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调查研究 >> 调查笔记 >>
  • 李昌金:乡镇新困境:对话中部省份某镇副镇长
  •  2024-08-26 09:30:02   作者:李昌金   来源:作者赐稿   点击:   评论:0
  •  【字号:

  • 新一轮财税改革箭在弦上,相关讨论日渐增多,于是我凑热闹把十多年前写的一篇题为“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困境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原载2015年经济日报《市县领导参阅》第20期,报告部分内容被江西省抚州市委办调研组采纳,所形成的调研报告获市委领导的批示)。中部省份某镇副镇长在评论区留言:我们这又在搞创新。出于好奇我私信他,问他那里搞什么创新?随后,他在微信里跟我聊了不少当前乡镇工作及其他情况。我感觉他说的情况尽管只是他个人感受和意见,其中不泛牢骚话,但的确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或者说是一个共性问题。因此我决定将部分微信对话内容公开,以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

    以下便是我与这位张副镇长在微信的部分对话记录:


    张副镇长:

    我们这又在瞎搞。财政空虚,乡镇5万块钱一个月的工作经费都保障不了,只给2.5万,剩下的2.5万要靠自己去赚钱。

    我:

    现在乡镇还有多少创收赚钱的渠道?罚款吗?

    张副镇长:

    很搞笑的创收。有5个方面:1.旅游,每引来一个游客奖励200元。2.新增一个市场主体,入规入统的每个奖励3000元。3.招商引资。4.乡镇获荣誉,分国家、省、市之类。5.乡镇年度考核。都是搞虚的。

    我:

    哦,这样的话,如果仅从表面看,并不完全是县财政缺钱,更像是变换工作经费的拨付方式,将其中的一半变成工作保证金,或者说是以奖代拨。现在乡镇没有一点创收的空间吗?

    张副镇长:

    没有一点创收工作。现在工作越来越虚,90%的政府工作都是虚假的。就是为了上级领导检查。我这种急性子真受不了!

    我:

    理解,风气一旦形成,是很难一下改变的。其实,问题虽然表现在基层,但根子在上头,在体制机制,在上层建筑......

    张副镇长:

    都在做领导的面子工程,一个领导来,就搞一次创新。特别是组织部,换一个组织部长,搞一次党建创新,广告公司就赚饱了。所有的牌子都是做给上面领导看的。

    我:

    这个我理解,20多年前我在乡镇做副书记分管综治工作,也是如此,那时是还要分管领导自己垫钱订杂志资料、购买上面统一制作各种牌扁等。

    有人将你说的这种党建创新,称之为“装修型党建”,即只要有一个懂政策、懂领导讲话、能写材料、会排版、懂美学和空间设计的广告公司参与,不论实际工作做得怎么样,这个地方的党建工作大概不会差,甚至成为省市县党建先进单位也完全有可能。

    有“装修型党建”,还有“表演式乡村振兴”,就是你说搞虚的,即热衷于搞面子工程、搭花架子等。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连“表演式乡村振兴”也“表演”不下去了,可谓黔驴技穷。几个月前,我在西部某市调研,该市主抓农口工作的副市长陪同调研时,在谈及下一步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时,他说:“搞了这么多年,感觉乡村振兴已走进死胡同了,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搞什么?”这位副市长其实是提出了一个带有共性的困惑,新农村建设搞了13年,乡村振兴也搞了7年了,什么都搞过了,效果特别好的不多。乡村振兴到底应当如何搞?其实社会各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专家学者说得一套一套的,但不管用。你现在分管什么工作?

    张副镇长:

    我分管农业工作。但实际工作方向都搞错了,天天在弄抛荒整改。好田块都没人种,天天弄图斑整改,意义何在?真的是贻笑大方!抛荒不是很正常吗?不抛荒反而不正常,因为人都去打工了,怎么可能不抛荒?

    随后,张副镇长发了一张各乡镇分管农业副职工作群讨论工作的截图,截图中有四个人发言:

    甲:这些按图斑圈定的田块,都是很差的田,种了明显收成不高,强行复耕都是赔钱,再加上村里也没有强劳动力在种田,越是偏远的村越是没人,这是时代大趋势造成的,让我们这些镇村干部去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这些人是孙悟空,什么事都能搞定!

    乙:叫我们去变法,可是没有哪里可学啊!

    丙:图斑数据又变大了,上次是2000多亩,但实际只有1400多亩,这次又变了。

    丁:把能种的田保持住不再抛荒就好了,农村还有人吗?

