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 4567» Pages: ( 3/9 total )
本页主题: 杜鹏读书报告(更新至2013年3月26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王海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65
威望: 765 点
金钱: 765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2
最后登录:2016-12-21

 

你大四的计划与我当初相同,不过我一直拉到了九月份,这是一个很好大的挑战。现在可适度回顾与精读,不要跑得太快了
一心一意读好书
Posted: 2011-01-19 21:59 | 60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Quote:
引用第60楼王海娟于2011-01-19 21:59发表的  :
你大四的计划与我当初相同,不过我一直拉到了九月份,这是一个很好大的挑战。现在可适度回顾与精读,不要跑得太快了

精读很有必要,进入硕士生阶段之后我就有必要就某一家思想精读了,现在感觉时间还是非常紧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1-01-26 16:12 | 61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弗洛伊德与非理性

        在弗洛伊德以前,庄严肃穆的理性主义虽然时常受到浪漫主义的反动,自由意志虽然渴望摆脱理性主义独断论的束缚而徜徉于世界,但即便是浪漫主义对主体自由意志的推崇,也还是基于对人作为主体的肯定。然而,弗洛伊德对理性主义的反动,却开辟了从另一个层面认识人及其身处于其间的文明社会的视角。弗氏开创的精神分析学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一种深层心理学,因此,不同于以往浪漫主义在哲学领域中借助于自由意志对理性的反击,他直接深入到个体深层的人格结构,并以此为基点,向我们展示了人格的无意识基底,从而彻底颠覆了以往理性主义哲学家对人的假设,甚至一向为浪漫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也失却了富有想象力的美好色彩,唯有原欲才是真正的“任意”,主体本身的地位在原欲的搅动下岌岌可危,在内外交困中似乎神经症成为了主体必然的归途。然而,也要看到,弗洛伊德的非理性学说对古典理性主义的反叛也为浪漫主义注入了新的精神能量,使得浪漫主义呈现出新的形态。
        那么,弗洛伊德对人的再发现意味着什么呢?要注意的是,非理性的思潮并非自弗洛伊德始,但非理性主义到了弗洛伊德这里却具有了深刻的穿透力,并在个体无意识系统中站稳了脚跟,对于非理性的动力学和发生学的探讨,更使得非理性直接扎根于个体人格本质之中,这样一来对理性主义的反动就更为彻底。人在弗洛伊德那里主要是生物性的人,但弗洛伊德并没有局限于医学和心理学领域,而是对人类文明进行对话和反思。从个体到社会到文明,这一类比分析的路径,虽然其科学性有待商榷,但不能否认这种研究路径对于人类自我反思的启发性。
                     
                                      一、无意识的深渊
        人受着各种欲望和本能的支配,这种欲望在人的心里寻找各种满足的途径和方式,若这种满足受阻,人就有陷入神经症或者心理症的危险。这可以视为弗洛伊德整个立论的基本逻辑。由此而来,整个建筑于理性人假设基础上的思想大厦就受到了动摇。在其最广为人知的《释梦》一书中,弗洛伊德旗帜鲜明的指出,梦是愿望的满足,从而发掘了梦的潜意识运作机制。梦固然是一种幻象,但是,这种幻象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其真实的意义,而绝对不能因为将其置于“幻象”一词之下就抹杀了其对于认识论的价值。
        人能否认识自己?在弗洛伊德的阴影下,这样的拷问已经显得无力。人为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所支配,理性只不过是对非理性本能的修饰和伪装,只是本能的各种骗人技巧和面具,因而只是一种幻象。“自我”固然遵循现实原则,但只是一种保守的力量,而在与本我的周旋中保持人的现实感,从而作为外部世界和心理世界的联结桥梁。借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地形学”来说,意识只是冰山一角,而无意识却茫茫然不可知,好比无底的深渊,乍一俯视,则头晕目眩。
        但无意识并不意味着虚无,心理幻象的背后是自发的本能活动和趋向,虽然人的意识对本能活跃于其中的无意识领域处于无知状态,以及意识和前意识领域的稽查者会对来自无意识领域的任何东西禁止放行,但本能永远也不会消失,相反,潜抑着的本能会寻找各种机会释放自己,并在主体的意识中表象出来,然而,这种表象实际上是对本能的歪曲的反映,于意识而言,这种表象显得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但也只有通过这种美化和歪曲的方式,本能才能从无意识领域中释放出来,并实现自己的满足,而这样一个改头换面的过程就是升华的过程,是非理性的合理化过程,是盲目、分散的本能的组织化和结构化过程,正是这个过程凝结为文明的财产,并通过内化为超我而使每一代的文明成果得以延续下来并逐步累积,这种幻觉逐步固化和实体化,进而对后来的个体日益呈现为一种异己的力量。
                                       

