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告别烈士,更要告慰烈士
原创: 吕德文 侠客岛 昨天
谁忍心这样惨烈的牺牲——
凉山森林大火,27名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他们中,3位70后(地方干部群众),1位80后,24位90后,以及2位00后,最小者仅19岁,让人痛心。
目前,在大火中牺牲的30位英雄,已经通过相关渠道申评烈士。他们的名字,将被这片大地及其人民永久铭记。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数字令人伤痛。据不完全统计,仅3月25日至31日,一周时间,全国各地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就有52起,已致66人死亡、89人受伤、4人失踪。
直面这一高伤亡危险情形的,就是消防队员。
去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国家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如今,地方各级的应急管理部门相继组建,公安消防等各类专业救援队员也划归到了应急管理部。应该说,严峻的安全形势,给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门提出了重大挑战。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尤其是消防救援需要怎样的变革?
就当前的几起事故,结合在基层消防部门的调研,岛叔尝试分析了一下“安全中国”的形势。
供需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消防力量和应急救援需求之间,是否还存在差距?
岛叔经过调研发现,差距有,还不小。
以岛叔在一个地级市的消防支队调研为例,和全国消防队伍情况大体一致,当地合同制消防员和体制内消防员的人数大体相等。按既往的编制测算,大体是满足应急救援需求的。
但有一个关键变量是,合同制消防员三班轮休,因此常态化缺编六分之一;再加上公差勤务等不可避免的因素,每个中队每天实际在岗人员20人左右,除掉后勤、站岗、接警员外,能出警的人数大至15人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战力?其实就只能满足出两支水枪的战力需求。说实在一点,就是可以满足一个120平米左右的室内消防救援需求。这意味着什么?大一点的火情,经常超出基层的消防救援能力。
岛叔所在的城市,在编消防员2600人,合同制消防员2600多人,大概1:1;城市人口超过1300万,面积8500平方公里;2018年全年出警28315起,其中火灾不到10%,1900多起,也就是说,出警任务和在岗人数相差悬殊,大量时间花在路上,很难实现对火情的“灭早灭小”。
同时,长期以来,我国的消防队伍主要从兵员入口,稳定的尖子骨干占比不高;这几年,全国各地城市都在迅速扩张,消防力量的配置也往往赶不上城市化的速度。
一方面,消防规划总是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比如,消防规划一般并没有纳入城市规划里面,很多新区建成且居民入住以后,消防部门才着手消防规划。根据我们的调查,消防部门要做规划(包括建站、配备人员、配齐设施等),还得协调不少部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这就意味着,消防需求和救援力量之间普遍存在空档。
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也意味着消防需求多元化。比如,在很多农村地区,传统的消防力量可能只是应对农村的消防安全问题,火情比较简单。但如果建立了工业区,并且还有化工企业入驻,则消防的专业化需求就要高出很多等级。当地的应急管理和救援力量能不能跟得上,就是未知数。
专业化
面对不同的应急事故,消防救援的专业化建设如何?
比较有限。同样以岛叔调研的一个市消防支队为例,如果按实战需求,改革后的消防队伍应结合辖区实际,建立各类事故的攻坚组。如果按这个需求,人员差额很大。这个市至少有十类常见事故,如果每个中队建三个攻坚组,现有人员完全是杯水车薪。
比如,当地地处山区,隧道很多,现有的消防力量还没有受到专业的隧道救援训练,也没有相关装配,更谈不上专门的攻坚组。换言之,如果当地出现隧道事故,消防队伍其实是很难及时介入救援的。
与各位岛友的想象不同的是,虽然都是消防队伍,但应对不同类型的事故,专业要求很不一样。中央专门成立应急管理部门,增强消防救援专业化建设,就是题中之义。
专业化建设之路并不容易。以最近江苏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为例,如何评估救援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是否进入核心区救援,如何救援,这些都需要极其专业的消防救援队伍才行。只有这样,才既能保障消防员自身的安全,也能及时挽救爆炸的损害。
即便是传统的火灾救援,其实情况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依循传统的救援方式已经不能有效开展了。
一个直观的变化是,在农村,过去人口还比较多,山林的植被不一定那么好,且易燃品(如枯树枝、树叶)都有人捡,扑救的风险不是特别高;但现在哪怕是有人居住的山林,人生活方式改变了,使得山林的状况和原始森林差不多,极易造成爆燃,风险剧增。
这次凉山的山火,已经在原始森林里蔓延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但这次事故很难归咎于专业化——“江宁婆婆”就指出,这种瞬间改变的风向、山火的猛烈程度,即便是美国的山火,最精锐的专业消防力量也全军覆没。有时候在大自然面前,人力终究是渺小的。我们能做的,是在不那么完全不可抗力的面前,尽可能将损失减到最小。
基础工作
其实,消防队员对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一点也不亚于对专业化的需求。
