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华农侯亮读书汇报(更新至11月10日) --]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齐民学社读书会 -> 华农侯亮读书汇报(更新至11月10日)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华农侯亮 2012-11-13 22:55
                                                      侯亮读书汇报(2012.10.12—2012.11.09)


书目

    《全球通史》(上、下)  斯塔夫里阿诺斯
    《朝话——人生的醒悟》  梁漱溟
    《女心理师》(上、下)  毕淑敏
    《把时间当做朋友》          李笑来


内容汇报

        《全球通史》 
 
        本月重点读了《全球通史》这本书,并做了一些笔记。以下就写一些自己关于它内容、读书笔记方法的感想。
   
        看此本书,其实更多是源于自己想要了解人类发展演化的历史,解决一些自己对于这个纷繁复杂社会的困惑。同时,本人专业为生物学,是从基因、蛋白质等分子层面研究生物进化,这是一种单一的、个体的、静态的了解,而从历史纵向观察,更能开阔视野,建立宏观思维。
     
        斯塔夫里阿诺斯突破西方中心史论,建立全球史观,尊重重视每一种文化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其历史关怀也是无处不在。最终,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之后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平等发展问题,20世纪90年代之后是科技发展的负面问题,新时代需要新历史,这也是作者一直更新此书(至此已是第七版,但作者已逝,故也是最后一版)并不断研究历史的动力之所在。
     
        本书就纵向演变而言,为:食物采集者      食物生产者(部落文化)      古代文明(大河流域文明)(公元前3500—前1000)      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公元500)      中世纪文明(公元500—公元1500)    西方崛起的世纪公元(公元1500—1763)      西方据优势的世界公元(公元1763—1914)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就行文思路而言,我认为是以文明演变为主线,而文明体现在其生态、两性关系、战争、社会关系之上,同时还有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抑制中突破、突破后发展的运动前进。
   
        每一编末,作者都会有一着眼现在且于历史中求解答的问题。第一编为人性的善恶,人生来富于侵略性还是倾向于合作。通过两个生活方式截然相反(好战与亲合作)的原始部落之例,提出人性乃社会环境的产物,人具备的是通过学习习得各种能力的潜能。
   
        有一观点,深感认同。作者认为现在社会中各种矛盾、冲突之源在于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之间的时间差。因为新的科技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好地享受,所以很快被接受并大量传播,但是能够适合新技术发挥效应的社会变革因为需要出动各方利益,阻力较大,变革较慢,故产生各种矛盾。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人类通过科技,战胜了大自然,成为了地球霸主,当人类面对自己的同类时,该如何适应这个以加速度发展的社会,而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是我们应该深切关注并致力探求的方向。
   
        读完全书,结合自身专业,深感社会如人体,而里面的每一个个体犹如人体的各个细胞。尤其是在朝话,有一同学提到公平问题,认为整个社会整体可能公平,可着眼于每一个体则总是不公平时,更加坚定了此想法。若将人类机体如何达到稳态的只是借鉴于人类社会,将大大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及解决社会问题。
   
        故也在下个月准备读一些生命哲学、有机社会学等将生物学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的书。
   
        不动笔不读书,可是笔记不知怎么记。本周,不断总结,暂觉笔记不只是知识的补充,更是把握文章整体的有力方式。通过不断总结,不至不知自己看了什么,懂了什么,还需什么。

        《朝话》   
       
        此书是王誉霖学长力荐的一本书。读完感触颇多。
   
        其为梁漱溟先生在朝话上关于自己人生的所思所想,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诚。本周也背完了《大学》,此点甚合“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一句。只有诚,才感直面自己的虚伪、阴暗、甚至邪恶,唯此,方能醒悟,改进,以求至乎其极。

        《女心理师》   

        此书本为其言,以一部小说直剖当代人类社会心理。
   
        读完,倒是有感于贺(女主角)对于心理师这个职业态度的转变。之初,贺选择女心理师这个职业更多是为了生存,而在帮助了许多心理疾病者及自己也最终从深陷其中的苦痛中爬出来之后,她深切体会到了心理师这个职业的高尚与艰辛。并不管怎样,将其作为事业来做,以帮助他人为志业,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而与我,觉得职业不仅仅是职业,更有一份自己的关怀理想在里面,超越自我,那或许会艰辛,但一定很快乐。
   
