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中农宗世法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宗世法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1
威望: 1 点
金钱: 10 RMB
注册时间:2012-04-29
最后登录:2012-09-07

 中农宗世法读书报告

华科读书会各位师兄师姐、同学:
        四月一别,已近四月,这些时间里经历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成长了很多。经历了火热而心酸的毕业季;在家好好陪父母呆了半个月,聊以弥补对他们这些年的亏欠;在北京经历了艰辛而有趣的兼职经历;而今,终于要开始正式的研究生生活,我的心里无比踏实平静,对未来充满信心。我知道,因为我在华科加了一次分量很足的油,让我在繁华与浮躁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在华科的那段日子,真心感谢田孟、杜鹏、加玉、建雷、印子、雪霖、杜娇等师兄师姐,谢谢你们让我的武汉之行如此美丽。我不会忘记在那的每一天,不会忘记你们的指导建议。这四个月我没有在论坛上发帖子,一是几篇文章自己写了又改,改了再写,仍觉不好,只怕辜负了师兄师姐的期望。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我的版面还是空空如也。我不是个喜欢放空炮的人,前一段时间写的《在浮华中沉潜,苦并快乐着》是我的真实感受,从那里回来后我就一直在坚持读书。虽然中间经历了很多打扰,不过还是读完了一下几本:
1.李昌平老师《大气候》
2.曹锦清老师《如何研究中国》
3.贺雪峰老师《乡村社会关键词》《什么农村,什么问题》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第五卷)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第四卷》
6.《十万个为什么》(十四本)
7.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其中《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是为了理解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十万个为什么》是为了补一补自己的理化生知识的欠缺。其他的都是社会学类的经典书目。尤其是在读马恩选集的时候,那美丽的语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有深度有见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真正感受到伟人的魅力。
        因为以前并没有读这种很有功力的书籍,所以读起来还很吃力。不过坚持读完了一套之后,每每再次回味,都有新的不同的收获。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熠熠生光。
        以下是我写的一篇小散文,是在读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后有感而发,一气呵成的,谨飨所有读书会的同学,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中国的明天,为了人民的幸福。



同呼吸,共命运
——浅谈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大学生的关系(读马恩选集有感)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在工业化、城市化高歌猛进的时候,两个特殊的群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跟随父母外出务工多年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虽然怀着对城市生活的无比向往与憧憬,在外打拼多年却仍被城市无情地挡在大门外;90年代以前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喧嚣而浮华的校园里渐渐迷失自我,沦为游戏和堕落的牺牲品,毕业后成为城市“蚁族”群体,偌大的城市寻不到一块安放自己心灵的净土。年龄相仿,但命运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同样留恋于城市的繁华与奢靡,却又共同遭遇生活的重重阻力。造化弄人,两个本来相去甚远的群体却被历史与现实的枷锁紧紧捆绑在一起,“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大学生的关系”这个看似荒谬的命题被赋予了沉重的时代意义。正确认识农民工与大学生的关系,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大学生的关系,不但有助于作为农民工的青年人了解自己的处境和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进行人生定位,更有利于两个群体互相参照与了解,共同面对生存的困境和压力,共同担当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和责任。那这个群体之间有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一、共同的“根”:乡土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是为了区分于90年代第一批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他们的父母皆为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他们则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或高职(技工)毕业后就踏上了打工的道路,他们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长,也并没有基本的农业劳动技能,对农村更没有深厚的感情。怀揣着对城市生活的憧憬和想象,他们毅然决然走向了城市的建筑工地、各种加工制造工厂,多年的打工经历渐渐磨蚀着他们曾经的激情和梦想。而农村大学生,作为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鸡窝子里飞出的金凤凰”,他们承载着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通过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挤过逼仄的高考独木桥,成为高等教育制度的幸运儿。然而经历了教育产业化的高等学校里弥漫的功利气息不断冲击着他们心灵的底线,他们终于按捺不住躁动的心,暗暗对天发誓:我一辈子也不再回农村!他们“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家乡一栋房”,在城市的“蚁族”聚居处默默忍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
        无论他们的人生际遇如何不同,无论他们对城市有多么向往,对传统农村有多么鄙夷,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他们都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都生活在乡土社会,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用农业产品支撑着他们的学业和家庭生活,他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最正宗的农民的血液,是博大的农村母亲哺育他们成长。虽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穷本溯源他们都是农民的儿子,他们的精神之根深深扎在乡土社会的土地里。他们一出生就被打上农村的烙印,他们的骨子里是农村的髓。很多农村孩子进城后就忘本了,“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乡土农村被他们冠以“愚昧、落后、封闭”的标签,农村成了封建和落后的代名词。
        听到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很多老人们都怒气横生,恨不得打他们几巴掌。我们看到一个个对农村恨之入骨的孩子,难道没有一点感受吗?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他们的童年都与乡土社会不可分割,乡村成为他们人生旅途的第一个驿站,梦想起航的码头。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我们又怎能忘记?作为一个农村大学生,我们不能容忍对乡村的污蔑和中伤。现在正是槐花挂满枝头的时候,那淡淡的槐香能勾起我们对童年多少甜蜜的回忆:爬上高高的槐树,塞满嘴新鲜的槐花,回家蒸一锅槐花饭或烙一张槐花油饼,望着喷香的油饼垂涎三尺……农村赋予我们太多的联想和想象,共同的源头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大学生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无论你是否愿意。

