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焦小艳的读书报告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焦小艳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8
威望: 8 点
金钱: 80 RMB
注册时间:2015-03-20
最后登录:2017-01-18

 焦小艳的读书报告

书单: 《社会契约论》 卢梭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 (第一卷)

读书总结: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时间很赶,而且临近毕业各种杂事,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认真的读书,所以在这差不多20天的时间里就只读了这一点点,而且读的也不是很好。也不知道是在选择上出了问题,还是自己本身理解上的欠缺,读起来真的很吃力,尤其是在读《资本论》的时候,开始感觉还很好,因为第一卷的很多东西都是政治上曾经学过的,所以开始感觉还好,可是越到后来越感觉力不从心。很多地方都要反复的看好几次才能看明白一点,并且还不能深入的理解它。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起来又稍微好一点。因为自己喜欢历史的原因,对此书背景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读起来感觉顺畅点。
1、《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的问世是人类开始追求自由的开端,这部著作可以说是人类走向自由的基石。在这本书中,卢梭深入阐述了国家与人民、自由与平等、国家与法律、国家与社会等社会契约理论,是当时世界各国革命的福音,包括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运动,都深受此书的影响。
        18世纪的欧洲,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封建的政教合一的专制制度逐渐瓦解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社会思潮——理性主义,这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卢梭追求的就是一种即合理又合法的社会,所以才有了《社会契约论》。此书有两个理论前提:人是生而自由的;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反对暴力,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
      此书分为四章,共38小节。我总结出一下重要的四点:
(1)人民主权
      卢梭花了大篇幅来论述人民主权学说的观点。卢梭认为主权是来自人们自愿缔结的,主权的本质是人民的共同意志。
      人民主权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点。政府的权利是由人民授予的,君主的以及行政者的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他们这些人只是代表人民的意志而行使权力而已。人民获得自由是合理的,政府剥夺其权利是不合理的,从法律上来说也是不合理的。主权的主体是主权者,即集体行动的所有公民。主权者的意志就是公意,人民追求的也是公共利益,实现的途径是进行投票。人民主权的主要内容是立法权,人民是直接的立法者,但不是直接行使执法权。 人民在集会时行使主权——立法权,所以保障人民党主权最主要的就是保障人民的定期集会。
(2)人民直接立法
      人生来就是自由而平等的,自由、平等的实质就是人的本质。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放弃自己的自由的,除为了公共的利益。人民的公共的利益是通过社会契约而来的,所以人们自己也要接受这种契约的约束,否则这种约束便是无效的。而且这种约束是自律而不是他律,这样才能体现人自由的本质。人民直接立法,法律体现的就是人民的普遍意识,反映的就是人民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人民都是被奴役的对象,根本没有什么自由与公平可言。所以卢梭在此书中提出的人民主权为人民直接立法提供了可能。这是当时思想解放的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3)政府
        卢梭在此书的第三章中主要论述了政府的分类以及政府的运作方式。卢梭认为,政府主要分为三类:民主制、贵族制、国君制。
      民主制是行政官员的人数多于普通公民的人数,卢梭认为民主制政府最容易发生内战和动乱。所以卢梭认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民主制,而且永远也不会存在,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时违反自然秩序的”。
      贵族制可分为三种:自然贵族制、可选择贵族制和世袭贵族制。卢梭认为,第一种适合于原始民族,第三种是一切政府中最糟糕的一种,第二种是最好的,以为它体现了贵族制的真正含义。因为在这种贵族制当中可以选择自己的成员,每个执政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国君制是一个人担任行政官,国君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代理人。君主制是以个人代表集体,而不是以集体代表个人。君主是精神上的统一整体,也是一种物质上的统一整体。君主制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不足。优点在于人民的意志、国家的公共力量和政府的个别力量,全都有共同的力量来驱动,机器的力量全都掌握在同一个人的手里,,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同一个结果,各方不会产生相互牵制的斗争,可以达到决胜千里 效果。其缺点在于所选择的官员如果是英明 能干的人,他们会关荣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如果选出来的只是一些卑鄙的诽谤者、卑鄙的骗子和卑鄙的阴谋家,这些人会在朝中独揽大权。而且这种政府缺乏连续不断的继承性,当一个国王逝世以后,在选举期间会出现一种狂风骤雨般危险的简短期。