        分享一段:
   
        自古以来,就有一些高尚的灵魂在林木间穿行,当它们飞舞得疲倦了,就会找到一些头脑栖居,也许在高堂上,也许在蓬蒿中。负载这种灵魂的躯体是痛楚的,因为它们总在为一些虚无飘渺的理想挣扎着,不但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被这样的灵魂选中,是荣幸也是悲哀。
   
        心理师就要做这样的人。
   
        直面真相,对善与悔都恢复极度的敏感,让乔玉华走得深刻而辛苦。但走到极致之后,就是拯救与逍遥。

        《把时间做朋友》   

        若要分类,此书属于成功励志型的。
       
        但此书读完,却让我异常平静,浮躁的心反而静下来了。李笑来的人生哲理处处透着智慧,里面有一句:把时间做朋友,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有足够耐心,时间这位朋友总会一直陪你收获丰收的果实,并将其悉数奉还与你。(与原文大意相同)


        2012.11.10

杜鹏 2012-11-14 23:48
生物学与社会学确实在某些地方有许多想通的地方。好像有个《人类动物园》,什么三部曲来着,有兴趣也可以找来读读。典型的以生物学的视角剖析人类社会,还是很有趣的。

喜盈盈 2012-11-15 11:33
开头不错,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大提高,加油!
在华农要多多联系哦~ [s:2]

王誉霖 2012-11-17 23:43
书读的很不错,具体我就不多说了。发帖的时候注意,书目、内容、读书感想三部分,每部分隔开一点空,重点部分或段落标题可以加粗,这样整理上帖子会美观一点……加油!

王誉霖 2012-11-18 00:11
我突然发现我可以编辑你们的帖子,简单编辑了下,感觉还好吧?

王誉霖 2012-12-22 23:45
侯亮,尽快更新吧。你前不久更新的帖子重复了,我给你删除了,你可以参照下艳平、海燕、金容等的格式去更新,OK?

华农侯亮 2012-12-26 13:06
好的啊

华农侯亮 2013-03-13 23:58
2013年春季开学读书汇报
侯亮
读书书目
(一)书籍
1、《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2、《小的是美好的》【英】E.F.舒马赫
3、《明朝那些儿事》当前明月

视频
4、《王阳明心学》    系列视频6集  【浙江大学网易公开课】董平教授
5、《六大名著导读》  系列视频12集 【南开大学网易公开课】陈洪教授
 
读书内容
1、《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本书为“人之初名著导读丛书”。
    书中介绍了李约瑟(诺埃尔·约瑟夫·特伦斯·蒙哥马利·尼达姆)的生平,如何从对生物化学的研究转向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且其中对于中国科学思想史(内含中国从古至今各大思想学派及演变)的阐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准备接下来在细看,作为自己对于中国思想史的入门。其最后一卷“社会背景”阐述中国为什么没有现代科学之社会原因,很值得一看。
    李约瑟尊重一切人类文明而反对西方中心论的精神也是令人敬佩的。在其书中不仅肯定了中国古代科学文明的贡献,也介绍了其他的人类文明。
    所以,《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作为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史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2、《小的是美好的》
    我认为此本书是对当今世界经济畸形发展的批判,并认为造成此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学的形而上,而其出路在于小的是美好的。
    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们内心的贪婪、自私、嫉妒(攀比之心),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原子化等。且大机器生产使人异化为机器的附属,从事枯燥无味的劳动生产,其抑制人的创造性。而大工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要排除人的自然的不稳定性、不可测性、固执性等,这将走向资金渴求多、劳动力需求少的发展模式,但此种模式的发展是以高消耗的非可再生能源为代价的。随着非可再生能源消耗的加剧和大工业对能源的依赖增加,再加上世界能源的分布不均,势必有一场能源之争。
    以上都是因为形而上的经济学理念造成的。现代经济学将一切经济行为简化为利润,一切能够获利的行为都是经济的行为,反之则是不经济的。但任何的行为都应关注人性的需求、关注我们的自然、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的,当然,我们所认为的经济的行为也应如此。我们所考虑的成本应包含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他们也是有价值的,而非只有我们创造的东西才有价值。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缓解那些大肆开采、浪费使用的不良现状。同时,经济的行为也要考虑人性的需要,我们的心灵是需要创造性的劳动来满足的,并且一个合作、团结、互爱的温馨环境才能使我们过得幸福快乐。
    因此,我们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就业和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劳动力所产生的能源因其可再生性所以是取之不竭的,并且其对环境的污染、对于生态的破坏也是很小的,相较非再生能源更具可持续性。而此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我们对技术和企业规模的选择。中间技术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适合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发展,也是解决“二元经济”的一条出路。对于企业的规模来说,也不应一味地求大。因为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私人产权往往使人脱离劳动、产生剥削,加剧不公现象的产生。而小规模的企业能够增加就业、使经济分布均匀等。
   
