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10月23到11月13读书汇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任亚菲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4
威望: 4 点
金钱: 40 RMB
注册时间:2013-12-19
最后登录:2014-04-14

 10月23到11月13读书汇报

至11月13号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
      《原始分类》
      《孟德斯鸠与卢梭》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运用的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学者说法或不同学科分析问题的角度时进行质疑,反思并提出作者自己的分析问题的角度。
   作者将社会学变为一门区别于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独立学科,在辨证分析了孔德、斯宾塞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将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并对社会事实做了如下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以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是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表现如何都成为社会事实”,在确定了社会事实候,作者在第二章中提出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作者反对当时人们把观念代替实在,甚至把它们作为我们思考推理的材料,将观念和观念相混淆并产生了预断观念,作者通过对孔德、斯宾塞思想中预断观念的批判及对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中预断观念的阐释和批驳,最后提出了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作者在对上述准则进行观察时又发现了两类极不相同的事实:一种是应该是什么就表现为什么的事实,另一种是应该是什么而未表现为什么的事实,即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作者通过人们在对“健康”和“疾病”两个概念判断标准中产生的错误观念提出了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三准则,并举犯罪为正常现象为例将三原则操作化。
  通过区分正常和病态现象,我们发现社会中划分二者的必备条件,于是作者在第四章中又详细划分了社会类型的准则:作者认为各类社会不过是同一种单一的初民社会的不同组合而以,因而依社会组合程度将社会分为两类,一个是简单的多环节社会和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一个是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通过前面作者对社会事实定义及观察分类,确定准则等,目的都是为了解释社会事实。作者通过反对目的论和心理学上的解释。认为事实的效用本事并不能说明事实是怎样存在的,提出自己主张:1、解释社会现象时应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则和它所具有的功能;2、关于如何解释的准则,即用社会事实来解释应到社会内部环境的构造中去寻找。
  通过上述解释确立现象的因果关系后即把一个现象与产生的原因联系起来或相反,这是比较它们同时出现或同时消失的情况考察它们在不同情况下结合时表现出来的变化是否证明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在驳斥了孔德综合分析法和密尔的求证方法后提出了共变法解释社会现象,通过严谨考察,比较具有规律性的彼此先后连贯范围广泛的变化系列。
  这本书体现了作者极强的思维逻辑缜密的证实技巧,从大的角度讲,作为社会学开山鼻祖的社会学,他确定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体现了深刻的学术关怀。
  
  《社会分工论》
  此书写作的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工业和经济功能不断发展,资本技术和能源集中于现代工业,社会急剧变迁,劳资矛盾冲突,针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偏差行为和混乱状态。作者试图以事实作例证,旨在通过职业分工发展运用社会道德、职业规范等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
  本书研究的起点是个人人格与社会团结的关系所运用的方法是以古代社会蓝本推出相关结论,同时在得出结论前假设一系列影响因素,并通过类比、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反驳,最后提出的观点。
  作者首先对道德规范进行了划分,即与压制性制裁有关的规范,如刑法,另一种是与恢复性制裁有关的规范,如家庭法、契约法等,前者表现出来的是从相似中产生的团结条件即机械团结,它的特征是个体间差异不大,个人意识完全服从于集体意识,人们具有共同的信仰、传统、意识等;而后一种表现的是否定的团结,即有机团结,个人意识从集体意识中分离出来,有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个人通过论证个人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发展变化,法律由压制性法为主变为非压制性法为主的过程,证明原来由集体意识为中心连接起来的个人同社会的纽带逐渐松弛,需要新的方式和方法将社会维系起来,以增强社会的团结和凝聚力。由此作者通过考察缓解社会的转变、家族氏族的变迁等证实了社会逐渐由机械团结变为有机团结,并提出社会分工可成为社会团结的本质条件,它展现了我们所确定的道德特征。
  在第二卷中作者提出分工产生的原因并非源于对幸福追求这样的个人和心理原因,而是认为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的增加是分工变化的直接原因,由于环节结构的逐渐消亡,组织结构逐渐分割,各环节壁垒被打破,人们变得更加自由,并进入新的组合关系之中,由此产生新的需要,而分工发展能减轻由于激烈竞争产生的不利后果;分工两个次要因素还包括集体意识的非确定性和遗传作用的降低,城镇化和移民增多,人们集体意识分散,社会监控力变小,个人自由度增加,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分工专业化的发展。
  在第三卷中作者提出了三种反常形式即失范的分工,如商业危机和破产、劳资冲突、科学被划分为许多狭窄研究领域等,找出其失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二是强制分工是由于某些外部强制力量的作用,个人所处外部条件不平等,个人与分配给他的职能分配形成使个人活力不能充分发挥,各种功能被割裂不能协作。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欲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使每个人获得应得的地位,获得与其付出相应的报酬,使所有人都能自然而然的造福于社会和个人,但如何建立这样的社会呢?作者希望确立一种道德力量,而这种道德力量源于职业群体扩展到整个国家职业范围,彼此相连的职业团体有自己一套相应的机制,包括行业规定和法律等,同时它还担负社会和社团所具有的功能,互助双方之间将团结感和精神道德内化为一种行动力量。
  此文章对我国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也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面临巨大转型,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犯罪率的增加,自杀人数的增多等,人们中缺少一个统一而完善的集体意识,社会凝聚力弱,一味追求金钱却丢失了人性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涂尔干在此书中提出的加强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建立一种与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道德体系值得我们借鉴。
  