                                    二、现实、游戏与幻想
        在《释梦》一书中,弗洛伊德已经对梦境与现实有了基本的划分,现实是为个体的日常生活世界,而梦境则是各种本能的活动场所,这些本能活动即梦的运作只是发生在无意识中,一般不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结合弗洛伊德对白日梦和艺术等领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笼而统之的称这个运作过程为“游戏”。在进一步讨论之前,还有必要提出弗洛伊德经常提到的一对概念区分,即“心理性现实”与“事实性现实”,事实性现实的意思自不必再强调,而心理性事实则主要是一个心理范畴,强调了个体主观感受和意识的真实性,因而并不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梦是创造性的,这种创造性既体现在梦的材料上,还体现在材料的组织方式上,这种创造性如果不经过精神分析,就很难为常人的理性所能理解和把握。当身处于梦境时,个体实际上丧失了对外部现实性的知觉,而自然地把梦境当作现实。因此,在梦境中就蕴含着一种危险,梦既可以是愿望的达成,即使这种达成只具有心理上的事实性,但同时,梦的运作因为立足于本能的运作之上,梦境中的不可预见性因素也有可能使梦境走向愿望的反面,造成精神上的恐慌和幻灭感。
        但从稍微抽象的角度来看,梦的运作实质上是一种符号的游戏,这种游戏借助本能为力量,利用幻想为手段,以欲望的满足为导向,以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元素的断片为材料,编织了一幅个体乐意沉浸于其中的生活图景。就这种机制而言,说梦是一场游戏是不为过的,只不过这个游戏仅仅是一个幻梦。
        但梦是否徒具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本质何在?这里,我们的视角又需要转到另一侧面,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游戏”形态,即童年生活中游戏。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要真正理解游戏,就必须通过游戏的主体——儿童——的视角,才可窥见游戏的本质之所在。
          对于成年人而言,儿童的游戏是幼稚的,低级且有无聊的,但儿童却在游戏上投注了大部分的精力,儿童通过游戏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他按照自己的愿望(长大成人)以及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创造性的组合他所属的那个世界的事物,并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与儿童的游戏相似的是艺术家的工作,只不过,艺术家构建自己的世界的材料更具抽象性,与梦境不同。
        儿童的游戏或者艺术家的创造与梦境不同的是,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区分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因此,他们的游戏没有沦为幻想。然而,待到成年,这种对待游戏的严肃认真态度一去不复返,而又无法对当前的严肃工作抱以童年时期对待游戏的那种态度,那么这种消除游戏与现实之间差别的心理情境就难以忍受,只能诉诸于“白日梦”的幻想了。
        因此,无论是梦,儿童的游戏,还是艺术家的作品,都带有创造性,而且在内在的机制发生上也有其共通性。它们都是生命能量的绽放,使得人的本能有所安放而不会放纵不羁。但是,儿童因为对文明社会的规范内化尚浅,超我还处于形成期,因而尚未走向对本能的全面压抑,能够利用生活中的现成材料创造自己的作品,并将自己的本能能量投注于其中,而对于成年人来说,除了投身于具有创造性的事业,如艺术或者科学领域来替代儿童期游戏的功能,便只有诉诸于各种幻想,如宗教,或者陷入神经症的病态,企图以一种“不合时宜”的方式退回到童年的生活中去。
   