3、《明朝那些儿事》
    本书我认为属于历史一类,而作者诙谐的写法又似一部长篇小说。
    本书的写作以时间为主线,以主要人物为线索系统描述了明朝的建立、兴盛、转衰、覆灭的全过程。大的脉络为每一届皇帝,其中又围绕皇帝详细叙述了几个其关键性作用的人物。
    因之前看了《万历十五年》,十分困惑于万历皇帝为什么如此的受限制。此书中对于文官集团形成、发展、壮大并可与皇权抗衡的描述,让我们明白了皇帝的悲哀。且黑暗的政治斗争玩儿的就是心机、城府,不够聪明的皇帝可能已被他的大臣、太监等牢牢掌控沦为木偶被人操控而不自知。也看到了人们为了争名夺利,而一再的诬陷良臣,伤及如此多的无辜之人这种令人愤懑的事情。
    想起鲁迅的一句话,要想解决中国这样复杂的问题,需要有文人的良知和市侩的手段。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了解了明朝的大致的背景,有助于之后理解明朝期间的文化思想,以及一个历史的演变。


4、《王阳明心学》
    这是在网易公开课上找的。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追寻天理天道。
    当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时,面临生死的考验,他的境界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本心为宇宙的最高之道在人本身的实在状态——心即理,而这也是他心学的逻辑起点。
    当时之世,士人忙于对于圣贤之道的探求,而无圣贤之实践。王阳明未解决此弊,提出了自己的思想。首先为格物致知,他提出格者正也,物者事也,格物即正事,也就是我作为一个行为实践的主体,在与物的接触过程中非是去得事物的知识,而是在此过程中去正自己的心,让其符合本心,也就是让自己的本心显现出来。
    论及知行合一,王从朱熹的真知必能行转为真知即是行。知行为一完整的过程,知为始,行为知的完成,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才是知识有效性、知识本身价值最后获得还原的境域。
    接下来是“良知”学说。良知是我们的理性之本源、德性之本源、存在之本源。理性使我们有获得知识的可能,使我们判断的能力。德性是我们道德活动的可能。而良知是我们人存在的本质与最高天道本质的同一,我们存在性的表达只有通过德性的自觉实现来完成。这种天理在我们人本身存在的状态,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质。
    既然我们的良知是如此,那么恶人何以存在?这是因为我们除了有形而上的精神之外,还有承载它的物质之躯,他需要物来滋养。这本无善恶,可他会本能的扩张,这也本无善恶。但当他扩张到一定限度之后,即变为恶。因为我们在对欲望的追逐与满足的过程中遮蔽了自己的良知,走向了生活自身的悖反。因此我们需要“致良知”,在每一件事中不断的与自己的欲望作斗争,让自己的行为合乎本心,过上原本的生活状态。
    那么最终的一个圣人境界是什么呢?应该是心无外物。致良知,即是用实践将我们的主体世界和客观世界融为一体。通过主体的实践,尽量扩充我们的心灵世界,使一切事物都能够进入我们的主体世界,这样我们的心灵将与万物相关,达到融通的境界——心无外物。如此,我们的精神境界、生活境界、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拥有崇高、宽广的生命境界。
    王学之总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警惕走向心学的悖反——率性而为,空虚,虚无。我们的行为是受良知与物质之躯双层驱使的,只有不断格物、正心,方能还原本心,成为圣人。
   
