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摘录于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微信公众号推文《集体经济造假何时休》一文,本人只稍微作了一些修改。
集体经济真的必不可少吗?
集体经济的发展口号一提出来,就已经把乡镇和村两级压的喘不过气来,这个问题到底要怎么解决,需要有明确的对策。首先我们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集体经济有没有那么重要?没有集体经济或者集体经济达不到几百万的乡村是不是就活不了活不好?
个人以为集体经济并没有那么重要。集体经济是个润滑剂,对于村民来讲,让每个村民有事做,每个家庭有收入,远远比通过集体经济增收获得分配要实惠得多。可以说目前乡村老百姓生活富裕的家庭和村庄,都不是靠集体经济来维系的。
集体经济最大作用,无非是能够给相对弱势的群体予以一定的帮扶,让村庄正常运转不必给国家增加负担。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农民所期盼是有一份稳定工作,最好是跟城里人一样有财产性收益,跟城里人有差不多养老待遇和医疗保障。多数人不在乎集体分个三瓜两枣,集体分了钱也未必会说村里的好话。
现在有些村庄一年分个200块钱,300块钱,就上新闻联播大肆宣传,这不是为中国乡村长脸,它离开老百姓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依然遥远。即便是一年能给大家分个1000块钱,也不是老百姓最终的目的。过度的去鼓吹这些东西,只能让更多人有躺平思想。
当前集体经济发展主流模式赚得是什么钱?
近年来,各地集体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或创收路径主要是以下三种:
一、强村公司型--中间商路径
从目前全国创造集体经济的路径来看,基本都是建立以村或者乡镇为单位的强村公司。强村公司具体的业务都是一些公共资源被优先配置给强村公司来完成,如绿化工程、保洁工作以及乡镇范围内的水利道路建设等,强村公司通过抽水提成的形式,来提取一部分所谓的管理费用,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那这种形式能够走远吗?这种表面市场经济实际计划经济的方式能维持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显然,弊大于利走不远。
实事求是地讲村庄并不会因为这样而富裕起来,某种程度上讲只是多了一手承包人,给村干部的腐败增加了机会,这并不是真正赋能乡村。东部有个村庄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获取了利润差。同时又向农民以600元一亩流转村集体,集体又以800元一亩转租给政府,这样就挣了每亩200元,政府把地抛荒后,村又以500元一亩租给村民,这样村集体又有了每亩500元泼天富贵。上级政府为了集体经济增收只能睁眼瞎。
二 、统购包销型--农产品路径
有一部分明星村,属于“集体经济必须强”的村庄,各种资源都倒向这部分村庄,经典做法都是村里有生产某种农产品,由政府国企或者央企高于市场价格二倍以上包销。也有走简单路线的,把土地的流转费也纳入经营性收入范围,和当年某名村如出一辙。短时间里确实看见高于市场多少倍的收益入账,村集体经济增收成为了它人榜样,但是一旦撤走资源,就马上没动静了。这些非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为了造神而准备的一种集体经济虚假繁荣。
这些村庄有那么好的数字,势必造成隔壁的县城,隔壁的乡镇来学习和模仿,许多媒体也会推波助澜。不得已之间,攀比之心,造假之风就蔓延开来。比如中部某省调研期间发现某村有经过简单处理的山泉水,一瓶售价4元,最后了解到,此村是纪委的帮扶对象。我开玩笑说,你卖10元各单位也得来疯抢。
三、金融稳妥型
财政来了项目资金后,由于层层的监督机制,导致钱用不出去或者不敢用出去。为了避责,乡镇和村只能够把这笔钱投入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以固定的回报率,作为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但是这个事毕竟不是长久之际,龙头企业遇到市场风险时这个钱就不那么稳。特别是企业破产或自然灾害发生,这笔钱也有可能打水漂。唯一的好处就是乡镇和村领导都可以躲过纪委的各种追责。
