着思想史脉络(主要的法国思想传统和德国思想传统)去阅读的,以社会学大师为主轴。然后是布迪厄,去年阅读布迪厄的《实践与反思》,荆门调查回来之后就紧接着阅读布迪厄的著作,《实践感》属于较为理论性的著作,文字艰涩,其第一卷理论理性批判,第二卷是实践逻辑,布迪厄在这本书中基本提出了其基本概念体系,和其理论旨趣——即是解决社会科学长期村庄的主客观二元对立。第一卷从批判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开始,一步步地去确立自己的核心概念如习性,一种潜在的柔和了历史与结构的潜在行为倾向,他主张回到实践逻辑,它作为与理论逻辑的对立面,是实践自在的逻辑,是既无有意识的反思又无逻辑的。书名是最令人迷惑的,“实践感”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个译法仅仅是一个不恰当的符号,这个符号背后蕴含着的就是对实践的质的把握,就是对行动在习性“规范”下,在场域“支配”下的一种具体的客观的把握。通过实践感,一种对行动和事物的实践把握,一种类似于质感的东西,人们有可能把所有趋于相同意义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把握,因此,事物的纷杂不再毫无秩序,我们还是在世界的背后发现一种隐藏的秩序,这个秩序不再是与某一种特定的规范(理论理性)吻合,而是与一种实践的具体时空契合。我把实践感,理解成对一种事物亲和性的把握,对特定场域和习性之下人类行动的把握。
    涂尔干的书籍就此完成,读完了涂尔干,假如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那么可以这样说:涂尔干为社会学奠定了学科基础,并为后来者树立了良好的学术和思想范例,从研究社会分工起始,到对宗教起源的研究,对自杀、教育思想的研究,都是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范例。涂尔干始终把超越于个体的社会(集体、群体和国家)当作一种既定的社会事实来理解,从而为社会学主义开辟了传统。涂尔干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对宗教和其功能的分析,包括其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而其最令后人视为社会学典范的就是《自杀》,这个话题不止被多少学者当作一种问题意识,从而得到深深启迪。涂尔干生活的时代是工业社会正在动荡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建立所同时带来个体主义、虚无主义,和韦伯所述的世俗化等等都是对其本身所宣传的道德和社会理想的破坏,马克思已经进行了深刻揭露,涂尔干和韦伯也分别回应了时代的命题:资本主义现代性如何?其方向如何?
    其次, 10中旬和11月的阅读布迪厄(9本书)和福柯的书籍,这两位是吸收了法兰西传统,同时又是当代的大思想家,我必须要读他们的著作,如果有余力,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也将是要读的。我的读书计划以法国和德国的思想传统为第一线索,以涂尔干、布迪厄、福柯、列维斯特劳斯等古典和当代社会学大家为第二线索,期间会阅读一些启发性的书籍,读书计划需要完成,而其中也允许计划外的著作,如摩尔干的著作,我觉得对理解涂尔干和布迪厄的著作就大有好处。从12月之后,方向转向德国古典社会学和哲学,德国思想家辈出,也是人类思想星空最璀璨的明星,德国思想的深邃,文字的艰涩,是比法国思想家著作更具有挑战性的,我初步列出了黑格尔、康德和韦伯、德国先学学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等的著作,估计需要用半年的时间来阅读。时间如此紧迫,我更待何时?因此只有丝毫不放松,放下其它一切杂念了,本来就毫无杂念!

1.08年10月至09年5月读书汇总
马恩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
《1848经济学哲学手稿》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法兰西阶级斗争》
《拿破仑•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德意志意识形态》
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
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
马克思•韦伯:《经济通史》
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一第二卷
王正毅:《世界体系理论与中国》,商务2000
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华夏出版社
马林若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敎与神话》、《科学的文化理论》、《文化论》
马尔库斯等:《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北京:三联书店, 1998
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溪村家族-社区史、仪式与地方政治》
《闽台三村五论: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
《乡土社会的公正、权威与秩序》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中国文化要义》
《乡村建设理论》
《梁漱溟集》(选读)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杨庆堃:《中国社会中的宗教》
沃尔夫:《乡民社会》
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
阎云翔:《私密生活的变革》
吴毅:《村治变迁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
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

2.07年10月至08年7月读书汇总: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广西师大2007
《社会学基本概念》(复习),广西师大2005
《学术与政治》,三联2005
《支配社会学》《支配的类型》,广西师范版04
《宗教社会学》,广西师大2005
马克斯•韦伯:《经济、诸社会领域及其权力》,三联98年
《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1988
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Ⅰ)(Ⅱ)》,三联98年
《个体的社会》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重读),商务1991