5、《六大名著导读》
    此中六大名著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
    主讲人认为三国为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此中由我国的一个史官文化,历史的书写和政治与皇权关联紧密,服务统治者。同时里面有一种文人的帝师梦,里面突出谋士的重要性。
    对于水浒,他认为是正义与野蛮的交响乐。里面的有些描写很野蛮,但其隐含处于弱势的、无告的民众对于正义、自由的向往。且提出好汉们的形象不可避免的出现道德的裂痕。因为他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可在社会上维持一定的正义,某些举动赢得民声。但他既要在体制外,他就会和许多下层的、非法的人物结识,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对于社会现有秩序的冲击。关于水浒的魅力,主讲人认为,作为一种群体性的高等动物,人类在潜意识的层面,有一种追求利益平等的倾向,而这种渴求在现实当中受到阻遏的话,文人就会把它投射到文学作品。
    说到西游,他认为此为把宗教游戏化的奇书。他源于真实的佛教故事,加上民间传说,还有道教的利用,最终由倾向佛教的人写定,强化了佛道相争,在三教合一中扬佛抑道。
    金瓶梅,他认为是末世欲海的写真。欲海指人们对情欲、物欲的追求,末世指道德败坏,写真而非写实,因为此书像照片一样带有实录的性质,不加拣择地把末世里在欲海中探头探脑、挣扎的众生相原原本本的刻画出来。它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写实为基调、正面详尽描写家庭与社会、聚焦于女性的长篇小说。
    儒林外史,读书人命运的悲歌。科举制度一出,使得天下的文人们追逐名利、忘己品德、一代文人有恶。但是科举制度作为选拔治世之才的制度,本身因其公平性而致其制度化、规范化。导致士人创造性被扼杀,思维模式固化。可在其抨击科举之弊时,这些个文人本身又在享受着它带来的好处,心灵处于共谋和叛徒的矛盾之中。
    红楼梦,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创造出一个丰富、生动的全景家族史;写出了富有超越意味的情感悲、人生悲剧、社会悲剧;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宝玉的形象,凝聚了丰富而复杂的时代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关怀与同情,刻画出一群女性形象,描绘出他们的才情、品德和无可避免的的悲剧命运;对传统雅文化的全面继承与生动表现。石与玉,梦与觉,宝玉为真石头,玉为色相,石头为本质。红楼、富足的生活为梦,看出此是梦为觉。处于此世,石头的灵性尽失,百丈红尘,处于梦中,摩挲去除红尘,方复灵性。隐含对于人生终极关怀的思考。
   
   
读书状态
    目前我在看网易公开课的视频。因为我发现自己看书获得的东西没有从视频上的讲解获得的多和深。当然,这只是一时的,我想通过视频开拓自己的视野,博览广取,开阔自己的视野,当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深入一点,专读进去。同时,我在看名著,虽不深入,但先以有认识这样的浅层次理解要求自己,当以后看到涉及此处时可再详细阅读。
    目前自己仍处于迷蒙的状态,虽知要读,但对于自己的体系仍不是很清楚,仍在摸索之中,希望了解一下你们对于自己体系的分析。

华农侯亮 2013-03-14 00:01
侯亮11.11-12.11日读书汇报
读书书目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细胞生命的礼赞》    刘易斯·托马斯 
  《梦的解析》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茶花女》            亚历山大·小仲马

书目内容
  《万历十五年》
      此次为第二次读他,相比于第一次的毫无感觉,这次明显有了一些收获。
      读后给我印象最深的观点就是黄仁宇认为中国社会道德代替法律,评判是非多为主观判断,特别是1587年之后,随着禁欲主义的冲动褪色,美好的理想化为虚伪的表演,道德成了人们掩盖罪行、追逐自身利益最好的掩护。皇帝因其角色带有神秘、玄思冥想和非人格化的迹象而无法开展其行动,官僚沉溺于贪污受贿和明哲保身,国家进行一些战时指挥和平时管理上的改进反而因受谨慎和惰性的限制而变成了反常事件,维持现状的逻辑反对技术和国际贸易。
      当然如果只读此书,会认为到此结束。可是当读了《中国文化要义》不觉要问,为什么中国会以道德待法律?

