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流行广场舞

    肖剑忠

        近些年,到多地农村调查,发现一普遍之现象:农民也跳广场舞了。就连我远在偏僻小山村的老家莲花县南岭乡圳头村也有广场舞蹈队了,发达地区的农村,不消多说,广场舞更热,跳的人更多。农村流行广场舞,无疑是近年来兴起的农民新风尚,是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

        若是放在西南、西北、东北的少数民族地区,无论男女老少,大都能歌善舞。农民跳舞乃社会常见现象;跳舞乃农民雕虫小技。毕竟跳舞是先人们留下来的传统,是社会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民族由于崇尚礼教和秩序、注重长幼有序和男女有别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跳舞的基因逐渐退化,载歌载舞的现象逐渐消失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只能见诸古籍记载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忠字舞也曾流行一时,但那毕竟是极左政治和高压政治这一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国人很快就抛弃了那一套,而回归原来的生活轨道。若要论众多普通百姓自发地跳舞,近年来农民作兴广场舞,绝对是很久以来头一回,说它是千年未有之文化现象也不为过。

        广场舞之所以走进农民生活,成为农村新时尚,在我看来,主要有这么几方面原因:

        一是农村有了文化广场。广场舞,顾名思义,就是在广场跳的舞蹈。没有广场,自然也就没有广场舞了,毕竟这种舞蹈是群体舞蹈,没有较大面积、足够空间的广场做平台,无论武技如何高超,都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可不比钢管舞和霹雳舞,舞者可以在自己家里和房里过把舞瘾。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许多农村地区也建起了文化广场。这种文化广场的主体虽然和过去农村的晒谷场一样,都是一块宽旷的平地,但其主要功能不是用于农民晒谷子晒豆萁,而是专门用于农民聚会娱乐的;此外,这种文化广场往往还有舞台、路灯等配套设施,以便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

        二是农民有了更多闲暇。虽然有些民间舞蹈是民众为了平衡生产的劳累而创造出来的,是有了繁重和苦累的生产劳作,才有了这些民间舞蹈。但广场舞不属此列,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恰恰相反,广场舞是建立在没有繁重苦累的生产劳作的基本前提之上的。试想,如果农民经年累月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回到家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哪能有时间、精力和兴致跳舞呢?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都是很低的,就算建国后农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也并未大幅度提高,许多农民依然是忙碌一年、衣食不足。故而,彼时的广大农民群众同样不可能有跳舞的闲情逸致。自古以来,文化大都以闲暇为前提。如果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无论是高层次、精英化的文化创造活动,如研究哲学和写诗作文之类,还是低层次、大众化的文化娱乐活动,如跳舞之类,大都难以进行和持续。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得益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农业经济制度的不断改进,以及由于农民在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如打工收入)的不断增多,农民才不像以往那样,常年累月在土地里讨生活、谋生计,进而农民才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用于文化娱乐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三是城乡文化有了交流。考诸现实,我们可以发现,农村最早开始跳广场舞的那批舞者,几乎都有在本地或外地城市地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他们回到农村老家,无论是过年过节短暂地待上一段时间,还是彻底回到老家工作和生活,他们都充当了文化播种者和文化传道者的角色,具体言之,就是这些舞者主动或被动地教邻居教家人教亲戚教同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拨又一拨的“弟子”们就这样被教出来了和带出来了。这些“弟子”们有年轻的女孩,也不乏中年妇女,甚至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大概是看到广场舞的诸多积极效应,到后来,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干脆主动地组织农民参加广场舞的教学培训。安排或请来的老师有的是乡镇文化站的老师,有的是当地小学幼儿园的专业老师,也有的是年轻的村干部。我们老家圳头村的广场舞的推广和流行,就有村里那位年轻女会计的功劳。这位女会计姓郁,邻县安福人,原先也曾在沿海地区务工,后来与我们村某青年认识而嫁过来,并在前几年进入村两委,当了村会计。因为人长得漂亮,且能歌善舞,不知怎么有了开始,反正最终她成了我们村许多农家妇女学跳广场舞的教练,成了许多广场舞爱好者和习练者口中时时称呼的“郁老师”。去年过年回家,我便看到她好些天在肖家自然村的文化广场上教舞蹈,有时晚上都过来教。这些广场舞的先学者、传播者,其实是城乡文化交流的媒介。他们就像唐僧一样,把自己在城市地区学来的文化,传播到了广大农村地区,把自己在网络视频学到的舞技,教给了周边农民。没有这批文化的使者和媒介,农村也就没有这么多的广场舞者,广场舞也就不会成为如今农村地区的新时尚。

        广场舞不仅是农村新的文化现象,也是值得肯定的农村好现象。好在哪?好在广场舞给农村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和谐。具体说来,广场舞这几方面的积极效应是普遍存在和不可否定的。