二、同样的教育,不一样的结果
        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农村大学生,基本上都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至少是基本的识字和算术教育),他们也曾在同一扇窗户下读书,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同学。共同的求学经历让他们有着相似的教育体验和人生期望,他们也曾共同憧憬着大学的神圣与庄严,共同期待着通过教育改变人生的命运,共同为自己的未来规划。然而残酷的层层筛选机制让他们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六年级、初三、高三往往成为一些人命运的转折点。很多竞争能力不强的孩子不得不选择辍学,而这个决定往往跟另一个相伴而生:外出务工。于是,各种考试成为青年人命运的分水岭,绝大多数被分数无情排斥在高等学府门外,甚至在预知自己宿命之前已经黯然退出学校的舞台。
        同样是来自贫穷的农村,同样在学校里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而中考与高考成为他们命运的分水岭,他们以不同的目的却以同样的方式奔赴城市,一是为了务工赚钱,一是为了求学深造。似乎他们是主动选择的人生道路,但中考、高考这根指挥棒早已为他们的宿命深深烙定,其实“同时天涯沦落人”。

三、同样的诱惑,相似的命运
        当他们走出自己熟悉的乡土社会,进入繁华的大都市,往往被城市的灯红酒绿、繁华美好所吸引,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川流不息的高架桥、人影攒动的高级商场、现代化的消费娱乐场所……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唏嘘感叹,自己像着了魔一样沉醉于城市的新鲜和刺激。当打工的青年背着沉重的行囊走向工地、工厂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城市的奢靡不属于他们,而低矮潮湿的工棚才是他们的归宿。而对于背上书包踏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他们渐渐发现大学不再是蛇还没有来的伊甸园,追求智慧与理想的高等学府早已铜臭不堪,成功学像毒蛇一样啃啮着每一个追求高尚的青年,仿佛“赚大钱=成功=地位和荣耀”成为恒等式。校园里弥漫着浓重的商业气息,而高校比拼的也不再是培养了多少数学家、科学家,而是从事了多少项课题,老师发了多少论文,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多少……当这些孩子走出校园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当“蚁族”群体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这些农村的孩子才发现大城市容不下自己的一张床,他们曾经的梦想和激情被冰冷残酷的现实所浇灭,自己被迫成为城市的漂流者。当同龄人(提前辍学)已经在城市打拼多年,有了相当量的财富积累和人脉关系的时候,自己只能带着一张薄薄的文凭辗转于各大招聘会之间。“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的舆论让这些曾经豪情万丈的学子颜面扫地,脑体倒挂的现实每天都在悲情上演。
        微薄的收入仅让他们能够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每年稀少的结余使他们在城市安家立业的梦想化为泡影。他们同样为城市消费主义所裹挟,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就默默接受了城市所有的生活方式。豪宅、跑车、名牌、奢侈消费……城市里所有的故事都让他们歆羡不已,而自身的贫寒与家庭背景的不如意加剧了他们的不满和怨恨:为什么我要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为什么我不能成为官二代、富二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倍感失落,除了无情地讽刺和嘲笑农村外,他们又能改变什么呢?