    《细胞生命的礼赞》
    作者把许多事物看作整体的、有生命的活的系统。群居性昆虫群是一个生命,鱼群、鸟群是一个生命,社会、城市是一个有机物,科研机构是活的生物,人类语言是活的生物,地球是生物、是发育中的胚胎、甚至是一单个细胞。从表面上看似游戏的文字里,我们领略到不可企及的哲人的达观。对于科研、科研机构、社会、地球这些活物,最好不要去作人为的干预,人的干预是徒劳而且有害的。人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站远一点,别碰它们,让它们自然地发展。就连预言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和可笑的。
    整本书都是对于生命的赞歌,赞颂地球生命的坚韧,赞颂万物的生机,庆幸人的存在的幸运,感谢人体自我平衡、自我调节的功能。

    ‘《梦的解析》
       本书为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梦,为我们解开了梦那神秘的面纱。
       作者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未有此感觉,甚至常常会觉得恰恰相反。这是因为梦有伪装的特性。她的伪装是通过梦的凝缩作用、移置作用、复合作用、集合作用实现的。这些是怎么实现的呢?通过凝缩作用,可以使梦中的一个因素携带有多重意思;通过移置作用,则将我们内心强烈的欲望寓于琐碎、不重要甚至相反的事情中;而通过复合、集合作用,则将想要表达意思时需要的实物的特征集合于一件事情之中。
       可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我们了解了梦的形成过程,也就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有许多原始的欲望,最重要的就是食色,也即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可是由于我们意识中稽查作用(他们会在我们清醒时抑制那些不道德、不符合理性的思想)会在我们睡着的时候检查我们那些想要表达的思想。若某些梦念不能直接通过稽查作用,此时通过联想,将这些不能通过稽查作用的梦念寓于毫无相干、白天意识忽略的那些细小琐碎的事物里,来更好地通过稽查作用。因此,梦念经常选择那些便于逃脱意识稽查作用的事物作为梦的材料。
       同时,梦是将梦念中抽象复杂的精神活动转换为简单、具体的物质场景中,并运用这些来表现因果、相似、一致、相反等逻辑。因此,通过对大量真实的梦的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惯用的象征对象和逻辑关系,就可以科学的解释梦了。
   