        其一,它给农民带来了欢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正如我们观察到的那样,许多农民特别是农村中的青年人不愿在农村老家呆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嫌农村不好玩,具体说,就是觉得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应该承认,很长一段时期,这的确是农村的事实,是农村的一块短板。然而,今非昔比,这样一种状况如今越来越少见了。随着广场舞在农村的流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农家妇女在劳作之余和闲暇之时有了好去处,广场就是他们的欢乐海洋,跳广场舞就是他们的精神咖啡。许多农家妇女跳广场舞惯了,跳欢了,以至经常晚饭一吃完就马上放下碗筷直奔广场去了,甚至大白天闲着没事也会跳上一阵子。可以说,如果几天下雨,不能跳广场舞,许多农家妇女会觉得手脚发痒,浑身难受。我一直想,一旦村村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清泉长流,农民有了私家车,有稳定的收入和不错的保障,同时有上网、看电视等静态型文化生活,以及跳广场舞和打篮球等动态型文化生活,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就不比城里差到哪里去。

        其二,它培养了农民的健身习惯,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广场舞自然是一种健身方式。这种健身方式甚是适合农民。因为广场舞有许多套,每一套舞蹈都要求舞者手脚并用的运动,所以跳上一阵子,舞者几乎都会香汗淋漓、全身湿透。日复一日,久而久之,农家妇女身上因为营养过剩积累的赘肉多多少少会减下去,身材会变得越来越有形,越来越苗条。就冲这健身和塑形效果,农家妇女也会对广场舞心动并付诸行动。事实上,广场舞给农民带来的健康益处不止于此。因为跳广场舞的过程,往往同时是欣赏动听音乐的过程,也是和姐妹们闺蜜们聊天和敞开心扉的过程,自然也就使得农家妇女跳了广场舞,不仅锻炼了手脚、活动了筋骨,而且愉悦了心灵、释放了负能量,真当是全面提高了农民的身心健康水平。近些年来国内学界多有人研究农村的自杀现象,一个普遍认可的结论是中国农村地区妇女和老人自杀比例较高。其中有中国农民缺乏信仰这一普遍性文化原因,也与当地的社会结构有关。在我看来,如果有人做一个广泛社会调查的话,应该可以证明广场舞流行与自杀现象减少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我确信,又是锻炼了身体,又是排解了烦恼、发泄了负面情绪,自杀的念头会大大减少。

        其三,它给农家带来了幸福,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农村问题研究专家,或是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对农村地区历史悠久且比比皆是的赌博现象很是担忧,甚至很是头疼。何也?赌博不仅影响了农民对生产的投入、对财富的创造,更重要地是影响了农民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家有好赌之人,夫妻俩因为输钱、影响工作、影响休息、影响孩子学习之类事情赌气吵架几乎是家常便饭,甚至大打出手,闹出血案、引致悲剧也不乏其例。更值得关注的是,赌博还往往引发夫妻的感情危机。我的同村发小、江西省知名散文家李芝桂先生多次跟我提及赌博与偷情、出轨、离婚等现象之间的关系。事实的确如此,因为经常男女同上赌桌,彼此放纵,屡屡抛媚眼、说荤话,农村男女的羞耻感越来越淡,道德防线越来越低,相反,脸皮越来越厚,物欲越来越强,长此以往,赌桌上的朋友变成生活中的女友、赌场上的搭档变成床上的伙伴,也就在所难免。我没有做过大范围的广泛调查,但仅在我老家,这类因为赌博而导致偷情、出轨、离婚的事就有好多例。由此看来,赌博的确是事关农家幸福的大事,是农民家庭幸福生活的大敌。也正因此,广场舞就更加凸显其对农村社会的重要意义。人的身心能量是有限的,农民跳广场舞的时间越久,其投入和参与到赌博等非健康的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少,参与赌博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一起跳广场的总归是同性的姐妹多,广场总归是一个受到群众监督的场域,透明度高、正能量多,人们在此场合的邪念和不良欲望容易被冲淡或者被压制。换言之,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人们向善而非向恶。我虽然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实证调查,但我敢断言,农民跳广场舞的人数、时间和频次等情况同样应当与农民家庭的幸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就此而言,推广广场舞算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利器。

        当然,也有人担心,农村跳广场舞多了,会不会产生扰民问题。的确,在城市地区,跳广场舞因为人数多、距离近、声音响,而招来周边居民的抱怨,影响邻里关系。矛盾冲突到了极点,周边居民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常有居民从楼上泼水、射弹、投石以及舞者调高音量以对抗的现象发生。不过在农村,这种担心目前尚属多余。毕竟,在大多数农村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房屋距离较远,不像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间隔距离近。甚至可以说,一些农村因为人少地偏,过于冷清,以至有人用“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来描述,此类村庄倒应该有广场舞增添热闹,带来旺气。即便真的到了广场舞影响周边居民休息的地步,也有先进的武器以克服广场舞带来的噪音扰民问题。我在电视上就曾看到,有的社区为广场舞队伍购置配备无线音频发射装置与调频耳机,从而使得跳舞的大姐大妈们照样听得到音乐而舞个不停、兴奋不已,同时周边居民听不到高分贝的音响。总之,广场舞是农村的新风尚,是农村的好现象。但愿这样的文化现象遍及九州乡村大地,造福亿万农民群众。

                      (肖剑忠,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责任编辑:whj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