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欧阳肃通:2011年暑假陕西关中调研感想 --]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2011年暑假调查 -> 欧阳肃通:2011年暑假陕西关中调研感想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陈文琼 2012-09-20 20:53
从2011年7月5日到25日,我随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中心的师生以及西北农林大学的老师们一起进行了农村调研,这是我来到社会学系和中心工作后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大规模集体调研。虽说自己以前从事农村宗教研究时,也曾经在农村做过调研,但都是单干,而且为期短,每次不过数日。像这样一次十几人以上,长时间,高密度,中间还反复夹杂着强度的集体讨论的调研,对我来说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工作压力外,还要顶着炎热天气、水土不服等种种问题,不过好在大家互相激励,基本上挺过来了。通过这次调研,我对中心学风有了一次很好的直观体验,对自己其实也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尤其对所谓农村研究的“质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我过去虽也关注农村研究,但着眼点较偏,基本上在宗教文化这一块,此外对农村政治虽有涉及,但不够深入。这次调研遵循的是中心一贯的“无主题性调研”,虽说主题因此比较分散,但也因此得以让自己对中国村庄的基本概况有了一个总体性的把握。而中心的集体讨论习惯更加让我印象深刻,基本上每日一小组讨论,三五日一大组讨论,在很多方面都激发了我的灵感,相互促进,加深了我在专业上一些认识。特别是中心的桂华博士和西农的赵晓峰老师(原中心博士),对我的思想启发尤大,不能不提。我和桂华博士同在一小组,他同时也担任了关中组的大组组长。桂博士年纪虽轻,却已有了许多年的农村调研经验,积累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在他面前,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小学生,最初通过跟着他参与了对许多村干部及村民的访谈后,自己逐渐对农村访谈的技术与把握有了大大的深入,同时也对村庄整体生活的认识大大深化。还有赵晓峰博士,与他虽不在同一组,谋面不多,但每次大组讨论,他总能提出一些让我颇受启发、甚至不乏惊喜的观点。我在对关中农村的类型认识,还有村治结构的一些认识上,都从他那里受益不浅。而这次调研所选的地点——关中农村,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鲜的观察视角。我自己是来自南方的客家人,对北方型农村过去并无直接体验,或虽从书上有只言片语的了解,但也知之甚少。这次在位于关中中心的兴平县调研,确实让我大开眼界,足足地认识了中国农村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并对中国农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模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这可以说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也是得益于集体的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所言不虚也。

最后,还想就此次调研中的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不能不提出的,那就是农村调研的客体正日益稀薄化。统观今日中国农村,总的趋势是村庄人口不断减少,不断外流,年轻人越来越少,而青少年尤甚。像我所在的关中,二十年前村小学有三四百学生,如今已减少到仅一百出头而已。而且可以想象,随着今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这一趋势基本上是不可逆的。照此下去,今后的农村调研,不仅在访谈对象的寻找上要困难得多,而且在其社会意义上都会比以前变得更不重要。这对中国社会是一件好事,但对乡村研究者而言,则必然提出了一个挑战。为此,笔者觉得需要未雨绸缪,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中心未来研究调查的定位。中心既名为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今后将调研客体在保持村级调研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妨可以考虑扩大对乡镇一级调研的力度。当然以上只代表个人看法,对与不对,可以共同探讨。


查看完整版本: [-- 欧阳肃通:2011年暑假陕西关中调研感想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ode © 2003-05 PHPWind
Time 0.142198 second(s),query:3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