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Pages: ( 1/2 total )
本页主题: 宋利朝读书汇报(更新至2014年11月19日) 打印 | 加为IE收藏 | 复制链接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七彩星空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14 点
金钱: 140 RMB
注册时间:2013-10-04
最后登录:2014-11-21

 宋利朝读书汇报(更新至2014年11月19日)



10月份书目
福柯:
《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
《知识考古学》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性经验史》
《不正常的人》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合法化危机》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汇报内容:福柯
福柯思想围绕话语实践,权力运作和自我主体。初期,他以考古学的方法来解释知识和话语实践的关系;随着分析的深入而后转入以谱系学方法来研究话语实践和社会制度的运作;后又回归自我,关注个人的主体解释。  三个部分构成了福柯话语秩序的轮廓。

福柯前期的研究从疯人这个“非主流”的对象开始,他从理性人的角度为非理性的疯人争取一个话语席位,他的研究却是向处于中心地位的现代理性的压制和隔离发起挑战。  他的整个研究旨在对我们的历史时代进行批判,即质疑和揭示知识、理性、社会制度和主体性的现代形式,这些看似自然的东西实际上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而且是具有权力和控制的结构。理性进步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只是“权力意志”的自由流变,形成特定的社会规范和控制结构;而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权力意志又会打破这些权力控制结构,重建新的规范和结构,权力就在解构和建构的过程中“永恒轮回”。

关于考古学
知识是话语实践的产物,要探究知识就要先对人类的认识史做“考古学”的研究,即研究支配我们的思想,支配我们的话语实践的推理理性遵从的各种规则,这些规则是一直在变化的,只是对特定时期的处在一定历史时代的话语实践有效,这些规则是知识和真理的历史的先验条件,它们(即是“知识型”)决定了特定历史时期里各种经验秩序和社会实践。

这里的考古学福柯更多的关注的是间断性、断裂性、缺口。间断性是思考方式发生突变的事实;是认识型的转变,是某一历史时期的思想框架,是知识空间,是先天必然的无意识的思想范畴。《词与物》中描述了西方理性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两次断裂:17世纪中叶发生的第一个断裂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终结,知识的相似性原则被同一与差异取代;词与物出现分离,符号处于观念的缝隙中,认识型把同一与差异整理为有序的图表,从物之序到表象分析,话语成了表象的话语;19世纪初的第二次断裂标志着古典的终结,现代的开始,现时代的表象理论的消失,语言消失了,同一和差异被有机结构所取代,从而使语言失去了其对象地位,人就成了研究对象,这时候的人即是研究主体有时研究对象,人文科学就诞生了,福柯有认为,“人”是伴随着生命科学、经济、语言学而诞生,是现代时期推论出来的产物;20世纪,新兴的学科产生(精神分析,人种学),使人作为认识主体地位消失,主体不再是认识和主宰对象的出发点,而是语言、欲望和无意识的结果和产物。人就随之死亡。   那么,从古典社会学家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到现在福柯提出“人”的终结,那么福柯之后,人又会走向哪里呢?

另一方面,在福柯看来:知识和权力相辅相成,权力生产知识,而产生的知识领域有反过来为权力服务。知识形成的一套话语体系可以用来论证权力的合理性,权力也需要话语,尤其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话语来论证其合法性。在权力的权威作用下,权力——知识的形式可以影响社会,到头来,讲话的不是有意识的人,而是无意识的词。话语的控制秩序的三个维度:内部控制,外部控制,主体控制;对应话语实践的知识考古学,权力运作的谱系学和个人的关注自我。

权力运作
在旧时期,作为君主王权的象征的酷刑;古典时代人道主义改革;现代时期规训技术规范化运行的监狱,这三个时期惩罚方式越发文明,越发理性,惩罚不单单是对受罚者肉体的暴力惩罚,后期发展到对人灵魂的惩罚。

以前的酷刑(车裂、火烧、绞刑、分尸)和仪式化刑场判决是为了显示给大众来看,来告知民众罪犯有罪,更重要的是证明权力的存在。人们在感受现场酷刑运作的同时也产生了同情,不安和仇恨,甚至有劫刑场,暴动活动;于是,在人道主义的呼声中,反对酷刑,刑法改革,从赤裸裸的对肉体的惩罚转移到了对灵魂深处的惩罚。19世纪后,规训技术在监狱中充分体,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检查制度。三种制度的运用也把权力和知识结合起来,被检查者处于容易被监督被支配的地位(比如全景敞视监狱),检查把书写档案和每个人的生活对应起来。个人就成了权力运作的后果和对象。  通过规范化的规训,权力机制的经济学,增加了权力的效果,降低权力运行的成本和风险,并且把权力的运用整合到生产机制中。规训通过规范化的训练来支配、控制人,人也就陷入了权力秩序之网。
权力在膨胀,权力无所不在,权力无孔不入,甚至在现今我们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被权力规训,人成了权力的奴隶,人被关进了权力的牢笼。


感想:1、学习上,状态周期性,到达最高点后,快速下降;或者换本书换个作者,没进入状态也会快速下降;或许是周围人找工作,把我带的紧张起来。总之,从新调整状态,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
2、成长是看得见的,不是人不能成长,而是不想成长,只要发自内心的想去做一件事,长期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成长。坚持,加油




9月份书目:
布迪厄:
《自我分析纲要》
《关于电视》
《再生产》
《自由交流》
《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
《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英》
《实践感》
《实践理性》
《男性统治》
《单身者舞会》


  更新至8月22日
书单
吉登斯: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
《社会学:批判的导论》
《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
《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
《全球时代的民族国家》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现代性的后果》
《民族—国家与暴力》

读书汇报内容
结构化:
吉登斯的学术生涯是从总结梳理古典社会学家的理论开始的,他在对前人的理论进行批判和综合的同时,建构了自己的概念,有了自己对社会研究的切入点,形成自己的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结构化理论、现代性理论、现代国家理论)。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是社会系统和个人行动之间的关系,这二者的关系也是区分不同流派的一个标准。吉登斯不满于传统社会学对二者关系的割裂,认为生活世界中社会系统与个体行动是非常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互动的。

传统社会学理论中有“结构与行动”和“社会与个体”这两种主要的二元论。吉登斯把他们化约为:社会系统(结构)与个体行动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应用结构二重性代替二元论。 “结构二重性”即不能简单地认为结构是对人类能动性的限制,结构实际上也是对人类能动性的促进。    结构是社会系统再生产的前提与中介,也是其结果。结构是“无时间和无空间的”,是一个虚化的存在,它即用来构建具体主体的行为,又反过来被后者所建构。  有助于结构再生产的每个举动同时也是一种生产举动,并且同样可能在举动再生产出结构的同时,通过改变结构来促成变迁。  社会结构并不简单的是外在于或者限制人们对社会结构加以利用的事实,而是通过社会行动被复制的条件。  “结构”是在社会制度中提供凝聚力的构成特性。这些特性可以当作规则和资源来理解,他们在社会制度的复制中被反复涉及。结构采取范式的形式存在,作为一系列缺席的差别,他们只在社会制度形成时刻短暂的“到场”。

“社会”可理解为由组成机构与制度之间反复发生的实践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结构。这些实践取决于个人所采取的习惯和生活形式。社会具有形式且对人所产生影响,只是因为结构在人们活动中反复生成。结构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人们以一种惯常和制度化的方式所做的事情。

有关世界运行规律的知识很像语言的使用规则,对一种语言运用自如的人们能够运用语法规则来相互沟通,但他们并不必使自己的语法知识成为自己所讲内容的一个明确特征。例如:言说和语言的关系。语言被行动者掌握和言说,它是一种工具,作为行动者之间交流的媒介被运用,语言又具有结构化特征,这些结构性特征又是由一个“语言共同体”的言说所形塑而成。也就是说,语言不仅仅是言说行动者产生和对话完成的条件与媒介,而且还是言说产生和对话达成的无意识结果。这样,结构的二重性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结构化过程。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反对社会进化论,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批判,他不赞成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的经济决定论的论断。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经历了传统主义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而来的,社会学家一直都忽略了军事暴力在民族国家以及世界国家体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由城邦,到城邦的联合,国家的概念逐渐出现,但这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界,只有边陲地区来作为边疆模糊的分割,随着权力的集中,行政力量得到高度的整合,国家的界限明确化,工业化的出现,军事工业的发展,工业技术在国家战争中得到大规模应用,战争在人类面前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现代战争的出现,尤其是二战,明确了世界国家体系格局。