                                      三、“罪感”与“伟大事件”
        立足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假设,弗洛伊德将其关注点从个体投放到人类文明的宽广领域。具体说来,弗洛伊德对人类文明的剖析是与其关于个体人格成长阶段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弗洛伊德的人格成长阶段的理论中,则又始终贯穿着性本能的主线。也因此,其在讨论原始图腾氏族时,着意突出了对族外婚制的禁忌的分析。再从一个结构性的层次来看,实际上,不论是儿童,还是对图腾的分析,都是立足于“家庭”或者“家族”这样的情境下展开的。
        在讨论图腾氏族时,弗洛伊德将其在论述儿童期因为性本能的压抑而导致的“俄狄浦斯情结”拿来,并将其类比为导致原始氏族历史发轫的“伟大事件”,即“弑父”(原初的父亲),通过这个事件,父权制的无组织的群落瓦解,兄弟制氏族代之而起,但是,由弑父而来的罪感却随着对父亲仇恨的消散而愈益浓烈起来,爱与恨的交织导致了延迟性服从进而与父亲达致和解,而儿子们因为原初父亲的丧失以及对性权利的争夺而陷入的纷争也促进了和解,并进入了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兄弟制氏族。
        真实存在的原初父亲已经失去,宗教图腾就由此而替代原初父亲的角色和功能,并借助各种仪式以缅怀父亲,减少内心的罪感。而这种兄弟制的氏族下也发展出了原始的民主与平等,这个阶段可以看作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氏族形态。进而,弗洛伊德总结道,“现在,这个社会(兄弟制氏族)建立在共同犯罪的共谋之上,宗教是建立在罪感(悔恨之情附着于其上)之上,而道德则是部分建立于这种社会的迫切需要之上。”,由此可见,弗洛伊德通过在历史中设定这样一个“伟大事件”,人类后来的整个文明都沾染了那时候的罪恶,无论人类怎么努力也涤荡不清。弗洛伊德又说,“所有后来的宗教都可看做是对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尝试,它们的不同在于产生于不同的文明阶段以及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但是,所有的宗教的目的是相同的,而且都是对那肇始于文明的伟大事件的反应形式——因为从该事件发生后,人类就没有了片刻的安宁。”
        那么,与中世纪哲学家奥古斯丁的“原罪”学说相似的是,弗洛伊德也设想了人类早期的这样一个犯罪事件,不过,在奥古斯丁那里,人类的始祖因为受到魔鬼的引诱才误吃了智慧树的果子而犯下了罪,是背弃上帝而任由恶的自由意志引导的结果,而在弗洛伊德那里,则是爱与恨的情感纠缠,具体而言就是因为对母亲(象征着原始氏族中的女性)的依恋而产生的对父亲的嫉妒、羡慕、仇恨,最终弑父的实践取代了心理上的自居作用。所以,基督教的“原罪”说实际上预设有过一个人类曾经纯洁无暇的阶段,并假设人能够通过信仰上帝最终回归到上帝之城,并肯定了在这种信仰的前提下个人自由意志的能动作用,但弗洛伊德意义上的“原罪”之产生则纯粹归因于本能的驱动,而且,这种罪感深深刻印在每个人的无意识深处,成为人类矛盾情感的源泉,从而也为文明社会中的精神危机埋下了种子。

                                      四、从文明到神经症
        讨论到这里,两条粗略的线索也该走向合流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关怀本来发轫于其神经症的医疗实践,并在后来的理论工作中以精神分析学的视野展开了对文明的反思。与当时人们对于文明抱有的乐观主义态度相反,弗洛伊德意识到了文明进程中必然包含的精神危机,这种危机植根于人格结构的持久冲突之中,不是天使与魔鬼在内心的博弈,而是永不停息的本能之流对于自我的扰动、甚至对于超我的挑衅。弗洛伊德以这样一句话道出了文明那似乎注定的悲剧性命运:神经症一方面暂时出与那些重要的社会制度、艺术、宗教、哲学之间显著的而深远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这些神经症又似乎是对上述诸形式的歪曲表现。
        个体生活于文明之中,但个体是被各种本能所支配的,如性本能、破坏本能、死本能等等,本能的特征决定了其不稳定性,因此,在本能支配下的个体与文明结构之间的矛盾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就个体而言,本能的满足才能导致快乐和幸福,而超我,作为文明在人格中的代言人,时时刻刻监视着自我的一举一动。因此,自我既受到本我的涌动,又受到“良心”(超我)的监察,若不能寻得一致,人格的这种内在冲突就为神经症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但弗洛伊德也意识到,只有受到压抑的力比多才能产生永久性的联系,使得社会群体的团结成为可能,从而使得文明的成长的继发性成为可能,而直接的力比多冲动则对于群体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维持不利,这种直接的力比多冲动也只能在“头人”身上得到完满的体现。
        这就是说,本能并不会甘于受到压抑而不作为,相反,本能或者在社会中延长释放的链条或路径,在制度化的轨道中得到受规制的持久运行,或者在个人领域中以专注于科学或者艺术的方式升华,这种释放是一种创造性的释放,唯有如此,才能给个体带来满足感。
        另外,宗教也仍然还是一个选择。而宗教的心理根源实际上也与儿童的心理特征相似,弗洛伊德根据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自恋阶段——性欲对象选择阶段——个体力比多发展阶段)引申出了人类宇宙观的三个发展阶段,即泛灵论阶段——宗教阶段——科学阶段。即使宗教面对科学主义弱不禁风,并大有被科学取而代之之势,但弗洛伊德认为宗教仍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对于权威的依恋,对于命运的寄托等均在人的心中为宗教保留了地盘,而且这对与普通大众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去从事艺术或者科学这样的事业,因此,只能以一种消极的方式投入宗教的怀抱,在幻觉中获得心灵的安眠。
        但弗洛伊德对于宗教的态度是矛盾的,“包含于宗教教义的真理毕竟是如此的扭曲,如此有系统的伪装,以至于人类的多数不会将他们视为真理”,“虔诚的教徒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一定的神经症的危险,他们对普遍的神经症的接受使他们免于患上个人神经症”,宗教是一种最古老的幻觉,这种幻觉会不会最终消失,并被文明的理智基础所代替呢?现在看来,这个过程的结果还很难说。
        要注意的是,弗洛伊德虽然认为文明给个体造成了不满,但这种不满是有必要的,他并不主张回到人人自由,本能随意释放的原始社会,那种自由是没有得到保证的,是无意义的自由,而逃避文明也是无济于事,孤独的个体根本没法抵抗强大现实的渗透。他最关心的是,个体如何能够在文明的进程中调试本我与自我的冲突,使得本能的力量得到合理的释放。在《性学三论》一书中,弗洛伊德对于童年阶段性教育的主张可以看作是他在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尝试。

