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侯亮 |
2012-11-13 22:55 |
侯亮读书汇报(2012.10.12—2012.11.09)
书目:
《全球通史》(上、下) 斯塔夫里阿诺斯 《朝话——人生的醒悟》 梁漱溟 《女心理师》(上、下) 毕淑敏 《把时间当做朋友》 李笑来
内容汇报:
《全球通史》 本月重点读了《全球通史》这本书,并做了一些笔记。以下就写一些自己关于它内容、读书笔记方法的感想。 看此本书,其实更多是源于自己想要了解人类发展演化的历史,解决一些自己对于这个纷繁复杂社会的困惑。同时,本人专业为生物学,是从基因、蛋白质等分子层面研究生物进化,这是一种单一的、个体的、静态的了解,而从历史纵向观察,更能开阔视野,建立宏观思维。 斯塔夫里阿诺斯突破西方中心史论,建立全球史观,尊重重视每一种文化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其历史关怀也是无处不在。最终,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之后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平等发展问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是科技发展的负面问题,新时代需要新历史,这也是作者一直更新此书(至此已是第七版,但作者已逝,故也是最后一版)并不断研究历史的动力之所在。 本书就纵向演变而言,为:食物采集者 食物生产者(部落文化) 古代文明(大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前1000) 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公元500) 中世纪文明(公元500—公元1500) 西方崛起的世纪公元(公元1500—1763) 西方据优势的世界公元(公元1763—1914)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就行文思路而言,我认为是以文明演变为主线,而文明体现在其生态、两性关系、战争、社会关系之上,同时还有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抑制中突破、突破后发展的运动前进。 每一编末,作者都会有一着眼现在且于历史中求解答的问题。第一编为人性的善恶,人生来富于侵略性还是倾向于合作。通过两个生活方式截然相反(好战与亲合作)的原始部落之例,提出人性乃社会环境的产物,人具备的是通过学习习得各种能力的潜能。 有一观点,深感认同。作者认为现在社会中各种矛盾、冲突之源在于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时间差。因为新的科技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好地享受,所以很快被接受并大量传播,但是能够适合新技术发挥效应的社会变革因为需要出动各方利益,阻力较大,变革较慢,故产生各种矛盾。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人类通过科技,战胜了大自然,成为了地球霸主,当人类面对自己的同类时,该如何适应这个以加速度发展的社会,而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是我们应该深切关注并致力探求的方向。 读完全书,结合自身专业,深感社会如人体,而里面的每一个个体犹如人体的各个细胞。尤其是在朝话,有一同学提到公平问题,认为整个社会整体可能公平,可着眼于每一个体则总是不公平时,更加坚定了此想法。若将人类机体如何达到稳态的只是借鉴于人类社会,将大大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及解决社会问题。 故也在下个月准备读一些生命哲学、有机社会学等将生物学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的书。 不动笔不读书,可是笔记不知怎么记。本周,不断总结,暂觉笔记不只是知识的补充,更是把握文章整体的有力方式。通过不断总结,不至不知自己看了什么,懂了什么,还需什么。
《朝话》 此书是王誉霖学长力荐的一本书。读完感触颇多。 其为梁漱溟先生在朝话上关于自己人生的所思所想,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诚。本周也背完了《大学》,此点甚合“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一句。只有诚,才感直面自己的虚伪、阴暗、甚至邪恶,唯此,方能醒悟,改进,以求至乎其极。
《女心理师》
此书本为其言,以一部小说直剖当代人类社会心理。 读完,倒是有感于贺(女主角)对于心理师这个职业态度的转变。之初,贺选择女心理师这个职业更多是为了生存,而在帮助了许多心理疾病者及自己也最终从深陷其中的苦痛中爬出来之后,她深切体会到了心理师这个职业的高尚与艰辛。并不管怎样,将其作为事业来做,以帮助他人为志业,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而与我,觉得职业不仅仅是职业,更有一份自己的关怀理想在里面,超越自我,那或许会艰辛,但一定很快乐。 分享一段: 自古以来,就有一些高尚的灵魂在林木间穿行,当它们飞舞得疲倦了,就会找到一些头脑栖居,也许在高堂上,也许在蓬蒿中。负载这种灵魂的躯体是痛楚的,因为它们总在为一些虚无飘渺的理想挣扎着,不但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被这样的灵魂选中,是荣幸也是悲哀。 心理师就要做这样的人。 直面真相,对善与悔都恢复极度的敏感,让乔玉华走得深刻而辛苦。但走到极致之后,就是拯救与逍遥。
《把时间做朋友》
若要分类,此书属于成功励志型的。 但此书读完,却让我异常平静,浮躁的心反而静下来了。李笑来的人生哲理处处透着智慧,里面有一句:把时间做朋友,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有足够耐心,时间这位朋友总会一直陪你收获丰收的果实,并将其悉数奉还与你。(与原文大意相同)
2012.1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