现代性:即社会生活与组织模式。从17世纪的欧洲开始,逐渐对世界范围造成了影响。它是现代社会或工业文明中我们对世界的态度、想法,我们采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

现代性的动力:时空的分离和在形式上的重组,重新组合使得社会生活出现了精确的时空分区,导致了社会体系的脱域(象征标志和专家系统),并通过影响个体和团体行动的知识的不断输入来对社会关系进行反思性定序和再定序。

现代性是不确定的,是令人迷惑不解的。  由于现代性的不确定性,所以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风险”,风险思想来源于探险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航海、新大陆)、重商主义资本家的商业活动(投资)。和风险相伴随的是“信任”,信任涉及时空的纽带,跨越未来的时间向一个人、一个团体做出承诺(比如脱域机制中象征标志中的货币、对专业技术领域专家知识的信任)。而风险是对未来危害的积极应对,是对现代社会反思性的表现。危险是可控的,因而是能够保险的。世界并非比过去风险更大,而是风险的概念更加具有核心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简单的现代化”时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自然风险,比如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而“反思性现代化”时期的风险则是“核危机”、生态危机等。  简单现代化到反思性现代化,从人们变得更加关注人类的活动给自然造成的严重后果开始,我们进入了风险社会,这个社会是存在于自然的消亡之后的。伴随着“自然的终结”的是“传统的终结”,即人们不再听天由命,而是更加关注“个人化”。  我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成为我们自己的行动的产物;我们的行动也反过来越来越注重应付我们自己所造成的风险和机遇,并且对其提出一系列的挑战。风险社会并非是一个危险性增大的世界,它是一个越来越关注未来安全的社会,这样就产生了风险观念。

前工业社会中,经常发生的、可预料性的“外部风险”,可以通过保险来防范。福利国家即是当政的左派为了公正和再分配资源来应对外部风险而实施的制度,它基本上是一个社会保险体系。通过精确计算,提供了保险,减低疾病、伤残、失业带来的风险;  而在风险社会中,“人造风险”是由科技发展造成的,新的风险环境,无前车之鉴,无从可知其内容,无法计算其概率。人们只有采取积极和充满风险的方针和对策来应对这种未知。

所以,社会不能过渡的依赖福利制度,因为福利国家建立时的社会背景已经从外部风险社会转变为了人造风险社会,福利国家的危机不纯粹是财政上的,它是一个被新型风险所左右的社会中的一场风险管理危机。所以要改革福利制度,要积极的承担风险,给人们的不是物质上是东西,这样很容易使人们产生依赖懒惰的心理,而是给予他们面对风险的能力和责任。

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吉登斯在总结对比了前面几大家: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投资利润再投资的分析、涂尔干对工业主义劳动分工、韦伯对官僚制政府监督的理性化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第四个维度:暴力工具的控制。前面几家理论传统都是单一的驱动力,而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在制度性层面是多维度的,每个维度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监控主要靠对信息的控制以及对社会成员的社会性监控,从而使现代监控的领域和范围都大大的超过了传统社会,人们时时刻刻都处在监控之下。军事力量在现代战争本身高度工业化技术下对暴力的控制,是伴随民族国家的形成而逐渐控制了内外部暴力工具(对外军队抵御外敌的侵入,对内警察维稳)。工业主义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力和机械力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得以转变,人不再是面对自然时的被动者而是能动者。资本主义是包含竞争性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的商品化过程中的商品生产体系。通过工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工业技术的发明,现代通讯交通的出现,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时空发生了重组,从而弥合了在场与缺场,使社会系统极大整合。从而使得现代社会更加的全球化。

现代性的根本性的后果之一是全球化。现代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全球化的维度:世界资本主义、国际劳动分工、民族国家体系、世界军事秩序。同时现代性也带来了全球资本主义经济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生活的商品化)、民主问题(对人权的压制)、科技的负面影响(生态争端)、军事力量问题(地区性的军事暴力冲突不断)。

同时吉登斯提出了对后现代的看法:后现代即现代性的晚期,其中现代性的后果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剧烈化更加普遍化。
社会发展的轨迹正在引导我们日益脱离现代性制度,并向一种新的不同的社会秩序转变,后现代主义是对这一转变的一种认识,但是不代表后现代性是存在的,也不代表我们现在就处在后现代社会中。 吉登斯并不认为我们已经处于后现代社会中,它更习惯用“现代晚期”来称呼所谓的“后现代社会”。  他认为:我们没有超越现代性,而是正处在它的激烈化阶段。


感想:
读书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一些思想,但是转过头来却感觉自己不能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出体验到的这些思想,而且自己在读的过程中,有时候脑海中建构的结构经常被推翻,所以感觉自己对理论的理解、总结、概括还很有限,只有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享受到,但这种思维链条感很重要,希望能够进一步丰富对思想链条的把握。现在感觉时间紧任务重,抓紧时间,认真读书。










更新至6月22日
西美尔:
《货币哲学》
《时尚哲学》
《生命直观》
《哲学的主要问题》
《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
《现代性的后果》吉登斯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是一种过渡,一种毁灭。——尼采

读书内容主要围绕货币哲学来讲

事物的价值相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表现出不同的价值。每一个事物都有其不能被其他客体所替代的特有的价值。在交换过程中,事物彼此相互表现其价值,而交换也是将主观情感转化为客观价值的主客体之间距离的代表。货币作为交换关系的表现,它将被需要的对象转化为经济对象,并且具有了某种可替代性,货币成为了一种抽象价值的代表。货币的物质化,使依赖它的物质在相互关系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义。货币以数量多少的形式表示纯粹的量的关系,不管客观对象在质的方面有何不同。货币就像是中央车站一样,所有事物都流经货币而相互关联,比重相等的万事万物,都在滚滚流动的金钱浪潮中漂浮,由于它们都漂浮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只有覆盖的尺寸大小不同而已。货币同时支撑了社会文化的平均化,量化,客观化倾向和现代社会保存个体自由和内心独立性的潮流。

正如西美尔说:“理智能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这个时代,货币越来越变成一种纯粹的符号,就其内在价值而言变得越来越中性。”越来越纯粹,越来越一般化的货币在扩展自己的活动领域。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物可以用货币来做中介,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只能接受货币,货币超越了空间上的,时间上的,心理上的距离,可以沟通任何事物,完成了对客观事物的支配。货币看似解放了个人,使个体获得了自由,个人不用在去服徭役,可以用货币来代替各种赋税,各种罚金等。但是,人们在获得那些所谓的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应有的但被货币剥夺了的权利。这里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成了货币的奴隶。总之,货币所能提供的自由只是一种潜在的,形式化的,消极的自由,牺牲掉生活的积极内容来换金钱暗示着出卖个人价值。而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是无穷的,人们满心期望占有某物,瞬间又会超出这种欲望,即生命的内核与意义总是从人们手中滑落,那么人们就想要给事物一种新的意义,更加深刻的意义,一种事物本身的价值。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分工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货币经济发展的前提。

此后,社会上充斥着对货币的渴望,一切都已拥有货币为目的,手段对目的的殖民,使人们彻底迷失在了金钱这座手段的桥上。人最初追求幸福的目的被遗忘,马不停蹄的追求金钱,这些可以感官到的实在物质把人们的精神生活逼到了死角,物质文化的发展远超于个人文化的发展。而我们的生活风格取决于客观文化对主观文化的优势而定的这些部分,货币的影响总体上最为深远。货币之于生活风格的意义是因为货币超然与一切片面性之上,它才可能被其中任何一个当作一件自己的工具使唤。  西美尔看到了我们人类文化的危机,我们正面临着战争。因为文化的源头是生活,文化应该为我们的生活而服务,可是,现实却是文化的发展趋势则是要让生活解体,是生活变的没有意义。

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彼此分歧的原因是分工。分工是生产者和产品之间分化开来。分化又是时尚的原因,时尚是不同阶级的产物,是前后继替的分化过程,是一个较高阶层为保持自己阶级区分度,而有意识的维护自己的特色,同时,与生俱来的具有易变性的,不安分的中产阶层却一直在模仿高阶层,但从未超越他们,这里又区分出了麻木不仁的生活在惯性里的最低阶层。时尚的存在时一直在变动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概念,作为时尚本身,它永远不会改变。