                          五、非理性的“僭妄”:从自我到世界
        弗洛伊德关于本能的学说可以理解为自我的动力学。这种自动不是建立于理性对自我与世界清晰和准确的认知基础之上,而是一种无目的的自动。无意识作为自我的动力源泉,使得个人的生命力量由内向外倾注出去,并以这种能量之流构造属于个体自己的世界。
        因此,这个由对象构成的世界在本能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变动不居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并根据对象造成的快乐或痛苦对对象进行分类。其中,自我将由于异己的外部世界的侵入而造成的紧张不安贴上“痛苦”的标签,并将其附着于“恨”的情感而把此类对象一并投射出去,归之于外部世界,而外部对象中通过升华机制并逐步为自我所吸纳和接受的部分则又为自我所容纳,从而进入自我的领域中来。正是通过这样一个根据本能的吸纳机制(自居作用),使得自我与对象世界的关系进入了“爱”的范畴,自我用对象的种种特点来充实和丰富自己。而这种“爱”的最高境界当然就是自我与世界的合一,抛却了“恨”而达到万物与我为一体的境界。
        另一方面,也不能不从中发现一种现实的危机。如弗洛伊德所说,“在那种恋爱的极端状态中,自我变得干涸了,它使自己屈从于对象,它用对象来取代它自身最重要的成分”,这里虽然只是对两个人之间恋爱的说明,但后来弗洛伊德在讨论群体心理学时这个恋爱对象不过换成了一个更加不稳定和多样化的对象,由此而来的力比多结构也呈现出了潜在的不稳定性。在群体中,个人相互以他人自居,将每个人放在“自我典范”的位置上,通过相互建构使得群体成员的异质特征得以进入压抑的状态,并呈现出抽象化的群体一致状态。但这种群体成员的“爱”是不完满的,仍具有偏狭的特征,由此而来,这类群体的情感结构也潜藏着种种危机,集体的非理性时刻像一个幽灵伴随着现代人。
        在这种解释框架下,个体实际丧失了康德意义上的理性根据整全的理念规划自己的世界图景的能力。这种由内而外的认识顺序,最初表现为自恋式的“思想全能”,后来才逐步过渡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由此而言,非理性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的狂妄,但这种自我的狂妄最终也会逐渐臣服于自己所一手创造出来的世界,并进入理性化和程序化的运作轨道,而那留给创造性艺术的空间却是越来越小。偶尔,通过一种群体性的狂欢,或能在文明社会规范结构的缝隙中得到暂时的释放和满足。
        所以,从弗洛伊德的关于文明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掘出非理性的理性化的倾向,虽然这个理性化不具有自足的意义,但毕竟,这种非理性的本能毕竟尝试着走出自我,在此与文明对个体的反向渗透形成汇冲撞合之势,留下自我在种种两难困境中抉择:是依从本能,还是拥抱世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1-04-01 09:08 | 62 楼
吴秋菊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49
威望: 49 点
金钱: 490 RMB
注册时间:2009-11-07
最后登录:2014-01-15

 

书读得多,读得好,我很佩服。向你学习!
Posted: 2011-04-01 14:45 | 63 楼
田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861
威望: 861 点
金钱: 86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8
最后登录:2023-02-15

 

“理想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真正把这种激情融入到我们的读书生活中,于平凡中勃发,养好精气神,使读书成为一种内修之道。”说得好!

