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主题: 读书报告——陈光林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陈光林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46
威望: 46 点
金钱: 460 RMB
注册时间:2014-03-20
最后登录:2017-06-30

 读书报告——陈光林

5月—6月读书书单
《社会契约论》
《乌托邦》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没有约束的现代性》
《新时代的精神》
读书内容
《社会契约论》—卢梭
1.社会秩序与社会契约
社会秩序为其他一切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基础,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约定。在社会没有形成之前,人们拥有自然赋予的各自的自由和财产,人类在原始社会凭着最原始的欲望而行动时,并不是完整的自由,那是卢梭谈到的“天然的自由”,那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自由,他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在自然状态中,当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时,人类被迫改变生活方式。“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主权者是尽可能包括最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人们放弃了身为自然人的部分自由,换取了他们的自由不被他人侵犯的权利。因此只要公民还在社会当中享受这些权利,并且愿意继续在这个社会当中生存,社会契约就是永不能被打破的法则。
有了这个契约,人类就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从本能状态进入道德和公义状态。人类真正有了理性,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给自己设定一个限制并加以遵守时,这时的人类才真正获得了自由,那是一种可以完全掌握自身的欣喜。 人们在签订社会公约后并未改变其自由的本质,而是将原有的自然属性的自由转化为了社会属性的自由。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是天然的自由,而他所获得的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

2.主权与权利
主权者,不是指某一个掌握权力的个体,而是所有公民意志的整体,是公意。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主权由共同利益所决定,依照法律行动。法律是以公共利益为参照的公意的行为,也就是说法律就是公意的具体表现。法律,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准绳和原则,不但是公民在社会当中规范自己的唯一参照物,更是政府管理的唯一标准。政府在代主权者行使权力的过程当中如何控制和监督,如何确保政府能够真正的按照主权者的意图去治理国家和社会,于是只能根据充分反映公意且得到全部公民认可的法律。
卢梭很推崇公意,他甚至认为公意是绝不会犯错的。虽然公意总是对的,但是它并非总是能作出明智的判断,因此也并非总能找到共同利益之所在,觉得这样“迷信”公意会酿成“多数人的暴政”。可卢梭之后解释说,他认为公意不是众意,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众意则是指着眼于私人的利益。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公意并不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因为尊重公意并非就是“少数服从多数”。至于如何表达公意,卢梭认为最好是国家内没有派系的存在,产生一个结果:一切的民主自由建立的基础应该是制衡。当各种意见汇聚在一起,这时候再全面考虑,才能够真正得到公意。。