不管是手段对目的的殖民,主客观文化的分离,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物化,都体现着事物之间的互动,现代社会特征之一体现在事物相互之间的分离与联系。西美尔用“桥”来说明相互关系中的统一,同时克服了使它们可见的固定点的分隔,它体现了人类如何将自然存在中分离的部分统一起来;“门”以更具有决定性的方式呈现出分离与连通如何是相同行为的两方面,体现了人类如何将一体化的连绵不尽的自然存在分隔开来。作为两点之间延伸的桥,指示了无条件的安全与方向,而从隔绝的分离状态走出门外,生活就进入了所有可能的方向的无限性之中。

本书前言中说:西美尔认为货币制度是树根,而文化就是在树枝上开放的花朵,认识越接近树根,就越能揭示出货币制度与文化的内在关联。  他从货币经济制度产生的社会文化效果,来探测这一对现代生活施以重大影响的经济事件。从货币对内在世界的影响的角度考察“货币的历史现象,货币的观念与结构”即“对个体的生命情感,对个体命运的连结,对一般文化的影响。 



体会:最近想到一个词“悟性”,去年在读书会上老师说过“悟性”不能培养,但是每个人都有悟性,只不过有时候悟性没有激发出来。我近来怀疑悟性,不只是读书上的,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反思,总结出来,对某件事的“投入”的多少和“积累”的多少决定了“悟性来敲门”的时间。所以,积极的投入,勇敢的积累。








5月份
书目: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反对林论》恩格斯
《宗教社会学》齐美尔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齐美尔
《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
《货币哲学》(在读。。。)
《刀锋》毛姆

齐美尔与宗教
    齐美尔认为宗教情感和宗教冲动不仅仅表现在宗教里,它们可以说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关系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中都包含着一种宗教因素。宗教的发展,即社会关系形成经过不断的凝聚和脱俗,发展成为一种宗教观念世界,或者说宗教观念世界注入了新的因素,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说,通过个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情感内容,转化到了个体与某种超验观念之间的关系当中,超验观念构成了一个新的范畴,它使源于人际关系的各种形式或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
    信仰作为宗教本质的核心,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而出现的,没有信仰,社会将是一盘散沙。整合性是宗教本质的另一个方面,种族,国家,家庭或一切专业组织公开地把诸多个体组织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并通过现存的中心紧紧地控制诸个体的彼此分离和自由活动。    神不仅是个人的个性,活力,合乎道德或缺乏道德的秉性以及爱好和需要的理想化,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个体之间的社会生活形式赋予了宗教观念以内容。  宗教存在于社会关系形式之中,有了宗教,这些社会关系形式使工具经验内容中摆脱出来而获得独立,并拥有了自己的实质。
    健全的社会要有健全的个体来构成。社会的完善是以个体的不完善为代价的,是以违背自然而把个体的力量束缚在某种专门劳动上,从而使他们丧失了巫术可能性为代价的。宗教需要自始至终都是一致的,即要求获救,拯救灵魂只是为了实现或表现我们一定的内在本质。宗教的进步,是它不是成为一种越来越完善的宗教,而是不断完善,最终成了宗教,即,它越来越纯粹,最终只能成为宗教,发展概念才能运用到它头上。

金钱与现代性
    西美尔的货币文化哲学本质上是悲观主义的,尽管他具体分析了货币经济的作用,但这些分析仅仅为其普遍的文化悲剧论提供基础。西美尔说: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同样,平等或自由的价值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人最终无法栖居在这一纯粹手段上。货币成为了现代个人生命中“不受条件限制的目标”,正如“人们相信金钱万能,如同信赖上帝全能一样”。金钱成为了现代生活的语法形式,生活中“彼此尖锐对立,遥远陌生的事物找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并相互接触,成为活的言语。
    他关注的不只是社会性问题,而是精神内在性问题。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的背后,西美尔看到的是更为根本的现代性的痼疾——致命的生命感觉的萎缩。(也就是对生命的无聊感,对幸福生活的无聊感,对追求生活目标感到的无聊)。现代性使得在形而上的无聊和孤独中担负个体法则的个体心灵的负担更为沉重。
    西美尔的现代性理论关注人的生命感觉碎片化,因为:无论这些碎片如何具有现代性,如何是社会化的碎片,都与人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生命感觉相关。生命形式(总是历史、民族、宗教而有所不同)使得个体灵魂与生活实在总有一定距离,生活实在有如康德的那个自在之物,总是“从遥远的他方”对人说话,人的感觉都触摸不到生活实在,遑论理性。    而现代又造就了物化(异化):现代人追求伪造的理想,生活的所有实质内容变得越来越形式化地空洞,越来越没有个体灵魂的痕印,生命质地越来与稀薄,人的自我却把根本不再是个体生命感觉的东西当作自己灵魂无可置疑的财富。

风格
    货币本来是一种获得其他东西的纯粹手段,是“通向最后目标的一系列步骤中的一个环节”,在现代生活中却成了人的目的意识本身,人们的追求意识在通往最后目标的桥上停留下来了。我们个体与追求的幸福之间由金钱这个中介来点燃了我们最大的渴望和激情,但并非是我们追不可及和禁止我们涉足的东西,而是我们暂时没有拥有的东西。世界是涕泪之谷,幸福是漂浮的梦,现代性的厌倦症不过是形而上学的无聊的一个历史片段。
    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以前”,人们依靠的是宗教的生活风格,而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现代”人们依靠的是艺术的生活风格。   现代性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微妙差别和独特性质不再能够作出感受同样细微的反应,而是用平泛一律的方式去感受一切。西美尔的印象主义含义是生命哲学诉求,如何恢复对事物有差异的魅力的细腻感受,使主体灵魂仍然保持高雅,独特,内在。“纯粹的灵魂”,以享受的方式拥有自己,“依靠自己最本真的内在性来生存,而不是让感受超越灵魂的界限”。西美尔的现代性像是一种贵族主义式的现代生活感觉学。
    生活风格,就其取决于客观文化和主观文化之间的关系而言,和货币交易联系在一起,货币交易即担负着客观精神相对于主观精神的优势,也担负着主观精神的潜力,自主的提升和自我发展。生活的所有事物内容变的越来越客观,越来越没个性,以至于生活不能物化的剩余部分变的更加有个性,成为自我的一种更加无可置疑的财产。

性别
    西美尔关注了其他人不太关注的性别问题,关注了金钱在婚姻,性文化中的作用。在男性主宰的世界里,女性问题也是社会的重要问题。要么拥有一切,要么一无所有。拥有金钱的一方相对于拥有商品的一方有优势,这使得在金钱婚姻就像是一种慢性的卖淫行为,婚姻中由金钱操纵的那一部分同等程度内在的剥夺了人的尊严。女人对男人的附属远大于男人对女人的附属,所以,没有爱情进入婚姻对女人来说更充满危险。关系各方中的首要性的地位容易成为一个绝对的首要性,成为曾经获得的优势地位。
    现代女性运动看来拒绝任何超出了个人及其幸福、教育和自由的意义。人真正主观的兴趣和内在活动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而且采取了所谓私人生存的方式,要是不存在这种心理上的可能性,我们建筑在最高程度的分工基础上的文化不仅无法忍受,且从一开始就根本不可能。
    许多事情,生活还不能简单地拒绝同他们发生关系,但面对他们,生活也没有明确的,预先就确定的位置,生活,就其独特的形式而言,并没有恰好纳入事物为我们的活动和感觉提供的位置上。这种形式正是在两性关系中得到了最典型和最完美的体现,而这种关系自身已经将生活中或许最黑暗和最具悲剧性的关系,隐藏在生活最令人陶醉和最魅力四射的形式背后。
    男人的权力地位:女人将某些判断,制度追求,利益作为完全是男性的,甚至男性特有的东西,而男人却将这些只是简单地当作完全客观的东西。男人对女人的支配关系本质上表现获得心理优势发展成了一种逻辑优势。男人的特权强加给女人一种标准的双重性:男性的,作为超性别的客观物出现的标准,以及与这种客观物正好相关,但经常与之相对的女性特有的标准。对男人而言,性别特性是一种行为,对女人而言,性别特性是一种存在。