        同样是那座城市,同样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未来而奋斗,只不过他们踏入社会的时间稍有不同,而命运却又如此相似。他们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同样没有稳定感与安全感,共同为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这绝不是偶然,而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然。资本笼罩着全球,打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旗帜在全球肆无忌惮地榨取着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当中国的产业发展定位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时候,中国“世界打工厂”(而非世界工厂)的地位早已注定。“两低一高”(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高竞争)的全球产业格局,所谓的“微笑曲线”将中国的劳动者压在全球产业链的最低处,而不同企业的探底竞争更使得中国劳动者的就业状况雪上加霜。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又相伴而进,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的时候,当中国的GDP中将近三分之一要靠暴利的房地产支撑的时候,当政府与资本水乳交融的时候,中国的打工者又能如何抉择呢?新生代农民工只能去工厂打工、去建筑工地打工;而高校毕业的农村大学生,只能从事简单基础的文案和秘书工作,或者成为机器的附庸(就像贺老师所说,学理工的学生的工作就是像卓别林一样每天“拧螺丝,卸螺丝”),或者只能去搞营销跑业务了。于是,同一个工厂就安排了两个群体的就业,农民工在一线拼命工作,而大学生却在办公室计算如何榨取农民工更彻底,从事文字编辑工作或销售工作。两个不同的群体和谐地共同为资本服务着,只不过服务对象略有变化——帝国金融资本或私人资本。不同资本对两个群体的剥削方面略有不同:对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是体力方面的剥削,而对于大学生则重点在脑力劳动、智力劳动的剥削。
        于是,农民工与大学生,再加上农民群体,被时代赋予“社会三大弱势群体”这一光荣称号,曾经的工人叔叔、农民伯伯被“农民工”这种带有讽刺和鄙夷的称呼所取代,曾经工农神圣,劳动光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社会逻辑是“我爸是李刚”,“有奶就是娘”,金钱成为社会唯一通用的价值杠杆。根据陆学艺的调查,社会十大阶层中处于第八层的农民因为经济收入有限,只能沦为社会的二等公民。“官二代”、“富二代”象征着权势与金钱,而“工二代”、“农二代”代表着愚昧和落后,当社会为他们贴上这种污名标签的时候,他们又有什么能力反抗呢?
        两个群体同样怀揣着年少时的梦想奔赴城市,同样为自己的未来辛勤地耕耘,同样羡慕城市的繁华与美好、厌弃农村的愚昧和落后,同样成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同样的命运,相似的经历已经让两个群体不得不正视对方,无论愿不愿意承认,要解决自己的问题,都要考虑对方群体。