3.政府及其运作形式
主权者是不能被选举或者赋予,更不是被任何一个人任命的。然而正因为主权者这样的身份和存在,决定了主权者本身是不具备任何的行动能力的。它不可能自己去统治和管理自己的人民,因为让一个人去管理自己是荒谬的。于是在主权者和公民当中需要一个纽带,通过它来实现对公民和社会的治理和维护,这个纽带,便是执政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政府。
对于政府而言,它需要一个介于主权体和国民之间的中介者,在公意的指示下实施法律。这就是政府的角色,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非主权者本身。政府中的执政者只是受委托来行使行政权力;他们是主权者的官吏,他们的职能不是契约的结果,而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被托付的权力。他们从主权者接受命令,并将命令转达给国民。
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他阐明政府必须分成三个部分:主权者代表公共意志,这个意志必须有益于全社会;由主权者授权的行政官员来实现这一意志;最后,必须有形成这一意志的公民群体。他相信,国家应保持较小的规模,把更多的权利留给人民,让政府更有效率。人民应该在政府中承担活跃的角色。人民根据个人意志投票产生公共意志。如果主权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么社会契约就遭到破坏;人民有权决定和变更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力,包括用起义的手段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
《乌托邦》
莫尔首先讨论了许多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当局以严苛的刑罚对待下层群众;贵族和乡绅发动“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把农民逼入悲惨绝望的境地……作者通过反思残酷的社会现实引出对理想社会的描写。莫尔希望能通过自己对于社会的看法和设想来引起统治阶级的注意,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来改善黑暗、混乱的社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受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和他本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他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能在利益上和人民大众取得更大程度的一致。他的基本立场还是维护当时的社会统治秩序,为当时的阶级统治辩护。而莫尔为改变社会现状所构建的乌托邦终究只是他一个人的设想,他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一个天真的、超阶级的人类理性和信仰的基础之上,期待贤明的君主启迪人们的理性,唤醒人们高尚的信仰。它的存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许多制度还缺乏可行性,还是有许多问题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可见,莫尔已经超越了那个年代。
《乌托邦》的第二部分推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幸福海岛:乌托邦,勾画出人类理想王国的壮丽画卷: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一个宁静的岛国,他的一切无不透漏着和谐、睿智和文明,给人一种震撼和感动,让人无比向往和憧憬。从此以后,生命力就有了可以珍惜的理由,有了可以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切,从乌托邦开始…乌托邦美丽得有些虚幻,虚幻得有些不真实。这是一个丰衣足食,人人依靠劳动而获得快乐,所有财产完全公有的社会,带有有很强的空想性。乌托邦是一个极度集体主义的社会,个人几乎被消解于集体之中,从而事实上会打击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实现制度的最大合理化,从而在事实上阻断了真正的国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目标的达成。
他说:“在公有制下,人们不可能过着很富足的生活。当人们感觉工作不是为了自己,却可以享用他人劳动成果,这样谁还愿意努力工作?”“大家都不努力工作,物质当然就不会丰富……那里不可能如此理想,因为人的本性良莠不齐,要在短时间就改善人性,绝无可能。”莫尔在书中并没有说明这种高尚的精神感召是如何满足人们的世俗需要,因此在现实中人们总要先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这一过程就很难保证人们能够一直保持善良的本性。于是,乌托邦的理想只能建立在其封闭性的基础上。一旦介入外界充满无限偶然的整体世界,这一切规划都会烟消云散。然而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乌托邦彰显了人类无限的想象潜能,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和批判,是对正义、自由、美德等一系列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总之,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用“羊吃人”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提出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等与现代人休戚相关的问题。在一个黑暗年代里,写着他的理想社会,期待光明。而他是个哲人,也就在《乌托邦》里,缜密地思辨着理想社会的现实可能。历史的今天,《乌托邦》的很多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有些至今仍是我们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如“公平、公正”、“重视教育和学术研究”、“城市规划”等一系列构想,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和谐与进步,都是现代人值得深思和借鉴的!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一、拟剧理论
拟剧理论的基本观点:在戈夫曼看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而我们每个人就是舞台上的表演者,借助某个生活场景的情景和道具,在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之下,共同在观众面前表演出真情抑或假意的剧目。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剧本,但在互动中已然存在一个达成共识的契约,这个契约是由社会制度、法律条文、组织规定等诸多外在强制性规定所先验地框定,根据情景定义的不同而随之修改。全体社会成员是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戈夫曼从戏剧学中借用了许多术语来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其中最核心的术语当然是“表演”。戈夫曼说,“个体的表达,连同他给人造成印象的能力,包括两种根本不同的符号活动:他给予的表达和他流露的表达。前者包括各种词语符号或他们的替代物,使用这种方式公认地、仅仅用来传达附在这些符号上的人所周知的信息。后者则包括了被他人视为行为者的某种征兆的范围广泛的行动”。在戈夫曼的拟剧论中,“表演”主要是指后一类表达及其控制。因为人们的共识是,给予的表达更容易控制,从而给判断其真实性增加了难度;而流露的表达正因其看起来是自然流露的、不那么容易受操控,因此观众更倾向于相信这部分表达的真实性。
人们在互动中希望给对方造成某种印象的话,就要对这部分“未加控制”的流露进行控制。而对于他的观众来说,则会从这些“流露”的表达中尽量判断哪些是尚未获得表演者未控制的部分,他们更加相信这部分信息的真实性。这就是个体间面对面互动的过程,正如戈夫曼所言,这是一种信息游戏。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分清完全个性化自我与社会化自我之间的重要差异。“完全个性化的自我”,是多变的、情绪化的、冲动的。作为人,我们也许只是被反复无常的情绪和变幻莫测的精力所驱使的动物。个性化自我的这一特征决定了面对面互动中表达的不可靠性。但同时,我们又是社会化的人。作为一个社会角色,我们又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说,个性化自我与社会化自我的分裂与文明化的程度直接相关。文明,从某一方面来看,就是人类为自己的懦弱躯体寻求的保护伞。文明化的程度越高,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也越强。在互动的过程中,完全个性自我的那些实际的情感反应必须被掩盖,而展现出来的应该是情境所要求的适当的情感反应。这是社会化角色中的责任和利益对人的要求。因此,表演并不意味着欺骗。相反,很多情况下,精心控制的表演是为了表演者与观众的共同利益。
二、社会舞台上的自我呈现
1、表演和自我
戈夫曼首先区分了表演者和观众两个角色。在真实的剧场中,观看者在舞台下观看舞台上表演者的表演,很明显,有活动空间上的区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表演者和观看者的界限开始模糊,因为日常生活中并没有绝对的观看者和表演者,没有绝对的观众区域,在一个情境下,每个人都是观看者和潜在的表演者。其中可能会出现许多认知上的偏差——“作为表演者的个人有必要不让作为观察者的他知道他还必须学习表演这个丢脸的事情,总会有些他知道的东西(即他必须要学习成为一个表演者,他不是生来就是一个表演者,所以他必须自我说服自己的表演是自然流露的),他是无法对自己讲的。这种自我欺骗的复杂策略经常发生。”。“表演者”是“专注于人性表演作业的印象构造者”,从印象构造者就可以看出表演是刻意而为之的;“角色”是“具有表演所唤起的精神力量和其他可靠品质的人物,个体被潜在地划分为这两个部分,但是在表演中,它们又共同起着作用”,这里作者的真正意图是指出表演者可以还原为角色,表演者只是一个傀儡,角色的特质决定了表演者的表演。但是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等于一个人的自我吗?一个人的自我到底是一种先验的存在?还是只是情境的产物或这种产物的堆积?戈夫曼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我们把被表演的自我看做是个体意图去诱使别人对他产生的某种可信的形象,伴随着这一关于个体的形象为别人所接受,某一特定的自我概念也就被随之赋予了这一个体......个体和其躯体只是为某种共同构造的事物提供了暂时的凭借,而那种产生和维持自我的方式却不在于这一凭借当中”,作者并没有就此结束了他的回答,他接着说:“但是这里的关键是,人们对这一产生出来的角色形象的相信与否。”如果产生自我的机制(通过角色、表演)动作流畅,那么与承担的角色相一致的牢固的自我将会显得似乎是源自它的扮演者本身,“这些作为表演者的个体的品质就不再仅仅是一些特定表演的一个被叙述的结果了,它们才真正是人类本性中生物心理的成分。”
  