西美尔没有追求宏大的,系统性分析问题,而是探求社会相对边缘性小问题,如性别、时尚、羞耻、首饰、竞争、交际等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琐碎片段现象进行观察,正是这些小片段体现了我们社会的互动,反应了我们社会的现代性生活。社会不仅要研究整体性、系统性的组织,更要研究个体性的、琐碎的互动,正如他说“健全的社会要由健全的个人构成”。    初次看到西美尔零碎的小品文目录,表面感觉他文字浮浅的,可是随着阅读的开始,感觉到了他哲学意味的浓厚,从康德承袭而来的哲学让我感到他的深邃,读起来感觉苦涩。看似零碎的东西,放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探寻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现与人的存在和价值的关系。后面还有几本西美尔的书,接下来继续阅读。

    这个月的生活是多彩的,体味人生感受生命的一个月。有同学说:人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平平淡淡的生活简直是一种“奢侈”。看似简单的背后有着复杂深邃的逻辑。且行且珍惜这种“奢侈”。



更新至4月19日
书目: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三卷
《马恩选集》第一卷部分选读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

唯物主义辩证法:
一、马克思特别注意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作是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
三、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反而决定人的意志;
四、马克思特别强调研究每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五、马克思阐明了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

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资本论》第一卷是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这是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资本论》第二卷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这是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资本论》第三卷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这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资本论》的结构:
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那就是发现他所研究的那些现象的规律。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在这些现象具有完成形式和处于一定时期内可见到的联系中的时候支配着它们的那种规律。在他看来,除此而外,最重要的是这些现象变化的规律,这些现象发展的规律,即它们由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由一种联系秩序过渡到另一种联系秩序的规律。他一发现了这个规律,就详细地来考察这个规律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后果……所以马克思竭力去做的只是一件事:通过准确的科学研究来证明一定的社会关系秩序的必然性,同时尽可能完善地指出那些作为他的出发点和根据的事实。为了这个目的,只要证明现有秩序的必然性,同时证明这种秩序不可避免地要过渡到另一种秩序的必然性就完全够了,而不管人们相信或不相信,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这种过渡。马克思把社会运动看作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些规律不仅不以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为转移,反而决定人的意志、意识和意图……既然意识要素在文化史上只起着这种从属作用,那末不言而喻,以文化本身为对象的批判,比任何事情更不能以意识的某种形式或某种结果为依据。这就是说,作为这种批判的出发点的不能是观念,而只能是外部的现象。批判将不是把事实和观念比较对照,而是把一种事实同另一种事实比较对照。对这种批判唯一重要的是,把两种事实尽量准确地研究清楚,使之真正形成相互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尤其重要的是,同样准确地把各种秩序的序列、把这些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联贯性和联系研究清楚……但是有人会说,经济生活的一般规律,不管是应用于现在或过去,都是一样的。马克思否认的正是这一点。在他看来,这样的抽象规律是不存在的……根据他的意见,恰恰相反,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一旦生活经过了一定的发展时期,由一定阶段进入另一阶段时,它就开始受另外的规律支配。总之,经济生活呈现出的现象,和生物学的其他领域的发展史颇相类似……旧经济学家不懂得经济规律的性质,他们把经济规律同物理学定律和化学定律相比拟……对现象所作的更深刻的分析证明,各种社会机体象动植物机体一样,彼此根本不同……由于各种机体的整个结构不同,它们的各个器官有差别,以及器官借以发生作用的条件不一样等等,同一个现象却受完全不同的规律支配。例如,马克思否认人口规律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相反地,他断言每个发展阶段有它自己的人口规律……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支配生产关系的规律也就不同。马克思给自己提出的目的是,从这个观点出发去研究和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样,他只不过是极其科学地表述了任何对经济生活进行准确的研究必须具有的目的……这种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了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的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马克思的这本书确实具有这种价值”。

异化的形式:
第一,    劳动产品的异化,资本家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不断剥削工人的剩余产品。劳动的对象化却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工人的非现实化;工人对自己产品的关系成了一个异己的关系。
第二,    劳动条件和劳动相异化。劳动条件即生产资料和土地的异己化,成为资本家剥削和奴役雇佣工人的前提条件和手段。
第三,    资本表现为异化的、独立化的社会权力统治着工人。资本越来越表现为社会权力,这种权力的执行者是资本家,它和单个人的劳动所能创造的东西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资本表现为异化的、独立化了的社会权力,这种权力作为物,作为资本家通过这种物取得的权力,与社会相对立。资本家掌握了这些资本,就等于掌握了剥削工人的权力,这一权力对于创造这些产品的工人来讲则是一种异己的、同自己相对立的而又牢牢地统治着自己的权力。
第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异化形式,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和资本家阶级内部相互分割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阶级:
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工人——工资。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土地所有者形成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的三大阶级。


体会:巨著的体系很庞大,建立在对前人理论的充分研究、批判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社会的反思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并且有简单到复杂,系统全面的深入讲解资本的原来面貌。期间每深入一层都对之前的观点是一次批判,然后又重建。但对这样的巨著丝毫不敢说读懂了多少,只是略窥一二,对重点难点章节还有必要重读,相信会有更多的理解。
   
近期身体欠佳,为自己祝福!



3月份
书目:
《经济行动与社会团体》
《宗教与世界》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古犹太教》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
《社会冲突的功能》科塞
《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恩格斯


宗教与经济发展

宗教伴随着文明的发展,每种重要的文明都可以发现和宗教的联系。要考察经济生活必须在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之历史发展背景中来发掘。西方晚近时期,资本主义活动才与形式上自由的劳动力的理性组织联系在一起。

在西方之外的其他文明里,也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为何东方文明就没用发展出现代的资本主义经济?韦伯以信仰影响经济活动的方式来研究世界性诸宗教,外在力量利益对内在力量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利益和观念是缠绕在一起的。

在《新教》这本书中提出: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之后,都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表现为社会精神气质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

以宗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巨大促进作用为例。开篇就谈到了宗教派别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他看到当时许多资本所有者、私营业主、熟练工人都是基督新教的教徒,从而产生了疑问,基督新教到底和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有无关系?后来,他进一步将研究的视野投入到基督新教的加尔文教派。因为加尔文教派在宗教改革中曾经提出过“上帝预选”说。也就是说,任何人是否能够得到上帝的饶恕,是上帝早已预先拣选的,而要成为上帝的选民,就要在今世的生活中勤奋工作、兢兢业业,甚至要过勤俭、禁欲的生活,用自己的成功去取悦上帝。这些因素促使人们积极面对经济活动以及有序的社会生活,使得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动力,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

基督新教中提倡勤俭、节欲的生活,要求人们必须把劳动当作人生追求的目标,把挥霍、浪费当作最大的罪恶,认为只要勤勤恳恳的工作就能取悦上帝。这样的宗教伦理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最终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就是要通过诚实而且有信用的劳动去获得财富,这与基督新教的教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宗教给人的印象是出世、禁欲、超脱、无为的生活,但是基督教在经过宗教改革之后,不但要求人们要积极进取,而且逐渐演变出赚钱是美德的观念。欧洲宗教改革的创始者马丁•路德提出的职业观,认为修道士的生活不但没有任何价值,而且认为放弃现实生活是自私的行为、逃避责任的表现。韦伯在《新教》一书中指出:“上帝应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修道士生活放弃现世的义务是自私的,是逃避世俗责任。

新教徒不断进取的工作,过勤俭节欲的生活所积累的财富不随意挥霍,不断扩展自己的事业,以世俗的成功作为取悦上帝的证明,这样的心理机制不断在后代中延续,将创造的财富投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他的研究分析里,韦伯指出卡尔文主义(或者更广泛的—基督教)宗教理想的影响成为欧洲和美国的社会变革以及经济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但他也指出这并非促成发展唯一的因素。其它重要的因素还包括了理性主义对于科学的追求、加上数学的科学统计、法律学、以及对于政府行政理性的系统化、和经济上的企业。

最终韦伯得出了意义深远的结论:“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被称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态度,其根本要素与我们在这里表明的清教世俗禁欲主义的内涵并无二致。”

清教主义帮助创造了那个使得现代人不得不生存其中的“铁笼”不断壮大并无情消灭了“自发性生活享受”的官僚制秩序。韦伯得出:清教徒是为了履行天职而劳动,我们的劳动却是波不得已。因为清教主义形成的这个庞大的铁笼使每一个出生在里面的人从一开始就被束缚在资本主义的世界里,必须按照资本主义的制度来适应它,不然将会被眼前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淘汰。