研究新领域,开辟新战线。做好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的准备!
Posted: 2011-04-01 17:39 | 64 楼
印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435
威望: 435 点
金钱: 4350 RMB
注册时间:2010-12-10
最后登录:2022-04-27

 

如此杂错的时间还能读出如此沉稳、深刻的感悟,向你学习!
我最大的天赋就是勤奋。
Posted: 2011-04-01 23:09 | 65 楼
高万芹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52
威望: 252 点
金钱: 2520 RMB
注册时间:2010-03-29
最后登录:2011-08-26

 

师弟脚踏实地的精神,佩服,继续加油
思想作泥,汗水化雨,静待花开
Posted: 2011-04-02 11:57 | 66 楼
周红培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87
威望: 187 点
金钱: 1870 RMB
注册时间:2010-03-01
最后登录:2011-06-20

 

看师弟的书目,很感慨,再看那报告,更是感慨。。。向你学习~~!
我不去想能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Posted: 2011-04-02 18:13 | 67 楼
王海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65
威望: 765 点
金钱: 765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2
最后登录:2016-12-21

 

现在的阶段踏实仍然很重要,不过还需要有灵活。也好想读弗洛伊德啊,时间在你们那里 好好把握!
一心一意读好书
Posted: 2011-04-06 22:40 | 68 楼
小免
级别: 侠客


精华: 0
发帖: 33
威望: 33 点
金钱: 330 RMB
注册时间:2010-10-10
最后登录:2011-06-13

 

读你的帖子觉得是一种享受,语言很美,思想也很深,虽然不太懂哲学。
好好读书
Posted: 2011-04-06 22:52 | 69 楼
孙新华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23
威望: 723 点
金钱: 7230 RMB
注册时间:2008-10-22
最后登录:2024-11-19

 

厉害,总结的很系统,很深刻哈,学习!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Posted: 2011-04-07 11:38 | 70 楼
夏柱智
阳光阳刚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97
威望: 497 点
金钱: 49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3
最后登录:2019-12-02

 

好,进步很大,理想主义不是口号,而是战斗的号角
坚韧坚持,开心开放
Posted: 2011-04-07 12:19 | 71 楼
夏柱智
阳光阳刚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497
威望: 497 点
金钱: 4970 RMB
注册时间:2008-04-03
最后登录:2019-12-02

 

非理性的文章,已经阅读过,写的非常好,从弗洛伊的出发关涉到对整个西方文明的深刻理解,对人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理解,社会科学、哲学都在寻找一种支配世界的原始的力量,人的世界是一个以人的行动来开启的世界,这个世界在人之外不存在,但是人到底是什么,世界在人的开端时与人类做了什么,仍然神秘。不必局促于社会学、政治学中,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其实多思考原初状态,和思考未来处境,对思维的开发,和心灵的涵养,都非常好好处。。后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和受精神分析影响的人非常好之多,弗洛姆、柏格森、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福柯的著作,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弗洛伊的的无意识动机、和潜意识等概念对社会科学影响太大了,值得研究,你是第一位
坚韧坚持,开心开放
Posted: 2011-04-07 12:40 | 72 楼
冯小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93
威望: 193 点
金钱: 1930 RMB
注册时间:2009-04-08
最后登录:2016-01-05

 

深刻,精辟!
Posted: 2011-04-08 15:54 | 73 楼
宋卓秀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87
威望: 287 点
金钱: 2870 RMB
注册时间:2011-04-02
最后登录:2013-05-30

 

“理想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真正把这种激情融入到我们的读书生活中,于平凡中勃发,养好精气神,使读书成为一种内修之道”这话真好。系统的思路是最可贵的我觉得,也是我最需要培养的。努力看齐啊, 汗颜,s:12]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Posted: 2011-04-08 22:06 | 74 楼
秦宁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235
威望: 235 点
金钱: 2350 RMB
注册时间:2011-04-04
最后登录:2013-04-15

 

刚开始看书,相信会渐入佳境的,努力向各位看齐!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Posted: 2011-04-08 22:13 | 75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Quote:
引用第75楼秦宁于2011-04-08 22:13发表的  :
刚开始看书,相信会渐入佳境的,努力向各位看齐!

一起加油,读书是一场持久战,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1-04-08 23:44 | 76 楼
刘大龙
美梦易醉,红颜易老,莫若苦练内功,健全人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729
威望: 731 点
金钱: 73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9
最后登录:2017-10-23

 

理想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真正把这种激情融入到我们的读书生活中,于平凡中勃发,养好精气神,使读书成为一种内修之道。

读好书,为三农研究读书会的发展多思多考,要让读书会高尚且强大起来,我们一起加油
Posted: 2011-04-09 12:54 | 77 楼
刘大龙
美梦易醉,红颜易老,莫若苦练内功,健全人格@@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1
发帖: 729
威望: 731 点
金钱: 731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9
最后登录:2017-10-23

 