      政府是人民的代理人,是受人民委托、任命而形式政权的组织。人民是主权者,政府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权者,主权者只能是人民自身。人民直接立法,政府代表人民执行法律。政府代表人民,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代替人民 ,所以要防范政府篡权。卢梭认为创制政府的行为是法律而不是契约,行政权力的持有者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官员,人民有权任命,也有权接触他们的职务。前面我已说过人民行使主权的途径是投票,方式是定期集会,只要保证人民定期集会就可以阻止官员的或者拖延官员这种不法行为的发生。所以集会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他们行使主权的途径,也是保证人民主权的最佳方法。
(4)组织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第四章中主要论述了一些社会组织,罗马人民大会、三个政府制度以及宗教。
      对于罗马人民大会,他主要阐述了大会召开的三个条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人民采取的投票的方式。三个政府制度指的是保民官制、独裁制以及检察官制。对于宗教,卢梭谈的比较少,只在最后有讲到一点,他经宗教分为两种,即人类的宗教和公民的宗教。公民的宗教是在国家中建立的宗教,它赋予国家自己的神明,自己独特的守护神和神性,它有自己的教义、仪式和通过法律确立的崇拜的外在形式。卢梭认为每个公民有信奉个人信仰的自由,就像现在的我们有信教的自由一样。这对于凝聚力量来说是必要的。
    《社会契约论》,这样一本薄薄的书,论述的内容很多,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之又深,是世界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对当时当时的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当时许多国家革命后改制的蓝本,比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卢梭的民主思想。
2、《资本论》(第一卷)
      人常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资本主义,不读《资本论》,不知道社会主义,马克思说的没错,资本从它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论》第一卷分为六章,第一章讲商品和货币,第二、三、四章讲剩余价值理论、第五章讲工资,最后一章讲资本的积累。
      马克思最主要的两个理论就是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资本分析的基础,商品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W----G----W)。可见,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货币流通的过程是:G---W----G(货币——商品——货币)。马克思在第一卷中的中心放在了剩余价值理论上,剩余价值理论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剩余劳动,无论是相对剩余价值还是绝对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是其唯一的来源。资本家的生产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所以只能无限制的剥削劳动人民、压榨劳动人民。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经过的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就表现为工资,它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它让劳动者误认为工资就是劳动的全部报酬。工人的报酬可以分为有偿报酬和无偿报酬,有偿报酬是工人的工资,无偿报酬被资本家占有,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部分报酬就是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从根本上证明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好肮脏的东西”,也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
      第一卷最后一章着重阐述了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实质就是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中,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资本的生产规模和扩大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说资本家是吸血鬼一点也没错。

感受:第一次这么正规的去阅读世界经典著作,第一个感受就是——难。读起来很吃力,而且读完后也只是模糊的记得一些东西,根本没有什么系统性可言,尤其是《资本论》,马克思的理论抽象,读完第一卷,说实话脑子里混沌一片。虽然写了这个读书报告,但是更多的在转述书本内容,一方面认识还是不够深刻,所以难以有自己的看法,希望会越来越好。
Posted: 2015-04-10 18:43 | [楼 主]
邓泉洋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13
威望: 113 点
金钱: 1130 RMB
注册时间:2014-04-18
最后登录:2017-11-19

 

看你的总结,读的还是蛮细致的,很厉害了,比我第一个月的时候强多了。读书刚开始都是很吃力的,尤其是读经典,需要一个过程的,慢慢的磨砺,慢慢的积累,坚持下去是最为重要的!
Posted: 2015-04-11 12:27 | 1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70360(s) query 4, Time now is:04-20 01:35,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