从历史上来看,加尔文教派和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具备了一种选择性之亲近的关系。无论如何,韦伯用‘选择性’亲近的概念来强调,加尔文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在历史的机缘之下,产生了一种相互交集,融合而几乎成为一体的这种作用,由这两者结合而产生的选择亲近的关系,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精神上的动力,韦伯就是如此把宗教与经济的关系结合起来的。

关于韦伯:1、为推动宗教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建设做出了无法低估的贡献。有人评价:“他在世界宗教系列比较研究这一博大的学术领域所作的长期探索已向人们证实,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是现代人文科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且随着人文研究的长足进步还将愈加显要。
2、“理念型”是一个重要方法,他秉持“价值中立”,为了更深入的认识社会现实,他对大量的概念进行定义,在繁杂的知识中锤炼思想。
3、宗教社会学思想对后来的一些社会学家,如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4、韦伯有一种强烈的“资本主义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以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来看待其他文化的发展。
5、他告诉人们经济发展与社会的总体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发展必然与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水平、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紧紧相连,要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只抓经济。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经济。要想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学会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吸收有利于现代化的合理因素,同时摒弃其中蕴涵的不良因素。


体会:
这段时间来读书读的不好,不在状态,经常有学校的实习和老师安排的一些任务,读书被打断还要重新找感觉才能按下心来。    持续十多天的感冒真的很难受,现在温度变化比较快,也希望大家在注重学习的时候,注意身体。  会上听到大家都有种“焦虑感”,我感觉自己焦虑感还很重,当然我的是在初期入门时的焦虑,希望接下来能赶快调整好自己的状况投入到读书中








书目:
至2014/1/21
《资本论》第一卷
《共产党宣言》
《支配社会学》
《儒教与道教》
《非正当性支配——城市类型学》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新乡土中国》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论述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也就是资本的生产过程。马克思按照: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线路呈现出——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关键词:剩余价值

主要讲一下剩余价值,资本总公式:G—W—G’,G’=G+ΔG,即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这个增值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实质就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即“看不见的手”原理。

马克思说: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用他购买的生产资料消费他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而生产的产品归资本家所有。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一切原料)和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商品,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最终的目的还是指向剩余价值。这就是“看不见的手”背后的看不见的原理。

剩余价值分为两种:我们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盈亏平衡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变为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称它为不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不变资本。变为劳动力的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它再生产自身的等价物和一个超过这个等价物而形成的余额,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本身是可以变化的,是可大可小的。这部分资本从不变量不断变为可变量。因此,称它为可变资本。)

最初:预付资本C=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商品:原来资本C变为C'=c+v+m(m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v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这个比率表示的是剥削程度,不是绝对量。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和,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工作日是可以确定的,但是它本身是不定的。但是它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变动,它的最低界限是无法确定的。
资本家对剩余劳动的占有欲望: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增加工作日的数量;施行白班和夜班的换班制度,提高效率,全天不停的吸取剩余劳动力;

对工人的影响:睡眠不足、生物钟混乱、吃饭时间都被挤占、无精打采、心力疲惫。人的生活节奏受机器的运转节奏的支配。不去关心劳动力的健康,只是一味的强制使用廉价劳动力,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资本家,因为,劳动力的寿命由于大量损耗会经常死亡,从而使资本家经常从新购买,又得花费资本。

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或者说,是由同一个资本家同时剥削的劳动力的书目与单个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之间的复比例决定的。
规律1、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按比例提高来抵偿,或者说,所雇用的工人人数的减少,可以由工作日的按比例的延长来抵偿。
规律2、平均工作日的绝对界限,就是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或者说,就是受剥削的工人人数的减少可以由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的提高来补偿的绝对界限。
规律3、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已定的情况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  在劳动力的价值已定和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本所生产的价值量和剩余价值量,同这些资本的可变部分即转化为活劳动力的部分的量成正比。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作日时间确定的情况下,只有调整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分配,即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

采用改良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比同行业的其余资本家,可以在一个工作日中占有更大的部分作为剩余劳动。他个别地所做的,就是资本全体在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时所做的。但是另一方面,当新的生产方式被普遍采用,因而比较便宜地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和它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消失的时候,这个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

然而,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一方面,它使商品便宜,从而使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另一方面,它改变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也就是同资本的不变组成部分和可变组成部分的价值总额之间的比例。

同时还进行着分工协作——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既有工场内部工人之间的协作,又有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这时候,商品从一个要完成许多种操作的独立手工业者的个人产品,变成了不断地只完成同一种局部操作的各个手工业者的联合体的社会产品。可以把工场看成一部机器,而人是机器的各个部分。

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本身增加生产者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是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

总的来说: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这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就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来说,工作日一开始就分成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个部分。为了延长剩余劳动,就要用各种方法缩短生产工资的等价物的时间,从而缩短必要劳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体会:之所以在这里讲剩余价值,是因为自己工作经历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有切身的体会,在现代中国这个社会主义的国家,还到处可以见到100多年前马克思描述分析的资本主义的残酷的剥削的现实,前几天,周孝正在一个节目中说,我们的社会现状是:一切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这也是现在的工场(甚至是国内工业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以营利的最大化为目的,完全忽略了工人——这一创造财富的核心。    比如一个月休息两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上班不能停下来,要一直工作,连吃饭时间都压缩到十分钟内,资本家还到处推销自己的所谓企业文化:团结、创新、敬业、奉献。其实就是要工人接受资本家鼓吹的观念,内化到工人大脑观念里,造成奉献是理所应当的假象,此乃拜物教。

读到这里内心有种为工人为国家的一种忧伤。为了工业生产,为了利润,我们牺牲了自然,破坏了耕地,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完全背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是一点小感慨!!!

感想:这个月的状态:实习、考试、论文占去很多时间。读书很浮躁,用前几天年终总结的话说:我自己读书是在找虐,找刺激,而且我还会坚持自虐下去!师父说过,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压力,经得起考验。读书会上,听到研二几位学姐做的关于调研和读书的感受的对比,我内心里更加坚定了读经典的信念,经典是塑造思维,学习西方研究社会的逻辑,下到我们社会里面去积累属于我们中国的经验,带着批判为解决我们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理论思考。谢谢各位,向各位学习,继续读经典,坚持下去。




书单:至2013/12/17
韦伯:
《经济与历史》
《支配的类型》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皇权与绅权》
《乡土重建》
《中国绅士》
《生育制度》
《江村经济》