理想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真正把这种激情融入到我们的读书生活中,于平凡中勃发,养好精气神,使读书成为一种内修之道。

读好书,为三农研究读书会的发展多思多考,要让读书会高尚且强大起来,我们一起加油
Posted: 2011-04-09 12:56 | 78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Quote:
引用第78楼刘大龙于2011-04-09 12:56发表的  :
理想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真正把这种激情融入到我们的读书生活中,于平凡中勃发,养好精气神,使读书成为一种内修之道。

读好书,为三农研究读书会的发展多思多考,要让读书会高尚且强大起来,我们一起加油

嗯,任重道远,一起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1-04-09 23:12 | 79 楼
郭政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186
威望: 186 点
金钱: 1860 RMB
注册时间:2011-04-02
最后登录:2013-06-28

 

沉下心来,向你学习!
读书 思考 人生
Posted: 2011-04-11 19:20 | 80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本月已经更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1-04-30 12:50 | 81 楼
张雪霖
级别: 风云使者


精华: 0
发帖: 591
威望: 591 点
金钱: 5910 RMB
注册时间:2010-01-10
最后登录:2021-11-02

 

快读通了,厉害!
我要做珠穆朗玛峰上的一棵树!
Posted: 2011-05-01 01:47 | 82 楼
冯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43
威望: 243 点
金钱: 2430 RMB
注册时间:2008-09-19
最后登录:2014-04-28

 

这两个月意义重大啊,把弗洛伊德和康德都快读完了,真不错!
我弗洛伊德还没看过,康德也没看全,以后得补补课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Posted: 2011-05-01 11:53 | 83 楼
印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435
威望: 435 点
金钱: 4350 RMB
注册时间:2010-12-10
最后登录:2022-04-27

 

还是一如既往地沉稳、踏实。受教!
我最大的天赋就是勤奋。
Posted: 2011-05-02 11:04 | 84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Quote:
引用第82楼张雪霖于2011-05-01 01:47发表的  :
快读通了,厉害!

读通还不至于,火候还不够。一起加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1-05-02 18:45 | 85 楼
杜鹏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3
发帖: 656
威望: 656 点
金钱: 6560 RMB
注册时间:2008-04-20
最后登录:2020-08-18