2、前台和后台
为了使自己的形象被更为广泛地接受,每个人必须要合理解决人性自我和社会化自我之间的矛盾。戈夫曼认为,人们在不同场合自我表现时,有一些微妙的差别,于是他地借用了戏剧艺术中前台与后台这两个术语来分析人的表现方式。 前台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存在, 它所构成的先决条件已由特定的历史环境提供。戈夫曼强调:前台是一种“集体表象”和“自身独立”的事实,即前台是随着抽象的定型的期望而变得惯常化,因而具有一种制度化的稳定性,进而对演员要扮演的角色形成制约。在行动者担当一种已确定的社会角色时, 他通常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已经存在, 所以前台是易选择, 不易被创造的。前台的存在制约了表演者, 要求他表演的是理想化、社会化的自我。
后台是与前台相对的概念,是与表演场所相隔离的、观众不能进入的场所,处于呈现表演前台的末端。表演者在后台得以放松和休息, 暂时地脱下理想化的面具, 宣泄情绪, 为前台的表演做准备。因此在后台中, 表演者更多地表现出自发性的主我。前台是人们在演出的地方;后台是人们进行准备的地方。后台是为了维护前台表演的完整,一旦前台和后台混合,也就没有表演这一概念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观众不能进入的后台,前台才有意义。