费老看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及解决之道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乡土的”社会。这个土不仅体现在城里人对乡下人没文化没见过世面的瞧不起,还表现在农民世世代代都靠着土地为生。生于斯,张于斯,死于斯的乡土是农民的根。在这个传统又封闭的,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社会中,村民相互之间很熟悉,是个熟人社会;上下代之间靠着祖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就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礼治的教化权力可以使乡土的社会基本处于和谐安定的状态,所以在这里即用不到象征城里人文明的儒雅的文字,也用不到现代的法庭来处理社会诉讼案件。因为这里以语言来基本取代文字,以无讼取代诉讼。
        中国这个乡土社会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了特有的一个以人伦为基础的“差序格局”,人与人关系的就是建立在这个格局上的亲属关系。中国人讲究的君臣、父子、长幼、夫妇等都是一种差等关系,这个以自己的为中心,推己及人,形成一圈圈的社会圈子是随着个人所处位置的具体情况可以随时变化的,也就是讲人情办事,看面子处理问题,公私是相对的。从个人的人际关系往外扩展,就到了社会群体,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族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它经营着以政治、经济、宗教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事业,在这里,作为家族的元素的小家庭就要克己复礼,内外分工,男女有别,为维护整个家族的事业而做出自己的一点牺牲,因而形成的是以父系关系为主,以夫妻关系为辅,男女之间感情淡漠,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的家庭内人际关系。
    当教化权力统治着传统乡土社会的同时,皇权还从社会的顶层对这个国家施行专制的横暴统治,可当时皇帝的政令并没有一直传达到人民手上,而是下发到县这一最底层的机构,在县级以下没有国家的行政单位,有着一个自治的民间团体,主要是由地方有头有脸的绅士来控制着。当上级政令不合理,绅士就会通过自己私人关系和上级官员交流,有时甚至直接通达皇帝,相约的结果就是重新调整政令,这样中央的收租任务也进行了,绅士也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下层的统治地位。这种上下沟通的机制被费老成为“双轨制”,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民主与宪法。在这个过程中,绅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缓冲作用,不至于皇权直接和人民接触,而造成暴力冲突。可是,这些作为绅士的地主或商人为什么这么好心帮助农民呢?
    其实,他们还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并没有真正的帮助农民,只是对上打着农民的旗号来压榨下层百姓。为的还是自己从农民那里剥削来的财富不至于又被皇帝全部剥削走。中国注重亲属关系,人情面子,如果在自己家族内培养出一位官员,那就可以保护自己的财产了。并且绅士阶级有钱,有时间,他们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有大把的精力去玩味文字,于是求取功名,某个一官半职的也是很光宗耀祖的事。从乡土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来了,接受文化教育,近现代以来还接触到了大量的西方思想,可是上了学,留了洋,就没有脸面再回到农村种地去,就死活都要赖在城里,而这些年轻人只是学到规范知识,却不懂技术,不愿自己亲自下手生产,大多数留在城里的年轻人还是到了政府和军队,这些部分还是在见解靠剥削农民来过活。即使有当上了大官的,也要对曾经支援过他读书的乡绅感恩戴德,帮绅士们牟利,农民还是一样的贫困。
    粮食的一半交给了地主,再加上生产再投资,日常消费,结果一年的劳动还不够解决温饱,同时还要养活因生产技术落后而需要的大量的劳动力。只有想办法开源节流,事实上已经不能再减少自己的消费,就想办法在闲时做手工,补贴家用,结果这种乡土手工业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至少稳定了社会,农民达到了温饱,就不会起来造反,社会还是基本的稳定,皇权也就还继续进行“无为而治”的统治。
    西方工业化产品侵入了中国,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产生的致命的打击。西方工业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廉,耐用,于是就抢占了乡土手工产品的市场,绅士阶级不再用乡土产品,而用从土地里剥削来的财富去换取西方产品甚至是奢侈品。仅仅是地主阶层自己在挥霍,农民始终都没有任何回报。农民失去了能使他们达到温饱的家庭补贴,同时地主并没有敏锐的觉察到这种变化,依然按照原来的标准来向农民收取地租,农民这次真的面临生存危机了,就直接和地主产生了冲突。
    费老分析这种冲突的根源在于“土地制度”。只要改变了土地制度,使耕者有其田,农民有了自己的田,自己不用交地租,就可以维持自己家庭的开支,甚至还可以有剩余,同时,地主这个吸血鬼要主动改变自己的身份地位,从一个寄生者变成一个生产者,让自己动手可以为自己创造财富,但是,绅士阶级的这种改变需要观念的改变,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的,除非使用强制的暴力使地主被动放弃自己以前的地主地位,让田于民。
    农民又了地,温饱是解决了,可是怎么能够对抗西方工业的入侵呢?这只能自己强大了才能抵抗的住外来的不友好。而中国的城镇不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它只是一个单向的吸血机制。上海不像纽约一样是一个经济的枢纽地位,他只是作为一个西方打开中国国门,向中国内地入侵,挤占乡土工业的商埠,只是一个通商口岸。所以,要振兴乡土来发展中国,要从重振乡土工业开始。费老从要素、成本、组织、资本、储蓄等方面对乡土重建进行了可行性建构,以求能够为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指引出一条出路。


    费老当时的环境使他深刻认识到保甲制破坏了乡土底层的自治团体,使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堵塞了,而自上而下的政令却依然严酷,双轨破坏,必然发生冲突,书中提到人民期望有一个更好的领导来改变现状。
    费老用自己深厚的理论功底来观察中国当时的病态社会,发掘社会问题的根源,对社会分析,比如对知识分子的分析,对城乡二元结构的分析,土地问题等对几十年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以历史为大背景,以历史为工具,抽象概括出社会的结构,分析问题,用乡土和城市对比,中国和西方对比,和之前对江村社区的研究不一样,是其研究转向的一个标志。


感想:
1、齐老师和贺老师都强调,要改变人生的格局,人的潜力就要激发出来,要达到实质的进步,必须抓住当前的两三年时间,从内在里真正的激发自己,每个人都有潜力,对自己狠一点,人生格局就看自己是以什么态度对待眼前的事,坚持!
2、 开完会回来后又重新写了报告,发现在开会之前慌慌张张的写和回来之后又重写感觉很不一样。为什么呢?
3、 时间紧,任务重。计划没有变化快,在一开始就要抓紧时间按计划来,以减少后期由于变化对原计划造成的损害
4、 继续读韦伯







10月份读书书目
涂尔干: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教育思想的演进》
《原始分类》
《乱伦禁忌及其起源》
《孟德斯鸠与卢梭》
阿瑟阿萨伯格:
《涂尔干死了》
韦伯: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学术与政治》


关于涂尔干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就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他把具有制约性、客观性、普遍性的“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有两种类型:抽象的社会事实,包括道德、法律、制度等;现实的社会事实,包括自杀和犯罪、社会、政党等。
    他对关于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我们应该使社会现象与在头脑中把他们表象出来的主题分开,而对社会现象本身进行考察。必须始终如一的摆脱一切预断,尊重事实。  对于社会现象要能够区分出正常的社会现象和病态的社会现象,犯罪已不再是绝对的反社会存在,而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成分。  从历史的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要注意首先是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区分出各类变种。  有了正确的区分才能便于解释社会,对于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第一条是,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另一种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中去寻找;第二条,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  对于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分析它的功能,我们应该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究应该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一切比较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的构成中去寻找;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在此,涂尔干将社会学总结为一门以比较的方法解释和分析各种社会事实的科学。

二、社会的转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在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传统道德力量遭到破坏和反叛,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瓦解;各种法律扮演建立维持社会团结稳定的角色。社会各部分要相互联系和维持平衡就要团结,在《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认为,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的增加是社会分工的主要原因,社会从传统的机械团结转变成了现代的有机团结。机械团结的社会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基础上,社会靠惩罚性法律得以维持,主要是出现在古代社会以及近代不发达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中,集体意识(比如宗教情感)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个人意识被集体意识所压制;有机团结的社会建立在个人异质性基础上,借助于社会分工和合作兴起,主要出现在现代的发达社会中,这里个体独立性增强。在有机团结的社会里,道德、宗教以及其他的集体意识就会注重引导人们进行适当的社会分工以加强社会协调,所以,涂尔干认为,社会的转型变迁本质上看首先是法律与道德的变迁。涂尔干肯定了有机团结,并认为它能够增强社会的活力。
    变迁使社会向前发展了,个人自由增加了,社会越来越专门化。然而社会是复杂的,当社会变迁剧烈时,一个旧的秩序打破而一个新秩序又没有完全建立,或是某种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是几种规范相互冲突,就会发生各种危机,各种不适应,人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不相适应,就产生了失范。

三、社会失范
    道德和法律是维系社会关系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道德法律的作用弱化,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连接纽带变弱,社会的内在结构变化外在表现为反常的形式,自杀就是其中之一。涂尔干通过具体分析自杀现象来贯彻验证他的方法论原则,为社会学家考察社会事实提供一个实证研究的范例。他认为,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运用统计学资料对自杀率进行研究,试图从社会和个人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分成利己型自杀、利他性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他排除了家庭、宗教、自然等等因素,最后建议是恢复行会或建立职业组织,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建立一个桥梁或中介,这样就把个人、群体、社会有机的连接起来。在现代社会中各个职业活动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内容,需要一些各自特殊的职业伦理加以规范,而国家在社会整体层次上的共同意识没有能力来为这些各自行业领域制定不同的具体的规范,但是职业群体可以自己建立各自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建设对于重建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面临的问题更有意义。

四、宗教
    社会不是由个体简单的组合起来的,社会事实是发生在社会层次上的,不能由个体性质加以解释,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使涂尔干解释事实时要从原因和功能两方面来研究。早在分工论里面就提及宗教对人集体意识的影响,但是它的源头在哪里,本质又如何呢,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里,他以澳洲最原始最简单的宗教入手,尝试做出解释。宗教在促进社会整合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宗教可以强化集体意识,通过信仰和仪轨把个人聚合到共同的道德集合体—教会中,通过定期的举行仪式肯定并强化自己的手段,使个人能够再次感受到以其他成员间的道德统一,从而起到巩固团结的作用。宗教仪式具有使人振奋的作用,在个人遇到不幸或危机时给他们以支持,减轻其痛苦,重建个人信念和共同信念之间的平衡,从而建立新的社会伦理道德。

感想:
    读书读的是思维逻辑,知识只是载体,通过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正因为我感觉自己以前没有读过书,更没有思考过问题,感觉自己的大脑都没有发挥一丁点的用处,突然觉得我要读书,我要格式化自己的思维,我选择了读书。可是,我读了,却没有思考,没有总结,没有写下来,结果只是读过去了,大脑里面几乎没有什么东西留下,思维逻辑线路更无从谈起,就不可能有质的改变。有时就感觉完全陷阱了一个泥潭,拔不出脚,就不能站到高处来看这片有价值的土地。这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状态,自己的缺点不足,这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的过程,改变在于行动!