  《自杀论》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问题的提出——含义的界定——研究假设的提出——假设的验证——得出结论。作者突破了以往人们研究自杀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的研究而是从社会因素角度对自杀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思路独特,逻辑性强,用数据说明问题更具说服力。
  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且知道会产生这样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死亡”,作者首先通过一系列假设,论证否定了自杀与心理疾病、酗酒、种族、遗传、仿效等原因有关,同时通过分析自然原因中某些看似非社会因素影响而实质上是社会因素引起的自杀,如气候和季节、气温有关。
  在第二遍中作者从社会因素中分析自杀的类型和原因。作者按自杀的不同原因把自杀分为利己型自杀(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作者总结总结利己主义自杀的成因是个人与社会疏离,社会整合程度低,个人游离于集体生活之外,并分析了家庭、宗教对自杀的影响及政治上的混乱或战争等对自杀的影响)、利他型自杀(指一个人过分地与社会融为一体、过分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当社会需要他自杀或牺牲时,他便会去做,他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做,并且会义无反顾的这样做。此类型的自杀者厌倦生活是因为他有一个目标但不在今生今世,因此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障碍,对死充满希望,如殉教军官、士兵的自杀等)、第三种自杀是反常的自杀,这种自杀主要发生在社会机体发生在重大调整时期,这时不管由于迅速发展还是意外灾害,人都容易自杀,自杀者无法适应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化,然后对生活充满愤怒、心理失衡导致了自杀,如经济危机、破产、离婚等。
  作者认为自杀是普遍存在的,他是正常结构的组成部分,伴随文明发展而发展,但作者认为19世纪欧洲主要国家中自杀变态上升时不正常的,它是由于个人主义过渡发展、社会整合程度低导致的利己型自杀、反常型自杀过度增加所致,因此要消除这种不正常自杀现象关键是重建社会整合,作者先后否决了政治团体、宗教、家庭等而提出职业团体,即个人在一生中每时每刻都能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某种目的的感受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是可实现的,使个人脱离精神上的孤立状态,促进社会的整合。
  
  《原始分类》
  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为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他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对比逻辑学家、心理学家把分类看成自身就已存在的能力,涂尔干和莫斯则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看待分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作者把从一组事物中看到的相似性,引发其反思,为何这些彼此相似的事物被划分为一类或种呢?由此作者考察了人类所形成的最粗陋的分类中探究分类的各要素,并对几种分类体系加以评述,探究他们与社会结构关系。
  作者分别对澳洲人、其他澳洲人、祖尼人 苏人、中国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探究。作者首先对澳洲部落分类体系分为两种:一是以部落、氏族为依据的分类。二是以图腾为依据的分类形式;在第一种分类体系中,部落被划分为两个胞族,每个胞族都由一定数量的氏族组成,而氏族则由具有相同图腾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除氏族外每个胞族又分为两个姻族,即对姻族作出的规定;一个胞族中的某一特定姻族只能与另一个胞族中的某一姻族结亲,分类导致了某一氏族对不同食物、动物、用具等的区分;另一种依图腾进行分类,并形成了不同的风俗和规定,并分析了由图腾制导致的社会群体的分化,影响社会分化。祖尼人的分类形式是把空间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上下区域,宇宙万物被分配到这七个区域中去。作者认为氏族为基础的分类与空间方位为基础的分类是相互叠置的,并且以氏族为基础的分类较为古老,以方位为基础的分类是以之为模型的即祖尼人的分类体系是澳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对中国分类则依空间区域分为青龙为东、朱雀为南、白虎为西、玄武为北,依次对其他事物进行分类,对方为一分为二,形成八分区。同时指出其他分类体系,金、木、水、火、土和以时间为基础的分类体系即二十四节气。
  此种分类是以总体性的观点把一系列事实看成一个以成体系的方式组成的整体,而各部分都是联系的,以历史的观点分析人类事物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但书中分类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对澳洲人的分类中预设理由并进行论证。对中国的生肖婚姻禁忌同图腾文化一样同种生育、结婚不吉利的说法有悖于事实等,由于文章后半部分有评论者对其分类进行的评价在此不再详细阐述。
  