    《中国文化要义》
       中国和西方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两条不同的支路:中国为伦理本位,职业分途;西方为个人本位,阶级对立。何谓伦理本位?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关系,互为对方尽义务。且此种关系始于家而超于家,由家庭成员之义务推及社会成员之义务。何谓职业分途?在伦理本位之下,有各种名分,如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且此种关系对外开放,个人可独自奋斗实现,同时有各种礼仪规定之间的行为规范,以此构成社会之稳定构架。而此种关系不是强制性的法律或教诫督视,而是出于理性而自觉遵守,且彼此行事依情理出发,非假借外力督行之。而启发理性通过礼乐教化,达到的最终效果是孝悌勤俭。而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内心的真善美、肫后诚挚之情,因为人之内心在追求高尚品格,而非向外逐物。同时,孝悌,一上一下,互尽义务,互为对方考虑,不与相争,不相对抗,则关系和谐;勤俭,则积极向上,修炼自身,做好本职,则社会生生不息。那么西方的个人本位、阶级对立是指什么呢?西方社会由集体生活演化而来,处于对集体生活之反抗,有了自由之思想,追求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相互争夺,相互对抗,因利益结成团体,产生阶级。而其在相互争夺之中,为免争夺而自相毁灭,则其评判需一大家都认可的原则,即法律由此产生。
         中国社会之中划分士农工商四大职位,士为劳心者,专于人事,农工商为劳力者,务生产。劳心与劳力者分开,劳心者务于人事,而非物,中国两千多年只能产生一些发明创造,而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源于实用主义,但最终待科学的形成则源于内心对真理的追求)。致使科技裹足不前,而经济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时代。在对待财务上,中国实行的是共财、通财、分财,讲求一个义字。由此可知,中国人追求的是心灵的高尚,而非物质的多少。相比之下,西方有着团体生活的意识,出于对集体生活的反抗,出现了自由经商者,其结成基尔特,逐步发展,产生了资产阶级。在对待财务上,西方人强调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也正是私有财产充分调动其利己心理,相互竞争,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最终形成了繁荣的资本主义经济。但随着竞争的激烈,使得很多竞争失败的人民生活贫穷,此时人民则开始要求国家实行干涉,保障人民基本生存。西方一直处于团体本位还是个人本位的对抗之中,而他阶级的形成也是其经济政治对立争衡的形势产生。
         在政治上,中国由于无阶级,无对抗,无中枢,无政治,且周孔之教更注重民众理性的启发,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自觉,少干涉。在此情况下,乡、族自治在管理人民上的作用更著,中央管理强调无谓而治。人与人之间强调以和为贵,有事不以武力解决,且耻于诉讼,多以礼为则而解决。法律也是作为礼俗治理的辅助,防范人民破坏传统。
         那么中西方各自的文化又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
         西方中古社会,大帝国失势解体,各自独立,自成一团体,内部自治,为集体生活。且由神唯一、内部以兄弟相交的基督教统治其思想。神唯一,则经常有宗教战争,外部武力使其团体团结。而内部互为兄弟,结成紧密团体。同时,宗教内部不同团体之间的斗争,也增强了团体生活。在此情况下,其人民的精神、躯体经受着集体的双重禁锢,被压抑的人民走向了另一端,要求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在斗争的过程中结成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相互妥协,也即产生了法律。此外,政治上在解决争端时,形成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政治。
         中国延续了宗法社会,以道德代宗教。孔子着眼于每个人完成自己,其处于社会之中,问题源于其中的各种关系。但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亦不例外。若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不然处处冲突。孔子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强调为子要孝,为父需慈,多尽义务,则权利自必于其中享之。由家庭推之,为君需仁,为臣尽忠,各司其职,则社会处于一片祥和之中。伦理源于人之肫挚之情,理性觉悟愈高,愈自觉遵守。由此深的人心,具强大之生命力。
         相较而言,中国周孔之文化强调人人相亲相爱,少争名逐利,追求内心平静,可谓人之高境界。何乃中国近代屡遭侵略,科技不发达,国家两千余年循环于一治一乱而无革命。
         实为中国文化理性早起,文化早熟。
         西方文化的发展从身体出发,慢慢发展到心的。而中国径直由心出发,而影响带了全局。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先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即向外用力,征服自然,战胜他人,以自我为中心。而周孔教化直接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向内用力,而此将使科技无从发展,经济无法进步。从理性出发,反向人与物,则为倒退,非有外部强大之动力不可使之完成;向前,亦无从发展,只能维持现状。每一朝,初励精图治,天下大治,末昏君当道,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归于乱。西方从身出发,向外用力,在与自然对抗之中产生了科学,在个人与集体抗争中产生了个人意识、权利自由,由此也产生了法律。相互斗争产生了阶级,阶级中产生争执,并由此形成民主政治。随着科技发展,物质充裕人类精神将重新占领重要地位,进而转向人人,转向内心,相互合作,追求社会和谐,内心幸福。
   
    《茶花女》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分别时的痛苦将是加倍的。玛格丽特为了心爱的人阿尔芒的前途,为了他妹妹的幸福,为了他家族的荣誉,她忍受着阿尔芒对她的误解、仇恨,并从原来纯洁幸福的恋人生活重归肮脏、痛苦的妓女生活。面对阿尔芒复仇的报复,玛格丽特快乐的接受,因为在她心里,被侮辱的越狠,说明阿尔芒就越爱他。
    爱上了本不该爱的人是个悲剧,可就在这悲剧之中让我们看到了灵魂的高尚与卑劣、爱情的生活与无奈,心灵深处静静不能平静,充满了痛惜、无奈之情,因为那仰不可及的高尚、那纯洁似雪的爱情。
   
读书状态
    感觉读书还是较少,没形成自己的认识,不知道自己现在缺少什么、读书方向。读书跟逛超市似的,找到自己喜欢的就看,没有那种清楚自己知识的架构然后不断去补充的感觉。
    就本周情况而言,读了《中国文化要义》之后,又开始读梁老的《人生与人心》,但一直没读下去,感觉一直整理不出思路,就开始读了小说。有时候感觉越读越迷茫,不知道要达到一个什么境界,读的方向又是什么。
    不过,我还是会坚持的,说不定我到了一个读书的又一个坎,坚持过去就好了,所以我会坚持的。

田孟 2013-04-06 12:02
不错!继续加油! [s:2]

喜盈盈 2013-11-04 21:22
工作之余也可以读读书,说不准会有不一样的体会,继续努力!


查看完整版本: [-- 华农侯亮读书汇报(更新至11月10日)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0.205258 second(s),query:4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