9月份读书书目
涂尔干:
    《自杀论》
    《社会分工论》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

1、《自杀论》
  
方法:作者先假设某些观点是正确的,然后由这些观点可以推出一些结论,再用事实收集到的资料来证明上面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否定了之前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性强,思维严密。

    作者对自杀的界定: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都叫做自杀。然后对非社会因素(精神错乱、酗酒、种族、遗传、季节、气温、效仿)、社会原因(环境比如经济、政治、社会动荡)等进行了分析。把自杀分成三大类: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由于社会混乱引起的自杀。最后为防止自杀而提出的设想:1、惩罚自杀者;2、恢复悲观主义者精神状态;3、改进教育,培养人们的坚强性格;4、发挥家庭在防自杀的作用;5、建立不同职业组织。
在关于利己主义自杀的部分,作者提到,新教比天主教在更大程度上允许自由思考,对个人的束缚小,人的思想活跃,自杀数量大;关于教育,作者说:使宗教解体的不是他所受过的教育,而是因为宗教解体才引起对教育的需要。宗教的基础已经动摇。作者还提到一个观点:自杀人数多少与个人所属群体(宗教、家庭、政治)一体化的程度成反比。所属群体对个人的自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群体联系越紧密自杀越少。自杀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可以不用社会干预的情况下以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摆脱一定数量无用或者有害的人。
自杀是这些时代正常结构的组成部分,甚至很可能是任何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自杀与社会结构最根深蒂固的东西有关,因为自杀表现了社会的情绪,而民族的情绪像个人的情绪一样,反映了机体最根本的状态。而这个最根深蒂固的东西不就是集体的意识集体的情绪,它根源于宗教吗?宗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2、《社会分工论》
机械团结,相似性所致,集体意识,压制性制裁,分工水平低
有机团结,个体相互差别为基础,恢复性制裁,分工水平高
社会是进步的,必须向前发展,有机团结的递增优势表现出我们同社会维系起来的纽带不再主要是共同的信仰和感情,而越来越成了劳动分工的结果。是分工把我们联系成了一个整体,使我们的集体意识增强(这里的集体意识和宗教的集体意识不同),增强了机体各个有机部分的团结。同时,相似性产生的团结也逐渐松弛下来。
关于分工原因,分工不断发展,就在于社会环节社会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分割各个环节的壁垒被打破了,社会融合为一个大家庭。社会容量和社会密度是分工变化的直接原因,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分工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因为社会密度的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普遍扩大。分工越发达,它的灵活性和任意性就越大。同时也会产生失范的分工,工商业危机和破产,劳资冲突(分工,分散作用使专业化更强,分歧不协调,社会功能分离,失范发生)。
高等社会要维持自身的平衡,就必须实行分工。分工不仅成为社会团结的主要源泉,同时,也变成了道德秩序的基础。如果劳动分工没有得到发展,人类博爱的理想就不可能得到实现。劳动分工越发展,规范就会变得越多,倘若没有规范,有机团结就是不可能的或不完善的。


3、《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涂尔干在书中对社会事实先进行了讨论。要想超越事实,在事实之外去理解和指导事实,只有把事实看成是不合理性的东西才行。研究事实遵循的原则:对事实的存在完全不知的态度;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内省去发现事实的各种属性。习惯支配着我们,并把某些信仰和习惯强加于我们。也就是我们要站在中立角度看问题,必须始终如一的摆脱一切预断。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通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信仰、倾向、习俗,它具有外在性,大部分都不是我们自己形成的,而是来自外界,所以,只能强制我们承认他们,而后进入我们的头脑。
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而不应该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中去寻找;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一切重要的社会性过程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的构成中去寻找。以一种社会事实来说明另一种社会事实。
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不同于哲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社会学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不以一种学说反对其他学说,在思想上养成遇到这些问题时,采取特别态度的习惯,即以直接接触事物的科学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以摆脱一切党派的束缚。



4、《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作者的研究对象是原始宗教,第一部分先导问题,对宗教进行界定(包括信仰和仪式),并且讨论了泛灵论和自然崇拜(对泛灵论来说,神性观念是由梦构成的;对自然崇拜来说神性观念是有某些宇宙现象构成的,这些现象乃是宗教演进的起点)。然后引出,在泛灵论和自然崇拜之外,还有一种更基本、更原始的膜拜,前面两种只不过是它的派生形式或特殊方面而已。这种膜拜就是图腾制度的膜拜。
图腾本原观念具有头等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它在宗教思想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还是它在世俗层面上对科学思想史很有意义。它是力的最初观念,世界是各种力相互限制,约束和制衡的一个系统。力的观念就是宗教的起源。由此引出宗教力,在氏族之外存在着支配他们同时又支持他们的力。宗教力就是人类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
膜拜又分为消极膜拜(禁忌)和积极膜拜(祭祀)。作者通过对宗教详细的分析,得出所有重大的社会制度都起源于宗教。



体会:
1、    刚加入读书会,第一次写这个读书汇报感觉很有压力,不知道从何写起,而且我现在读的书都是表面化的,只是看到了内容,作者的思想、思维主线等等这些东西我还串不起来,甚至连内容还没有完全把握住,只是片段化的。我想这或许和之前缺乏大量读书经历有关系,有了量的积累,有了广度的积累,自然会有深度的发现。
2、    我感觉还没有达到我认为应该有的那种读书状态,杂事多,不能全身心投入。应该需要大块儿的时间投入,有时好不容易读了一些状态出来,突然有什么事干扰进来,就把之前的感觉给冲走了。下次还得重新培养这种读书的感觉出来,前后不接,感觉很不顺。
3、    关于宗教,在读社会学的书之前,我会读一些小说和一些文章,当时我就感觉到宗教(或心灵方面)的东西对人的影响特别的大,完全可以支配人的行动。那是起,我就格外在意宗教这类从内心方面,意识方面等影响人的事物。而且目前看的书很多是关于西方的书籍,更应该把宗教放到先行的地位。关于哲学、宗教的知识等应该是解读西方的基础前提。
4、    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社会大于个人,社会不是个体简单的聚合,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分工是社会团结的源泉;群体的亲密联系能够抑制自杀;宗教社会中,集体意识影响个人的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间要有一个中介的刺激群体作为沟通的纽带。
5、    接下来要把涂尔干其他的著作读完,希望能对他有更深层次的系统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他的思想。   

希望各位多多指导,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 此贴被七彩星空在2014-11-21 22:10重新编辑 ]
一切均源自积累!
Posted: 2013-10-09 10:11 | [楼 主]
子夜闻钟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74
威望: 174 点
金钱: 1740 RMB
注册时间:2012-10-14
最后登录:2017-03-04

 

1.刚开始,慢慢来,不用急,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推即可!我们暑假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哈哈,不过请一定相信:长期坚持,必有所成!2.总结得很用心,还记得你汇报会上关于欧洲现代社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思考,很有现实关怀,不错!3.坚持,就是一天又一天地去图书馆看书,共同成长!
大道致远,责任天下,积思顿释,静水流深!
Posted: 2013-10-10 22:39 | 1 楼
七彩星空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14 点
金钱: 140 RMB
注册时间:2013-10-04
最后登录:2014-11-21

 

谢谢对我的鼓励,我一直在努力,我相信一切均源自积累!
一切均源自积累!
Posted: 2013-10-11 12:19 | 2 楼
何倩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9
威望: 59 点
金钱: 590 RMB
注册时间:2012-10-09
最后登录:2017-02-15

 

不要着急,刚开始都是这样,积累到一定程度,大脑里自然会有很多想法,很不错,加油!!
Posted: 2013-10-11 17:10 | 3 楼
咯哩咯哩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227
威望: 227 点
金钱: 2270 RMB
注册时间:2009-12-15
最后登录:2014-08-25