还有所谓的“创新路径”,沿海有个村上面来了200万项目资金,乡镇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就给了一个种植大户,大户要给村每年25万的固定回报,这样一共八年,第九年企业把用烂的大棚还给村里。面上看200万还在,其实大家心里明白。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使落后的村庄完成集体经济增收任务,也会促成一些村庄向银行去贷款,然后把银行低息贷款,高息交付到城投或者交投等相关单位去获取高额的利益差,当然也有直接投入乡镇或街道成立的强村公司,直接成了二把手银行。
这样做只是把村里增收数据好看了,但事实上并不是乡村的经济创造力增强,乡村也并不具备真正的造血功能,集体经济也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全国各地相互学习集体经济增收经验,学的都不是踏实的作风,更多的都是学造假。
经济真得很“香”吗?当前主流集体经济模式是什么成色?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走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图景
原创 何允辉 乡践与乡见 2024年08月23日 08:54 浙江
这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倡导下,抓集体经济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各种考核铺天盖地,发展集体经济假经验层出不穷,目标口号比拼愈演愈烈,基本上每一个县市乡镇都给自己所辖的乡村制定了任务。5万,10万,50万,100万,上不封顶。似乎说出来定了目标就一定可以做到。由于工作原因,我先后去全国众多省份调研了上百个村庄,东中西部都做了抽样。发现这个任务给全国各地乡村工作者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这项工作可以说让当地的村书记焦头烂额夜不能寐。现在的乡村基本就是三大任务,填表格抓扫地和编集体经济。留给村书记思考乡村统筹发展的时间并不多。
(一)集体经济是村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关键么?
今天来讲关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希望和全国的村书记探讨一些不成熟的观点。集体经济的发展口号一提出来,就已经把乡镇和村两级压的喘不过气来,这个问题到底要怎么解决,需要有明确的对策。首先,集体经济有没有那么重要?没有集体经济或者集体经济达不到几百万的乡村是不是就活不了活不好?个人以为并非如此。集体经济是个润滑剂,对于村民来讲,让每个村民有事做,每个家庭有收入,远远比通过集体经济增收获得分配要实惠得多。可以说目前乡村老百姓生活富裕的家庭和村庄,都不是靠集体经济来维系的。集体经济最大作用,无非是能够给相对弱势的群体予以一定的帮扶,让村庄正常运转不必给国家增加负担。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农民所期盼是有一份稳定工作,最好是跟城里人一样有财产性收益,跟城里人有差不多养老待遇和医疗保障。多数人不在乎集体分个三瓜两枣,集体分了钱也未必会说村里的好话。现在有些村庄一年分个200块钱,300块钱,就上新闻联播大肆宣传,这不是为中国乡村长脸,它离开老百姓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依然遥远。即便是一年能给大家分个1000块钱,也不是老百姓最终的目的。过度的去鼓吹这些东西,只能让更多人有躺平思想。
(二)集体经济创收路径大全
(1)强村公司型--中间商路径。从目前全国创造集体经济的路径来看,基本都是建立以村或者乡镇为单位的强村公司。强村公司具体的业务都是一些公共资源被优先配置给强村公司来完成,如绿化工程、保洁工作以及乡镇范围内的水利道路建设等,强村公司通过抽水提成的形式,来提取一部分所谓的管理费用,作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那这种形式能够走远吗?这种表面市场经济实际计划经济的方式能维持么?回答是显而易见的,弊大于利走不远。实事求是的讲村庄并不会因为这样而富裕起来,某种程度上讲只是多了一手承包人,给村干部的腐败增加了机会,这并不是真正赋能乡村。东部有个村庄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获取了利润差。同时又向农民以600元一亩流转村集体,集体又以800元一亩转租给政府,这样就挣了每亩200元,政府把地抛荒后,村又以500元一亩租给村民,这样村集体又有了每亩500元泼天富贵。上级政府为了集体经济增收只能睁眼瞎!