3、理想化
个体在呈现自己时,他的表演往往会体现社会公认的准则,因而事实上其意义超出了他们的整个行为。个体表演和实际活动存在差异时,表演者往往会掩盖对自己建立的印象存在的不利因素。用通俗的话来说,可把戈夫曼的理想化理解成为人们的面子问题。戈夫曼认为社会存在向上流动的定向,人们总喜欢表演一种比平时所可能具有的身份更高的社会身份。这里提到的都是积极的理想化,戈夫曼还提到了消极的理想化。不少阶层曾有许多不同的原因来表现故意的谦逊和克制富有、能力、精神力量称之为消极的理想化。 人生如戏,并不因为我们要在别人面前苦心经营表演,还有我们独自一人时都难以坦然地以裸露地未经开化地方式进行自我对话,尽管有那么一瞬间,我们曾经动摇过、怀疑过和绝望过,但只是那么一瞬间,那个瞬间过去之后,我们又再次重新拾起面具,面对别人,面对镜子里的自己。
《没有约束的现代性》
初读这本书时,思路很乱,产生了对灵知主义的误解:仅从字面意义上看,灵知主义就是一场宗教运动,一个关于宗教的思想流派。然而在《科学、政治和灵知主义》一文中,沃格林就提出了对现代性的诊断:“现代性的本质是灵知主义。”沃格林从尼采、黑格尔、马克思那里摘取一些个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灵知主义就是西方现代性的本质,并且植根于西方的传统生活之中。在沃格林看来,形形色色的现代思想与现代思想家——从实证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再到存在主义,从黑格尔到尼采再到海德格尔等等——都可以归为“现代灵知主义”。在古老的人类思想中,灵知主义是一种有鲜明特征的思想气质。沃格林用灵知主义来观照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并用来解释西方现代性的起源。就沃格林所作的描述与分析而言,现代灵知主义者均试图达到一种封闭于世界之内的救赎;为了完成这种经过了精心谋划的蓝图,灵知主义者必须谋杀上帝,把源自超验存在的、但在此世之人的眼中并不具有完全确定性的历史改头换面为一个全然位居此世的可操控过程。  
古代东方帝国的崩溃,以色列、希腊和腓尼基城邦独立地位丧失,大量人口的流动、放逐和囚禁,以及伴随着各种文化之间的交融,把无法主宰历史进程的人们逼进一种极端孤独绝望的境地。由制度、文明和种族而来的凝聚力崩溃导致了意义的丧失,这召唤人们做出各种努力,重塑人生的生存意义,这些众多的努力孕育了灵知主义。一场轰轰烈烈的灵知运动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马克思就做了革命的接生婆,成了灵知主义的行动派。 由于“真理的彼岸世界”已经消逝,“历史的任务”就是要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和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法与政治的批判”。现在必须以“现实的幸福”取代“人民虚幻的幸福”,在革命过程中,无产者丢掉的将仅仅是锁链,但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灵知运动的六个特征:
1.灵知派对现实处境不满。
2.他们的处境不佳缘于世界之恶。
3.他们相信可以从世界之恶中拯救出来。
4.悲惨世界必将演化为美好世界。
5.拯救活动能通过人类自身努力完成。
6.灵知主义者根本之关怀在于改变存在之方法的知识,构造自我与拯救世界的程式,愿意作为先知宣称自己拥有关乎人类拯救的知识。
我们可以区分出灵知主义的思想者的灵的行动的三个阶段。它可以是自欺,特别当原创性的思想者的思辨在文化上退化成为群众运动的教条的时候,则基本上就是自欺。但是如果从起点上来理解这个现象,就像在尼采那里,那么我们可以在比骗局本身更深层的地方找到对这个骗局的意识。思想者自己并没有失去自我控制:权力意志转向了他自己的作为,想要主宰这个骗局。这个灵知主义的向自身的回转在灵性上对应于哲学上的回转,但是,灵知主义的灵的运动并没有导致灵魂的怀着热情的敞开,而是引致了对骗局之执着的最深之处,在那儿显露着背叛上帝乃是它的动机和目的。
《新时代的精神》—新时代的文明论