四、对农村造成同样的结果,在城市相似的迷茫与困惑
        当农民们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出农村的同时,这些孩子却逐渐背叛了自己的村庄和父母。虽然他们在城市生活举步维艰,但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孩子发誓一辈子再不回农村。仿佛回家成了一种难以启齿的羞耻之事,而自己只有与农村“划清界限”才能突出自己的伟光正(伟大、光明、正确)。通过外出务工与去城市读大学,农村渐渐被城市抽空了,成为“386199”集中的空虚的村庄,农村曾经的热闹与喧嚣渐渐被阴冷和沉寂所替代,在农村很难看到青壮年的身影了。人们见面常问一句:“你还没出去(打工)啊?”在农村劳作成了“懒惰”、“没有出息”的表现,仿佛只有背离农村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
于是,农村渐渐衰落了,不单单是外貌的陈旧,更重要的是农村的人才流失了,这往往是不可逆的过程。当这些农村的孩子费尽心机逃离农村的樊笼之后,他们再也不愿跟农村发生任何关系。甚至连农技推广人才都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人、财、物源源不断地向城市涌流,于是有了城市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繁华的商业街,而农村则一直走下坡路,衰败、破旧、死一般沉寂……虽然两个群体离开农村的目的不同,却造成农村同样的衰落。经历了城市消费文化的洗礼,他们再也不能忍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他们下定决心要在城市施展自己的一番抱负与才华。
        但匪夷所思的是,这些要逃离农村的年轻人在城市却遭遇了同样的生存困境与人生价值的空虚。虽然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但下班回家后面对那狭窄的集体宿舍,他们除了上网聊天之外不知道还能从城市找到什么精神补偿。虽然西单很繁华,但看看那几位数的标价,他们只能攥紧自己那微薄的血汗钱。城市的奢华不属于他们,城市的喧嚣与他们无关,除了日复一日的劳作之外,他们不能从城市得到更多。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他们连找人倾诉心中苦楚的知音都难以寻觅。人的本体性价值与社会性价值的双缺失让许多年轻人惶惑不已,孤独、空虚、寂寞、迷茫……这些本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词汇却越来越多地出自这些年轻人的口中,同样在城市里对月难眠,同样的困惑与迷茫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出路在哪里。
        当现实与生活将这群年轻人的心理防线一步步打破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一味愤世嫉俗,破口大骂?这样做对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状况,彻底摆脱这种变态的生活方式又有何裨益呢?

五、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毛主席在1958年去苏联看望留学生的时候,曾有过一段经典的演讲:“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带着以主席为代表的全国人民的期望,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新中国建设的生力军,为中国面貌的改变鞠躬尽瘁,辛劳一生。而现在,80后、90后渐渐成为中国青年的主体,无论愿不愿意,时代已经把建设祖国的重任交给每一个年轻人。作为中国的未来和希望,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大学生是个庞大的群体,如果意识不到历史与时代赋予自身的重任,很多人就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青年人应该有家国情怀和历史人文关怀。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启发两个群体互相了解与支持。有人常说:国家不关心我。但我们首先应该反思:我们关心国家了吗?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农村大学生,都应该关心国计民生,当国家的概念深深扎下根的时候,这些迷茫的年轻人也必然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六、“毛附论”与工人阶级的“自为”
        主席有句话说得好:“知识分子是毛,人民群众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是说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必然依附于另外的阶级,于是要么依附于资本家,要么依附于工农群众。而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往往自我陶醉,以为接受了几年高等教育就一副高傲的姿态,不愿深入实践与工农结合。而当他们依附于资本的时候,早已脱离了人民群众,成为剥削者的帮凶。现在要改变这两个群体的命运,就必然重塑劳动者的光荣地位,重新教育大学知识分子。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更不能忘记生育自己的父老乡亲,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主动克服自己的小资产阶级通病,主动融入到工农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知识为他们鼓而呼,无疑是重塑人生价值,寻找灵魂之根的不二法门。只有深深扎根与工农群众,根深才能叶茂,自己才不会迷茫与困惑。
        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来看,他们正处于一种由“农民”向“工人”身份转换的无产阶级化的过程中,虽然这个蜕变过程异常艰难,但是这一进程却不可避免。他们在城市打工经历异常艰辛,然而却常遭受城市的冷眼和打击,在城市他们找不到自己能为自己说话的窗口。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心理感受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而农村大学生则可能成为为他们说话与伸张正义的帮手。很多大学生帮助农民工讨要工资,与工厂工会谈判,争取提高待遇和工资,争取自己合法权利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这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原来除了在高大的写字楼里消耗生命之外还可以有别样的生活方式,原来在城市的一角还有另一群需要自己帮助,而自己也能够提供帮助的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大学生本来就是同根同祖,有着共同的血脉渊源,如果能够在当下团结起来,共同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无疑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由一个“自发”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转变;而农民工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稳定的大后方和理论源泉与精神动力。新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工农” 或能找到新型的结合方式。