(2)统购包销型--农产品路径。有一部分明星村,属于“集体经济必须强”的村庄,各种资源都倒向这部分村庄,经典做法都是村里有生产某种农产品,由政府国企或者央企高于市场价格二倍以上包销。也有走简单路线的,把土地的流转费也纳入经营性收入范围,和当年某名村如出一辙。短时间里确实看见高于市场多少倍的收益入账,村集体经济增收成为了它人榜样,但是一旦撤走资源,就马上没动静了。这些非正常的市场行为,是为了造神而准备的一种集体经济虚假繁荣。这些村庄有那么好的数字,势必造成隔壁的县城,隔壁的乡镇来学习和模仿,许多媒体也会推波助澜。不得已之间,攀比之心,造假之风就蔓延开来。比如中部某省调研期间发现某村有经过简单处理的山泉水,一瓶售价4元,最后了解到,此村是纪委的帮扶对象。我开玩笑说,你卖10元各单位也得来疯抢。
(3)金融稳妥型。还有一种走金融路线的方式,财政来了项目资金后,由于层层的监督机制,导致钱用不出去或者不敢用出去。为了避责,乡镇和村只能够把这笔钱投入到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以固定的回报率,作为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但是这个事毕竟不是长久之际,龙头企业遇到市场风险时这个钱就不那么稳。特别是企业破产或自然灾害发生,这笔钱也有可能打水漂。唯一的好处就是乡镇和村领导都可以躲过纪委的各种追责。还有所谓的“创新路径”,沿海有个村上面来了200万项目资金,乡镇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就给了一个种植大户,大户要给村每年25万的固定回报,这样一共八年,第九年企业把用烂的大棚还给村里。面上看200万还在,其实大家心里明白。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使落后的村庄完成集体经济增收任务,也会促成一些村庄向银行去贷款,然后把银行低息贷款,高息交付到城投或者交投等相关单位去获取高额的利益差,当然也有直接投入乡镇或街道成立的强村公司,直接成了二把手银行。这样做只是把村里增收数据好看了,但事实上并不是乡村的经济创造力增强,乡村也并不具备真正的造血功能,集体经济也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全国各地相互学习集体经济增收经验,学的都不是踏实的作风,更多的都是学造假。
(三)集体经济反思那么,集体经济要不要发展?
个人认为,集体经济还是要发展的,但是集体经济一定不是乡村发展的唯一途径,它更不是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顶梁柱。首先,我们对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有一个认知上的改变。我们已经走进了新时代,新时代的发展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我们思想不要固化在过去人民公社的概念当中,把集体经济当成共享,平均主义,大锅饭形式。新时期的集体经济应该是多元的,内涵丰富多姿多彩。本人在2020年去全国人大参与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座谈交流时就提出来过,我们新时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该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农民为主体的任何一个经济组织所创造的经济形态,它可以有财政资金、村集体资源、农民资产、工商资本共同构成,共同创造、共享分配。我们现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我们制度的特殊属性,土地是集体所有的,基础资源都是集体的。我们农民只是拥有了一些承包权、使用权而已。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去抓的集体经济,偏偏要搞乡镇的监督之下,层层管理之下,然后必须入集体监管系统,搞人均分配的形态才可以称之为集体经济?我觉得这是思想不够解放的一种表现。我们的乡村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思想要解放。如果不从改革创新的角度去发展集体经济,路径变窄,用狭隘的方式抓集体经济,势必造成层层造假。所以说乡村要发展,最好是让更多人能够在乡村找到就业岗位,有产业来支撑,不管在乡村哪个家庭发展的好,或者哪一个合作社发展的好,都是让老百姓增收的一种方式,都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组成,只有这样,我们新时代的集体经济才能够健康发展。最后讲一下最最关键的点--监督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把容错纠错試错机制真正落实下去,让村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而不是小事情里做文章。发现没有为自己牟利,没有优亲厚友,单纯为群众谋福祉的村干部应该能放过则放过。相信这样的环境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大的村庄一定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大批创新创业能手就会大胆试水探索,也会头雁布阵乡村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