滕尼斯的思想体系是高度辩证的,共同体与社会共存于同一个东西身上,它们在自身的发展和与对立面的相互作用中随时隐含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可能。但在现实的世界中,白即是白,黑即是黑,如果一个东西是黑的,它就不可能是白的,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从一开始就隐含了变白的趋势”。而“共同体与社会”恰有“黑白辩证法”的意味,这样的“辩证”为进一步解释发展留下了极为广阔的空间。滕尼斯推崇共同体精神——这时的“共同体”仍然是一种带上价值判断的理想型。这时的共同体不是用于反对社会,而是用于指导和改良社会。他从“社会”的产物:商业、科学、理性、契约、男性气质、个人自由中都看出了正面价值,看作一切过去留给人们的崇高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崇高的东西越积越多——与他前期作出的从罗马文明基础中生长起来的现代文明必然衰落的论断不同,他写到,罗马法的欧洲文明可能在衰落,但会为一种崭新的文明所代替,这种新文明建立在保存一切历史留下来的崇高的东西的基础上,只要那些崇高的东西仍然常驻人们的心中,人类在新时代里将创造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辉煌灿烂的文明。
  这种关于“新时代”的文明论建立在温和意志论的基础上,其折衷的意味未必具有原创的理论冲击力,但他在促使人们去行动、去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同时,为“更为强大的命运”留下了一席之地。拥有自由意志的人们应该听从自己的本质意志即良知,在积极行动中培育能营造非凡变化的潜滋暗长,同时对别人的自由意志表示尊重,对国家的意志饱含热爱,对那不可掌握的非个人意志决定的“更为强大的命运”表示敬畏。至于这“更为强大的命运”是什么,滕尼斯并不给出断言——事实上,他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确知。那些把他的历史观称为进步论或退步论或循环论并为此争论不休的人们,总能够找到足够多的理由去接受或拒斥其中任何一种说法。其实滕尼斯对于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是曾经暗示过人们,人类共同体中没有天然的敌人,这个最高的、无限的共同体的本质意志,会使人类通过共同生活统一在一起。而处在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以勤奋、乐观、谦卑的行动,迎向而不是违逆这“更为强大的命运”。

读书感想
1.游击队式的读书初体验:回顾从3月开始读书,一路走来,有过困惑,也有过读书后解惑的喜悦,也发现一些不足,读书不系统,没有章法,感兴趣的书,啃得动的书读的很快,虽然在量上达到了要求,但是在读书质量上总比别的同学差了一大截,被甩了好几条街,需要及时赶上。
2. 游击队式的读书生活终于要结束了,接下来要去武汉和同学们会师华科,接受“正规军”的读书,非常期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Posted: 2014-06-19 17:55 | [楼 主]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读得非常不错,不过要抓紧时间开始系统阅读了。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加油!
Posted: 2014-06-24 19:10 | 1 楼
张欢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68
威望: 168 点
金钱: 1680 RMB
注册时间:2012-06-06
最后登录:2015-06-07

 

看你的帖子觉得你很认真,态度很好。我们也很期待你们来华科一起阅读!珍惜每一天的读书时光。。。加油。
顶天立地,长期坚持!
Posted: 2014-06-26 13:03 | 2 楼
张欢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68
威望: 168 点
金钱: 1680 RMB
注册时间:2012-06-06
最后登录:2015-06-07

 

看你的帖子觉得你很认真,态度很好。我们也很期待你们来华科一起阅读!珍惜每一天的读书时光。。。加油。
顶天立地,长期坚持!
Posted: 2014-06-26 13:04 | 3 楼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85347(s) query 4, Time now is:03-29 05:43,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