  
  《孟德斯鸠与卢梭》
  此篇文章的立论试图暗示社会学应起源于孟德斯鸠和卢梭有关“法”的理论,而非孔德文章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分为《孟德斯鸠与卢梭》,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与圣西门》、第三部分为书评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讨论了孟德斯鸠的相关思想,认为孟德斯鸠首先确认了社会学原则(即确立了社会学领域,认为现存的各种法都来自社会,各种法律的产生都源自事物的本性,同时确立了社会现象对社会研究的重要性,且塑造了两个观念,即类型的观念和法的观念。作者认为不同性质和形式的社会是可比较的,并依据统治方式将不同社会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对不同政体特点进行了说明。针对法的观念,认为法隐藏于事物之中,更接近事物本性,并认为社会现象具有一种固定的和必然的秩序,认为这个宇宙的领域是由法支配的但对法的概念未分清楚认为法的动力因存在于立法者的意志。)
  孟德斯鸠的贡献是认为社会法则是区分社会的法则,而并没有区别发现社会法则的方法和其他科学方法是一致的。
  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作者重点谈论了“自然状态”“公民状态”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探索了自然状态,认为它是那些不必属于社会的人,他常处于孤立状态,社会中没有战争,人与人之间没有语言和联系。但随社会发展人与人之间有了接触,产生了新观念,促进了农业、商业、战争等打破了自然状态,产生了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甚至是混乱的,于是为改变当前状态,作者提出了公民状态,公民状态所依赖的是一种加在自然力基础上的新力量,即具有同样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普遍意志,因为普遍意志就是他自身,服从普遍意志就等于服从自身,这种公民状态时通过契约的方式即每个成员把自身所有权转让给共同体这一过程形成的普遍意志。
  《社会主义与圣西门》中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基本差别,由这一差别引出两者在起源、样态、社会建构的形式和方向上的根本差别。社会主义主张对社会活动进行调控,从而使社会能使彼此和谐的协作,而共产主义主张对个人消费进行调控,从而使到处都是平等和适应。2、社会主义主张个人利益被组织起来而共产主义使个人利益被压制。3、社会主义关注工人而共产主义则从穷人、富人各自处境进行考察。4、社会主义认为工人交换其服务的条件存在于一个特定的社会组织中而共产主义则从抽象角度以逻辑和道德为基础看待贫富问题。5、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集中和中心化的过程而共产主义则是关于爱和同情的运动等区别。
  社会主义是在欧洲封建势力逐渐衰弱,社会处于重大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把商业和实业活力与指导性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寻求协调经济关系,维护道德功能的社会改造,具有一定实践性。
  但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实业主义的解决方案存在一些弊端,希望通过宗教和道德维护经济秩序与某些实业主义原则并不相符,同时忽略了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仅凭道德并不足以控制人的欲望。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乱伦禁忌最初表现形式是外婚制,道德起点完全归结为这样一种制度,而考虑乱伦禁忌的线索就是追求外婚制生成发展的脉络,通过考察作者得出外婚制与原始人对图腾的敬仰对血的禁忌有关,外婚制规定同一氏族成员禁止发生性关系,否则将受到严重的惩罚等来维护社会秩序。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古典社会学家,开始读起来有些吃力,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阐释的思想理解的不是痕清楚,甚至不知如何下笔做总结,有时作者某些方面的论述自己也会有一些感想,但只停留在意识范围,真要下笔去写还真说不出其中的来龙去脉,读的书太少,所以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多读书,读好书。
既然创造不了奇迹,就让自己成为奇迹。
Posted: 2013-12-22 23:15 | [楼 主]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不错!新帖。。。    
Posted: 2013-12-23 12:18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233063(s) query 4, Time now is:11-26 15:48,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