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组织。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可以极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基层组织力量往往比较及时,容易将灾害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可以塑造风险共担意识,这其实是极其重要的防灾机制。而且,基层基础工作做好了,其实也在无形中进行了安全教育。
岛叔的家乡是山区,小时候每年都会发生森林火灾。曾记得,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当地的主要救援力量仍然是基层干部群众。因基层组织有力,大多数山火在刚发生时,就可以及时救援。这次凉山事故我们也看到,牺牲者中有一位的身份,就是当地村庄的“扑火队员”。
有一次,岛叔的亲戚不慎点着了山火,整个家族的人首先自发前去扑火;村委会也及时动员组织村民去救火。在林业站的工作人员达到之前,村民们已经按照经验找到了方案——根据风向、地形,计算灭火的力量,找到了合适的山沟,割开一道“火路”,把过火面积控制在小范围内。
而现在一些地方,乡村两级组织基本不再承担消防救援工作。这固然有一些客观原因,比如人口流动过大,留守人口都是老弱病残,没法参与救火;但基层组织和动员群众的能力薄弱,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问题是,专业队伍离现场总是有一段距离,等到他们到达现场,或许灾情已经扩大化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如果不重建基层基础工作体系,消防救援体系就不可能完整、有效。
消防安全教育和预防同样离不开基层基础工作。实际上,从专业角度看,许多消防事故出问题都是因为基础工作不扎实。
比如岛叔生活的城市,这几年虽然没有过大的消防事故,小事故却也不断。这一方面说明消防部门在控制大的安全事故上比较成功,对重点场所的安全措施比较到位,但也说明,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安全教育和预防,仅仅靠专业部门,还不够。
举例而言,大多数人在没有经历消防事故时,一般都习惯于将事故视作是“小概率”、“偶发”的事件,并不上心。尤其是我们的进城农民,消防意识并不强。根据我们在武汉市消防部门的调研,相当部分室内起火,都是随子女进城的老年人用电不慎引起的。类似消防安全教育这种针对千家万户的琐碎工作,必须依靠基层才能完成。
一位消防员告诉岛叔,城市消防和森林消防差别很大。国外有一部电影叫做《勇往直前》,跟这次凉山火灾类似,可以看看。但从城市消防角度看,不是消防员多么专业、多么英雄,其实消防救援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体能和勇敢,他们之所以敢去灭火、敢去牺牲,是因为真的是在灾害面前有为人民奉献的精神在支撑。
这位消防员说,如果所有老百姓懂得最基本的防火知识,所有的男同志都具备最基本的逃生自救和灭火常识,能熟练掌握灭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方法,很多城市火情就能第一时间被控制,不至于蔓延和扩大。
他建议,必须把应急救援的触角伸入最末端,才能真正“灭小灭早”。如果仅依靠专业救援力量,不够。“防大于灭”,灭应该是最后一道屏障。
要求
说一千道一万,摆问题重要,但提出解决办法更重要。将应急管理改革提升到战略高度自不多言,还要有一些细致、长远和务实的规划。
首先要做好规划。应急管理应该是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举例而言,各地的产业布局应该和应急管理的要求相匹配。布局什么样的产业,就得配套怎么样的应急队伍。
规划层面尤其需要做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对应急事故做一个普查,全国有应急事故的分布地图,各地也需要绘制更为详细的“地图”;二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尤其需要有专业人员参与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应急管理体系;三是明确应急管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位置,应急管理做什么,如何做——不仅仅是职能定位问题,更是其战略定位问题。
规划做好了,方向也同为重要。应急管理归根到底是专业性和社会性兼具的工作,不能片面强调专业化而忽视基层基础工作;也不能因为现实条件约束,而忽视了专业化建设。
现如今,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建立一个稳定而具有战斗力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过去,我们主要靠部队体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改制以后,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体制来解决待遇、晋升、荣誉等问题,还任重道远。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基层基础工作的短板如何补上?这也许需要在规划层面加以解决。
最后,应急管理也要将预防和救援并重。现实中,当前的预防管理措施极其有限,基本上只能依靠“一票否决”等问责倒逼管理。以至于应急管理往往始于防灾、救灾,终于问责检查,忽视了调查和预防的关键作用。
某种意义上说,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后,在提升灾害调查的地位上下功夫,并使之与规划工作结合,才能真正的为国家谋安全。
文/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