 读康德小结

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康德将启蒙定义为人类对他自己招致的不成熟状态的摆脱。而摆脱不成熟状态的关键则在于人要有勇气使用自己的理性。因此,高扬人的理性能力,就成为康德哲学的核心。“我能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期望什么”三个问题归结为一点,其实回答的都是“人是什么”这个最为本源的问题。
一、我能认识什么
康德的哲学理论首先是在与休谟和莱布尼茨对话。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论将康德从莱布尼茨的唯理主义独断论的迷蒙下解放出来,但他却难以接受休谟的彻底经验主义倾向,认为这种经验主义将一并把科学形而上学推向绝路,从而导致整个形而上学体系的瓦解。因此,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实际上就是在先验和经验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二元论的摇摆不定也就成为其哲学的基本特征。
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这是康德在第一批判开头抛出的问题,由此开始了对科学知识的反思。一切知识都开始于感性,这是康德所承认的,但他坚决反对知识的经验起源论,认为真正的知识中还包含先天的东西,否则知识的普遍性就会成为问题。这先天的东西来自于的人内心,即先天直观能力(时间和空间)和概念能力(先验范畴)。而且,知识还应该是综合的,而不能仅仅是来自于概念的分析,否则知识没法更新。正是知性范畴对感性杂多的统摄才使得知识成为可能,成为可以理解的东西。感性是接受印象的能力,知性是自发思维的能力。总之,康德虽然承认知识的经验基础,但同时强调唯有知性才是知识的可能性条件,否则我们所面对的只是一堆感性直观杂多,人也就可能陷入要么被本能所支配,要么被习惯所支配的处境。
在此基础上,康德进一步深入,开始从先验幻相入手着手对纯粹理性的批判。这种幻相的产生来自于知性的超验运用。知识本来只能立足于经验的运用,只有在经验领域,知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立法功能,才有自己的合法性,但是,面对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和宇宙的恢弘无涯,人类难以仅仅满足于知性的认识,这种认识还不够完美,还无法包容整个世界,因此,人类有一种理想(理性理念),渴望以知性能力去认识整个世界,正是这种对系统性和完善性的渴求和向往,才导致了先验幻相之不可避免。康德认为,虽然能够通过纯粹理性的批判来揭示这一幻相产生之根源,并防止人们受到它的欺骗,但人类终究难以放弃这一理想以摆脱这一幻相。
无论是理性心理学的谬误推理,还是宇宙论中的二律背反,又或者上帝的实存性证明,这种种先验幻相都可以归结到对现象与物自体的混淆。因此,为纯粹理性的运用划定界限就成为这一批判的题中之义。感性、知性、理性这三种能力中理性属于最高层次,他高高的飘升到经验现象之上,不具有与经验的直接关联。理性必须通过知性来与经验发生联系,但是一个应当与理性的要求相符合的对象也不可能有任何知性概念,我们对于和一个理念相应的客体也不可能有任何知识,因此理念只能算是悬拟的概念。理性理念的这一悬设,不能通过经验来证明,但也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自由、上帝还是灵魂不朽都是不可知的物自体,人类的知识只能够不断地趋近,却永远难以达到。康德虽然承认理念的悬设在认识论中只有消极的意义,它的作用在于将放纵无羁的理性从诗意的认识狂热中拉了回来,并在前方插上一块警示牌,另一方面,康德也预示了这一悬设在实践中的可能利益。
康德的第一批判即认识论是其批判哲学体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目的论和伦理学的推演也就很自然地展开了。其实,在第一批判的末尾,康德已经预示了从纯粹理性向实践理性过渡的可能性。
在认识论中,理性作为认识能力的终点,只是达到了一个仅仅具有主观必然性的理念悬设,但若果将纯粹理性从思辨领域投放到实践领域,这个纯粹理性的悬设具有了出于实践的意图的实在性,并能给道德带来非常伟大的利益。
二、从认识领域到实践领域
康德非常重视自由,这种自由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而不是受制于本能冲动的任意性,也因此,理性与自由是理解其伦理学的关键所在。对它而言,经验主义、功利主义、幸福主义的伦理学只会造成混乱和个体的孤立,只有道德(德性)才是我们都应当去追求的,而幸福只是在德性基础之上作为配的的而实现的。因此,康德的伦理学非常庄严,要听从法则,要服从义务,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行为的纯然道德性。
在思辨领域作为悬设的意志自由、上帝实存、灵魂不朽等理念在实践领域中具有了积极的意义,理性的超验运用转变成内在的运用,自由作为自发的原因性具有了自我规定的能力,而超拔于自然界的机械因果性之上。道德律实际上就是出于自由的原因性的法则,他指向一个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是最终目的。然而,人具有鲜明的二重性,作为自然的人,人要服从机械因果性的规律,是自然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但是,作为道德的人,人又具有自由意志,人凭借理性具有为自己立法的能力,从而能够克服肉欲的束缚,而达到至善的境界,进入自由和目的的王国。
但这只是一种道德的理想,且带有很强的目的论色彩。康德看到,人的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的纠缠使得这一至善的理想难以实现,也因此,绝对的道德律对于主体来说才是一种命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准则,但这种准则是否能够普遍的施用于每个人,是否能够提升至普遍性的法则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康德极力高扬德性,将爱好、幸福、情感等一系列质料性的东西都从道德的领域排除出去,只留下道德情感(出于“义务”的动机)作为行为的动力和道德性的衡量标准,希求纯化道德,作为达到至善的最基本的条件。这一切都应出自自由意志,出自自律,而非他律,这种自由是纯粹的,形式上的,虽然最终要指向对象,但不依附于任何特定对象,它具有本源的自我规定性,不是模仿,更不能被习惯所支配,而要时刻在内心中保持对道德律的觉察。
其实,从实践理性批判中已经可以看出康德对待宗教的一个大致态度。康德虽然在第一批判中将上帝设定为一个物自体,对此我们不可能有任何知识,不论是本体论的证明、宇宙论的争鸣还是自然神论(目的论)的争鸣都必然遭遇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认为康德将上帝从自然界驱逐了。但是,从康德对伦理学的论述中,康德又提出了一种道德神学,上帝作为至善的化身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个实践的运用过程实际上又将上帝从道德领域中请了回来,上帝变成主体的纯粹实践理性信仰。
