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政策评论 >>
  • 国企“混改”怎么看
  •  2015-05-03 21:54:20   作者:赵叶萍   来源:半月谈   点击:0   评论:0
  •  【字号:
  •  

    国企“混改”怎么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企改革以来,截至目前,中央层面的改革方案尚未出台,社会各界认识不一、争论不断。如何才能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半月谈记者前不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半月谈记者: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表述已从“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调整为“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针对表述的变化,有人甚至猜测:国企“混改”是不是停了下来,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刘世锦: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前提是国企改革的问题。目前“混改”缺乏共识,有很大的争议,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需要正本清源,把事情从根本上或前提上讲清楚。正本清源的“本”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中对国企改革的一些基本判断、目标和措施。

    《决定》中有一条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企改革,就是要由过去管企业、管资产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这部分国有资本还要服从于国家的战略目标,重点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支持一些战略性、前瞻性的产业,推动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国家安全,这些领域是国有资本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也就是说,国有资本不是什么都搞,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所谓“管资本为主”意味着需要推动资本化,国有资产尽可能变成一种资本的形态、证券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两类公司。再往下,比如某些领域需要国有资本进入,国有资本可以组建一些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形成它自己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

    我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国企、国资改革的基本内容,依然是指导国企改革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基本的方针。做这个回顾,是因为有些人可能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需要再次明确。

    半月谈记者:您刚才提到,国有资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进入的领域才进入。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分布格局,改革是要让国有资本从一些领域退出吗? 

    刘世锦:有限的国有资本到底用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搞混合所有制的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混合所有制不是为混而混,一定有它的想法。我认为国有资本进入某一个领域之前,首先要回答:国有资本需要进入这个领域吗?比如铁路领域,我国的铁路发展潜力很大,但缺少资金,能否拿出一些确定能盈利的项目进行“混改”,再配置以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样就能吸引外部投资者进入,包括社会个人投资者、民营资本,也包括行业外的资金,还有地方政府的资金,这将是一种选择。而腾出来的国有资本则干一些公益性的事业,比如青藏铁路,这一块公益性强,国家不投资,一般资本不会去投。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搞混合所有制之前,国有资本一定要问清楚为什么进来。

    国有资本一定要服从国家的战略目标。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做大的是国有资本。比如,国有资本中间有一块将来可以搞成社会保障基金,在一定安全性保证的基础上,它哪个领域都可以投资,目标就是在稳健的基础上做得越大越好。所以,国有资本关键还是要搞清楚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因为即使做得很大,也还是有限的资源,所以还是要用到服从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重点领域,而不要用到其他地方去。

    半月谈记者:除了铁路领域外,您认为当前的国企改革最急需采取什么措施?未来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刘世锦:国企改革首要的措施是打破行政性垄断。现在的国有资本分布广,并且大多处于行政性垄断的格局,这些领域的改革应该加快,或作为改革重点。比如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金融领域的改革,这些领域的重要特点就是大企业为主,虽然国外也是大企业为主,但它的市场是开放的,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垄断,政府也是在反垄断的,而我国的问题是行政性垄断,“只能我干,不能别人干”,这种垄断一定要打破。我一直建议,一些有明显的行政性垄断的领域要放宽准入,把一些行业外的国有资本引进来,搞一个行业的“混改”,这同样有现实意义。

    比如在石油领域,我一直在提一个建议,把国际和国内市场打通,我也相信我们的“几桶油”现在也有它们的竞争力,但如果它们处在真正竞争的环境中间,其竞争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另外,我国也有很多地方性的炼油企业,能不能在放开以后,再有一两个大点的公司或者是大量的小公司进来?如果形成一个开放的竞争的环境,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怨气了。再比如,电信几大运营商之外,能不能放开一个口子,以民营资本为主,搞一个基础电信运营商,参与一下电信领域的竞争行不行?

    半月谈记者:国有资本从一些领域退出,特别是将一些盈利好的项目拿出来“混改”,这样会不会削弱国有资本的实力,动摇国家的执政基础?

    刘世锦:基础在什么地方?十八届三中全会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中国建国初期,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比重比现在高得多,当时几乎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盈利的。到了“文革”后期,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搞不下去了,必须要改革,那时候国家的执政基础是什么状况?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虽然说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缩小,非公有经济成长非常迅速,现在比重占到一半以上,但是现在党的执政基础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是削弱了还是增强了?这是不言自明的。

    半月谈记者:据悉,目前民营资本对国企“混改”兴趣不大,这是什么原因?您认为国企改革究竟应该实现一个什么效果?

    刘世锦: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没有改变。你缺钱让我给你拿点钱,你的资金怎么用,我也搞不清楚,你开会也不让我去。民营企业家很聪明,如果是这种治理结构,他们就不一定进去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因此,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建设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有资本参与其中的公司应该形成一个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治理结构。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去落实,国企改革是可以走出来的。 (记者 赵叶苹)

  • 责任编辑:舒丽瑰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