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三部曲
《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三联98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98
《民族-国家与暴力》,三联98
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译林2007第一版
《批判的社会学导论》,上海世纪07年
华康德 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2005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通往另一个现代的路上》,译林2004
《世界风险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贝克 吉登斯 拉什著:《自反性现代化》,商务2001(《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刊登了贝克最新的文章)
薛晓源 周战超编:《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北京三联书店2000
《自杀论》,商务印书馆 1996
《迪尔凯姆论宗教》,华夏出版社, 2000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原始分类》,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费尔巴哈:《宗教的本质》,商务印书馆, 1999
菲奥纳・鲍伊:《宗敎人类学导论》,人大2004
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简化的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三联书店,2006
奈杰尔•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小泥屋笔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刘易斯•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88年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重读),华夏
欧文•戈夫曼:《日常接触》,华夏
罗斯:《社会控制》,华夏
奥格本:《社会变迁》,华夏
达伦多夫:《现代社会冲突》,群言
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英格尔斯:《社会学是什么》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
艾森斯塔德:《反思现代性》
亨廷顿:《变革社会里的政治秩序》三联89.7
《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
布洛维:《公共社会学》
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及其后》

王铭铭:《心与物游》,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广西师大2005
《漂泊的洞察》,上海三联2003
王铭铭 潘乃谷:《重归“魁阁”》,社科2005
费孝通:《江村经济》(第二遍)
《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格局》  《中国的绅士》
庄孔韶:《远山与近土-田野纪行》
冯友兰:《新原人》 《新原道》 《中国哲学小史》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现代部分)
弗洛姆:《爱的艺术》
朱光潜:《谈美》
赵升奎:《沟通学思想引论》,上海三联2005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北大1993
《现代化新论-续篇》,北大1993
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华夏1987
金耀基著:《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摩尔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9
杜赞奇著:《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弗里德曼:《福建东南的宗族组织》
景军:《神堂记忆:一个中国乡村的历史、权利与道德》,清华大学网络版

布林顿:《西方近代思想史》,华东师范2005
杨善华,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
柯林斯:《发现社会之旅》
瑞泽尔:《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
斯梅尔赛:《社会科学中的比较方法》
刘易斯•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波洛马:《当代社会学理论》
贝尔特:《20世纪的社会理论》
亚历山大的《社会学二十讲》
雷蒙•阿隆的《社会学主要思潮》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
蔡禾:《西方社会学理论述评》
张小山:《西方社会学理论》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
王小章:《经典社会学理论与现代性》
成伯清:《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
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1997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
坚韧坚持,开心开放
Posted: 2009-09-08 20:36 | [楼 主]
袁明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7
威望: 277 点
金钱: 27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6
最后登录:2014-01-22

 

现在做一个中期的总结真会有那种“蓦然回首、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只是旅途中的一个歇脚点,后面的路我们一起走过。。。
深山老林 闭关修炼
Posted: 2009-09-09 23:03 | 1 楼
桂华
毛主席是太阳  照到哪里那里亮!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374
威望: 376 点
金钱: 37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7-11-30

 

过去一年进步比较大
还要保持一年多。
Posted: 2009-09-13 22:55 | 2 楼
林辉煌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56
威望: 156 点
金钱: 1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6
最后登录:2019-09-09

 

这样读书,怎么可能没有大收获!
Posted: 2009-09-25 16:22 | 3 楼
拼命九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24
威望: 324 点
金钱: 324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5
最后登录:2015-07-05

 

好,带领好大家,任务不轻啊。呵呵。
踏雪留痕!
Posted: 2009-10-15 23:08 | 4 楼
李祖佩
做人要有“大志”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1
威望: 351 点
金钱: 35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2
最后登录:2015-12-13

 

状态不错,带领好大家任务确实是不清啊!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Posted: 2009-10-15 23:11 | 5 楼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11-19

 

任重道远,一往无前。共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09-10-17 08:08 | 6 楼
侯耀文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5
威望: 45 点
金钱: 450 RMB
注册时间:2009-04-09
最后登录:2010-12-06

 

读书的系统性很强,值得我学习  加油  !
Posted: 2009-10-17 12:39 | 7 楼
谭林丽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9
威望: 89 点
金钱: 890 RMB
注册时间:2008-11-18
最后登录:2015-06-04

 

很好,学习,继续一起努力
Posted: 2009-10-17 23:09 | 8 楼
王海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65
威望: 765 点
金钱: 765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2
最后登录:2016-12-21

 

师兄给我很大的压力,我本是打算来超越师兄师姐的,但是参加你们的读书会,我的策略发生变化,短期目标是赶上师兄师姐,长期目标是超越师兄师姐。
参加你们的读书会,让我明白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向你们学习!
一心一意读好书
Posted: 2009-10-18 01:23 | 9 楼
« 1 2345» Pages: ( 1/17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毕业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262813(s) query 4, Time now is:11-26 00:5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