三、判断力作为思辨领域向实践领域过渡的桥梁
第三批判一书中所提到的判断力不是在认识论中所提出的“规定性判断力”,而是“反思性判断力”。与前者以普遍形式统摄特殊质料的规定性不同的是,反思性判断力则是从自然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殊规律中寻求先天的和普遍的原则,并以此来实现自然向自由的过渡。
反思性判断力因为从特殊寻求普遍从出发,因而没有客观的先天法则,然而康德认为,反思判断力仍然有先天的主观法则,即自然的合目的性,只不过这条法则不可能站在客观的基础上来要求普遍性。具体说来,鉴赏判断以一个对象的主观的形式合目的性为根据,即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只涉及到由对象所诱发的多种心灵能力的协调问题,而目的论判断力则以自然界的客观合目的性为根据,即有目的的合目的性,相比审美判断多了一个目的指向。
在审美判断中,“美”是想象力与知性相协调的游戏,而崇高则是想象力与知性不相协调而来的紧张和震撼,在这种紧张和面对崇高对象的瞬间的不适中,大自然在主体内部激发出了一种对生命对宇宙的敬重情感,这种情感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道德情感。如康德所说,崇高是道德的象征,从优美走向崇高,已经离道德领域又进了一步。
目的论是康德哲学的一个很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与对审美判断力的论述相比,这一部分先对枯燥无味得多。在这一部分,康德对前面两大批判中已经提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发,尤其是更为鲜明的提出了“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一论题。自然目的引出了人类对目的系统的整体性展望,并引导人们在机械性的作用因之外寻求目的因的解释,人的能动性也自由在这种目的因导向的寻求中才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自然目的论固然驱动我们去寻求一种神学,但仅仅停留于经验领域中的追踪无论到何种程度,这种神学都不可能产生。自然只是服从于知性的立法,我们虽然能够形成对分散的自然目的的理解,但对形成这种理解的终极规定根据却不会有任何智慧。因此,康德只是承认自然目的论作为神学入门的有限意义,而终极的创世者的寻求终归要到道德目的论中寻求。在这里,再一次以人作为道德本体为中心展开,具体的就不再展开了。
最后要指出的是,从审美判断向目的论判断也有一个转向,即预示着从自然领域向道德领域的过渡,再一次凸显了判断力作为沟通认识领域和道德领域的桥梁作用。
四、人的完善性问题
康德非常重视人,重视人的理想,越往后读越是有这个感觉。康德自己也把自己的三大批判总结为对“人是什么”问题的回答。由此可见康德哲学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继承性。在其认识论中,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在其伦理学中,伊壁鸠鲁和斯多亚学派,频频成为其对比、评述的对象。古希腊哲学家曾经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个颇具永恒性的命题,而康德的几个问题最终也还是归结到人。经院哲学中的上帝为自然为人立法,而康德那里一转而为人为自然界为自己立法,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人若真能达到至善境界,实际上也是人性与神性的合一,人也就成了神。
但人毕竟是现实的人。康德固然为人设定了先验的认识能力,如纯粹直观、纯粹知性、纯粹理性,但自然现实中的人是否能够自如运用这些认识能力,是否愿意去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是否能够在运用中摆脱感性东西的羁绊,而全凭借人的理性来为自己立法,为自然界立法,按照道德律施加于自己的命令行事?这些担忧康德已经在《什么是启蒙》这个演讲中明确透露出来了:人甚至可能放弃使用自己理性的能力。另外,在其最后一本发行的著作《实用人类学》中,康德对人的认识能力,欲望能力和情感能力进行了细致的经验性解剖,不可谓不是对现实人性的深刻洞察。康德固然以自己的批判哲学体系为人类理性运用构建了一个宏伟的蓝图,并为这个蓝图划定了适用的领域,极力在经验主义的怀疑论和唯理主义独断论之间寻求平衡和综合,但对于普通知性来说,他所思考的问题也未免超前了一点。
人的完善性问题实际上还是人如何克服自己的自然属性(本能冲动、欲望、爱好)而自发地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摆脱宿命论的自然进程,从而使人格性得以充分实现的问题。虽然在其哲学的最后,他又将上帝拉了回来,并出于人的实践理性的需要设定了灵魂不朽而为人的天路历程创造可能性,但这种种设定都已经是以人为中心。带着这种对人性的关怀,康德的哲学虽然艰深,但读来却令人感动,尤其是在其伦理学中,最为明显。“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墓志铭上这句话可谓是其哲学体系和理论诉求的精妙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2011-05-02 18:53 | 86 楼
王海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765
威望: 765 点
金钱: 7650 RMB
注册时间:2008-04-12
最后登录:2016-12-21

 

太厉害了,真是遗憾去年这个时候读康德太匆忙了。
为与不为的境界!
学习。
一心一意读好书
Posted: 2011-05-03 12:54 | 87 楼
冯川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43
威望: 243 点
金钱: 2430 RMB
注册时间:2008-09-19
最后登录:2014-04-28

 

读得很全啊!直逼邓晓芒,哈哈~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Posted: 2011-05-03 16:02 | 88 楼
史明萍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8
威望: 58 点
金钱: 580 RMB
注册时间:2010-10-11
最后登录:2012-06-12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了!很强大!
坚持!
Posted: 2011-05-03 18:20 | 89 楼
«12 3 4567» Pages: ( 3/9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74713(s) query 4, Time now is:11-23 07:0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