    张副镇长:

    上午各乡镇分管农业的副职都在发牢骚。都在搞这些假的。省里只知道督察,乡镇就是案板上的猪肉。图斑是国务院搞的,搞不清状况,坐在办公室瞎指挥。

    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是人,村里都是空心村,怎么去发展?乡镇是没钱啊,有钱还不是小事?

    乡镇食堂现在都是两菜一汤,干部吃饭都吃不上了。一天5块钱,伙食差啊。你看县里有钱单位的食堂,比一比,差别太大啊!

    我:

    图斑整改的问题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前段时间我与一位山东的基层干部聊农村工作,他也说到这个问题。他说,在他们省这几年乡镇街道干部一半的时间都用在图斑整改,一些农民尤其是一些六七十岁老农房前屋后的果园、菜地、牛厩.......都要强行复耕。他还说,现在农村很多类似的整治似科乎专门就是针对弱势群体,搞得他们工作很难做。有的实在不行,只能政府不惜代价,加大补偿力度。但关键是整出来的地有多大作用呢?只为完成图斑整改任务有意义吗?此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正解?


    对于张副镇长所说的情况,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关于整治“非农化”“非粮化工作


    中央整治“非农化”“非粮化”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但在执行过程中显然出了大问题。“非农化”“非粮化”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一刀切”式整治“非农化”“非粮化”措施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农村的正常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而那些把已经成林的树木毁掉、把设施农业毁掉改种稻,而有的种稻又只是做个样子,以应付过关,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还有农民经营自主权的问题。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最大特性就是将土地经营自主权交还给农民。农民在承包土地后,有权自主决定土地的经营方式、种植作物、农业设施建设等。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粮食价格长期低迷,政府极力鼓励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放弃种粮改种其他经济作物,或发展养殖业。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价格又一直处于低位徘徊,近年甚至跌至十年前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也是鼓励农民改种其他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有的省甚至提出全省调减8000亩玉米的计划。现在“一刀切”式整治“非农化”“非粮化”,必然对农村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必然会损害一些农民的利益,同时政策多变还将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比如在广东,“一刀切”整治“非农化”“非粮化”就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珠三角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珠三角农村经济社土地租期到期后就租不出去了,因为政策变了,有些土地不能用于苗木花卉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等。如几年前我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调研,发现一些村组经济社土地招租信息在交易平台挂了一年多,土地还是租不出去。

    还有一个重要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保护耕地真正的依靠力量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而土地的主人,土地真正的受益人-----农民和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从江西省农村土地承包实践看,凡是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地方,农民认地公有(集体所有),承包户不敢轻易破坏耕地,耕地保护完好,侵占良田建房或其他非农建设很少,承包户私下违法卖地的也很少,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顺畅。相反,而那些没有实行“大稳定、小调整”的地方,尤其是分田到户后一直没有调田的地方,农民认地私有,耕地得不到保护,破坏耕地、占地建房、违约卖地等现象司空见惯。

    关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是完全正确的,但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路径值得探讨。分析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局势,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非农化”“非粮化,而是因为“谷贱伤农”,这也是导致全国各地大量粮田抛荒的最主要原因。“谷贱伤农”更为准确的表达是,种粮的回报率长时间、大幅度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即农业的比较效益太差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根本性改观,投入产出比与回报率明显低于其他产业,于是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不断地内卷化和弱势化。说得直白一点,种粮不赚钱哪个农民还会去傻乎乎地干这买卖?反过来说,如果种粮的回报率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话,那根本就不需要政府号召,农民半夜起床都会把那些很差的田、边边角角的地改良过来种粮食。

    种粮效益长期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2015年后,农产品进入相对过剩时代,粮食也一样。2015年的时候说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今年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去年达到13908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493公斤。今年夏粮又获得了丰收,夏粮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另一个是所谓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地板”的矛盾(前者为国内农产品价格面临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压力,国际农产品价格成为国内农产品上涨的天花板;后者为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农产品成本价格不断高涨)。

    不抓住主要矛盾(用江西民间俗话说,就是“抓错了猪尾巴”),不按照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势必事倍功半,甚至起反作用。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如果人为过度干预,很可能导致粮价更低,进而加剧“谷贱伤农”问题,这应当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直面的最重要问题。


    解决乡镇新困境,不仅需要财税改革,还需要上层建筑其他方面的改革。但更重要的是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把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把毛泽东同志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理,把鼓励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等,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实践中,体现在成果里.


    不折腾,让农民休养生息,是新中国农村75年发展经验的总结,什么时候这样做了,什么时候农村就平静、就发展,反之则相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困难时期。不折腾,体现的是“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够做到“无为而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少点最好是不要这样那样的“风暴”,农村承受不起,像环保“风暴”、农业设施“风暴式”清理......




  • 责任编辑:dujiao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