七、同呼吸,共命运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村大学生在城市遭遇的挫折和困境并不是他们自身原因造成的,他们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牺牲品。当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外资的时候,却忽视了资本的本质属性:剥削性。当跨国资本在中国着陆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农民工的无情压榨和剥削。而所谓“相对优势”的谬论更促使中国把自身定位为“世界工厂”,利用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资源的肆意掠夺,对环境的无情破坏,创造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奇迹”。当制造业与建筑业成为中国工业主体的时候,两个群体的宿命早已注定。
        而要想真正改变两个群体的命运,就不得不实现中国产业的转型,进而是高等教育方式的转型。致力于追逐产业链的高端领域,着手中国产业的转型,才能使整个中国产业获得更大的全球利润空间,这是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条件的前提。而这种转型成功的前提,则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真正与工农结合,在实践中发挥自己专长,进行科技和生产技术的革新,开辟更广阔的工业空间。
        两个群体被历史与现实紧紧捆绑在一起,要改变一个群体的命运必须要把两个群体联合起来看。他们本来“同呼吸”,现在更要“共命运”,共同面对资本的剥削和生存的压力。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重新审视自己对农村的鄙夷和唾弃,重新认识自己无产阶级化的历史进程,重塑自己的价值定位;作为农村大学生,重新定位大学生活,深入工农了解他们的生存处境,在此基础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真正投身于改造自身和社会的浪潮中,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期,农村问题与城市问题并存,在这个时代的转型期两个群体都要找到人生的根源,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两个群体只有携手共同面对生存的困境和心灵的迷茫与空虚,共同抵抗资本对于自身的剥削和压榨,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牢牢抱成团,才能真正成为有责任有能力担当的群体,才能在新时期重塑劳动者的崇高地位!
        劳动光荣,工农神圣,这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向往崇高、尊重劳动与创造的时代的精神与灵魂深处的呼唤!
2012年9月7日于农大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osted: 2012-09-07 12:28 | [楼 主]
王誉霖
老牛自知黄昏近,不用扬鞭自奋蹄。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94
威望: 194 点
金钱: 1940 RMB
注册时间:2012-03-30
最后登录:2014-03-20

 

感想写的很不错,你的状态很不错嘛,学习学习,加油加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故思无涯,而行有制。
Posted: 2012-09-07 23:04 | 1 楼
喜盈盈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90
威望: 90 点
金钱: 900 RMB
注册时间:2012-04-21
最后登录:2014-05-20

 

大家一起坚持读书,加油~
乱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
Posted: 2012-09-07 23:06 | 2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很不错,有思考有关怀有抱负,好好坚持,加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2-09-11 12:39 | 3 楼
田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61
威望: 861 点
金钱: 86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23-02-15

 

呵呵。写的真好!读得我激情澎湃!油加足了,坚定地读下去吧!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一起努力!
研究新领域,开辟新战线。做好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准备!
Posted: 2012-09-17 21:01 | 4 楼
石峰枫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94
威望: 294 点
金钱: 2940 RMB
注册时间:2011-04-29
最后登录:2013-03-19

 

写的很好,有思考的深度,联系的广度,还有现实的敏感度,相信你的研究生生活会更精彩
巅峰之枫叶傲然于风霜!
Posted: 2012-09-18 14:24 | 5 楼
宋卓秀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87
威望: 287 点
金钱: 2870 RMB
注册时间:2011-04-02
最后登录:2013-05-30

 

最近在看布迪厄,所以我现在满脑子的“结构再生产”在乱蹦,但是作为不同的两个群体,他们继承的各种资本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现在两个群体相似的命运是不是只是暂时的表象,最终结果还要静待其变。。。。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Posted: 2012-09-18 22:52 | 6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49049(s) query 4, Time now is:11-23 11:2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