 

刚开始读书已经很不错了!既然选择读书就要有所坚持也要有所放弃,全心投入,进步自然会来,坦然的坚定的读书,加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Posted: 2013-10-11 19:07 | 4 楼
七彩星空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14 点
金钱: 140 RMB
注册时间:2013-10-04
最后登录:2014-11-21

 

谢谢大家支持!
一切均源自积累!
Posted: 2013-10-11 22:51 | 5 楼
杜姣
坚持就是胜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512
威望: 512 点
金钱: 5120 RMB
注册时间:2009-09-13
最后登录:2017-11-18

 

读书很细致,第一次就能写到这个样子,很不错。选定方向后,集中心力攻克一件事,排除万难。另外,有积累才会有更多的思考。刚开始最重要的是不断在经典中浸泡找读书的感觉。加油!
Posted: 2013-10-12 10:39 | 6 楼
郑晓园
达者至观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15
威望: 315 点
金钱: 3150 RMB
注册时间:2009-03-30
最后登录:2015-12-11

 

一个人在华师读书,精神可敬可佩,读得也棒。在读书方法和状态问题上,完全同意姣姐。我们要先把读书的姿态亮出来,再谈收成。
读书人是幸福人!
Posted: 2013-10-12 20:33 | 7 楼
七彩星空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14 点
金钱: 140 RMB
注册时间:2013-10-04
最后登录:2014-11-21

 

Quote:
引用第6楼杜姣于2013-10-12 10:39发表的  :
读书很细致,第一次就能写到这个样子,很不错。选定方向后,集中心力攻克一件事,排除万难。另外,有积累才会有更多的思考。刚开始最重要的是不断在经典中浸泡找读书的感觉。加油!


谢谢你!坚持就是胜利,从经典里找感觉
一切均源自积累!
Posted: 2013-10-13 22:24 | 8 楼
七彩星空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14 点
金钱: 140 RMB
注册时间:2013-10-04
最后登录:2014-11-21

 

Quote:
引用第7楼郑晓园于2013-10-12 20:33发表的  :
一个人在华师读书,精神可敬可佩,读得也棒。在读书方法和状态问题上,完全同意姣姐。我们要先把读书的姿态亮出来,再谈收成。


从三大家读起,慢慢体会
一切均源自积累!
Posted: 2013-10-13 22:27 | 9 楼
冷波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21
威望: 121 点
金钱: 1210 RMB
注册时间:2013-03-19
最后登录:2017-09-13

 

开始不顺不要紧,会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坚持并加油之!
Posted: 2013-10-13 23:06 | 10 楼
七彩星空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14 点
金钱: 140 RMB
注册时间:2013-10-04
最后登录:2014-11-21

 

Quote:
引用第10楼冷波于2013-10-13 23:06发表的  :
开始不顺不要紧,会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坚持并加油之!


我会坚持下去的,谢谢
一切均源自积累!
Posted: 2013-10-13 23:21 | 11 楼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勇敢展现问题,剖析自己,这点很好。刚开始都这样,开头这么好,结尾就不会差。贵在坚持!!!
Posted: 2013-10-13 23:43 | 12 楼
@朱战辉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2
威望: 132 点
金钱: 132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7
最后登录:2017-11-16

 

好的开始,坚持下去,定会有好的结果!欢迎你的到来,一起坚持走下去!
Posted: 2013-10-14 23:05 | 13 楼
山水沂源
级别: 圣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7
威望: 137 点
金钱: 1370 RMB
注册时间:2012-10-14
最后登录:2018-01-13

 

刚开始读已经读得很不错了。一个人在华师读书,能够坚持下去很佩服!还要向你学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Posted: 2013-10-14 23:28 | 14 楼
婷不下来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0
发帖: 286
威望: 286 点
金钱: 2860 RMB
注册时间:2012-05-06
最后登录:2015-09-08

 

一个很好的开始,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加油!坚持就是胜利!
读书,不婷下来~
Posted: 2013-10-23 22:11 | 15 楼
茹海
级别: 新手上路


精华: 0
发帖: 2
威望: 2 点
金钱: 20 RMB
注册时间:2013-10-01
最后登录:2013-11-01

 

呵呵 我是钟周  呵呵 加油加油 比我快哦  我要加油!!!  华师我们这边也会慢慢形成队伍的  坚持
Posted: 2013-10-24 22:31 | 16 楼
史源渊
In learning we trust.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58
威望: 358 点
金钱: 3580 RMB
注册时间:2011-11-09
最后登录:2017-11-16

 

自己一个人读书还读的这么好,非常厉害!坚持坚持!!加油加油!!!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Posted: 2013-11-17 21:20 | 17 楼
郑静
深山老林苦练功!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2-04-04
最后登录:2014-01-15

 

坚持的非常好,且读书汇报也有明显进步,继续坚持,加油!
要十分的努力,九分都不行!
Posted: 2013-11-24 20:43 | 18 楼
dyy19870201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45
威望: 245 点
金钱: 2450 RMB
注册时间:2010-04-01
最后登录:2016-03-07

 

以小专题的形式对作者的思想进行归纳很不错。再接再厉。
“书龄”决定你思想的深度。
Posted: 2013-11-27 23:45 | 19 楼
舒丽瑰
级别: 精灵王


精华: 0
发帖: 270
威望: 270 点
金钱: 2700 RMB
注册时间:2010-05-28
最后登录:2015-12-11

 

读得很刻苦,也很认真,非常有状态也很有思考。不要急,坚持住,时间会给你答案。
Posted: 2013-12-20 12:52 | 20 楼
@朱战辉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2
威望: 132 点
金钱: 132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7
最后登录:2017-11-16

 

沿着经典的道路走下去,时间会证明一切,一起发掘属于自己的潜力,加油!
Posted: 2013-12-20 23:07 | 21 楼
杜姣
坚持就是胜利!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512
威望: 512 点
金钱: 5120 RMB
注册时间:2009-09-13
最后登录:2017-11-18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一个人在外面读书,对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的要求更高,认定目标,一路前行。加油!
Posted: 2013-12-21 16:27 | 22 楼
冷波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21
威望: 121 点
金钱: 1210 RMB
注册时间:2013-03-19
最后登录:2017-09-13

 

前后感觉不一样,说明你的潜力正在被激发出来,加油!
Posted: 2013-12-21 23:20 | 23 楼
郑晓园
达者至观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315
威望: 315 点
金钱: 3150 RMB
注册时间:2009-03-30
最后登录:2015-12-11

 

开完后会有反思和审视,要抓住这些感受对自己读书进行调试。加油,把心中的伟人心态调动起来!!
读书人是幸福人!
Posted: 2013-12-22 01:21 | 24 楼
@朱战辉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32
威望: 132 点
金钱: 1320 RMB
注册时间:2013-04-17
最后登录:2017-11-16

 

坚持就是胜利,新的开端,一起坚持下去!
Posted: 2013-12-31 23:11 | 25 楼
七彩星空
级别: dsgsdag


精华: 0
发帖: 14
威望: 14 点
金钱: 140 RMB
注册时间:2013-10-04
最后登录:2014-11-21

 

一切均源自积累!
Posted: 2014-01-22 21:29 | 26 楼
第一
级别: 管理员


精华: 0
发帖: 181
威望: 181 点
金钱: 1810 RMB
注册时间:2008-01-14
最后登录:2018-12-22

 

上去
Posted: 2014-03-20 15:28 | 27 楼
何倩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59
威望: 59 点
金钱: 590 RMB
注册时间:2012-10-09
最后登录:2017-02-15

 

读书是越来越有感觉了,继续保持!实习与上课,可以应付,读书时间宝贵,珍惜之!
Posted: 2014-03-20 20:25 | 28 楼
冷波
级别: 骑士


精华: 0
发帖: 121
威望: 121 点
金钱: 1210 RMB
注册时间:2013-03-19
最后登录:2017-09-13

 

有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吃掉韦伯这块“肉”,进步很大,加油!
Posted: 2014-03-21 22:37 | 29 楼
« 1 2» Pages: ( 1/2 total )
帖子浏览记录 版块浏览记录
三农中国读书论坛 » 中心研究生读书报告

Total 0.193927(s) query 4, Time now is:03-29 09:06, Gzip disabled
Powered by PHPWind v6.0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